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知者不惑章》

電子圖書館
1 知者不惑... :
「知者不惑。」真見得分曉,故不惑。

2 知者不惑... :
道夫問「仁者不憂」。曰:「仁者通體是理,無一點私心。事之來者雖無窮,而此之應者各得其度。所謂『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何憂之有!」

3 知者不惑... :
「仁者不憂。」仁者,天下之公。私欲不萌,而天下之公在我,何憂之有!

4 知者不惑... :
或問:「『仁者不憂』,但不憂,似亦未是仁」。曰:「今人學問百種,只是要『克己復禮』。若能克去私意,日間純是天理,自無所憂,如何不是仁。」義剛

5 知者不惑... :
陳仲亨說「仁者不憂」,云:「此非仁體,只是說夫子之事。」先生曰:「如何又生出這一項情節!恁地,則那兩句也須恁地添一說,始得。這只是統說。仁者便是不憂。」義剛

6 知者不惑... :
「勇者不懼。」氣足以助道義,故不懼。故孟子說:「配義與道,無是,餒也。」今有見得道理分曉而反懾怯者,氣不足也。

7 知者不惑... :
或問「勇者不懼」,舉程子「明理可以治懼」之說。曰:「明理固是能勇,然便接那『不懼』未得,蓋爭一節在,所以聖人曰:『勇者不懼。』」

8 知者不惑... :
李閎祖問:「論語所說『勇者不懼』處,作『有主則不懼』。恐『有主』字明『勇』字不出。」曰:「也覺見是如此。多是一時間下字未穩,又且恁地備員去。」因云:「前輩言,解經命字為難。近人解經,亦間有好處,但是下語親切,說得分曉。若前輩所說,或有不大故分曉處,亦不好。如近來耿氏說易『女子貞不字』。伊川說作『字育』之『字』。耿氏說作『許嫁笄而字』之『字』,言『女子貞不字』者,謂其未許嫁也,卻與昏媾之義相通,亦說得有理。」又云:「伊川易亦有不分曉處甚多。如『益之,用凶事』,作凶荒之『凶』,直指刺史、郡守而言。在當時未見有刺史、郡守,豈可以此說。某謂『益之,用凶事』者,言人臣之益君,是責難於君之時,必以危言鯁論恐動其君而益之,雖以中而行,然必用圭以通其信。若不用圭而通,又非忠以益於君也。」

9 知者不惑... :
行夫說「仁者不憂」一章。曰:「『勇者不懼』,勇是一箇果勇必行之意,說『不懼』也易見。『知者不惑』,知是一箇分辨不亂之意,說『不惑』也易見。惟是仁如何會不憂?這須思之。」行夫云:「仁者順理,故不憂。若只順這道理做去,自是無憂。」曰:「意思也是如此,更須細思之。」久之,行夫復云云。曰:「畢竟也說得粗。仁者所以無憂者,止緣仁者之心便是一箇道理。看是甚麼事來,不問大小,改頭換面來,自家此心各各是一箇道理應副去。不待事來,方始安排,心便是理了。不是方見得道理合如此做,不是方去恁地做。」賀孫。恪錄別出

10 知者不惑... :
蔡行夫問「仁者不憂」一章。曰:「知不惑,勇不懼,卻易理會。『仁者不憂』,須思量仁者如何會不憂。」蔡云:「莫只是無私否?」方子錄云:「或曰:『仁者無私心,故樂天而不憂。』」曰:「固是無私。然所以不憂者,須看得透,方得。」楊至之云:「是人欲淨盡,自然樂否?」曰:「此亦只是貌說。」洪慶問:「先生說是如何?」曰:「仁者心便是理,看有甚事來,便有道理應他,所以不憂。方子錄云:「仁者理即是心,心即是理。有一事來,便有一理以應之,所以無憂。」恪錄一作:「仁者心與理一,心純是這道理。看甚麼事來,自有這道理在處置他,自不煩惱。」人所以憂者,只是卒然遇事,未有一箇道理應他,便不免有憂。」恪錄一作:「今人有這事,卻無道理,便處置不來,所以憂。」從周錄云:「人所以有憂者,只是處未得。」

11 知者不惑... :
方毅父問:「『知者不惑』,明理便能無私否?」曰:「也有人明理而不能去私慾者。然去私慾,必先明理。無私慾,則不屈於物,故勇。惟聖人自誠而明,可以先言仁,後言知。至於教人,當以知為先。」銖。時舉少異

12 知者不惑... :
先生說「知者不惑」章:「惟不惑不憂,便生得這勇來。」

13 知者不惑... :
問「知者不惑」章。曰:「有仁、知而後有勇,然而仁、知又少勇不得。蓋雖曰『仁能守之』,只有這勇方能守得到頭,方能接得去。若無這勇,則雖有仁、知、少間亦恐會放倒了。所以中庸說『仁、知、勇三者』。勇,本是箇沒緊要底物事。然仁、知不是勇,則做不到頭,半塗而廢。」

14 知者不惑... :
或問:「『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何以與前面『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次序不同?」曰:「成德以仁為先,進學以知為先,此誠而明,明而誠也。」「中庸言三德之序如何?」曰:「亦為學者言也。」問:「何以勇皆在後?」曰:「末後做工夫不退轉,此方是勇。」

15 知者不惑... :
或問:「人之所以憂、惑、懼者,只是窮理不盡,故如此。若窮盡天下之理,則何憂何懼之有?因其無所憂,故名之曰仁;因其無所惑,故名之曰知;因其無所懼,故名之曰勇。不知二說孰是?」曰:「仁者隨所寓而安,自是不憂;知者所見明,自是不惑;勇者所守定,自是不懼。夫不憂、不惑、不懼,自有次第。」或曰:「勇於義,是義理之勇。如孟施舍、北宮黝,皆血氣之勇。」人傑錄云:「或曰:『勇是勇於義,或是武勇之勇?』曰:『大概統言之,如孟施舍北宮黝,皆血氣之勇。』」曰:「三者也須窮理克復,方得。只如此說,不濟事。」去偽

16 知者不惑... :
問:「『知者不惑』,集注:『知以知之,仁以守之,勇以終之。』看此三句,恐知是致知、格物,仁是存養,勇是克治之功。」先生首肯,曰:「是。勇是持守堅固。」問:「中庸『力行近乎仁』,又似『勇者不懼』意思。」曰:「交互說,都是。如『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三知都是知;『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三行都是仁;『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三近都是勇。」

URN: ctp:n590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