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建炎元年五月乙未 (1127/6/17)"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
條件: 包含字詞「建炎元年五月乙未 (1127/6/17)」
Total 2

卷五

6
壬辰,宰執奏事張邦昌先退,上問何以䖏邦昌、黃潛善等曰:「邦昌罪在不貸,然為金人所脅,不得已而從權,今已自歸,惟陛下所處」。上曰:「朕欲馭以王爵,使異時金人有詞,則令邦昌以天下不忘本朝,而歸寶避位之意吿之」。輔臣皆曰:「陛下聖意髙逺,非臣等淺智所及」。是夕,召學士草制,以銀青光祿大夫、守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張邦昌為太保、奉國軍節度使,封同安郡王,五日一赴都堂,參決大事。 檢校少傅、寧武軍節度使、河北河東宣撫使范訥為京城留守、威武軍承宣使,鄜延路馬歩軍副總管劉光世為省視陵寢使。元帥府參議官、龍圖閣學士耿延禧,徽猷閣學士董耘、越州觀察使髙世則,並提舉萬夀觀,留行在。延禧、耘仍兼侍讀。寳文閣學士趙子崧延康殿學士知鎮江府。隨軍轉運使、集英殿修撰梁揚祖徽猷閣待制知揚州。隨軍應副、直龍圖閣黃潛厚試尚書戶部侍郎、幹辦官、直龍圖閣王起之為屯田郎中,直秘閣楊淵行工部員外郎,秦伯祥為虞部員外郎日厯子崧延康鎮江之命,於壬辰、癸巳兩書之,今併附此。資政殿大學士知京兆府范致虛知鄧州,充南道都總管。應知州銜內帶一路安撫者,不書惟初剏,或更革則書。朝奉大夫、河北轉運判官顧復本為北道副總管。復,本臨子也。臨會稽人,日厯復本無前銜。汪伯彥中興日厯云:河北轉運判官顧大夫,哲宗朝翰林學士顧臨之子,伯彥忘其名,即此人也。復本靖康元年八月除河北運判。龍圖閣待制知延安府張深龍圖閣直學士知京兆。起復直徽猷閣、陜府西路計度轉運副使王庶陞直龍圖閣、知延安府。應監司、帥臣銜內帶權知權發遣之類,今並削去,以就省文。庶,慶陽人也,深時將勤王兵來衛,故就用之。後十餘日,深入辭,乃移深知熈州,而復以范致虛知京兆府二人改除在此月丁未,今并書之。李觀紀行録深除延安在癸巳,今從日厯。 侍御史胡舜陟言:「今日措畫中原宜法藝祖命郭進、李漢超、董遵誨等守邊之術,以三京、闗陜析為四鎮,拱滑潁昌𨽻東京,鄭、汝、河陽𨽻西京,恩、濮、開徳𨽻北京,而同、華、陜府𨽻京兆,擇人為節帥,使各以地産之賦養兵自衛,且援隣鎮又京帑積錢千餘萬緡,宜給四鎮為糴本,若四帥得人,庶幾中原不失,江左可居」。詔付三省。未幾,舜陟罷去,議遂格。癸巳,遥尊韋賢妃為宣和皇后,國朝循前代之制,帝母稱皇太妃,至是,以道君皇帝在行而特上尊號。 立嘉國夫人邢氏為皇后。趙甡之遺史云:上即位,欲立後宮潘氏為皇后,呂好問諫,以為不可,乃以為賢妃。它書皆無之也。 門下侍郎耿南仲罷為觀文殿學士、提舉杭州洞霄宮。上薄南仲之為人,因其吿老,故有是命。耿延禧中興記云:張邦昌已復辟臣,耿南仲奏:「臣素拙,得遭遇皇帝,竭盡愚直,惟靖康行遣蔡氏其徒實繁,必不利臣父子,乞大王保全」。上曰:「今日之事,吾最痛心。其次,門下侍郎父子耳。且老矣,月以數百千養一前朝老師傅直易耳。人言毀譽何足信!因泣下」。按南仲誤國,天下共知,非因行遣蔡氏而被排也,今不取。甲午資政殿大學士、新除領開封府職事李綱為尚書右僕射中書侍郎按上在濟州與綱書已稱伯紀觀文相公,而此猶自大資政除,蓋未有成命故也。趣赴闕。先是,黃潛善、汪伯彥自謂有攀附之勞,虛相位以自擬。上恐其不厭人望,乃外用綱,二人不平,繇此與綱忤。 直龍圖閣東道副總管、權應天府朱勝召試,中書舍人、延康殿學士何志同知應天府。日厯志同前銜帶端明殿學士,蓋誤。定武軍承宣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大名府路馬歩軍副總管、大元帥府都統制楊惟忠建武軍節度使主管殿前司公事,賞翊戴之功也。