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安西府》 | 電子圖書館 |
1 | 安西府: | 天水郡東至汧陽郡三百里。南至同谷郡四百三十里。西至隴西郡三百里。北至平涼郡五百里。東南到河池郡五百三十里。西南到同谷郡三百里。西北到會寧郡五百一十里。東北到平涼郡四百七十五里。去西京八百里,去東京一千六百里。戶二萬五千六百五,口十一萬三千二百九十五。 |
2 | 安西府: | 秦州今理上邽縣。古西戎之地,秦國始封之邑,周孝王封為附庸。今郡有秦亭、秦谷是也。周平王東遷,秦襄公救周有功,始賜廄酆之地,列為諸侯也。廄音岐。春秋時屬秦,秦平天下,是為隴西郡。漢武分隴西置天水郡。王莽末,隗囂據其地。初據平襄,後保冀縣。後漢建武中,平之,更名天水,為漢陽郡。郡有大阪,名曰隴坻,亦曰隴山。三秦記曰:「其阪九迴,上者七日乃越。上有清水四注下。俗歌曰:『隴頭流水,鳴聲幽咽。遙見秦川,肝腸斷絕。』」坻,都禮反。兼置涼州。領郡十,理於此。魏亦為重鎮。明帝時,蜀將諸葛亮至南安、漢陽,皆應亮。晉分為天水榢武陽二郡,兼置秦州。領郡六,理於此。後魏為略陽郡。隋初郡廢,煬帝初,復置天水郡。大唐為秦州,或為天水郡。領縣五: |
3 | 安西府: | 上邽有朱圉山,俗名曰白巖山。漢舊縣。古邽戎邑。又有漢西城縣城,一名始昌,在今縣西南。嶓冢山,西漢水所出,今經嘉陵曰嘉陵江,經閬中曰閬中江。又有段谷泉,蜀將姜維為魏將鄧艾破於此。籍水一名洋水,今名嶧水。 |
4 | 安西府: | 成紀漢舊縣。古帝庖犧生於此。又有漢明親縣故城,在今縣東南。 |
5 | 安西府: | 隴城漢略陽道故城在今縣西北,河陽縣故城亦在縣西北。瓦亭山在今縣東北二百餘里,隗囂將牛邯守處,其山亦入今平涼郡界。有街泉亭,蜀將馬謖為魏將張郃所敗處。有大隴山,亦曰隴首山。謖,所六反。 |
6 | 安西府: | 清水秦仲始所封地。小隴山,漢置縣。 |
7 | 安西府: | 伏羌本冀戎地。秦漢冀縣。又有漢平襄縣故城,在今縣南。又有落門谷水,在今縣西。武德三年置今縣。 |
8 | 安西府: | 隴西郡東至天水郡三百里。南至同谷郡四百三十六里。西至和政郡三百里。北至金城郡四百里。東南到天水郡三百四十五里。西南到和政郡二百五十四里。西北到金城郡四百五里。東北到天水郡三百九十六里。去西京千一百五十三里,去東京二千一十三里。戶六千一百三十五,口三萬三千一百七。 |
9 | 安西府: | 渭州今理襄武縣。禹貢曰「導渭自鳥鼠同穴」,即其地也。鳥鼠同穴山在今渭源縣,渭水所出也。今謂之青雀山。春秋為羌戎之居。秦置隴西郡,以居隴坻之西為名。二漢因之,靈帝分立南安郡。魏置鎮守在此。鄧艾曰「蜀師來而為一,我分為四」,謂狄道、隴西、南安、祈山四處。齊王嘉平五年,蜀將姜維圍南安、襄武,皆不克。晉為南安、隴西二郡地。後魏為隴西郡,兼置渭州。後周為南安郡。隋初廢,煬帝初,復置隴西郡。大唐為渭州,或為隴西郡。領縣四: |
10 | 安西府: | 襄武漢舊縣。有五谿聚。 |
