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325678"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冊府元龜
條件: 提到「高郢
Total 11

卷十一

6
順宗,德宗長子。大歷十四年封宣王。建中元年,立為皇太子。貞元二十一年正月丙申,太子即位于太極殿。冊曰:「維貞元二十一年歲次乙酉,正月辛未朔,二十三日癸巳。皇帝若曰:於戲!天下之大,實惟重器,祖宗之業,允為元良。咨爾皇太子誦睿哲溫恭,寬仁慈惠,文武之道,稟自生知,孝友之誠,發於天性。自膺上嗣,毓德春闈,恪慎於厥躬,祗勤于大訓。必能誕敷至化,安勸庶邦。朕寢疾彌留,弗興弗寤,是用命爾繼統,俾紹前烈,宜陟元后,永綏兆人。其令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高郢,奉冊即皇帝位,爾惟奉若天道,以康四海,懋建皇極,以熙庶工,無忝我高祖、太宗之休命」。初,帝自二十年九月得風疾,因不能言,使四面出求醫藥,海內皆聞知。德宗憂戚,形于顏色,數自臨視。二十一年正月朔,含元殿受朝賀,還至別殿,諸王親戚進賀,獨皇太子疾不能朝,德宗為之涕泣,悲傷嘆息。因感疾,恍惚益甚,二十餘日,中外不通,不知兩宮安否。朝臣咸懼,莫知所為,雖翰林內臣亦無知者。二十三日,帝知內外憂疑,紫衣麻鞋不俟正冠出九仙門,召見諸軍,使京師稍安。二十四日,宣遺詔,帝練見百寮,二十六日即位,軍士尚疑,皆企足引頸瞻視。既而曰:「真太子也」。喜且泣,內外遂安。以檢校司空、平章事杜佑攝蒙宰。

卷七十三

32
十九年三月,以淮南節度使、檢校尚書左僕射、平章事杜濤檢校司空、平章事、太清宮使。十一月,以太常卿高郢為中書侍郎,吏部侍郎鄭珣玳瑜為門下侍郎、平章事。

卷五百十三

28
高郢御史大夫,時右拾遺、翰林學士李建罷職,降詹事府司直,郢表授殿中侍御史。

卷六百二十三

69
高郢太常卿,長安尉辛秘郢愛其學,奏除太常博士。

卷七百二十八

178
高郢,字公楚,授咸陽尉。郭子儀辟為掌書記。後忤子儀旨,奏貶猗氏丞。李懷光節制鼓,奏為從事,轉副元帥判官。及懷光叛,馬燧平河中,又辟郢為掌書記。權德輿載之,韓洄黜陟河南,辟為從事,試秘書省校書郎。貞元初,復為江西觀察使。李兼判官府罷,杜佑、裴胄皆奏請,表同日至。德宗雅聞其名,徵為太常博士。

卷七百六十三

23
高郢,字公楚李懷光統鼓,奏署幕僚,累轉副元師判官。懷光背恩,將歸河中,郢言曰:「西迎大駕,豈非忠乎!」懷光忿而不聽。及歸鎮,又欲悉眾而西。時渾軍孤,群帥未集,郢與李褪乃雷ぶ屬懷光長子,隹候郢,郢乃諭以逆順之理,且言:「天寶以來阻兵,今誰在者?況國家仗天命,非獨人力,今若恃眾西向,自絕於天,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安知三軍不有奔潰者乎!」隹震懼,流淚氣索。明年春,郢與都知兵馬使呂鳴岳、都虞侯延英同謀間道上表。及受密詔,事洩,二將立死。懷光乃大集將卒,白刃盈庭,引郢詰之。郢挺然抗辭,無所慚隱,憤氣感發,觀者淚下,懷光慚沮而入。

卷七百七十五

85
高郢,字公楚,其先渤海鍶司潘暉ù呵錟蓯粑嫩子。定幼聰警絕倫,年七歲,時讀《尚書》。《湯誓》問郢曰:「奈何以臣伐君?」郢曰:「應天順人,不為非道」。又問曰:「用命賞於祖,不用命戮於社,是順人乎?」父不能對。定仕至京兆參軍。

卷八百九十九

124
高郢兵部尚書,以尚書右僕射致仕。初,郢再表乞骸骨,不許。又上言曰:「臣聞勞生佚老,天理自然,蠕動撤扇,杖虢韻⒆,苑槍庇碇,守經據古。趙喜之正身匪懈,韓暨之志節高潔,山濤之道德模表,縱過常期,詎為貪冒。其有當仁不讓,急病忘身,豈止君命,猶宜自舉,故以魏待秦師唐睢請約車西,說漢謀邊,將充國對,無踰老臣。臣郢下才,久辱高位」。由是得請。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