日厯、惟忠建節在八月庚申。按:惟忠以都統制結局,無縁百餘日方有除目,今從趙甡之遺史,附此。 通直郎傅亮直秘閣、通判滑州。亮為人勁直,議論不能屈折,執政不喜之。滑兩經殘破,無城壁,會趙子崧薦亮之才,得召見,亮上疏自陳曰:「陛下能歸東都,則臣能守滑,陛下未歸,則臣亦不能守也」。執政責其語,以為悖傲不遜,降通判河陽。日厯甲午,傅亮除直秘閣、通判滑州,用趙子崧薦,召對,改通判西京。蓋因汪伯彥中興日厯所書也。按李綱進退志載亮本末差詳,今掇取附入。但綱稱亮除知滑州,與諸書不同,恐誤。亮通判河陽,在五月戊申。 中書侍郎黃潛善、同知樞宻院事汪伯彥共議罷民兵及降盗,而揀其士馬之精銳者𨽻五軍。是日,以元帥府左軍副統制孔彥威為東平府兵馬鈐轄,右軍副統制劉浩為大名府兵馬鈐轄,先鋒統制丁順為滄州兵馬鈐轄,秉義郎王善為雷澤尉。浩所將皆民兵,而順與彥威帥府所降諸盜也。未幾,順善作亂於河北,乙未,恭謝鴻慶宮,上大慟,羣臣皆哭。太常少卿劉觀因導駕面陳藏九廟神主事,上嘉嘆久之。 以五月二十一日為天申節,尚書右丞馮澥罷為資政殿學士知潼川府延康殿學士、提舉萬夀觀李回知洪州。 兵部尚書呂好問尚書右丞好問持元祐太后手書來賀,此據好問辯受偽命劄子。上勞之曰:「宗廟獲全,皆卿之力」。遂有是命。尚書右司員外郎宋齊愈試起居郎,齊愈自京城走行在,自言以病在吿,不與偽楚事,故擢用之。 工部尚書王時雍提舉成都府玉局觀,放謝辭。言者論時雍昨留守東京,金人取皇族遣之殆盡,及取其壻太學博士熊彥詩,則設計為免後。金書廢帝,百官相持以泣,時雍獨無戚容,已而百官哭於南薫門,時雍亦不預,又竊禁中寳物以遺金使為名,自以兼將相之重,請用二府,韀蓋曾不知愧,有何面目復見陛下?故時雍遂罷,自是受偽命者稍稍引退矣。熊克小厯時雍自吏部尚書罷,蓋誤,今從日厯。 詔:「自今天文休咎,並令太史局依經奏聞,如或隱蔽,當從軍法」。李綱行至太平州,聞上登極,上疏論時事,大畧謂:「和不可信,守未易圖而戰,不可必勝。此三者,臣慮之至熟,非望清光於咫尺之間,未易殫言。又言恭儉者,人主之常徳,英哲者人主之全才,繼體守文之君,則恭儉足以優於天下,至於興衰撥亂之主,則非英哲不足以當之,惟其英故用心,剛足以斷大事而不為小,故之所揺惟其哲,故見善明足以任其君子,而不為小人之所間。在昔人君體此道者,惟漢之髙光,唐之太宗,本朝之藝祖太宗,願陛下以為法。日厯於乙未蛓綱所上疏,乃誤蛓綱十議中第一劄子,今從綱建炎進退志修入,而呂中大事記:嗚呼,天之愛人甚矣!有感於人事之變迫,扵氣數屈,伸消息之不齊,然後不得已而降殃咎焉,然是氣之屈於此也,則必有以伸於彼,其消於今也,必有所以息於後,是以天將降非常之禍於斯世,則必為之預,出非常之人以弭之,使夫國家將有所依而立,生民之類不至於糜爛泯沒而無餘,是則理勢之必然,而天所以為天者,其心固如此也。若李公者,其天之所出,以弭宣和靖康之禍,而開建炎紹興之業也歟?當上即位之初,誤國之臣不可用,偽命之臣不可用,張趙之徳望未孚天下人望之所歸者,李公一人而已,上不自內用汪黃,而自外召綱,則髙宗之志主於恢復可見矣。觀上未即位時,與公書云:王室多故,乘輿䝉塵,方今生民之命,急於倒垂,諒非有不世之才,何以成協濟之功?則髙宗屬意於公久矣,迨為汪、黃所擠,纔七十五日而去位,豈天意未欲恢復耶? 賊党忠犯淮陰縣,從事郎權羅山縣尉李逈、秉義郎監酒稅趙士壯率民兵拒戰,為所殺。此據紹興四年二月辛卯。八年九月甲子,逈士壯家乞推恩狀修入。金左副元帥宗維既班師,留諸帥分守河東北地,於是女真萬户尼楚赫屯太原,女真副統素赫屯真定,女真萬户羅索圍河中,女真副統䝉克進據磁、相,渤海萬户大托卜嘉圍河間。是日,命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馬忠、通侍大夫忻州觀察使張換,將所部合萬人,自恩、冀趨河間以襲之。丙申尚書右丞呂好問門下侍郎。 