11 | 安西府: | 隴西漢豲道地,立南安郡於此。後周置南安郡。隋廢郡,改為縣。東南有落門水出焉。豲音原。 |
12 | 安西府: | 渭源漢首陽縣。後魏改之。有鳥鼠山,渭水所出。 鄣後漢置。兼有武陽水。 |
13 | 安西府: | 金城郡東至會寧郡四百二十里。南至隴西郡四百里。西至西平郡四百九十里。北至武威郡五百七十里。東南到隴西郡四百五里。西南到安鄉郡三百里。西北到武威郡五百四十里。東北到會寧郡四百二十里。去西京一千四百四十五里,去東京二千二百九十五里。戶四千四百八十九,口二萬一千三百八十六。 |
14 | 安西府: | 蘭州今理五泉縣。古西羌地。秦屬隴西郡。漢屬金城、隴西二郡地。後漢、魏、晉因之,魏以為重鎮。蜀將姜維攻狄道,不克。前涼張寔置廣武郡,張駿又分置武始郡,西秦乞伏國仁都苑川,南涼禿髮烏孤都廣武,皆此地也。苑川在今五泉縣。至乞伏慕末,為赫連定所滅。廣武即今廣武縣。至禿髮耨檀,為乞伏熾盤所滅也。後魏、後周並屬武始郡。隋初郡廢,置蘭州;蓋取蘭皋山為名。煬帝初州廢,置金城郡。大唐因之。領縣三: |
15 | 安西府: | 五泉漢金城縣地。漢榆中縣故城在今縣東。後漢時羌亂,隃麋相曹鳳上言:「西羌為寇,自建武以來,以居大、小榆谷,土地肥美,又近塞內,北阻大河,因以為固,緣山濱水,以廣田畜,故能強大,常雄諸種。」又有故苑川城榢故長城。隃音俞。 |
16 | 安西府: | 狄道秦、漢、魏舊縣。有白石山。 |
17 | 安西府: | 廣武前涼置廣武郡,隋罷之為縣。有琵琶山。漢浩亹縣故城亦在西南。浩音閤。亹音門。今俗呼此水為閤門河,蓋疾言耳。又有漢允吾縣故城,亦在西南。允音沿。 |
18 | 安西府: | 會寧郡東至平涼郡四百里。南至金城郡四百二十里。西至武威郡六百里。北至靈武郡六百里。東南到平涼郡四百里。西南到金城郡四百二十里。西北到武威郡六百五十里。東北到靈武郡六百里。去西京一千三百七十里,去東京二千二百七十里。戶四千四百二十八,口二萬五千七百五十一。 |
19 | 安西府: | 會州今理會寧縣。古西羌地。秦屬隴西郡。漢屬金城、安定二郡地。後漢屬金城、武威二郡。西魏置會州,後周廢。隋屬平涼郡。大唐平李軌後,置會州,或為會寧郡。領縣二: |
20 | 安西府: | 會寧漢枝陽縣。 |
21 | 安西府: | 烏蘭漢祖厲縣地。後周置烏蘭關。武德末置縣。 |
22 | 安西府: | 安鄉郡東至金城郡三百里。南至臨洮郡三百一十七里。西至寧塞郡三百九十里。北至西平郡三百里。東南到金城郡狄道縣一百四十八里。西南到臨洮郡三百一十七里。西北到西平郡龍支縣一百八十六里。東北到金城郡三百里。去西京一千四百七十五里,去東京二千二百七十五里。戶五千七百九十二,口三萬一千三百。 |
23 | 安西府: | 河州今理枹罕縣。古西羌地。秦屬隴西郡。漢屬金城、隴西二郡。後漢屬隴西郡。漢末宋建據焉,稱河首平漢王。妙才討平。晉惠帝時,屬晉興郡。前秦苻堅置河州,西秦乞伏乾歸又據於此。後魏亦為河州。後周置枹罕郡。隋初郡廢,置河州;煬帝初州廢,復置枹罕郡。大唐為河州,或為安鄉郡。領縣三: |
