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 ->
冊府元龜 -> 檢索 "ctext:729916"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檢索內容: |
---|
檢索範圍: 冊府元龜 |
條件: 提到「刁雍」 |
Total 3 |
---|
29 | 刁雍為征南大將軍、薄骨律鎮將。真君九年,雍表曰:「臣聞安不忘危,先聖之政也。況綏服之外,帶接邊城,防守不備,無以禦敵也。臣鎮所綰河西,爰在邊表,嘗懼不虞平地,積鮮的咽鞀て淙松⒕,游匏依恃,脫有妖姦,必致狼狽,雖欲自固,無以得全。今求造城儲,現帽備守,鎮自建立,更不煩官。又於三時之隙,不令廢農,一歲不訖,三歲必成。立城之所,必在水陸之次,大小高下,量力取辦」。詔許之。至十年三月,城訖,詔曰:「卿深思遠慮,憂勤盡忠。今城已周訖,邊境無不虞之憂,千載有永安之固,朕甚嘉焉。即名此城為刁公城,以旌爾功也」。 |
3 | 刁雍為征南大將軍,文成和平六年表曰:「臣聞有國有家者,莫不禮樂為先。故《樂記》云:禮所以制外,樂所以修內。和氣中釋,恭敬溫文。是以安上治民,莫善於禮,易俗移風,莫善於樂。且於一民一俗,尚須崇而用之,況統御八方,陶鈞六合者哉!故帝堯修五禮以明典章,作《咸池》以諧萬類。顯皇軌於云岱,楊鴻化於介丘,令木石革心,鳥獸率舞,包天地之情,達神明之德。夫感天動神,莫近於禮樂,故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和故百物阜生節,故報天祭地。禮行於郊,則上下和肅。肅者禮之情,和者樂之致。樂至則無怨,禮至則無違。揖讓而治天下者,禮樂之謂歟?惟聖人知禮樂之不可以已,故作樂以應天,制禮以配地,所以承天之道,治人之情。故王者治定制禮,功成作樂。虞夏殷周,易代而起。及周之末,王政凌遲,仲尼傷禮樂之淪亡,痛文武之將墜,自衛返魯,各得其中。逮乎秦皇,翦棄道術,灰滅典籍,坑燼儒士,盲天下之目,絕象魏之章,《簫韶》來儀,不可復矣。賴大漢之興,改正朔,易服色,協音樂,制禮儀,正聲古禮,粗欲周備。至於孝章,每以三代損益,優劣殊軌,歎其薄德,無以易民視聽。博士曹褒睹斯詔也,知上有制作之意,乃上疏求定諸儀,以為漢禮終於休廢,寢而不行,及魏晉之日,修而不備。伏惟陛下無為以恭己,使賢以御世,方鳴和鸞以陟岱宗,陪群后以鈧性,藍三禮闕於唐辰,象舞替於周日。夫君舉必書,古之典也。柴望之禮,帝王盛事。臣今以為有其時而無其禮,有其德而無其樂。史闕封石之文,工絕清頌之饗,良繇禮樂不興,王政有缺所致也。臣聞樂繇禮所以象德,禮繇樂所以防淫。五帝殊時不相水,公樂三王異世不相襲,禮事與時並,名與功偕故也。臣識慚先儒,管窺不遠,謂宜修禮正樂,以光大聖之治」。詔令公卿集議。 |
51 | 陸瑜為太子中舍人,學《成實論》於僧滔法師通大旨。後魏刁雍為征南大將軍,迨┌士恬靜寡慾,篤信佛道,著《教誡》二十餘篇以訓導子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