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795092"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清史稿
條件: 提到「陸徵祥
Total 10

本紀二十四 德宗本紀二

151
冬十月癸卯,見日本公使內田康哉等於勤政殿。置吉林哈爾濱道。丙辰,蘆漢鐵路成。英兵入藏,索賠款一百二十餘萬。諭國家代給,以恤番艱。壬戌,訂鑄造銀幣及行用章程。乙丑,以陸徵祥充出使荷國大臣,兼理海牙和平會事。戊辰,置考察政治館,擇各國政法宜於中國治體者,斟酌損益,纂訂成書,取旨裁定。詔:「近有不逞之徒,造為革命排滿之說,假借黨派,陰行叛逆。各疆臣應嚴禁密緝。首從各犯,論如謀逆例。」
159
夏四月戊戌朔,命陸徵祥往瑞士議紅十字會公約。己亥,裁各省學政,改置提學使。庚子,見日本公使內田康哉於勤政殿。癸丑,命鐵良充督辦稅務大臣,唐紹儀副之。丁巳,發湖南庫帑十萬賑水災。
173
三月丙申,見日本公使林權助等於勤政殿。戊戌,長春、哈爾濱闢商埠。己亥,改盛京將軍東三省總督,裁吉林、黑龍江將軍,改置奉、吉、黑三巡撫,授徐世昌欽差大臣,為東三省總督壬寅,命府尹孫寶琦出使德國大臣壬子,命天津道梁敦彥充出使美墨祕古大臣。丙申,命陸徵祥充保和會專使大臣,李經方充出使英國大臣,錢恂充出使荷國大臣。丁巳,昆岡卒。
187
二月戊午,祭大社、大稷,是後祀典不克親行,皆遣代。庚申,賞趙爾豐尚書銜,為駐藏大臣,仍兼邊務大臣。癸亥,詔增給滿大臣暨各旗官十成養廉,更定御前大臣以下等員津貼。丙寅,諭京、外清庶獄。甲戌,京師勸工陳列所災。丙子,諭以「禁煙議成,英人許分年減運,見已實行遞減。相約試行三年,限滿再為推減。轉瞬期至,其何以答友邦。民政、度支二部迅訂稽核章程,責成督撫飭屬將減種、減食,切實舉辦以聞」。丁丑,召達壽還,命李家駒考察憲政大臣,胡惟德充出使日本大臣。壬午,黃誥罷,調錢恂出使義國大臣,以陸徵祥為出使荷國大臣。

