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590757"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史記
條件: 提到「顏回
Total 15

卷67 仲尼弟子列傳第七

1
孔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索隱孔子家語亦有七十七人,唯文翁孔廟圖作七十二人。皆異能之士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語:宰我子貢索隱論語一曰德行,二曰言語,三曰政事,四曰文學。今此文政事在言語上,是其記有異也。文學:子游子夏。師也僻,馬融曰:「子張才過人,失於邪辟文過。」正義音癖。參也魯,集解孔安國曰:「魯,鈍也。曾子遲鈍。」柴也愚,集解何晏曰:「愚直之愚。」由也喭,集解鄭玄曰:「子路之行,失於𠯘喭。」索隱論語先言柴,次參,次師,次由。今此傳序之亦與論語不同,不得輙言其誤也。正義𠯘音畔。喭音岸。回也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集解何晏曰:「言回庶幾於聖道,雖數空匱而樂在其中。賜不受教命,唯財貨是殖,億度是非。蓋美回所以勵賜也。一曰屢猶每也,空猶虛中也。以聖人之善道,教數子之庶幾,猶不至於知道者,各內有此害也。其於庶幾每能虛中者唯回,懷道深遠。不虛心不能知道。子貢無數子之病,然亦不知道者,雖不窮理而幸中,雖非天命而偶富,亦所以不虛心也。」
3
顏回者,魯人也,字子淵。少孔子三十歲。正義少,戍妙反。顏淵仁,孔子曰:「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集解馬融曰:「克己,約身也。」孔安國曰:「復,反也。身能反禮,則為仁矣。」孔子曰:「賢哉回也!集解衞瓘曰:「非大賢樂道,不能若此,故以稱之。」索隱衞瓘字伯玉,晉太保,亦注論語,故裴引之。一簞食,一瓢飲,集解孔安國曰:「簞,笥也。」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集解孔安國曰:「顏回樂道,雖簞食在陋巷,不改其所樂也。」「回也如愚;集解孔安國曰:「於孔子之言,默而識之,如愚也。」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集解孔安國曰:「察其退還與二三子說釋道義,發明大體,知其不愚。」「用之則行,捨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集解孔安國曰:「言可行則行,可止則止,唯我與顏回同也。」欒肇曰:「用己而後行,不假隱以自高,不屈道以要名,時人無知其實者,唯我與爾有是行。」正義肇字永初,高平人,晉尚書郎,作論語疑釋十卷,論語駮二卷。回年二十九,髮盡白,蚤死。索隱家語亦云「年二十九而髮白,三十二而死」。王肅云「此久遠之書,年數錯誤,未可詳也。校其年,則顏回死時,孔子年六十一。然則伯魚年五十先孔子卒時,孔子且七十也。今此為顏回先伯魚死,而論語曰顏回死,顏路請子之車,孔子曰『鯉也死,有棺而無槨』,或為設事之辭」。按:顏回死在伯魚之前,故以論語為設詞。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集解王肅曰:「顏回孔子胥附之友,能使門人日親孔子。」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集解何晏曰:「凡人任情,喜怒違理。顏回任道,怒不過分。遷者移也,怒當其理,不移易也。不貳過者,有不善未嘗復行。」
29
顏無繇集解音遙。正義繇音由。字路。路者,顏回父,索隱家語云「顏由字路,回之父也。孔子始教於闕里而受學焉。少孔子六歲」,故此傳云「父子異時事孔子」,故易稱「顏氏之子」者,是父子俱學孔門也。父子嘗各異時事孔子顏回死,顏路貧,請孔子車以葬。集解孔安國曰:「賣以作槨。」孔子曰:「材不材,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椁,吾不徒行以為之椁,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以徒行。」集解孔安國曰:「鯉,孔子子伯魚。孔子時為大夫,言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謙辭也。」
36
有若集解鄭玄曰魯人。孔子四十三歲。索隱家語云:「魯人,字子有,少孔子三十三歲。」今此傳云「四十二歲」,不知傳誤,又所見不同也?正義家語云「魯人,字有,少孔子三十三歲」,不同。有若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集解馬融曰:「人知禮貴和,而每事從和,不以禮為節,亦不可以行也。」「信近於義,言可復也;集解何晏曰:「復猶覆也。義不必信,信非義也。以其言可覆,故曰近義。」恭近於禮,遠耻辱也;集解何晏曰:「恭不合禮,非禮也。以其能遠恥辱,故曰近禮。」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集解孔安國曰:「因,親也。言所親不失其親,亦可宗敬。」孔子旣沒,弟子思慕,有若狀似孔子,弟子相與共立為師,師之如夫子時也。他日,弟子進問曰:「昔夫子當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果雨。弟子問曰:『夫子何以知之?』夫子曰:『詩不云乎?「月離于畢,俾滂沱矣。」集解毛傳曰:「畢,噣也。月離陰星則雨。」昨暮月不宿畢乎?』他日,月宿畢,竟不雨。商瞿年長無子,其母為取室。正義家語云:「瞿年三十八無子,母欲更娶室。孔子曰:『瞿年過四十當有五丈夫子。』果然。」中備云:「魯人商瞿使向齊國,瞿年四十,今後使行遠路,畏慮,恐絕無子。夫子正月與瞿母筮,告曰:『後有五丈夫子。』子貢曰:『何以知?』子曰:『卦遇大畜,艮之二世。九二甲寅木為世,六五景子水為應。世生外象生象來爻生互內象,艮別子,應有五子,一子短命。』顏回云:『何以知之?』『內象是本子,一艮變為二醜三陽爻五,於是五子,一子短命。』『何以知短命?』『他以故也。』」孔子使之齊,瞿母請之。孔子曰:『無憂,瞿年四十後當有五丈夫子。』集解五男也。已而果然。問夫子何以知此?」有若默然無以應。弟子起曰:「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座也!」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