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 -> -> 國子監

《國子監》

電子圖書館
1 國子監:
祭酒 司業 丞 主簿 國子、太學、廣文、四門、律學、書學、算學等博士助教等

2 國子監:
孫卿在齊為三老,稱祭酒。胡廣曰:「凡官名祭酒,皆一位之元長。古者,賓得主人饌,則老者一人舉酒以祭地。」故以祭酒為稱。漢之侍中,魏之散騎常侍,功高者並為祭酒,用其義也。公府有祭酒,亦因其名。漢吳王濞年老不朝,為劉氏祭酒,則祭酒之名久矣。王莽以安車駟馬迎夏侯勝為講學祭酒,勝推而不受。又漢置博士,至東京,凡十四人,而聰明有威重者一人為祭酒,謂之博士祭酒,蓋本曰僕射,中興轉為祭酒。昭帝增博士弟子員滿百人,宣帝末增倍之。元帝時,詔能通一經者皆復。數年,郡國置五經百石卒史。成帝末,增弟子員三千人。平帝時,王莽增元士之子得受業如弟子,勿以為員,歲課甲科四十人為郎中,乙科二十人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補文學掌故。後漢安帝薄於藝文,博士倚席不講,學舍頹弊,鞠為園蔬,牧兒芻豎至於薪刈其下。順帝感翟酺之言,乃更修黌宇,凡所搆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試明經下第補弟子,增甲乙之科員各十人,餘郡國耆儒皆補郎、舍人。魏因之。晉武帝咸寧四年,初立國子學,置國子祭酒一人。永嘉中,又置儒林祭酒,以杜夷為之。國子,周之舊名,周官有師氏之職,即魏國子祭酒。周禮師氏以三德三行教國子。又有保氏而養國子以道,教之六藝也。晉介幘皁朝服,進賢兩梁冠,佩水蒼玉。舊視侍中、列曹尚書。劉毅、嵇紹並為此官。又袁瑰字山甫,為國子祭酒。時屢經喪亂,禮教陵遲。瑰上疏求立學徒,帝從之。國學之興,自瑰始也。又裴頠為祭酒,奏立太學,起講堂,築門闕,刻石寫五經也。宋代若不置學,則助教唯置一人,而祭酒、博士常置也。明帝泰始六年,以國學廢,初置總明觀祭酒一人,有玄、儒、文、史四科,科置學士各十人。齊高帝建元四年,有司奏置國學,祭酒準諸曹尚書,博士準中書郎,助教準南臺御史,選經學為先,若其人難備,給事中以還明經者,以本位領。其後國諱廢學。永明三年,立學,尚書令王儉領祭酒,學既建,乃省總明觀。八年,國子博士何胤單為祭酒,疑所服,陸澄等皆不能據,遂以玄服臨試,月餘日,博議定,乃服朱衣。齊、梁號為國師。梁王承字安期,為國子祭酒。承祖儉,父暕,並居此職,三代為國師,前代未有,當時以為榮。暕音簡。陳、後魏亦曰國子祭酒。其初定中原,先立太學,置五經博士。北齊國子寺有祭酒一人。隋開皇十三年,國子寺罷隸太常,凡國學諸官,自漢以下,並屬太常,至隋始革之。又改寺為學。仁壽元年,罷國子學,唯立太學一所,省國子祭酒、博士,置太學博士,總知學事。煬帝即位,改國子學為國子監,依舊置祭酒。大唐因之。龍朔元年,東都亦置。龍朔二年,改為司成館,又改祭酒為大司成,咸亨初復舊。光宅元年,改國子監為成均監,神龍元年復舊。領國子學、學生三百人。太學、學生五百人。四門、學生五百人,俊士八百人。律學、學生五十人。書學、學生三十人。算學,學生三十人。凡六學生徒二千二百一十人。每學各置博士,以總學事,及有助教等員。天寶九載,又於國子監置廣文館,領學生為進士業者。置博士、助教各一人,品秩與太學同。置祭酒一人,掌監學之政。皇太子受業,則執經講說,皆以儒學優重者為之。天寶九載,置廣文館學生進士。

3 國子監:
國子司業:煬帝大業三年,於國子監初置司業一人。禮曰:「樂正司業,父師司成。」因以為名。大唐置二人,副貳祭酒,通判監事。龍朔二年,改為少司成,咸亨初復舊。凡祭酒、司業,皆儒重之官,非其人不居。

