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 U+6C81 |  說文小篆 |  甲骨文 |
部首: | 水+ 4筆 = 共7筆. |
---|
字典出處: | 宋本廣韻: 頁440第27 康熙字典: 頁609第11 辭海: 卷7頁6910第2 漢語大字典: 卷3頁1574第02 |
---|
表面結構: | 左:氵,右:心。 具有相關結構:𢗷 𢗨 。 Component of: 𫪍 𦯹 |
---|
國語發音: | qìn ㄑㄧㄣˋ |
---|
粵語發音: | sam3 |
---|
說文解字: | 《》沁:水。出上黨羊頭山,東南入河。从水心聲。 |
---|
宋本廣韻: | 《···》沁:水名在上黨亦州名本漢穀逺縣後魏置沁源縣武德初置州因沁水以名之。七鴆切,四。 |
---|
康熙字典: | 《··》沁:《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七鴆切,音鈊。水名。《》水出上黨羊頭山。《水經》沁水出上黨沮縣謁戾山,南過穀遠縣,東至滎陽縣北,東入于河。《注》卽洎水。《郡縣釋名》沁河源出沁源縣,有二,一自縣西北綿山東谷南流,一自縣東北馬圈溝南流,俱至交口村合流入黃河。又州名。《》本漢穀遠縣,後魏置沁源縣,武德初置州,因沁水以名。《廣輿記》沁源縣屬沁州,沁水縣屬澤州。又《集韻》所錦切,音㾕。又斯荏切,音襂。又所禁切,音滲。義𠀤同。又以物探水也。《韓愈詩》義泉雖至近,盜索不敢沁。《註》北人以物探水爲沁。又思林切,音心。水名。 |
---|
反切: | 七鴆 (《···》) |
---|
英文翻譯: | soak into, seep in, percolate |
---|
原典出處
《·》: | 縣十八:懷,汲,武德,波,山陽,河陽,州,共,平皋,朝歌,脩武,溫,野王,獲嘉,軹,沁水,隆慮,蕩陰。 |
《·》: | 竇憲恃宮掖聲勢,遂以賤直奪沁水公主園田,公主不敢訴。 |
《·》: | 憲恃宮掖聲埶,遂以賤直請奪沁水公主園田,主逼畏,不敢計。 |
《·》: | 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
《·》: | 鄆:河內沁水鄉。 |
《·》: | 石中黃子,所在有之,沁水山為尤多。 |
《·》: | 沁水于縣南,水積為陂,通結數湖,有朱溝水注之。 |
《·》: | 四年,又發河北諸郡百餘萬眾,開永濟渠,引沁水南達於河,北通涿郡。 |
《》: | 偷月沁白,與日爭紅。 |
《》: | 於是春梅向冰盆內倒了一甌兒梅湯,與西門慶呷了一口,湃骨之涼,透心沁齒,如甘露灑心一般 |
《》: | 聞一聞,撲鼻馨香,如甘露沁心,愈加甘美。 |
《·》: | 沁:水名在上黨亦州名本漢穀逺縣後魏置沁源縣武德初置州因沁水以名之。 |
《·》: | 又曰:沁水南歷猗氏關,又南與骉々水合,水出東北巨峻山,乘高瀉浪,觸石流響,世人因聲以稱之。 |
《·》: | 又問沁州北山石窟佛。 |
《·》: | 水經沁水注曰『濩澤水出濩澤城西白澗渠,東逕濩澤,墨子曰舜漁濩澤,又東逕濩澤縣故城南,蓋以澤氏縣也。』 |
《》: | 今既遇爾祖寧榮二公,剖腹深囑,吾不忍子獨為我閨閣增光,而見棄於世道,故引子前來,醉以美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將吾妹一人--乳名兼美,表字可卿者--許配與汝。 |
《》: | 沁水田園先自多,齊城樓觀更無過。 |
《·》: | 漢爲蒲子縣後,魏齊周之閒爲沁州。 |
您可以參考該字詞在本站先秦兩漢或漢代之後原典中之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