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康熙三年六月 (1664/6/24 - 1664/7/22)"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清史稿
條件: 包含字詞「康熙三年六月 (1664/6/24 - 1664/7/22)」
Total 6

本紀六 聖祖本紀一

44
六月庚申,詔免順治十五年以前逋賦。

志十七

51
康熙三年六月,盧龍灤河溢,湧出材木無算,時修清節祠,適所用,有如夙構,人咸驚異。十三年春,含山、嘉定李樹生黃瓜。十六年,桐鄉李樹生黃瓜。十九年,封川李樹結桃實。二十二年四月,東陽、義烏李樹生桃,■木開梨花。二十三年,海鹽鄉民鋸樹,中有「王大宜」三字,清晰如寫。二十八年,黃岡李樹生黃瓜。四十五年四月,寧州通邊鎮白楊開花,狀如紅蓮。四十八年,秦州槐樹生蓮花。五十一年十一月,宿州樹頭生火。

志三十

2
奉天府:沖,繁,疲,難。總督兼將軍,民政、提法、交涉、度支、鹽運司,勸業道,副都統駐。順治十四年四月,於盛京城內置府,設府尹。光緒三十一年八月,裁府尹設知府,為奉天省治。西南至京師一千四百七十里。廣八百七十里,袤九百九十里。北極高四十一度五十一分五十秒。京師偏東七度十五分。領廳一,州二,縣八。承德沖,繁,疲,難。倚。明,沈陽中衛。康熙三年置縣,附府。福陵在東二十里天柱山,昭陵在西北十里隆業山。有副都統兼二陵守衛大臣。渾河在南,即沈水,自撫順入,西南入遼中。左受高素屯、白塔鋪、於家臺河,右受馬官橋、萬泉河。萬泉亦稱小沈水。東北:大清山,蒲河所出,西南流,逕永安橋,入新民境。永安橋,崇德六年建。初,太祖定沈陽,以西路沮洳,命旗丁修疊道百二十里,直抵遼陽。太宗復建此橋,行旅便之。舊設驛四:西老邊,通新民;北懿路,通鐵嶺;東噶布拉村,通興京;南十里河,即明虎皮驛,通遼陽。鐵路三:京奉,東清,安奉。京奉鐵路行境內六十里,車站二,曰馬三家,曰沈陽,在小西關外,即京奉全路尾站。商埠,光緒二十九年八月中美約開。遼陽州繁,疲,難。府南百二十里。明,定遼中衛,兼置自在州。天命六年三月克遼陽,四月遷都於此。十年移沈陽。順治十年設遼陽府,遼陽縣附郭。十四年,府移縣來隸。康熙三年六月,縣升為州,仍隸府。有城守尉。南:千山山脈,東自懷仁老嶺入,為遼東半島之脊,山南之水,獨行入海,遼東山脈主峰也。北:太子河,自本溪入,西流至遼中境,迤南入海城。左受細河、藍河、湯河、沙河、鞍山河;右受十里河,渾河枝水,國語曰塔思哈河。舊設驛三:曰迎水寺、浪子山、甜水站。商埠,光緒三十一年中日約開。有東清鐵路。復州繁、疲。府南五百四十里。明為復州衛。天命七年三月復州降。康熙三年並入蓋平。雍正四年,分蓋平地置復州廳。十一年改為州,隸府。有城守尉。州境多山,西與西南皆海。其海曰復州灣。北:浮渡河。南:復州河,左受欒古河,皆西入海。東:沙河、清水、贊子、碧流,右受吊橋河,皆南入金州。長興島州判在西南百四十里海中,光緒三十四年置。其東北娘娘宮。港岸曰東崖、西崖,商船出入,海道咽喉也。水門子巡檢,光緒三十二年置。舊設鋪司四:北核桃哨、李官墳,通蓋平;南麻河鋪、欒古城,通金州。有東清鐵路。撫順沖,繁,疲,難。府東八十里。明,撫順千戶所。天命四年克撫順。光緒二十八年,分承德縣地設興仁縣,附府。三十三年移治撫順城,劃興京西北地入之,更名,仍隸府。東:薩爾滸山、鐵背山,皆天命四年破明兵處。南:渾河南北二源自興京入,合流西,左受章黨、馬郡丹、塔兒峪、拉古河,右受溫道、柳林、金花樓河,入承德。東有營盤市鎮,舊設驛一。薩爾滸南,奉撫運煤鐵路;西南姚千戶屯,安奉鐵路。開原繁、疲。府東北三百里。明洪武二十屴,置三萬衛於元開元路故城西,二十一年徙此。