4 國子監:
丞:隋置三人,大唐一人。

5 國子監:
主簿:北齊置。隋一人,大唐因之。

6 國子監:
國子博士:班固云,按六國時,往往有博士,掌通古今。又曰:博士,秦官,漢因之。漢博士多至數十人,冠兩梁。文帝時,博士朝服玄端,章甫冠。武帝建元五年,初置五經博士。宣帝、成帝之代,五經家法稍增,置博士一人。博士選有三科,高第為尚書,次為刺史,其不通政事,以久次補諸侯太傅。於時孔光為博士,數使錄冤獄,行風俗,以高第為尚書。叔孫通為博士,初制漢禮。又賈誼年二十餘,文帝召為博士,年最少。每有詔議下,諸老生未能言,誼盡為對之,人人各如其意。又元鼎中,徐偃為博士,使行風俗。偃矯制,使膠東、魯國鼓鑄鹽鐵。還奏事,張湯劾偃以矯制,法至死。偃以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萬人,專之可也。」湯不能詘。又公孫弘、董仲舒、朱雲、匡衡、疏廣、韋賢、張禹並為博士。後漢博士凡十四人,易:施、孟、梁丘、京氏;尚書:歐陽、大小夏侯;詩:齊、魯、韓氏;禮:大小戴;春秋:嚴、顏,各一博士。華嶠漢書曰:「初,欲立左氏傳博士,范升以為左氏淺末,不宜立。陳元聞之,乃詣闕上疏爭之,更相辯對,凡十餘上,帝卒立左氏學。」掌以五經教子弟,國有疑事,掌承問對。舊時從議郎為博士,其通叡異藝,入平尚書,出部刺史、諸侯守相,久次轉諫議大夫,中興高第為侍中,小郡若都尉。博士限年五十。其督郵板狀曰:「生事愛敬,喪沒如禮。理易、尚書、孝經、論語,兼崇載籍,窮微闡奧,師事某官,經明受謝。見授門徒尚五十人以上,正席謝生,三郡三人,隱居樂道,不求聞達。身無金痍痼疾,三十六屬,不與妖惡交通。王侯賞賜,行應四科,經任博士。」下言某官某甲保舉。順帝諱保,故稱守。安帝以博士多非其人,詔命三公、將軍、中二千石舉博士各一人,務得經明行高,卓爾茂異。是時群僚承風,凡所旌貢,綽有餘裕。後旋復故,遂用陵遲。初,平帝元始四年,改博士為博士師,後漢兼而存之,並擇儒者。桓榮、魯恭、戴憑等並為博士。魏及西晉朝博士置十九人。魏樂詳字文載,拜博士。於時太學初立,有博士十餘人,其學多偏,不敢親教,備員而已,唯詳五業並授。武帝咸寧四年,初立國子學,置國子博士一人,皆取履行清淳,通明典義,若散騎常侍、中書侍郎、太子中庶子以上,乃得召試。元帝時,荀崧上疏曰:「昔咸寧、太康、永嘉之中,侍中、常侍、黃門通洽古今、行為世表者,領國子博士。」宋、齊諸博士皆皁朝服,進賢兩梁冠,佩水蒼玉。梁國學有博士二人,天監四年,置五經博士各一人。魏、晉、宋、齊並不置五經博士,至此始置焉。舊國子學生限以貴賤,武帝欲招來後進,五館生皆引寒門雋才,不限人數。陳因之。後魏、北齊並有之。後魏崔逸為國子博士,每有公事,逸常被詔獨進,博士特命,自逸始也。隋仁壽元年,省國子博士;大業三年,復置一人。大唐增置二人。龍朔二年,改為司成宣業,咸亨初復舊。諸州府亦有經學博士一人。助教:晉咸寧四年,初立國子學,置助教十五人,以教生徒。江左及宋並十人。宋制,易、尚書、毛詩、禮記、周禮、儀禮、左傳、公羊、穀梁,各為一經;論語、孝經為一經,合十經,助教分掌。宋、齊並同。梁國子助教舊視南臺御史,品服與博士同,陳因之。後魏亦有。北齊置十人。隋置四人。大唐國子學助教三人,諸府、州、縣各有助教員。府、州二人,縣一人,學生各有差。

7 國子監:
太學博士:晉江左增置國子博士十六人,謂之太學博士,品服同國子博士。梁置太學博士八人,陳因之。後魏亦然。北齊國子寺有太學博士十人。後周置太學博士下大夫六人。隋初置太學博士五人,仁壽元年,罷國子,唯立太學,置博士五人;大業三年,減置二人。大唐因之。助教:後魏置。北齊亦有之,置二十人。後周曰太學助教上士。隋又曰太學助教,五人;大業三年,減三人。大唐因之。

8 國子監:
廣文館:博士一人,助教一人,並以文士為之,大唐天寶九載置。

9 國子監:
四門博士:後魏書劉芳表:「去太和二十年,立四門博士,於四門置學。按禮記曰『天子設四學』,鄭玄注:『同四郊之虞庠也。』今以其遼遠,故置於四門,請移與太學同處。」從之。北齊二十人,隋五人,大唐三人。助教:北齊國子寺有二十人,隋初則五人,大唐因之。直講四人,大唐初置,無員數,長安四年,始定為四員。大成二十人,大唐置,取貢舉及第人,簡聰明者,試書日誦得一千言,并日試策所習業等十條通七,然後補充,仍散官,祿俸賜會同直官例給。武太后長安中,省,而置直講,定為四員。

10 國子監:
律學博士:晉置,屬廷尉,衛覬奏請置律學博士,轉相教授,東晉以下因之。梁曰冑子律博士,屬廷尉。陳亦有律博士。後魏、北齊並有之。隋大理寺官屬有律博士八人。大唐因之,而置一人移屬國學。助教一人,從九品上。

11 國子監:
大唐置書學博士三人,又置典學二人。貞觀六年正月,命整治御府古今工書鍾、王等真跡,得千五百一十卷。太宗嘗謂侍中魏徵曰:「虞世南死後,無人可與論書。」徵曰:「褚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體。」太宗即日召命侍讀。嘗以金帛購求王羲之書跡,天下爭齎古書,詣闕以獻,當時莫能辯其真偽,遂良備論所出,一無舛誤。武太后神功元年,謂鳳閣侍郎王方慶曰:「卿家多書,合有右軍遺跡。」對曰:「臣十代再從伯祖羲之書,先有四十餘紙,往貞觀十二年,太宗購求,先並以進訖。臣十一代祖導、十代祖洽、九代祖珣、八代祖曇首、七代祖僧綽、六代祖仲寶、五代祖騫、高祖規、曾祖褒,并九代三從伯祖晉中書令獻之以下二十八人書,共十卷,今進上。」太后御武成殿示群臣,仍令中書舍人崔融為寶章集以敘其事,復賜方慶,當時以為榮。算學博士二人,典學二人。

URN: ctp:n553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