本紀二十五 宣統皇帝本紀

41
七月壬申趙爾豐奏鐵路收歸國有,川民仍多誤會,相率要求。諭郵傳部、督辦鐵路大臣清理路股,明示辦法,以釋群疑。甲戌,命瑞澂張鳴岐趙爾豐余誠格各於轄境會辦鐵路事宜。命端方赴四川按查路事。丁丑,以四川人心浮動,宜防鼓惑,諭提督田振邦嚴束營伍彈壓之,趣端方速赴四川,許帶兵隊。趙爾豐、玉昆率提督、司、道奏,川民爭路激烈,請交資政院議決仍歸商辦,不許,仍責趙爾豐彈壓解散。己卯,江蘇各屬大雨,圩堤潰決,田禾淹沒,發帑銀四萬兩賑之。永定河決。端方入川,水陸新舊諸軍聽調遣。調陸徵祥出使俄國大臣,劉鏡人為出使和國大臣。辛巳,忠瑞免,以桂芳為科布多辦事大臣。溥免,以薩蔭圖為科布多參贊大臣壬午,四川亂作,趙爾豐執諮議局議長蒲殿俊、副議長羅綸、保路同志會長鄧孝可、股東會長顏楷、張瀾及胡嶸、江三乘、葉秉誠、王銘新九人。尋同志會聚眾圍總督署,擊之始散。賑浙江杭、嘉、湖、紹四府災。癸未,帝入學,大學士陸潤庠、侍郎陳寶琛授讀,副都統伊克坦教習國語清文。賑湖北水災。甲申,廣東澄海縣堤決,發帑銀四萬兩賑之。四川旅京人民以爭路開會,具呈資政院乞代奏。命捕代表劉聲元解歸籍。諭學部約束學生勿預外事,並敕所司禁聚眾開會。丁亥,山東濟南及東西路各州縣水災,黃河上游民墊復決,發帑銀五萬兩賑之。賑福建水災。戊子,命前兩廣總督岑春煊往四川,會趙爾豐辦理剿撫事宜。己丑,監國攝政王閱禁衛軍。癸巳,以四川民亂,諭趙爾豐督飭諸軍迅速擊散,仍分別良莠剿撫,被脅者宥之。甲午,波密野番投誠。
46
十二月甲午朔,賞張懷芝巡撫銜己未,再予前山西巡撫陸鍾琦二等輕車都尉世職,追贈同時遇害其子翰林院侍講陸光熙三品京堂,優恤賜謚,並旌恤鍾琦妻唐氏。丁酉張人駿罷,命張勛護兩江總督胡建樞罷,命張廣建山東巡撫,吳鼎元會辦山東防務。己亥,贈恤殉難伊犁將軍志銳辛丑,皇太后懿旨,以袁世凱公忠體國,封一等侯爵。命額勒渾署伊犁將軍,文琦辦塔爾巴哈臺參贊大臣事。李家駒免,以許鼎霖資政院總裁。革命黨以藥彈擊良弼,傷股,越二日死。壬寅袁世凱辭侯爵,固讓再三乃受。癸卯,以復潼關,賞銀一萬兩犒軍。甲辰,以敘漢陽功,復張彪提督。乙巳,以張懷芝安徽巡撫。贈恤死事福州將軍樸壽丁未,命張錫鑾往奉天會辦防務,李盛鐸山西巡撫,盧永祥會辦山西軍務。贈恤遇害軍諮府軍諮使良弼戊申,以王賡為軍諮府軍諮使己酉,皇太后懿旨,授袁世凱全權,與民軍商酌條件奏聞。時岑春煊袁樹勛陸徵祥段祺瑞等請速定共和國體,以免生靈塗炭,故不俟國會召集,決定自讓政權,遂有是命。庚戌,命昆源會辦熱河防務。辛亥,命宋小濂黑龍江巡撫壬子徐世昌免軍諮大臣,贈恤雲南殉難甘肅布政使世增乙卯,錫良免,命昆源署熱河都統丁巳,免江南徐州府未完丁漕銀糧。戊午袁世凱奏與南方代表伍廷芳議,贊成共和,並進皇室優待條件八,皇族待遇條件四,滿、蒙、回、藏待遇條件七,凡十九條。皇太后袁世凱以全權立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商統一辦法。袁世凱遂承皇太后懿旨,宣示中外曰:「前因民軍起義,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於塗,士露於野。國體一日不決,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義於前,北方將領,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立憲共和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為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蒙、漢、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安閒,優游歲月,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又曰:「古之君天下者,重在保全民命,不忍以養人者害人。現將新定國體,無非欲先弭大亂,期保乂安。若拂逆多數之民心,重啟無窮之戰禍,則大局決裂,殘殺相尋,必演成種族之慘痛。將至九廟震驚,兆民荼毒,後禍何忍復言。兩害相形,取其輕者。此正朝廷審時觀變,恫吾民之苦衷。凡爾京、外臣民,務當善體此意,為全局熟權利害,勿得挾虛矯之意氣,逞偏激之空言,致國與民兩受其害。著民政部、步軍統領、姜桂題、馮國璋等嚴密防範,剴切開導。俾皆曉然於朝廷應天順人,大公無私之意。至國家設官分職,以為民極。內列閣、府、部、院,外建督、撫、司、道,所以康保群黎,非為一人一家而設。爾京、外大小各官,均宜慨念時艱,慎供職守。應即責成各長官敦切誡勸,勿曠厥官,用副予夙昔愛撫庶民之至意。」又曰:「前以大局阽危,兆民困苦,特飭內閣與民軍商酌優待皇室各條件,以期和平解決。茲據覆奏,民軍所開優禮條件,於宗廟陵寢永遠奉祀,先皇陵制如舊妥修各節,均已一律擔承。皇帝但卸政權,不廢尊號。並議定優待皇室八條,待遇皇族四條,待遇滿、蒙、回、藏七條。覽奏尚為周至。特行宣示皇族暨滿、蒙、回、藏人等,此後務當化除畛域,共保治安,重睹世界之升平,胥享共和之幸福,予有厚望焉。」遂遜位。