24 | 安西府: | 枹罕故羌侯邑。漢為枹罕縣也。枹音浮,本枹鼓字。 |
25 | 安西府: | 大夏漢舊縣。 |
26 | 安西府: | 鳳林有鳳林關。 |
27 | 安西府: | 臨洮郡東至和政郡一百七十六里。南至合川郡一百七十九里。西至野,更無郡縣。北至安鄉郡三百一十七里。東南到合川郡一百八十里。西南到吐谷渾界。西北到千旭戍界一百八十里。東北到安鄉郡三百一十七里。去西京一千五百六里,去東京二千三百九十六里。戶二千七百七十六,口一萬四千九百二十四。 |
28 | 安西府: | 洮州今理臨潭縣。秦漢以來為諸戎之地,後為吐谷渾所據。至後周武帝,逐吐谷渾,得其地,置洮陽郡,尋立為洮州。隋初郡廢,而洮州如故;煬帝初廢,置臨洮郡。郡城本名洮陽,城臨洮水,甚牢險。大唐為洮州,或為臨洮郡。領縣一: |
29 | 安西府: | 臨潭有洮水,源出西傾山,在郡西南吐谷渾界,桓水所出。 |
30 | 安西府: | 和政郡東至隴西郡三百里。南至懷道郡二百五十里。西至臨洮郡一百七十六里。北至金城郡狄道縣五百三十四里。東南到懷道郡良恭縣一百一十三里。西南到臨洮郡臨潭縣一百七十六里。西北到安鄉郡大夏縣三百六十三里。東北到隴西郡三百五十四里。去西京一千三百七十八里,去東京二千二百二十里。戶四千五百一十,口二萬六千六百一十四。 |
31 | 安西府: | 岷州今理溢樂縣。春秋榢七國時並屬秦,蒙恬築長城之所起也。屬隴西郡,長城在今郡西二十里。崆峒山,自山傍洮而東,即秦之臨洮境在此矣。秦、二漢榢晉並屬隴西郡。西魏置岷州榢同和郡。隋初郡廢,煬帝初州廢,併其地入臨洮郡。大唐復置岷州,或為和政郡。領縣三: |
32 | 安西府: | 溢樂有岷山、崆峒山。 |
33 | 安西府: | 祐川 |
34 | 安西府: | 和政後漢索西故城在今縣東,亦名臨洮東城,亦謂之赤城。後漢明帝時,金城、隴西羌反於臨洮,道險,車騎不得方駕,車騎將軍馬防設奇兵破之,因築此城也。 |
35 | 安西府: | 寧塞郡東至西平郡龍支縣二百九十里。南至宣威守捉使二百九里。西至積石軍一百八十里。北至西平郡一百八十里。東南到安鄉郡三百九十里。西南到積石軍一百六十一里。西北到西平郡鄯城縣二百八十里。東北到西平郡龍支縣三百九十四里。去西京二千三十里,去東京二千八百七十三里。戶四千一百七十,口二萬九千七百二十三。 |
36 | 安西府: | 廓州今理廣威縣。古西羌地。後漢延熹中,諸羌與澆河大豪寇張掖,段熲斬澆河大帥於其地,遂定西羌是也。漢末屬西平郡。前涼以其地為湟河郡。後魏屬鄯州。後周武帝逐吐谷渾,又得地,置洮河郡,兼置廓州以領之。隋初廢,煬帝初州廢,置澆河郡。大唐復為廓州,或為寧塞郡。領縣三: |
37 | 安西府: | 廣威後魏石城縣。開元初改焉。有拔延山,隋煬帝征吐谷渾,經此山。 |
38 | 安西府: | 達化後周置。賀蘭山澆河城即晉時吐谷渾王阿豺所築,在縣西一百二十里。又有洪濟鎮,後周武帝逐吐谷渾築,在縣西二百七十里是。 |
