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简体字版

《麋粥》

电子图书馆
1 麋粥:
《周书》曰:黄帝始烹谷为粥。

2 麋粥:
《记》曰:仲秋养衰老,授几杖,行麋粥饮食。行,犹赐也。
又曰:公叔文子卒,其子请谥于君,君曰:“昔者卫国凶饥,夫子为粥与国之饿者,是不亦惠乎?”
又曰:悼公之丧,季昭子问于孟敬子曰:“为君何食?”悼公,鲁哀公之子。昭子,康子之曾孙,名强。敬子,武伯之子,名捷。敬子曰:“食粥,天下之达礼也。”
又曰:穆公之母卒,穆公,鲁哀公之曾孙。使人问于曾子曰:“如之何?”问居丧之礼。曾子,曾参之子,名申。对曰:“申也闻诸申之父曰:‘哭泣之哀,齐斩之情,饘粥之食,自天子达。’”子丧父母,尊卑同。
又曰:亲始死,三日不举火,故邻里为之麋粥以饮食之。
又曰:君之丧,子大夫、公子、众士皆三日不食。子大夫、公子食粥纳财,朝一溢米,莫一溢米,食之无算。
又曰:大夫之丧,主人、室老、子姓皆食粥。

3 麋粥:
《左传》曰:晋人执卫侯,归之于京师,置诸深室,宁子纳橐饘焉。饘,粥饼也。
又曰:齐晏桓子卒,晏婴粗縗斩,苴绖、带、杖,菅屦,食粥,居倚庐,寝苫枕草。其老曰:“非大夫之礼也。”
又曰:正考父鼎铭云:“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饘,饩也。

4 麋粥:
《尔雅》曰:鬻,糜也。薄麋。糊,饘也。麋也。

5 麋粥:
《释名》曰:麋,煮米使麋烂也。粥,濯于麋粥粥然也。寒粥,米投寒水中也。

6 麋粥:
《史记》曰:左师触龙见赵太后曰:“食得无衰乎?”太后曰:“恃粥耳。”
又曰:阳卢侯赵章病,淳于意诊其脉,曰:“迵风”音洞。迵风者,五日而死。后七日乃死,曰:“其人嗜粥,故中藏实。实故过期。”

7 麋粥:
《后汉书》曰:光武为王郎所追,至无蒌亭,冯异上豆粥一碗。明日,上谓诸将曰:“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
又曰:樊儵事后母至孝。及母卒,哀思过礼,毁病不自支,世祖常遣中黄门朝暮送饘粥。

8 麋粥:
《东观汉记》曰:曹褒迁将作大匠。上闻褒病,使致医药、糜粥。

9 麋粥:
谢承《后汉书》曰:南阳陆续仕郡户曹史。时饥荒,太守尹兴使续于都亭赋闷亶粥。续悉令简阅其人,讯以名氏。事毕,兴问所食几何,续因口说六百馀人,皆分别姓字无有差谬,兴异之。

10 麋粥:
《汉献帝传》曰:帝在长安,谷一斛五十馀万。帝使侍御史侯汶出太仓米豆为饥民作糜粥,死者不绝。帝疑廪赋不实,敕取米豆五升,于御前作糜,得满两盆。杖汶五十。

11 麋粥:
《九州春秋》曰:臧洪为青州刺史,为袁绍所围,粮食已尽。初尚掘鼠,煮筋角,后无可复食。厨有米三升,主簿启进内,稍以为糜粥。洪叹曰:“吾独食此何为?”命作薄粥,与众共啜之。

12 麋粥:
《魏末传》曰:曹爽等令李胜辞司马宣王,并伺察焉。宣王见胜,自陈“无他劳效,横蒙圣恩,当为本州,诣阁拜辞,不悟加恩,得蒙引见。宣王令两婢侍衣,衣落;复上指口言渴,主饮婢进粥,宣王持杯饮粥,粥皆流出沾胸。胜悯然者久之。

13 麋粥:
《吴录》曰:李寿作糜以食饥者,而不自名。
又曰:朱桓除馀姚长,遇疫疠,谷食荒贵。桓分部良吏,隐亲医药,食粥相继。士民感戴之。

14 麋粥:
王隐《晋书》曰:贼杜弢下蜀。蜀人饥,陶侃多作粥以待之,于是悉降。

15 麋粥:
《晋安帝纪》曰:桓玄败走,左右进以粗粥,咽不能下。

16 麋粥:
《郭林宗传》曰:林宗尝止陈国文学,见童子魏德公,知其有异。德公求近其房止,供给洒扫。林宗尝不佳,夜中命作粥,德公为之进焉。林宗一啜,怒而呵之曰:“高明为长者作粥,不如意,使沙不可食!”以杯掷地。德公更为粥,三进三呵。德公姿无变容,颜色殊悦。林宗乃曰:“始见子之面,今乃知卿心。”遂友善之,卒为妙士。

