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天輔七年 (1123/1/29 - 1124/1/18)"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契丹國志
條件: 包含字詞「天輔七年 (1123/1/29 - 1124/1/18)」
Total 4

契丹國志卷之十二

2
保大三年宋宣和五年。金天輔六年五月以後,吳乞買立,改元天會春正月,金主入居庸關,晡時到燕。蕭後聞居庸關失守,夜率蕭干及車帳出城,聲言迎敵,實欲出奔。國相左企弓等辭於國門,後曰:「國難至此,我親率諸軍為社稷一戰,勝則再見卿等,不然死矣!卿等努力保吾民,毋使濫被殺戮。」言訖泣下。後未行五十里,金人游騎已及城。左企弓等方修守具,忽報統軍蕭乙信啟城門,金人前軍已登城矣。於是左企弓、虞仲文、曹勇義、劉彥宗、蕭乙信等迎降,出丹鳳門球場內投拜,阿骨打戎服坐,眾呼萬歲,皆伏拜,待罪於下。譯者曰:「我見城頭炮繩席角都不曾解動,是無拒我意也。」並放罪。
9
五月,金主阿骨打歸燕山,北追天祚,以疾崩於軍中,謚為大聖武元皇帝,廟號太祖。弟吳乞買立,改天輔六年天會元年,遣燕相左企弓等文武百官並被擄燕民由平州歸國。燕民入平州境,有私訴於瑴者曰:「左企弓不謀守燕而使吾民遷徙流離,不勝其苦。今明公臨巨鎮,握強兵,盡忠大遼,必能使我複歸故土,而人心亦有望於公也。」瑴召諸將議,皆曰:「近聞天祚複振,出沒於松漠之南[七],金人所以全軍急趨山西者,恐遼議其後也。若明公仗義,奉迎天祚,以圖興複,先責左企弓叛降之罪而戮之,盡放燕人歸業,南宋必無不納燕人,則平州藩鎮矣。假如金人複來加兵,內用平州之兵,外借宋朝之援,又何懼焉?」瑴曰:「此大事,不可草草。翰林學士李石智而多謀,可邀之密議。」石至,與之謀而合。次日,陰遣將官張謙領五百騎[八],傳留守令,召燕相左企弓、曹勇義、樞密使虞仲文、參知政事康公弼至於灤州西岸聽候。差議事官趙能[九]就往,疏其十罪,曰:「天祚播遷夾山,不即奉迎,一也;勸皇叔燕王僭號,二也;詆訐君父而降封湘陰王者,三也;天祚嘗遣知閣王有慶前來計議而殺之者,四也;檄書始至而有迎秦拒湘之議者,五也;不謀守燕而拜降者,六也;臣事金國而不顧大義者,七也;根括燕中財物而取悅金人者,八也;致燕人流徙而失業者,九也;教金主發兵先下平州者,十也。」皆無辭以對,遂縊殺之。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