改開元為開原。永樂七年兼置安樂州。天命四年六月克開原。康熙三年六月置縣,隸府。有城守尉。東北:黃龍山。西北:遼河自康平入,左納馬鬃、亮子河。南:清河,右受碾盤河、扣河;又南沙河,皆西入遼河。東南:柴河,西入鐵嶺境。又東南英額河,西南入興京。邊門三:北馬千總臺,東北威遠堡,東南英額。舊設驛一。又有道,東南經石人溝至山城子,西經英城子達法庫門,東經威遠堡門至西豐,號四達通衢。有東清鐵路。鐵嶺沖,疲。府北一百三十里。明置鐵嶺衛。天命四年七月克鐵嶺。康熙三年六置縣,隸府。有防守尉。遼河在西,自開原東南流入,屈西南流入法庫境。其旁多水泊,曰蓮花泡、葦子、五角、蓮子、樂子諸湖,瀰漫十里,土人呼遼海,有遼海屯。北柴河,南範河,又南懿路河,皆西入遼河。舊設驛一。商埠,中日約開。有東清鐵路。海城繁,疲,難。府南二百四十里。明置海州衛。天命六年海州降。順治十年十一月置海城縣,隸遼陽府。十四年四月改隸。西六十里有牛莊防守尉。西南:唐王山。遼河在西。渾河自遼中入,曰蛤蜊河,左匯太子河,西流入之,名三岔河。北土河、鞍山河西入太子河,南入海州河,西入遼河。三岔巡司,康熙二十一年置,駐牛莊。西鄉、三家子、石佛寺等處舊有河道,繞流入遼,後淤塞。光緒三十四年開濬故河,涸出良田三十六七萬畝。東南有析木城市鎮。舊設鋪司四:西南營口,南大石橋,接蓋平;北鞍山站,接遼陽;東二道河,入岫巖。有東清鐵路。蓋平繁,疲。府西南三百六十里。明置蓋州衛。天命六年三月蓋州降。康熙三年六月置縣,隸府。有城守尉。又西南六十里有熊岳防守尉,故遼城也,舊駐副都統,後裁。東:棉羊山,縣東南諸山皆發脈於此。西瀕海曰蓋州灣。北:淤泥河。南:蓋州熊岳河、浮渡諸河,皆西流入海。東南:碧流河,即畢利河,出布霧山,南流入復州。舊設鋪司三:西北沒溝營,北大石橋,南熊嶽城。有紅旗廠、藍旗廠、吳家屯三鹽場。有東清鐵路。遼中繁,難。府西南一百四十里。明,定遼中衛、右衛地。光緒三十二年七月,分新民、遼陽、海城地,設治阿司牛錄鎮,尋劃承德西南境增入,置縣隸府。遼河在西,有冷家口。支流西南入盤山,曰分遼水,亦曰減河。正流南入縣境。又西柳河,南入分遼水。又西鷂鷹河支津,南入柳河。東:蒲河自新民入,南入渾河。又東南太子河支津二入之。西南:遼河。西:達都牛錄,縣丞駐,光緒三十三年置。本溪府東南一百二十里。明為清河城。光緒三十二年,分遼陽、興京、鳳凰地,設治本溪湖,置縣隸府。南:摩天嶺,一名太高嶺,山脈東連老嶺,西接千山。其北:細河,即萬流河,北流入遼陽。其南:草河、賽馬集河,南流入鳳凰。南:太子河南北二源,自懷仁、興京入,合流西入遼陽。東:清河,南入太子河。賽馬集巡檢,光緒三年置,屬鳳凰廳,三十二年來屬。舊設連山關驛。有安奉鐵路。金州廳沖,繁,疲、難。府南七百二十里。明置金州衛。雍正十二年置寧海縣,隸府。道光二十三年改金州廳,仍隸府。有副都統,寄治承德。廳境萬山環抱,東西南北皆海,惟東南一隅陸地,連復州成半島形。沙河、清水、贊子、碧流諸河在東北入海。有貔子窩市鎮。旅順口在西南。自旅順循半島以西,歷遼河口、大小凌河口至山海關,為渤海岸;以東歷碧流河口、莊河口、大洋河口至鴨綠江,為黃海岸。旅順鐵山角與山東登州頭對峙,為渤海口門。有舊水師營城。舊設鋪司一,石河驛。商埠:光緒二十三年中俄約開。海關在大連灣。有東清鐵路。
4
