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 -> -> 州牧刺史

《州牧刺史》

電子圖書館
1 州牧刺史:
黃帝立四監,以治萬國。

2 州牧刺史:
唐有九州。

3 州牧刺史:
舜置十二州,有牧。

4 州牧刺史:
夏為九州牧。

5 州牧刺史:
殷周八命曰牧。

6 州牧刺史:
秦置監察御史。

7 州牧刺史:
漢興省之。至惠帝三年,又遣御史監三輔郡,察詞訟,所察之事凡九條,監者二歲更之。常以十月奏事,十二月還監。其後諸州復置監察御史。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職,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監察御史。武帝元封元年,御史止不復監。至五年,乃置部刺史,掌奉詔六條察州,凡十二州焉。漢制,刺史以六條問事,非條所問即不省。一條,強宗豪右田宅踰制,以強凌弱,以眾暴寡。二條,二千石不奉詔書,遵承典制,背公向私,旁詔守利,侵漁百姓,聚斂為姦。三條,二千石不卹疑獄,風厲殺人,怒則任刑,喜則任賞,煩擾刻暴,剝截黎元,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妖祥訛言。四條,二千石選署不平,苟阿所愛,蔽賢寵頑。五條,二千石子弟恃怙榮勢,請託所監。六條,二千石違公下比,阿附豪強,通行貨賂,割損正令。居部九歲,舉為守相。成帝綏和元年,以為刺史位下大夫而臨二千石,輕重不相準,乃更為州牧,秩真二千石,位次九卿,九卿缺以高第補。是時,何武與翟方進奏曰:「古選諸侯賢者以為州伯。今部刺史居牧伯之位,選第大吏,所薦位高至九卿,所惡立退,任重職大。春秋之義,用貴理賤,不以卑臨尊。刺史位下大夫,而臨二千石,輕重不相準。請罷刺史,更置州牧,以應古制。」奏可。哀帝建平二年,復為刺史。時朱博又奏曰:「漢家立置郡縣,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國,吏人安寧。故事,居部九歲舉為守相,其有異材功效著者輒登擢。秩卑賞厚,咸勸功樂進。今增秩為牧,以高第補九卿,其中材則苟自守而已,恐功效陵夷,姦宄不禁。臣請罷牧,置刺史如故。」奏可。元壽二年,復為牧。何武字君公,為揚州刺史,舉奏二千石吏必先露章,服罪者為虧除,免之而已,不復極法,九江太守戴聖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多優容之。武使從事廉得其罪,聖懼,自免。後毀武於朝,武聞之,終不揚其惡。黃霸為揚州刺史,治有績,漢宣詔賜車蓋,特高一丈,別駕主簿車,緹油屏泥於軾前,以彰有德。

8 州牧刺史:
後漢光武建武十八年,復為刺史。外十二州各一人,其一州屬司隸校尉。漢刺史乘傳周行郡國,無適所治,中興所治有定處。舊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常以秋分行部,郡國各遣一吏迎之界上。錄囚徒,考殿最。不稱職者為殿,其有能者為最。初歲盡詣京都奏事,中興但因計吏,不復自詣京師。建武十一年,初斷州牧自還奏事。雖父母之喪,不得去職。元嘉元年,初聽刺史二千石行三年服。延熹二年復斷之。或謂州府為外臺。謝夷吾為荊州刺史,第五倫薦之曰:「尋功簡能,為外臺之表;聽聲察實,為九伯之冠。」靈帝中平五年,改刺史,唯置牧。是時天下方亂,豪傑各欲據有州郡,而劉焉、劉虞並自九卿出領州牧,州牧之任,自此重矣。舊制,州牧奏二千石長吏不任位者,事皆先下三公,三公遣掾史按驗,然後黜退。光武即位,用法明察,不復委三府,故權歸舉刺之吏。李膺為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聞風棄官。郭伋字細侯,再為并州,請州中雄俊以為師友,朝夕參政,分祿以養之。初行部到美稷,數百小兒騎竹馬迎送,問使君何日還,伋令別駕計日告之。及還入美稷,先期一日,伋即止野亭,須期乃往。又种暠字景伯,為梁州,被徵還。吏民詣闕,復留一年。遷漢陽太守,戎夷男女至界共相辭,十里不得乘車。又賈琮字孟堅,為交趾刺史,時州人反,琮到乃安。巷路歌曰:「賈父來晚,使我先反,今見清平,吏不敢飯。」遷冀州,舊典,傳車驂駕,垂赤帷裳,琮曰:「刺史當遠視聽,反自掩塞乎?」乃令褰之,百城聞風振悚。又,百里嵩為徐州刺史,州旱,傳車所經,甘雨必注。又,郭賀字喬卿,為荊州,百姓歌曰:「厥德仁明郭喬卿。」帝賜三公之服,去襜露冕,使百姓見之,以彰有德。又,周乘為交趾刺史,舉奏二郡穢濁太守,屬縣解印綬棄官者四十餘城。又,韋康代父為荊州,父出止傳,康入官,時人榮之。

