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檢索內容: |
---|
檢索範圍: 宋書 |
條件: 提到「謝石」 |
Total 4 |
《卷十四志第四 禮一》
112 | 孝武帝太元九年,尚書謝石又陳之曰:立人之道,曰仁與義。翼善輔性,唯禮與學。雖理出自然,必須誘導。故洙、泗闡弘道之風,《詩》、《書》垂軌教之典。敦《詩》悅《禮》,王化以斯而隆;甄陶九流,群生於是乎穆。世不常治,道亦時亡。光武投戈而習誦,魏武息馬以修學,懼墜斯文,若此之至也。大晉受命,值世多陰。雖聖化日融,而王道未備。庠序之業,或廢或興。遂令陶鑄闕日用之功,民性靡素絲之益,亹亹玄緒,翳焉莫抽,臣所以遠尋伏念,寤寐永歎者也。今皇威遐震,戎車方靜,將灑玄風於四區,導斯民於至德。豈可不弘敷禮樂,使煥乎可觀!請興復國學,以訓胄子;班下州郡,普修鄉校。雕琢琳琅,和寶必至;大啟群蒙,茂茲成德。匪懈于事,必由之以通,則人競其業,道隆學備矣。 |
116 | 烈宗下詔褒納,又不施行。朝廷及草萊之人有志於學者,莫不發憤歎息。清河人李遼又上表曰:「臣聞教者,治化之本,人倫之始,所以誘達群方,進德興仁,譬諸土石,陶冶成器。雖復百王殊禮,質文參差,至於斯道,其用不爽。自中華湮沒,闕里荒毀,先王之澤寢,聖賢之風絕。自此迄今,將及百年。造化有靈,否終以泰,河、濟夷徙,海、岱清通,黎庶蒙蘇,鳧藻奮化。而典訓弗敷,《雅》、《頌》寂蔑,久凋之俗,大弊未改。非演迪斯文,緝熙宏猷,將何以光贊時邕,克隆盛化哉!事有如賒而實急,此之謂也。亡父先臣回,綏集邦邑,歸誠本朝。以太元十年,遣臣奉表。路經闕里,過覲孔廟,庭宇傾頓,軌式頹弛,萬世宗匠,忽焉淪廢;仰瞻俯慨,不覺涕流。既達京輦,表求興復聖祀,修建講學。至十四年十一月十七日,奉被明詔,採臣鄙議,敕下兗州魯郡,準舊營飾。故尚書令謝石令臣所須列上,又出家布,薄助興立。故鎮北將軍譙王恬版臣行北魯縣令,賜許供遣。二臣薨徂,成規不遂。陛下體唐堯文思之美,訪宣尼善誘之勤,矜荒餘之凋昧,愍聲教之未浹。愚謂可重符兗州刺史,遂成舊廟,蠲復數戶,以供掃灑。并賜給《六經》,講立庠序,延請宿學,廣集後進,使油然入道,發剖琢之功。運仁義以征伐,敷道德以服遠,何招而不懷,何柔而不從!所為者微,所弘甚大。臣自致身輦轂,于今八稔,違親轉積,夙夜匪寧。振武將軍何澹之今震捍三齊,臣當隨反。裴回天邑,感戀罔極。乞臣表付外參議。」又不見省。 |
《卷十六志第六 禮三》
111 | 《周禮》,旅上帝者有故,告天與郊祀常禮同用四圭,故並言之。若上帝者五帝,經文何不言祀天旅五帝,祀地旅四望乎?人帝之與天帝,雖天人之通謂,然五方不可言上帝,諸侯不可言大君也。書無全證,而義容彼此,故太始、太康二紀之間,興廢迭用矣。」侍中車胤議同。又曰:「明堂之制,既其難詳。且樂主於和,禮主於敬,故質文不同,音器亦殊。既茅茨廣廈,不一其度,何必守其形範,而不知弘本順民乎!九服咸寧,河朔無塵,然後明堂辟雍,可崇而修之。」中書令王氏意與胤同。太常孔汪議:「太始開元,所以上祭四府君,誠以世數尚近,可得饗祠,非若殷、周先世,王迹所因也。向使京兆爾時在七世之外,自當不祭此四王。推此知既毀之後,則殷禘所絕矣。」吏部郎王忱議:「明堂則天象地,儀觀之大,宜俟皇居反舊,然後脩之。」驃騎將軍會稽王司馬道子、尚書令謝石意同忱議,於是奉行,一無所改。 |
《卷三十一志第二十一 五行二》
71 | 晉孝武帝太元四年六月,大旱。去歲,氐賊圍南中郎將朱序於襄陽,又圍揚威將軍戴遁於彭城。桓嗣以江州之眾次鄀援序,北府發三州民配何謙救遁。是春,襄陽、順陽、魏興城皆沒,賊遂略淮南,向廣陵。征虜將軍謝石率水軍次塗中,兗州刺史謝玄督諸將破之。太元八年六月,旱。夏初,桓沖徵襄陽,遣冠軍將軍桓石虔進據樊城。朝廷又遣宣城內史胡彬次峽石為沖聲勢也。太元十年七月,旱饑。初八年,破苻堅;九年,諸將略地,有事徐、豫;楊亮、趙統攻討巴、沔。是年正月,謝安又出鎮廣陵,使子琰進次彭城。太元十三年六月,旱。去歲,北府遣戍胡陸,荊州經略河南。是年,郭銓置戍野王,又遣軍破黃淮。太元十五年七月,旱。是春,丁零略兗、豫,鮮卑寇河上。硃序、桓不才等北至太行,東至滑臺,踰時攻討,又戍石門。太元十七年秋,旱,至冬。是時茹千秋為驃騎諮議,竊弄主相威福;又丘尼乳母親黨及婢僕之子,階緣近習,臨民領眾。又在所多上春竟囚,不以其辜,建康獄吏枉暴尤甚。此僭踰不從,冤濫之罰也。 |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 | 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 | 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