39 | 安西府: | 米川貞觀初置,兼置米州。十年罷州,縣仍舊。 |
40 | 安西府: | 西平郡東至金城郡廣武縣一百一十三里。南至寧塞郡一百八十里。西至綏戎硤舊吐谷渾界一十里。北至武威郡昌松縣南界一百四十二里。東南到安鄉郡鳳林縣故城二百八十里。西南到寧塞郡廣威縣故承風吐谷渾界三百一十三里。西北到木昆山舊吐谷渾界一百九十五里。東北到金城郡廣武縣故長城界二百一十七里。去西京一千九百九十三里,去東京二千七百四十九里。戶五千七百九十四,口二萬八千六百九十九。 |
41 | 安西府: | 鄯州今理湟水縣。古西羌所居,謂之湟中地。漢時霍去病破匈奴,逐諸羌榢渡河湟,築令居塞,即其地,屬金城郡。令音零。後漢建安中,置西平郡。晉因之。永嘉後,禿髮烏孤初稱西平王,其弟利鹿孤復都西平,即此地也。後魏置鄯州。後周置樂都郡。隋初郡廢,置鄯州;煬帝初州廢,置西平郡。大唐因之。領縣三: |
42 | 安西府: | 湟水後魏置西都縣,隋改焉。湟中,月支胡所居,即在此。有湟水,一名湟河,亦名樂都水。漢破羌縣故城在今縣西。有浩亹河,在縣西北,自吐蕃界流來。 |
43 | 安西府: | 龍支漢允吾縣地。後漢為龍耆縣。後魏改焉。積石山在今縣南,即尚書禹貢云「導河積石」。 |
44 | 安西府: | 鄯城漢西平郡故城在西。 |
45 | 安西府: | 武威郡東至會寧郡六百里。南至西平郡浩亹河二百六十里。西至張掖郡五百里。北至突厥界安蓋泉五百八十里。東南到金城郡五百四十里。西南到張掖郡張掖縣界陳北烽三百七十里。西北到張掖郡六百里。東北到會寧郡烏蘭縣界白鹿烽三百五十里。去西京二千一十里,去東京二千八百七十里。戶二萬五千六百九十三,口一十二萬八千一百九十二。 |
46 | 安西府: | 涼州今理姑臧縣。周時為狄地。秦興,匈奴既失甘泉,甘泉在今雲陽縣。又使休屠、渾邪王居其地。此河西五郡皆是,不止於武威也。休音許虯反。屠音除。漢武帝開之,置武威郡。漢武初開置張掖、酒泉、燉煌、武威、金城,謂之河西五郡,地勢西北邪出,南隔西羌,通西域,於時號為斷匈奴右臂。後漢、魏、晉皆因之,魏、晉並置涼州。領郡八,理於此。前涼張軌、後涼呂光並據之。至張天錫,為苻堅所滅。至呂崇諱,為姚興所滅。北涼沮渠蒙遜亦遷都於此。至沮渠茂虔,為後魏所滅。後魏亦為武威郡。隋煬帝初,復置。大唐初,李軌改焉,據之。榢克平,置涼州,或為武威郡。領縣五: |
47 | 安西府: | 姑臧漢舊縣。河西舊事曰:「昔匈奴故蓋藏城也。後人音訛名姑臧。」又有漢鸇陰縣故城,在今縣東南,因水為名。有豬野澤、古休屠城。 |
48 | 安西府: | 神烏漢鸞烏縣。 |
49 | 安西府: | 番禾漢舊縣。後魏增置張掖郡。天寶中改為天寶。 |
50 | 安西府: | 昌松漢蒼松縣。呂光改為昌松。漢允衙縣故城在今縣東南,城臨麗水,一名麗水城。允音沿。衙亭故城,沮渠蒙遜所築,地勢險隘。 |
51 | 安西府: | 嘉麟 |
