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 | 骨+ 9筆 = 共19筆. |
---|
字典出處: | 宋本廣韻: 頁72第16 頁326第33 康熙字典: 頁1450第17 GSR: 第124.k 漢語大字典: 卷7頁4414第19 |
---|
表面結構: | 左:骨,右:禺。 |
---|
國語發音: | yú ㄩˊ |
---|
說文解字: | 《》髃:肩前也。从骨禺聲。 |
---|
宋本廣韻: | 《···》髃:骨名在膊前。又五苟切。 《···》髃:肩前髃也。 |
---|
康熙字典: | 《··》髃:《》遇俱切《集韻》《韻會》元俱切,𠀤音虞。與腢同。《》肩前也。《詩·小雅·大庖不盈傳》自左膘而射之,達於右腢,爲上殺。《釋文》腢,本亦作髃。謂肩前兩閒骨。又《》五口切《集韻》《韻會》《正韻》語口切,𠀤音偶。又《集韻》吾回切,音嵬。又五公切,音㟅。義𠀤同。 |
---|
反切: | 遇俱 (《···》) 五苟 (《···》) 五口 (《···》) |
---|
英文翻譯: | shoulder bone |
---|
原典出處
《·》: | 髃:肩前也。 |
《》: | 胂腴胸脇喉咽髃。 |
《·》: | 大腸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於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 |
《·》: | 髃:骨名在膊前。 |
《·》: | 《·》云「」 |
《·》: | 髃也。 |
《·》: | ...於臂臑在肘上七寸兩筋罅陷中,肩髃下一寸,過肩前,與手少陽會於臑... |
《》: | 遊麟旗,黃緞為之,斜幅繡麒麟,髃起火燄間,以彩雲緣及彯帶,俱紅色,為火燄,形尺寸如䕶軍。 |
《》: | 兩乳 |
《》: | 自左膘射之達於右髃,心中死疾,鮮屑,故乾而豆之,中薦於宗廟。 |
《·》: | 舉臂肩上陷者,手陽明之肩髃也。 |
《》: | ...入肘外廉,循臑內前廉,上肩,出髃肩之前廉,上出柱骨之會上,下入... |
《·》: | 兩手酸疼難執物,曲池、合谷共肩髃 ,臂疼背痛針三里(手),頭風頭痛灸風池,腸鳴大便時洩瀉,臍旁兩寸灸天樞。 |
《》: | 自左膘射之達於右髃,心中死疾,鮮屑,故乾而豆之,中薦於宗廟。 |
《·》: | 大腸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於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 |
《》: | 自左膘射之達於右髃,心中死疾,鮮屑,故乾而豆之,中薦於宗廟。 |
以上的例子來自維基區中的文獻,未必經過仔細校對。若發現錯字,請使用維基自行糾正。您可以參考該字詞在本站先秦兩漢或漢代之後原典中之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