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紹興三年十二月己酉 (1134/1/25)"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
條件: 包含字詞「紹興三年十二月己酉 (1134/1/25)」
Total 1

卷七十一

17
戊申,右從政郎、淮東宣撫司幹辦公事聞人武子特改京官。 初,江西統制官傅樞赴行在,而所部在䖍州,制置使岳飛移其軍往江州屯駐。樞與飛故有隙,其弟統領官機,與飛軍統領官王貴亦不平,機單騎赴洪州,軍行至長歩,其右軍部將元通率其徒千餘人遁去,進犯英州,掠范瓊女而去,又圍南雄州,事聞,詔本路帥司招捕趙鼎奏戮機,詔貸死,送飛軍前自効四年四月乙巳,既而通受廣東經畧使季陵招安通明年三月丁卯可参考。己酉,金國元帥府議事官、安州團練使銀青、光祿大夫李永夀、朝散大夫、尚書職方郎中王翊入見宰執分立御榻,左右工部尚書胡松年假、吏部侍郎王倫立於東朶殿,神武右軍都統制張俊、神武中軍統制楊沂中、帯御器械劉光烈、韓世良立於殿西壁,俊等皆裹巾戎服佩劍,永夀等先進書於殿下見畢,陞殿,傳語館伴使副趙子畫、楊應誠同上國書匣,乃朝廷自造幣帛,亦預蓄以待之。此二事,據今年十一月乙丑館伴所畫一修入。永夀請還偽齊之俘及西北士民之在東南者,且欲畫江以益劉豫,既退,命客省官賜酒食於殿門外,辭亦如之,其從者七人,亦許至殿門,賜翊金幣,皆如永夀之數,殿中侍御史常同言:「先振國威,則和戰常在我,若一意議和,則和戰常在彼,靖康以來分為兩事,可為鑒戒」。上因從容語武備曰:「今養兵已二十萬有畸」。同曰:「未聞二十萬兵而畏人者也」。庚戍徽猷閣直學士、樞宻都承㫖章誼陞龍圖閣學士,中書舍人孫近守給事中,時議遣大臣使金,而參知政事席益以母老辭,上問可代者,益薦誼才,故有是命。是嵗,金元帥府右都監宗弼引兵攻和尚原,㧞之,時宣撫處置副使王似、盧法原同在閬中,乃分陜蜀之地,責守於諸將,自秦鳯至洋州,以利州路制置使兼本司都統制呉玠主之,屯仙人闗。金房至,巴逹以鎮撫使兼本司議,同都統制王彥主之屯通川,文龍至威,茂以降,授武畧大夫、知綿州兼綿威茂州石泉軍㳂邊安撫使,劉錡主之,屯巴西洮岷,至階成,以熙河路馬歩軍總管統制熙秦軍馬闗師古主之,屯武都。先是,敵决意入蜀,遂犯和尚原,統制官呉璘以無糧不能守,㧞寨棄去。失和尚,原史及呉玠碑誌皆不載,惟胡世將奏議云:紹興三年冬,呉玠失和尚原,鄭剛中所奏亦云:和尚原自紹興四年以後,便是劉豫管守,不係呉玠地界,故附於此日歴。紹興四年十一月八日,吳玠奏:紹興二年冬,臣又與劉子羽議和,尚原距川蜀地逺,終恐糧道不繼,難以持逺,遂於川口仙人闗側近殺金平,修置山寨,既下原,又得子羽成州及梁洋軍馬,併力控扼。按此,則和尚原之失不在今冬,玠自奏不應有誤,意者,在今年春夏之間,饒風交兵之際耳。呉璘神道碑云:「三年,敵戰饒風,時王駐兵和尚原,敵欲道原下,王以兵迎擊,皆敗而走,遷榮州防禦使、知秦州」。詳此,當是璘棄和尚原而歸宣撫司,因令守秦州耳,或可移附今年六月庚寅所書璘遷官時,劉錡為四川㳂邊安撫,日歴不書。紹興二十年七月二十二日,吏部狀:四川制置司申契勘紹興三年內宣撫司分道措置守禦綿州知州、帯綿威茂州、石泉軍㳂邊安撫司公事,今來軍事寜息,合行罷去」。有㫖依。未知錡兼四州安撫的在何月日,今因事遂書之,當求綿州知州,題名修入。 海冦黎盛犯潮州,焚民居,毀其城而去,盛登開元寺塔,望吴氏故居,問曰:「是非蘇內翰藏圖書處否?」麾兵救之,民頼免者甚衆。初廸功郎王寵既䧟偽齊,屏處村落間,不復仕進。至是,劉豫聞其名,令赴京,擢用寵,稱疾不行者,經嵗州郡強遣之,寵至京,終不受偽命而去。寵,宜川人也。紹興十年,改官監登聞檢院。 戸部奏:兩浙路主客戸二百一十二萬餘,口三百五十六萬餘,廣東路稅客戸六十一萬餘,口一百七萬餘,湖北路主客戸十四萬餘,口十四萬餘。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