52 | 安西府: | 張掖郡東至武威郡五百里。南至雪山以南吐谷渾分界二百三十里。西至酒泉縣四百二十里。北傍張掖河,屈曲過同城鎮,至峽口烽,總三千七十八里。東南到武威郡六百里。西南到酒泉郡福祿縣界赤柳澗三百三十里。西北到酒泉郡福祿縣咸池烽東張掖河三百五里。東北到武威郡番禾縣石硤烽三百七十里。去西京二千五百一十里,去東京三千三百一十里。戶六千六百三十九,口二萬三千三百四。 |
53 | 安西府: | 甘州今理張掖縣。禹貢曰「導弱水,至於合黎,餘波入於流沙」,即此地也。合黎水、弱水並在張掖縣界。其北又有居延澤,即古流沙地。又黑水之所出焉。黑水出張掖縣雞山。春秋榢秦並為狄地。漢初為匈奴所居,武帝開之,置張掖郡。後漢、魏、晉並同。沮渠蒙遜始都於此。號為北涼。西魏置西涼州,尋改為甘州。因州東甘峻山為名。後周置張掖郡。隋初廢,煬帝初復置。大唐為甘州,或為張掖郡。領縣二: |
54 | 安西府: | 張掖隋舊縣。漢表是縣故城在今縣西北,又曰昭武縣。漢張掖郡城亦在西北。又有漢居延縣城,今在縣東北,即本匈奴中地名也,亦曰居延塞。祁連山,居延海,弱水,合黎水。遮虜障,漢將路博德之所築也。又有甘峻山。臨松山,後魏臨松郡在此。吐蕃贊府,即其郡丞。 |
55 | 安西府: | 刪丹漢舊縣。有焉支山。匈奴初失祁連、焉支二山,乃歌曰:「奪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又漢日勒縣故城在東南。 |
56 | 安西府: | 酒泉郡東至張掖郡四百二十里。南至吐蕃界二百里。西至晉昌郡五百二十六里。北至迴紇界伏谷泉三百里。東南到張掖郡界赤柳澗二百里。西南到晉昌郡界安樂烽三百四十里。西北到晉昌郡三百四十里。東北到張掖郡鹹池烽二百三十里。去西京二千九百六十八里,去東京三千七百八十里。戶二千一百六,口七千九百一十二。 |
57 | 安西府: | 肅州今理酒泉縣。舊月支地,後匈奴居焉。漢武開之,置酒泉郡。城下有泉,其味如酒。後漢、魏、晉皆因之。西涼武昭王遷都於此。至李歆,為沮渠蒙遜所滅。後魏亦為酒泉郡。隋初廢,置肅州;煬帝初州廢,以其地入張掖郡。大唐復置肅州,或為酒泉郡。領縣三: |
58 | 安西府: | 酒泉漢福祿縣地。古長城,漢遮虜障也。今縣隋置。有九龍山。崑崙山在縣西南,體如崑崙,故名之,周穆王見王母於此山。漢平帝時,金城塞外羌獻魚鹽之地,遂得西王母石室,以為西海郡,後為吐谷渾之國也。隋破吐谷渾,又於其地置西海郡。按漢舊嘗置郡,今郡直北一千二百里也。 |
59 | 安西府: | 福祿崆峒山。舊樂涫縣,武德二年改之。涫音官。 |
60 | 安西府: | 玉門漢舊縣。 |
61 | 安西府: | 晉昌郡東至酒泉郡五百二十六里。南至新鄉鎮一百八十里。西至燉煌郡二百八十里。北至豹門守捉四百五十里。東南到酒泉郡界三百四十里。西南到燉煌郡界一百六十里。西北到伊吾郡界五百里。東北到酒泉郡界三百四十里。去西京三千三百八十四里,去東京四千三百六里。戶一千一百六十七,口三千八百六十四。 |