集英殿修撰、新知湖州胡交修召試中書舍人,朝散大夫、王府記室滕康守太常少卿,尚書工部員外郎蘓遲守右司員外郎遲,轍子也。轍,眉山人。元祐,門下侍郎。 觀文殿大學士、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徐處仁為大名尹、北道都總管。初,南都之圍也,處仁在城中,都人指為姦細,殺其長子直秘閣庚處仁,因感疾,此據林泉野記。至是,猶力疾入見而行。處仁附傳云:上為大元帥,移軍睢陽,以處仁為大名尹。日厯五月丙申,命徐處仁太名尹張慤發來赴闕。今從日歴。 延康殿學士、簽書樞宻院事曹輔薨時,前執政皆免,上獨留輔,始輔至南都,首陳五事:一曰分屯要害以整兵伍,二曰疆理新都以便公私,三曰甄㧞人才駕馭用之、四、曰經制盗賊恩威並行叛而討之,服而舍之。五曰裂近邊之地為數節鎮,以謹防秋。上嘉納,未幾,輔得傷暑病,至是薨後,諡忠達諡在淳熈十年,今因輔薨,併書之後准此丁酉中書侍郎黃潛善御營使,同知樞宻院事汪伯彥兼御營副使。自國初以來,殿前侍衛馬歩司三衙禁旅合十餘萬人,髙俅得用,軍政遂弛。靖康末,衛士僅三萬人,及城破,所存無幾,至是殿前司以殿班指揮使,左言權領,而侍衛二司猶在東京,禁衛寡弱,諸將楊惟忠、王淵、韓世忠以河北兵,劉光世以陜西兵,張俊、苖傅等以帥府及降盜兵皆在行朝,不相統一,於是始置御營司,以總齊軍中之政令,因其所部為五軍,以真定府路馬歩軍副總管王淵為使司都統制,諸將韓世忠、張俊、苗傅等並為統制官,又命鄜延路馬歩軍副總管劉光世提舉使司一行事務,潛善、伯彥別置親兵各千人,優其廪賜,議者非之。臣謹按:建炎置御營司,乃軍政之大者,而史官不能紀其本末。熊克小厯畧書,其事乃係于今年七月並命二相時,實甚誤矣。克又云除劉光世都統制,亦誤潛善、伯彥別置親兵,它書不見,馬伸劾疏有之,發呂中大事記國朝兵權隸於三衙,本之樞府,樞府有兵之權,而無握兵之重,三衙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今不復三衙,而別置御營司,分委之樞府而置御營使,其後專掌兵權,樞府不得而預,議者以本朝故事分為兩府,又置御營使,是政出於三,此趙鼎所以舉行故事,以正西府之權,范宗尹所以兼樞宻使,而罷御營使宜也。 詔京西統制官翟興團結義兵,保䕶祖宗陵寢。 命陜西諸帥招兵積糧。 遣統制官薛廣以所部三千人出內黃,張瓊以三千人出開徳,共復磁、相、廣本、班直去為盜,掠隨、郢、復諸郡,至是就招。 中奉大夫、提舉成都府玉局觀王時雍責授安化軍節度副使,黄州安置,以言者論時雍圍城中擅行三省事也。日厯時,雍無前銜。按元符詔㫖,時雍宣和六年,以朝議大夫除戶部侍郎,今増入。其它史無前銜者,皆以它書補定之。 翰林學士承㫖吳幵言國家禍變,不能死節,乞正典刑。吏部尚書兼翰林學士莫儔言久留敵營,備遭困辱,乞置散地。疏皆三上,詔幵充龍圖閣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儔述古殿直學士、提舉亳州明道宮。 尚書吏部侍郎謝克家翰林學士知制誥。克家以祖諱辭,乃命中書舍人李擢、朱勝非兼權直學士院,時庶事草創,書詔填委,而院無几案,勝非常慿敗,鼓草詔,然辭氣嚴重如平時。勝非直院日厯在六月丁卯,今依學士院題名附此,更俟詳考。 徽猷閣待制、元帥府參議官顔岐試御史中丞,起居郎宋齊愈試左諫議大夫,監察御史馬伸守殿中侍御史,承議郎潘良貴為左正言,鴻臚寺主簿鄧肅守右正言,奉議郎盧以中守監察御史。良貴,金華人,嘗為尚書郎,靖康中召還,坐狂率斥去,至是復用。以中,歙縣人也。熊克、小厯、吳幵、莫儔謝克家、顔岐除罷,並在戊戌,今從日厯。 戶部侍郎邵溥兼京城副留守,右武大夫、惠州團練使韓恕知東上閣門事。恕,琦孫,其父嘉彥,尚神宗女,為瀛海軍承宣使。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