錦州府:繁,難。明置廣寧中、左、右屯三衛,隸遼東都指揮使司。崇德七年三月克錦州。康熙三年置廣寧府,並縣為治。四年改置,徙治錦。省西南四百九十里。廣五百三十里,袤百七十里。北極高四十度九分。京師偏東四度三十九分。領州二,廳二,縣三。錦沖,繁,疲,難。倚。明置廣寧中屯衛及左屯、右屯衛。康熙元年七月改錦州為錦縣,隸奉天府。三年六月改隸廣寧府。十二月罷廣寧,置錦州縣,附府。舊駐副都統。光緒三十四年裁。有協領。松山、杏山、塔山在南,皆崇德七年破明兵處。紫荊山在東,為縣境諸山冠。南瀕海。東大凌河,西小凌河,右受女兒河,皆南入海。西南:天橋廠巡檢,雍正元年置。又西南海濱有地伸出海中如三角形,曰葫蘆島,島勢向西環抱成一海灣。光緒三十四年,勘為通商港。舊設驛二:小凌河,十三山。京奉鐵路行境內一百一十里,車站四:錦州,雙陽甸,大凌河,石山站。鹽場八:上坎、天橋廠、大東山、白馬石、邰子屯、頭溝、四溝、沙溝。卡倫二:高家屯,天橋廠。錦西廳繁,難。府西九十五里。明,廣寧中屯衛地。光緒三十二年分錦縣西境置江家屯廳,尋更名。三十三年隸府。東:大虹螺、小虹螺山,山東七里河,南入海。女兒河導源直隸朝陽,東流入邊,逕廳北,迤東北流,又東流入錦縣。北:松嶺邊門。東北:虹螺峴市鎮。舊設高橋驛。京奉鐵路車站三:連山,高橋,女兒河。盤山廳沖,疲,難。府東一百七十里。明,廣寧盤山驛。光緒三十二年,分廣寧縣地及盤蛇驛牧廠地置廳,隸府。南瀕海。分遼水自遼中冷家口西南入,逕廳南入海。西南:沙河、東沙河、西沙河皆南入海。錦營鐵路自廣寧溝幫子站分支入境,東南入營口,長百二十餘里。車站三:胡家窩棚,雙臺子,大窪。鹽場五:藍石鰲、西夾信、南夾信、二道磧、二龍江。義州繁,疲,難。府北九十里。明,義州衛。天命七年正月克義州。崇德元年以封察哈爾。康熙十四年,察哈爾叛,討平之。六十一年設通判。雍正十一年,置州隸府。有城守尉。東北:英歌龍灣山。東南:望海山。西北:昆侖山。西南:大嶺、小嶺。大凌河導源直隸朝陽,東流入邊,逕州北,屈南流入錦縣。細河、清河導源直隸阜新,合流南入大凌河。小凌河亦導源朝陽,東流入邊,逕州西南,迤南流入錦縣。楊樹溝河南入小凌河。北有九官臺、清河、白土廠三邊門。舊設鋪司四:南大嶺關、隆祉、七里河,東大榆樹,皆通錦縣。寧遠州沖,繁,疲、難。府西南一百里。明置寧遠衛。順治元年克寧遠。康熙三年置州,隸廣寧府,尋改隸府。有城守尉。西北:青山。西南:望夫。東:首山。南瀕海。寧遠西河、寧遠東河,在城南合流,南入海。又西東沙、煙臺、東關站、六股諸河,皆南入海。有釣魚臺海口。海中島有桃花、菊花即覺華島,島西南小島二,曰小張山、大張山,相距間水勢深闊,足容大戰艦。島岸山可建砲臺。光緒三十四年勘為海軍港。西北:白石嘴、梨樹溝、新臺三邊門。市街四邑環錯。有山海關道稅局。舊設驛二:東關、寧遠。京奉鐵路車站三:東辛莊,沙後所,寧遠州。鹽場十:廠子溝、項家屯、蘇家屯、張莊、杜家臺、蜊蝗溝、五里橋、狐貍套、沙坨、大明山。廣寧沖,疲。府東北一百六十里。明,廣寧衛。天命七年克廣寧。康熙三年六月改廣寧為府,設廣寧縣。十二月府移錦州,縣隸府。有城守尉。醫無閭山在西,古幽州鎮,今有北鎮廟。東:沙河導源醫無閭山三道溝,東南流,逕城北而南,右受大石橋河,入盤山西南閭陽驛。河南流入盤山,曰西沙河。西北:馬市河,東南流入羊腸河。舊設廣寧驛。京奉鐵路行境內七十五里,車站三:羊圈子,溝幫子,青堆子。自溝幫子分支逕南歷盤山達營口,名錦營鐵路,計行境內三十里。有馬帳房、大臺、小臺、毛家屯、郭家屯、北井六鹽場。綏中沖,繁,疲,難。府西南一百九十里。明,廣寧前屯衛、中前所、中後所。順治元年,克廣寧前屯衛,中前、中後所。康熙三年,以其地並入寧遠州。光緒二十八年六月析出置縣隸府。北:大碏子山。西:松嶺,筆架山。南瀕海。東以六股河與寧遠界。六股河即古六州河,導源直隸建昌,從白石嘴邊門入。右受黑水、王寶河,迤南流入海。西:高兒、石子、涼水諸河,皆南入海。西:山海關。邊門十有七,在縣境者曰明水塘邊門。舊設驛二:山海關、涼水河。京奉鐵路行境內一百一十里,車站四:前所,前衛,荒地,綏中。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