17 麋粥:
《宋书》曰:戴颙与兄勃并隐遁有名。中书令王绥尝携客之勃等,方进豆粥,绥曰:“闻卿善琴,试欲一听。”不答。绥恨而去。
又曰:何子平,大明末,东土饥荒,继以师旅。家有大丧,八年不得营葬,昼夜号哭,常如袒括之日。冬不衣絮,暑避清凉,一日以数合米为粥,不进盐菜。

18 麋粥:
《齐书》曰:宣考陈皇后生高帝。高帝年二岁,乳人乏乳,后梦人以两瓯麻粥与之,觉而乳惊,因此丰足。

19 麋粥:
《梁书》曰:昭明太子统母丁贵嫔薨,水浆不入口,每哭恸绝。武帝命中书舍人顾协宣旨曰:“毁不灭性。圣人之制,不胜丧,比于不孝。有我在,那得自毁如此耶?”即强进饮粥。太子奉敕,乃进数合。自是至葬日,进麦粥一升。武帝又敕曰:“闻汝所进食过少,转羸瘦,我比更无病,正为汝胸中亦圮塞成疾,故应加饘粥,不使我恒悬心。”虽屡奉敕劝逼,终丧日止一溢米,不尝菜果之味。
又曰:张弘策幼以孝闻,母尝有疾,五日不食,弘策亦不食。母强为进粥,弘策乃食母所馀。
又曰:肖景为南兖州刺史。会年荒,计口振恤,又为饘粥于路以赋之。
又曰:任昉为义兴太守,岁荒,散私俸米豆为粥,活三千馀人。
又曰:王志天监初为丹阳尹。时年饥,每旦为粥于郡门以赋百姓,众悉称惠。
又曰:刘览,字孝智。十六通《老》、《易》。位中书郎,以所生母忧,庐于墓,再期不尝盐酪,食麦粥而已。
又曰:有河南孝廉秦绵,遭母丧,送葬,不忍复还。乡人为作庵,仍止其中。若遇有米食粥,无米食菜而已。
又曰:庾沙弥母刘氏亡,水浆不入口累日。初进大麦薄饮,经十旬方为薄粥。终丧不食盐酢。

20 麋粥:
《陈书》曰:张昭弟乾,字玄明,聪敏好学,亦有至性。父卒,兄弟日惟食一升麦屑粥。

21 麋粥:
《后魏书》曰:崔浩,道武贾岁,威风严峻,官省左右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避隐匿。自下皆变,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帝知之,辄命赐以御粥。
又曰:薛真度为豫州刺史。景明初,豫州大饥,真度辄表曰:“别出仓米五十斛为粥,救其甚者。”诏曰:“真度所表,甚有忧济百姓之意,宜在极恤也。”
又曰:文明太后崩,孝文五日不食。杨椿谏曰:“圣人之礼,毁不灭性。纵陛下欲自贤于万代,其若宗庙何?”帝感其言,乃一进粥。
又曰:杨逸为光州刺史。时灾俭连岁,逸欲以仓粟赈给,而所司惧罪不敢。逸曰:“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命,假令以此获戾,吾所甘心!”遂出粟,然后申表。右仆射元罗已下谓公储难阙,并执不许。尚书令、临淮王彧以为宜贷二万,诏听贷五万。既出粟之后,其老小残疾不能自存活者,又于州门造粥饲之,将死而得济者以万数。帝闻而善逸。
又曰:韦朏,字遵显。少有志业,年十八,辟州主簿。时属岁俭,朏以家粟造粥,以饲饥人,所活者甚众。
又曰:房景远,字升遐,重然诺,好施与。岁俭,分赡宗亲。又于通衢以粥食饿者,存济甚众。平原刘郁行造兖境,忽遇劫贼,已杀十馀人,次至郁,郁曰:“与君乡近,何忍见杀?”贼曰:“若言乡里亲,亲是谁?”郁曰:“齐州主簿房阳是我姨兄。”阳是远小字,贼曰:“我食其粥得活,何得杀其亲?”遂还衣服,蒙活者二十馀人。
又曰:李搔妹曰法行,幼出家为尼,后遭时大俭,施糜粥于路。

22 麋粥:
《北齐书》曰:李士谦,遇年饥,多有死者。士谦罄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万计。

23 麋粥:
《后周书》曰:皇甫遐,字永贤,河东汾阴人。性至孝,遭母丧,乃庐于墓侧,食粥枕苫,栉风沐雨,形容枯悴,家人不识。

24 麋粥:
《隋书》曰:陆让母者,上党冯氏女也,性仁爱,有母仪,让即其孽子也。仁寿中,为番州刺史,赃货狼籍,为司马所奏。上遣使按之,皆验,乃命公卿百僚议之。咸曰:“让罪当死。”诏可其奏。让将就刑,冯氏蓬头垢面,诣朝堂数曰:“无汗马之劳,致位刺史,不能尽诚奉国,以答鸿恩,而返违犯宪章,赃货狼籍!若言司马诬汝,百姓、百官不应亦皆诬汝;言至尊不怜愍汝,百姓何故治书覆汝?汝岂诚臣?岂孝子?不诚不孝,何以为人!”于是流涕吗咽,亲持盂粥劝让令食。既而上表求哀,词情甚切,上悯然为之改容。献皇右甚奇其意,致请于上,遂下诏可减死为民。

