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檢索內容: |
---|
檢索範圍: 廿二史劄記 |
條件: 提到「漢趙烈帝」 |
Total 1 |
《卷一 史記 漢書》
1 | 古書凡記事、立論及解經者,皆謂之傳,非專記一人事跡也。說見《陔餘叢考》。其專記一人為一傳者,則自遷始。又於傳之中,分公卿將相為列傳,其《儒林》、《循吏》、《酷吏》、《刺客》、《游俠》、《佞幸》、《滑稽》、《日者》、《龜策》、《貨殖》等,又別立名目,以類相從。 自後作史者,各就一朝所有人物傳之,固不必盡拘遷史舊名也。如《漢書》少《刺客》、《滑稽》、《日者》、《龜策》四傳,而增《西域傳》。蓋無其人不妨缺,有其事不妨增。至《外夷傳》則又隨各朝之交兵通貢者而載之,更不能盡同也。 惟《貨殖》一款,本可不立傳,而《漢書》所載《貨殖》,又多周秦時人,與漢無涉,殊亦贅設。 《後漢書》於《列傳》,《儒林》、《循吏》、《酷吏》外,又增《宦者》、《文苑》、《獨行》、《方術》、《逸民》、《列女》等傳。 《三國志》名目有減無增。 《晉書》改《循吏》為《良吏》,《方術》為《藝術》,不過稍易其名。又增《孝友》、《忠義》二傳。其逆臣則附於卷末,不另立《逆臣》名目。 《宋書》但改《佞幸》為《恩倖》。其二兇亦附卷末。二兇:劉劭、劉浚 《齊書》改《文苑》為《文學》,《良吏》為《良政》,《隱逸》為《高逸》,《孝友》、《忠義》為《孝義》,《恩倖》為《倖臣》,亦稍變其名。其降敵國者,亦附卷末。 《梁書》改《孝義》為《孝行》,又增止足一款。其逆臣亦附卷末。 《陳書》及《南史》亦同。惟侯景等另立賊臣名目。 後《魏書》改《孝行》為孝感,《忠義》為《節義》,《隱逸》為《逸士》,《宦者》為《閹宦》,亦稍變其名。其劉聰、石勒、晉、宋、齊、梁俱入《外國傳》。 《北齊》各傳名目,無所增改。 《周書》增附庸一款。 《隋書》改《忠義》為《誠節》,《孝行》又為《孝義》,餘與前史同。而以李密、楊玄感次列傳後。宇文化及、王世充附于卷末。 《北史》各傳名目,大概與前史同,增《僭偽》一款。 《舊唐書》諸傳名目,亦與前史同。其安祿山等,亦附卷末,不另立逆臣名目。 《新唐書》增《公主》、《藩鎮》、《姦臣》三款。逆臣中又分《叛臣》、《逆臣》為二,亦附卷末。 《薛五代史》增《世襲》一款。 《歐五代史》另立《家人》、《義兒》、《伶官》等傳。其歷仕各朝者,謂之《雜傳》。又分《忠義》為《死節》、《死事》二款。又立《唐六臣傳》。蓋五代時事多變局,故傳名亦另創創也。 《宋史》增《道學》一款及《周三臣傳》,餘與前史同。 《遼史》改《良吏》為《能吏》,餘與前史同。另有《國語解》。 《金史》無《儒學》,但改《外戚》為《世戚》,《文苑》為《文藝》,餘與前史同。亦另有《國語解》。 《元史》增《釋老》,餘亦與前史同。 《明史》各傳名目,亦多與前史同,增《閹黨》、《流賊》及《土司傳》。 |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 | 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 | 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