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U+57A2

說文小篆

部首:+ 6筆 = 共9筆.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 頁326第19 康熙字典: 頁228第19 辭海: 卷3頁1940第1 GSR: 第112.d 漢語大字典: 卷1頁0440第01
表面結構:左:,右:。 具有相關結構: 。 Component of: 𢞄 𬈉
國語發音:gòu ㄍㄡˋ
粵語發音:gau3
唐代發音:gǒu
說文解字:土部》垢:濁也。从土后聲。
宋本廣韻:廣韻·上聲··》垢:塵垢。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土部·》垢:《唐韻》古厚切《集韻》《韻會》《正韻》舉后切,𠀤音苟。塵滓也。《左傳·宣十五年》國君含垢,天之道也。《韓非子·大體篇》不洗垢,而察難知。《莊子·大宗師》仿偟乎塵垢之外。又國名。《華嚴經》國名無垢,琉璃爲地。又《集韻》丘𠋫切,音宼。解垢,詭曲之辭。又居六切,音匊。中不淨也。《·大雅》維彼不順,征以中垢。又叶公戸切,讀若古。《楚辭·哀時命》務光自投于深淵兮,不獲世之塵垢。孰魁崔之可久兮,願退身而窮處。
反切:古厚 (《廣韻·上聲··》)
英文翻譯:dirt, filth, stains; dirty

原典出處

莊子·逍遙遊》:是其塵粃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孰肯以物為事!
From the dust and chaff of himself, he could still mould and fashion Yaos and Shuns - how should he be willing to occupy himself with things?
道德經》:是以聖人云:受國之,是謂社稷主。
Therefore a sage has said, 'He who accepts his state's reproach, Is hailed therefore its altars' lord.
詩經·桑柔》:維彼不順、征以中
There is a man unobservant of the right, Whose goings will be according to his inward filthiness.
禮記·內則》:父母唾洟不見,冠帶,和灰請漱。
說苑·辨物》:能蕩滌濁焉,能通百川於海焉,能出雲雨千里焉,為施甚大,故視諸侯也。
韓詩外傳·卷五》:》曰:「惟彼不順,往以中。」
大戴禮記·本命》:身自執事而後事行者,面而已。
白虎通德論·五行》:,北方水,萬物所幽藏也,又水者受濁,故臭腐朽也。
新序·雜事五》:子張見魯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禮,託僕夫而去曰:「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塵,百舍重趼,不敢休息以見君,七日而君不禮,君之好士也,有似葉公子高之好龍也,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夫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拖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孔子家語·本命解》:身自執事行者,面而已。
論衡·累害》:以玷污言之,清受塵而白取
風俗通義·四瀆》:瀆者、通也,所以通中國濁,民陵居,殖五穀也。
孔叢子·陳士義》:布則火色,乃灰色。
申鑒·雜言上》:側弁顏,不鑒於明鏡也,故君子惟鑒之務。
蔡中郎集·女訓》:面一日不修,則塵穢之。
列子·湯問》:布則火色,則布色。
文子·精誠》:閉九竅,藏志意,棄聰明,反無識,芒然仿佯乎塵之外,逍遙乎無事之業,含陰吐陽而與萬物同和者,德也。
老子河上公章句》:當與眾庶同塵,不當自別殊。
韓非子·大體》: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而察難知。
慎子·逸文》:不逆天理,不傷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而察難知,不引繩之外,不推繩之內,不急法之外,不緩法之內。
管子·水地》:楚之水,淖弱而清,故其民輕果而賊,越之水,瘺重而洎,故其民愚疾而
淮南子·精神訓》:芒然仿佯於塵之外,而消搖於無事之業。
史記·外戚世家》:褚先生曰:浴不必江海,要之去
春秋左傳》:宋人使樂嬰齊告急于晉,晉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天方授楚,未可與爭,雖晉之彊,能違天乎,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汙,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使解揚如宋,使無降楚,曰,晉師悉起,將至矣,鄭人囚而獻諸楚,楚子厚賂之,使反其言,不許,三而許之,登諸樓車,使呼宋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楚子將殺之,使與之言曰,爾既許不穀,而反之,何故,非我無信,女則棄之,速即爾刑,對曰,臣聞之,君能制命為義,臣能承命為信,信載義而行之為利,謀不失利,以衛社稷,民之主也,義無二信,信無二命,君之賂臣,不知命也,受命以出,有死無霣,又可賂乎,臣之許君,以成命也,死而成命,臣之祿也,寡君有信臣,下臣獲考,死又何求,楚子舍之以歸。
國語·晉語二》:亡人之所懷挾纓纕,以望君之塵者。
吳越春秋·五年》:胥為人少好於文,長習於武,文治邦國,武定天下,執綱守戾,蒙受恥,雖冤不爭,能成大事。
漢書·王莽傳上》:臣聞古者畔逆之國,既以誅討,而豬其宮室以為汙池,納濁焉,名曰凶虛,雖生菜茹,而人不食。
前漢紀》:濁焉。
東觀漢記·梁商》:百僚勞攘,紛華道路,祇增塵
後漢書·禮儀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疢為大絜。
楚辭·哀時命》:務光自投於深淵兮,不獲世之塵
焦氏易林·復之》:渙:怒非其怨,貪腐鼠。
說文解字·足部》:賈侍中說:足也。
釋名·釋長幼》:耇,也。
黃帝內經·終始》:少陰終者,面黑,齒長而,腹脹閉塞,上下不通而終矣。
傷寒論》: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讝語,遺尿。
金匱要略》:,取方寸匕,服之佳。
道德真經註》:是以聖人云:「受國之,是謂社稷主。」
世說新語·輕詆》:王謂林公詭辯,林公道王云:「箸膩顏帢,(糸翕)布單衣,挾左傳,逐鄭康成車後,問是何物塵囊!」
顏氏家訓·風操》:子則草屩麤衣,蓬頭面,周章道路,要候執事,叩頭流血,申訴冤枉。
抱朴子·釋滯》:夫有道之主,含善恕,知人心之不可同,出處之各有性,不逼不禁,以崇光大,上無嫌恨之偏心,下有得意之至歡,故能暉聲並揚於罔極,貪夫聞風而忸怩也。

您可以參考該字詞在本站先秦兩漢漢代之後原典中之出處。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