25 麋粥:
《太公金匮》曰:武王伐纣,都洛邑,而雪深丈馀。不知何五大夫,乘马车,从两骑,止王门外。师尚父使人持一器粥,出,开门而进曰:“先生大夫在内,方对天子,未有出时。天寒,故进热粥以御寒。”

26 麋粥:
《庄子》曰:颜回有负郭之田五十亩,足以供饘粥。

27 麋粥:
《七略》曰:宣帝诏徵被公见诵《楚辞》,被公年衰母老,每一诵,辄与粥。

28 麋粥:
《风俗通》曰:范滂父字叔矩,遭母忧,既葬之后,饘粥不赡。司徒召滂,滂曰:“老父年尊,绝意世仕,遂不得避也。”

29 麋粥:
《魏武遗令》曰:吾夜半觉小不佳,至明日,饮粥,汗出,服当归汤。

30 麋粥:
《谯子法训》曰:或曰:“母有疾,使其妻为粥者,妻不可,以刀击之,夷其面,可以为孝乎?”曰:“以刀刃妻,其亲必骇,而有忧及之,何有于孝?”

31 麋粥:
《郭子》曰: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帝遣虎贲收之,妇云:“无忧!”寻还,作粟粥待之。

32 麋粥:
《语林》曰:石崇为客作豆粥,咄嗟便办。王恺乃密货崇帐中都督,曰:“豆难煮,惟豫作熟豆,以白粥投之。”

33 麋粥:
《续搜神记》曰:刘池荀家在夏口,忽有鬼来,喜偷食。刘即于他家煮治葛,取二升汁蜜赍还家。向夜,令举家糜食,馀一瓯,因写治葛汁著中,于几上,以瓮复之。至人定后,闻鬼发瓮啖糜,须臾,在屋头吐,至四更中,寂然。于此遂绝也。

34 麋粥:
徐广《晋记》曰:愍帝建兴四年,京城粮尽,屑麹为粥,以供帝食。

35 麋粥:
《录异传》曰:周时,尹氏贵盛,五世不别,会食数千人。遭饥荒,罗鼎作糜,啜之声闻数十里。

36 麋粥:
《邺中记》曰:并州之俗,以冬至后百五日,为介子推断火冷食,三日干粥。中国为寒食。

37 麋粥:
《凉州异物志》曰:高昌僻土,有异于华,寒服冷水,暑啜罗阇。阇,受车切。北郡人作糜粥啜之,俗号阇也。

38 麋粥:
《南越志》曰:陵庐城中有井,半清半黄。黄者甜滑,宜作粥,色如金,似灰汁,甚芬馨。

39 麋粥:
《世说》曰:郄嘉宾三伏之月诣谢公,炎暑重赫,虽当风交扇,犹沾汗流离。谢著故练衣,食热白粥。郄谓谢曰:“自非君体,几不堪此。”
又曰:宾客诣陈大丘宿,使元方、季方炊。太丘问:“炊何迟留?”元方长跪曰:“君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米,今皆成糜。”太丘曰:“尔颇有识不?”二子长跪俱说,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俱成糜自可,何必饭耶?”

40 麋粥:
《俗说》曰:王东亭尝之吴郡就汰公宿,汰公设豆藿糜,自啖一大瓯。东亭有难色,汰公强进半瓯。

41 麋粥:
《王荟别传》曰:荟为吴郡内史。其年大饥,荟出私财为百姓饘粥。

42 麋粥:
《风土记》曰:天正日南,黄锺践长,粥饘追萌,微纳休昌。是以阳始牙动,为饘粥以养幼扶微。俗尚以赤豆为糜,所以象色也。

43 麋粥:
《广志》曰:辽东赤梁,魏武帝以为御粥。

44 麋粥:
《天文要集》曰:玉井主粥厨。

45 麋粥:
《殷康集》曰:康为武康县,教曰:“郭邑居民有死丧者,可令送两坩粥。”

46 麋粥:
《时镜新书》曰:齐魏收当寒食饷王元景粥,元景与收书曰:“始知令节,须御麦粥,加之以糖,弥觉香冷。”

47 麋粥:
《荆楚岁时记》曰:正月十五日,豆糜加油骨其上,以祠门户。

48 麋粥:
魏武帝《苦寒行》曰: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橐以取薪,斧冰持作糜。

49 麋粥:
《唐新语》曰:李绩既贵,其姊病,必亲为煮粥,火爇其须。姊曰:“仆妾多,何自苦若是?”绩对曰:“岂为无人耶?顾姊年老,绩亦年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其可得乎?”

URN: ctp:n40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