9 州牧刺史:
魏晉為刺史,任重者為使持節都督,輕者為持節,皆銅印墨綬,進賢兩梁冠,絳朝服;領兵者武冠。而晉罷司隸校尉,置司州,江左則揚州刺史。魏賈逵字梁道,為荊河州刺史,逵曰:「州本監郡,謂察二千石以下。其狀皆言嚴能鷹揚有督察之才,不言安靜寬仁有愷悌之德也。」於是不如法者,皆奏免之。帝曰:「逵真刺史也,布告天下,當以荊河州為法。」當陽侯杜元凱為荊州,人號為杜父。舊水道惟沔漢達江陵千數百里。君乃開陽口,起夏水,導洪洞,達巴陵,徑近千餘里。南土美而謠曰:「後世無叛由杜翁,孰識智名與勇功。」又,吳隱之召為廣州,州界有貪泉,父老云:「飲此水使廉士變貪。」隱之先至水,酌而飲之,賦詩曰:「古人云此水,一飲重千金。若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自魏以來,庶姓為州而無將軍者,謂之單車刺史。庶姓謂非帝族。凡單車刺史,加督進一品,都督進二品,不論持節、假節。晉制,刺史三年一入奏。甲午詔書曰:「刺史銜命,國之外臺,其非所部而在境者,刺史并糾之。」

10 州牧刺史:
宋與魏同。

11 州牧刺史:
梁刺史受拜之明日,辭宮廟而行,皆持節。梁蔡道恭字懷儉,出為使持節、右將軍、司州刺史。後魏圍司州,會道恭病篤,呼其兄弟及諸將曰:「以死固節,無令吾沒有遺恨。」令取所持節曰:「稟命出疆,憑此而已,既不還朝,欲與同逝,可與棺柩相隨也。」又何胤字子季,為建安太守,民不忍欺。伏臘放囚還家,及期而至。又,安成康王秀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諸軍事,雍州刺史,有疾,百姓商賈咸為請命。既薨,四州人裂裳為白帽,哀哭送迎。又,夏侯亶字世龍,弟夔字季龍,並任荊河州刺史。州人歌曰:「我之有州,任仍夏侯,前兄後弟,布政優優。」

12 州牧刺史:
後魏天賜二年,又制,諸州置三刺史,皇室一人,異姓二人,比古之上中下三士也。郡置三太守,縣置三令長。孝文太和中,次職令。具官品篇。上黨王天穆世襲并州刺史。又,李崇為并州,州舊多劫盜,崇乃村置一樓,樓懸一鼓,盜發則擊之,俄頃之閒,聲布百里,遂多擒獲。諸州鼓樓自崇始。自後魏、北齊,則司州曰牧。而北齊制州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有上中下之差,自上上州至下下州凡九等。

13 州牧刺史:
後周則雍州曰牧。而制刺史初除,奉辭之日,備列鹵簿。凡總管刺史則加使持節諸軍事,以此為常。及蘇綽為六條之制,初文帝秉魏政,令百官誦習,其牧守令長非通六條及計帳者,不得居官。六條之制,其略曰:其一先治心,心不清淨則思慮妄生,見理不明,是以治民之要,在於清心而已。其二敦教化。其三盡地利。其四擢賢良。其五恤獄訟。其六均賦役。靜帝大象元年,詔總管刺史及行兵者加持節,餘悉罷之。

14 州牧刺史:
隋雍州置牧。餘州並置刺史,亦同北齊九等之制。總管刺史加使持節。至開皇三年,罷郡,以州統縣。自是刺史之名存而職廢。後雖有刺史,皆太守之互名,理一郡而已,非舊刺史之職。按魏置使持節,寵奉使官之任。隋氏廢郡,而以刺史牧人,既非使官,則合罷持節之稱。其時制置,不以名實相副為意,仍舊存之。後改為太守,亦復不省,所以使持節之名,及於邊遠小郡,乃不徵典故之失。刺史、縣令,三年一遷。諸有兵處,則刺史帶軍事以統之。煬帝乃別置都尉領兵,兵不屬郡。十四年,改九等州縣為上、中、中下、下,凡四等。劉仁恩為毛州刺史,治績號天下第一,擢拜刑部尚書。煬帝大業初,復罷州置郡。為司隸臺,大夫一人巡察畿內,又有司隸刺史,房彥謙嘗為之。其刺史十四人巡察畿外諸郡,亦有六條之制,與漢六條不同。從事四十人,副刺史巡察。每年二月乘軺巡郡縣,十月入奏。

15 州牧刺史:
大唐武德元年,罷郡置州,改太守為刺史,而雍州置牧。至神龍二年二月,分天下為十道,置巡察使二十人,一道二人。以左右臺及內外官五品以下堅明清勁者為之。兼按郡縣,再期而代。至景雲二年,改置按察使,道各一人。開元十年省,十七年復置。二十二年,改置採訪處置使,其有戎旅之地,即置節度使,仍各置印。天寶九年三月敕:「本置採訪使,令舉大綱,若大小必由,是一人兼理數郡。自今以後,採訪使但訪察善惡,舉其大綱,自餘郡務所有奏請,並委郡守,不須干及。」治於所部之大郡。至德之後,改採訪使為觀察,觀察皆并領都團練使。其僚屬隨事增置。分天下為四十餘道,大者十餘州,小者二三州,各因其山川區域為制。諸道增減不恆,使名沿革不一,舉其職例,則皆古之刺史云。

URN: ctp:n553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