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檢索內容: |
---|
檢索範圍: 清史稿 |
條件: 提到「李金鏞」 |
Total 3 |
《列傳二百三十八》
2 | 劉含芳陳黌舉游智開李用清李希蓮李金鏞 |
30 | 李金鏞,字秋亭,江蘇無錫人。少為賈,以試用同知投效淮軍。光緒二年,淮、徐災,與浙人胡光鏞集十餘萬金往賑,為義賑之始。後遂賑直隸、山東,皆躬其役。五年,晉秩知府。調直隸,修西澱堤。吳大澂督防吉林,金鏞任琿春招墾事。界外蘇城溝墾戶數千,苦俄人侵略,相率來歸,咸得奠居。海參威既通商,俄人援例要請東三省要地設領事,嚴拒之。又力爭八道河民被俄焚掠,抵俄官於法。將軍銘安以為才,疏留吉林任用。中俄界約,自瑚布河口循琿春河至圖門江口,以海中之嶺為界嶺,以西屬中國,距江口二十餘里立土字碑。界圖疏略,致嶺西之罕奇、毛琛崴等鹽場置線外。俄復於黑頂子地私設卡倫,距江口幾百里矣。大澂使金鏞會勘,據約爭還侵地,重立界碑。署吉林知府,整錢法,開溝洫,攤丁於地,以蘇民困。 |
《列傳三百十三 屬國傳一 朝鮮 琉球》
46 | 先是光緒初元,吉林鄂多哩開放荒田,朝鮮茂山對岸外六道溝諸處,間有朝鮮人冒禁私墾者,漸次蔓延。至是,吉林將軍銘安、督辦邊防吳大澂奏言:「據琿春招墾委員李金鏞稟稱,土門江北岸,由下嘎牙河至高麗鎮約二百里,有閒荒八處,前臨江水,後擁群山,向為人跡不到之區,與朝鮮一江之隔。其國邊民屢被水災,連年荒歉,無地耕種,陸續渡江開墾,已熟之地,不下二千晌,其國窮民數千人賴以餬口。有朝鮮咸鏡道刺史發給執照、分段注冊等語。臣等查吉林與朝鮮毗連之處,向以土門江為界。今朝鮮貧民所墾閒荒在江北岸,其為吉林轄境無疑。邊界曠土,豈容外藩任意侵占?惟朝鮮寄居之戶,墾種有年,並有數千餘眾。若照例嚴行驅逐出界,恐數千無告窮民同時失所。殊堪憐憫,擬請飭下禮部,咨明朝鮮國王,派員會同吉林委員查勘明確,劃清界址。所有其國民人,寄居戶口,已墾荒地,懇恩準其查照吉林向章,每晌繳押荒錢二千一百文,每年每晌完佃地租錢六百六十文,由臣銘安飭司給領執照,限令每年冬季應交租錢,就近交至琿春,由放荒委員照數收納。或其國鑄錢不能出境,議令以牛抵租,亦可備吉省墾荒之用。其咸鏡道刺史所給執照,飭令收回銷毀。」從之。 |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 | 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 | 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