62 | 安西府: | 瓜州今理晉昌縣。古西戎地。戰國時,為月支所居。秦末漢初,屬匈奴,武帝以後為燉煌郡地。後漢、魏、晉皆因之。後魏屬常樂、會稽二郡。後周屬會稽郡。苻堅徙江漢之人萬餘戶於燉煌,中州人有田疇不闢者亦徙七千餘戶。涼武昭王遂以南人置會稽郡,以中州人置廣夏郡。後周因舊名置晉昌郡。隋廢之,以屬燉煌郡。大唐置瓜州,古瓜州,說在燉煌郡。或為晉昌郡。領縣二: |
63 | 安西府: | 晉昌漢冥安縣地。武德四年改置。今縣北有伊吾故城、白水。有崑崙障,漢宜禾所居,故城在縣界。後魏明帝正光中置會稽郡即於此。 |
64 | 安西府: | 常樂漢廣至縣地,故城在東。武德五年置。 |
65 | 安西府: | 燉煌郡東至晉昌郡二百八十里。南至故南口烽二百五十里,烽以南吐谷渾界。西至壽昌廢縣中界五十里,以破石亭為界。北至故鹹泉戍三百三十六里,與伊吾郡分界。東南到晉昌郡界三百五十里。西南到郡廢壽昌縣界三百九十里。西北到河蒼烽二百四十二里,與廢壽昌縣分界。東北到伊吾郡界三百八十六里。去西京三千七百五十九里,去東京四千六百九里。戶六千三百九十五,口三萬二千二百三十四。 |
66 | 安西府: | 沙州今理燉煌縣。昔舜流三苗於三危,即其地也。其後子孫為羌戎,代有其地。古謂之瓜州,其地多生美瓜,故曰瓜州。至今猶出大瓜,長者,狐入其中,首尾不出。左傳所說「允姓之戎,居於瓜州」是也。戎子名駒支也。亦古流沙地。其沙風吹流行,在郡西八十里。又黑水之所經焉。黑水自北而南,經三危,過梁州,入南海。秦榢漢初,為月支、匈奴之境。武帝開其地,後分酒泉置燉煌郡。燉,大。煌,盛也。後漢、魏、晉皆因之。涼武昭王始都於此。後魏、後周並為燉煌郡。隋初廢,置瓜州;煬帝初廢州,復置燉煌郡。大唐為沙州,或為燉煌郡。領縣二: |
67 | 安西府: | 燉煌漢舊縣。三危山在東南,山有三峰。有鳴沙山,渥洼水。漢武帝元鼎中,南陽新野人暴利長遭刑,屯田於此水邊,見群野馬來飲,中有奇者。先作土人持勒靽立,後馬翫習。久之,利長因代土人,收得馬以獻帝。欲神異之,云從水中出,於是作天馬之歌也。 |
68 | 安西府: | 壽昌漢龍勒縣地。陽關居玉門關之南。玉門故關,漢置也。二關之西三百餘里,有蒲昌海,一名鹽澤,廣袤三四百里,則蔥嶺于闐兩河之所注。 |
69 | 安西府: | 伊吾郡東至晉昌郡界六百四十里。南至燉煌郡界一百四十里。西至交河郡七百五十里。北至伊吾郡界三百里,北戎界。東南到燉煌郡磧,無行路馬道,到晉昌郡界不知遠近。西南到燉煌郡磧,無路馬道。西北到折羅漫山一百四十六里,其山北有大川連大磧,入金山哥羅祿住處。東北到折羅漫山三百四十里,其山北有大川入迴紇界,馬行三十日,無里數。去西京四千八百里,去東京五千六百五十里。戶二千二百二十七,口八千七百五十六。 |
70 | 安西府: | 伊州今理伊吾縣。在燉煌北大磧之外,為戎狄之地,非九州之限。後漢明帝始征取伊吾盧地,即此也。爾後多為屯田兵鎮之所,未為郡縣。後魏始置伊吾郡,後又為戎胡所據。至大唐貞觀初,內附,乃置伊州,或為伊吾郡。領縣二: |