志一百三十四 邦交七 瑞典 那威 丹墨 和蘭 日斯巴尼亞 比利時 義大利

17
三十年,各國議免紅十字會施醫船稅鈔,請中國派員赴和蘭會議,許之。是年,熱河都統松壽奏稱:「蒙古喀喇沁王貢桑諾爾布擬與和商白克耳合辦本旗右翼地方巴達爾胡川金礦,作為華洋合辦,股本各居其半,一切遵章辦理。」外務部以「喀喇沁王原將右翼全旗指給逸信公司開辦五金各礦業,經飭令畫清界限,不得包占全旗。若今又遽允和蘭商人,難保不滋轇轕,應請暫緩。」報可。三十一年,和使照稱本國南洋屬地蘇門答臘以北名撒般者,遇有外國兵船進口,施放敬砲,請外務部知照南北洋大臣。三月,外務部奏:「萬國保和會和解公斷條約業經批準。各國欲在和蘭都城設立萬國公所,作為公斷衙門,請中國派員入會作為議員。」許之,尋以伍廷芳充選。保和會即弭兵會也。是月和使照稱本國屬地茫咖、薩巴東二處,遇有外國兵船進口,不再施放敬砲,仍請外部知照南北洋大臣。八月,萬國弭兵會舉和人男爵米何離斯為判斷公堂總辦。十月,簡知府陸徵祥充出使荷國大臣,並兼辦保和公會事宜。三十二年,派駐美使署顧問洋員福士達充和蘭保和會公斷議員。
18
宣統二年,和京設萬國禁煙會,請中國派員入會。尋遣外務部右丞劉玉麟往。嗣因禁煙會展期,劉玉麟簡充英使,別遣出使德國大臣梁誠赴會。三年四月,與和定設立領事約。初,和送交領約全稿十七條,政府命陸徵祥與議。顧約文外另有附則一條,謂施行本約,不得以所稱和蘭臣民之人視為中國臣民,徵祥議加以「亦不得以中國臣民視為和蘭臣民」一句,和外部不允,乃命徵祥回京,由外務部照請和使來署接議。和使初仍持前議,繼允將附則改為公文,不入約。又久之,始允將「生長和屬之人,遇有國籍紛爭,在彼屬地可照和律解決」等語,備文互換。又一面將「此項人民回至中國,如歸中國籍,亦無不可」等語,由彼備文敘明存案。議遂定。外務部於是上言:「臣部查和屬設領,系積年懸案,屢議屢擱,垂二十年。此次重提前議以來,一年有奇,始克開議。旋因附則一條,致生枝節,彼此研商,又更兩稔。蓋近世各國國籍法,多偏重出生地主義。生長其地之人,大率隸屬其籍。而我國新定之國籍法,則採用血脈主義。根本解釋,迥然不同。彼之欲加附則者以此,我之堅持刪去亦以此。至回國僑民沿用外籍,誠多流弊。茲定明和屬人民回至中國可歸華籍,藉資補救。其非出生於和屬之僑民,仍可認為華籍,與我國國籍法亦不致相背。就此結束,俾可迅派領事,以慰僑民喁喁之望。」又奏和屬苛例修改情形,略謂:「華人流寓和屬所最難堪者,如種種苛例,臣部迭據華商來稟,電駐和使陸徵向和政府交涉。彼初以為治理屬地數百年,成例未易更張,強詞拒駁。經我大臣極力磋商,據稱警察裁判,祗允將改良之法從事調查,未能即時遽改。其入境、居留、旅行三項,允先修改。現入境新章雖尚未見頒布,而居留及旅行二者,先已從爪哇、馬渡拉兩島改有新章,較之舊例已多寬大。」奏入,派陸徵祥全權大臣,與和使貝拉斯署名畫押。條約用法文。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