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正隆六年十月辛酉 (1161/11/11)"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
條件: 包含字詞「正隆六年十月辛酉 (1161/11/11)」
Total 2

卷一百九十三

20
辛酉,左金紫光祿大夫、提領江州太平興國宮湯思退復觀文殿大學士、充醴泉觀使兼侍讀。 知樞宻院事、督視江、淮軍馬葉義問發行在朝廷,始聞劉錡自楚州南歸,盡葉淮東之地,然尚未知王權渡江也。 詔:「將來廵幸,應軍旅非泛支降錢糧差除等事,並隨行在處分百司常程事,依舊留臨安府行遣,內不可決者,即申行在所」。 是日,金人入和州,初,金兵至近郊,猶未知王權棄軍而歸也,後軍統制韓霖最後出城,乃縱火,城中喧亂,金人聞之曰:「南兵遁矣!」遂進兵入城,城中糗糧噐械並委於敵,敵勢奔突,軍民自相蹂踐及爭渡溺死者,莫知其數,將士憤怒號呼,指船詆罵,皆以權不戰誤國為言,統制官時俊殿後以弩伏道傍,敵騎稍止,潰兵徃徃棄甲,抱蘆葦浮江而渡,得生者十四五。壬戌,詔:「朕徳不足以懐逺人,致金人復背盟好,勞我將士,䝉犯矢石,念之坐不安席,食不甘味,自今月二十四日,當避正殿,減常膳」。 尚書戶部侍郎劉岑兼御營隨軍都轉運使,先徃沿江措置。 寜國軍節度使、池州駐劄御前諸軍都統制李顯忠為御營先鋒都統制,隨州觀察使、主管侍衛歩軍司公事李捧為前軍都統制。右武大夫、髙州刺史苗定為右軍統制。武經郎、閤門宣賛舎人、殿前司摧鋒軍統制郭振為左軍統制、翊衛大夫、利州觀察使劉鋭為中軍統制。仍命顯忠屯蕪湖,以扼裕溪口之衝,且為王權聲援。捧嘗請斷吳江橋以拒金,或又欲塹常熟之福山以斷其騎軍,徽猷閣直學士、知平江府洪遵曰:「審爾,是棄吳以西邪?」凡堂帖、監司符移,皆收不行。自李捧以下差遣諸書,皆不書日歴。明年正月乙酉,李捧見丙戍苗定,見癸巳郭振見二月,劉鋭見並係此銜,但不知後軍為何人也。徐夣莘北盟㑹編:壬子御營前軍都統制李捧徃江上捍禦朝辭,恐即此日事。洪遵行狀又稱李捧請斷吳江橋,亦不得其時,今且附此,更湏參考。 成忠郎、閤門祗候、東南第二副將都遇知濠州,召降,授武顯大夫吉州刺史知濠州。劉光時還行在,時州已不守,光時寓治橫澗山寨。 殿中侍禦史杜莘老,乞令勲臣、戚里、內侍之家獻家財以助國,仍加優賞,從之。 詔選人舉主考第應磨勘者,許不俟替官赴闕。用權吏部侍郎凌景夏請也。 資政殿學士、知建康府張燾始至本府視事。建康知府題名,張燾十月二十三日到任。壬戍,二十三日也。趙甡之遺史在二十日己未,恐誤。先是,建康居民驚移而去者十五六,及燾至,人情粗安。 侍衛馬軍司中軍統制趙撙至新蔡縣,金人所命令佐率衆迎敵,撙一鼓破之。 是日,江淮、浙西等路制置使劉錡退軍𤓰洲鎮,金陷揚州。初,邵宏淵既失利,金人自山路徑犯揚州,屯于平山堂下,宏淵亦退在揚子橋南,毀閘板而渡,揚州軍民皆傾城而奔,錡乃退軍,自南門外拆民屋為浮橋,軍過即毀之,由東門而去,守臣武功大夫、榮州刺史劉澤,亦奔泰州,徃通州渡江,入平江府。先是,右朝請大夫、提舉淮南東路常平茶鹽公事王珏,被㫖守海道,至是獨引兵趨崇明西沙,或勸毋行,珏不聼,即日登舟,文書帑藏,無毫釐之失。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