71 | 安西府: | 伊吾漢置伊吾屯田。後魏為縣。有天山,匈奴過之,皆下馬拜。一名雪山。 |
72 | 安西府: | 納職貞觀四年置。伊吾匈奴中地名,在此縣界。後漢破匈奴呼衍王,取其地,置宜禾都尉,以為屯田,今伊吾故城是。 |
73 | 安西府: | 交河郡東至伊吾郡七百五十里。南至三百五十里,過荒山千餘里至吐蕃。西至焉耆鎮守軍七百一十里。北至北庭都護府四百五十里。東南到燉煌郡千一百里。西南到焉耆七百十里。西北到北庭輪臺縣五百四十里。東北到伊吾郡八百四十里。去西京五千二百六十五里,去東京六千二百一十五里。戶一萬一千一百九十三,口五萬三百一十四。 |
74 | 安西府: | 西州今理高昌縣。漢時車師前王之庭,漢元帝所置戊己校尉故地。因興師西討,軍中羸憊者留居之地,形高敞,遂名高昌壘。有八城,本中國人也。前涼張駿置高昌郡。其後後魏有之,後又屬蠕蠕,而兗反。其後麴嘉稱王於此數代。至大唐貞觀十四年,討平之,以其地為西州,本高昌國界,東西八百里,南北五百里,墾田九百頃。置都督府,後改為金山都護府,或為交河郡。領縣五: |
75 | 安西府: | 高昌 |
76 | 安西府: | 交河貞觀中置。交河水流出縣地。天山一名祁連山,今名折羅漫山。 |
77 | 安西府: | 柳中漢舊地名,與交河同置。 |
78 | 安西府: | 蒲昌與交河同置。東南有舊蒲類海,今名婆悉海。 |
79 | 安西府: | 天山與交河同置。 |
80 | 安西府: | 北庭府東至伊吾郡界六百八十里。南至交河郡界四百五十里。西至突騎施三千六百八十里。北至堅昆七千里。東南到伊吾郡界六百八十里。西南到焉耆鎮守軍八百七十里。西北到突騎施三千一百八十里。東北到迴紇界一千七百里。去西京六千一百三十里,去東京六千八百七十六里。戶二千三百九十八,口九千七百一十五。 |
81 | 安西府: | 庭州今理金滿縣。在流沙之西北,前漢烏孫之舊壤,後漢車師後王之地。歷代為胡虜所居。大唐貞觀中,征高昌。於時西突厥屯兵於可汗浮圖城,與高昌相影響。榢高昌既平,懼而來降,以其地為庭州,後置北庭都護府。領縣三: |
82 | 安西府: | 金滿 |
83 | 安西府: | 蒲類蒲類海一名婆悉海。有天山,自伊吾郡界入。 |
84 | 安西府: | 輪臺其三縣並貞觀中平高昌後同置。 |
85 | 安西府: | 安西府東至焉耆鎮守軍八百里,去交河郡七百里。南至吐蕃界八百里。西至疏勒鎮守捉軍三千里,去蔥嶺七百里。北至突騎施界鷹婆川一千里。東南到吐蕃界屯城八百六十里。西南到于闐二千里。西北到疏勒二千里。東北到北庭府二千里。去西京七千六百里,去東京八千三百三十里。戶一萬一千一百六,口六萬三千一百六十八。 |
86 | 安西府: | 安西都護府,本龜茲國也。大唐明慶中置。貞觀中,初置安西都護府於西州;明慶中,移於龜茲城。東接焉耆,西連疏勒,西去蔥嶺七百里。南鄰吐蕃,北拒突厥。 |
URN: ctp:n562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