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 -> -> 清樂

《清樂》

電子圖書館
1 清樂:
清樂者,其始即清商三調是也,並漢氏以來舊曲。樂器形制,并歌章古調,與魏三祖所作者,皆備於史籍。屬晉朝遷播,夷羯竊據,其音分散。苻永固平張氏,於涼州得之。宋武平關中,因而入南,不復存於內地。及隋平陳後獲之。文帝聽之,善其節奏,曰:「此華夏正聲也。昔因永嘉,流於江外,我受天明命,今復會同。雖賞逐時遷,而古致猶在。可以此為本,微更損益,去其哀怨,考而補之。以新定呂律,更造樂器。」因置清商署,總謂之清樂。

2 清樂:
先遭梁、陳亡亂,而所存蓋垬。隋室以來,日益淪缺。大唐武太后之時,猶六十三曲。今其辭存者有:白雪、公莫、巴渝、明君、明之君、鐸舞、白鳩、白紵、子夜、吳聲四時歌、前溪、阿子歡聞、團扇、懊壟、長史變、督護、讀曲、烏夜啼、石城、莫愁、襄陽、棲烏夜飛、估客、楊叛、雅歌、驍壺、常林歡、三洲采桑、春江花月夜、玉樹後庭花、堂堂、泛龍舟等共三十二曲。明之君、雅歌各二首,四時歌四首,合三十七曲。其吳聲四時歌、雜歌、春江花月夜並未詳所起,餘具前歌舞雜曲之篇。又七曲有聲無辭:上林、鳳雛、平調、清調、瑟調、平折、命嘯,通前為四十四曲存焉。

3 清樂:
當江南之時,巾舞、白紵、巴渝等,衣服各異。梁以前,舞人並十二人,梁武省之,咸用八人而已。令工人平巾幘,緋褶。舞四人,碧輕紗衣,裙襦大袖,畫雲鳳之狀,漆鬟髻,飾以金銅雜花,狀如雀釵,錦履。舞容閑婉,曲有姿態。沈約宋書惡江左諸曲哇淫,至今其聲調猶然。觀其政已亂,其俗已淫,既怨且思矣,而從容雅緩,猶有古士君子之遺風,他樂則莫與為比。樂用鐘一架,磬一架,琴一,一絃琴一,瑟一,秦琵琶一,臥箜篌一,筑一,箏一,節鼓一,笙二,笛二,簫二,篪二,葉一,歌二。

4 清樂:
自長安以後,朝廷不重古曲,工伎轉缺,能合於管絃者,唯明君、楊叛、驍壺、春歌、秋歌、白雪、堂堂、春江花月夜等八曲。舊樂章多或數百言,武太后時明君尚能四十言,今所傳二十六言,就之訛失,與吳音轉遠。劉貺以為宜取吳人使之傳習。開元中,有歌工李郎子。郎子北人,聲調已失,云學於俞才生。才生,江都人也。自郎子亡後,清樂之歌闕焉。又聞清樂唯雅歌一曲,辭典而音雅,閱舊記,其辭信典。

5 清樂:
自周、隋以來,管絃雜曲將數百曲,多用西涼樂,鼓舞曲多用龜茲樂,其曲度皆時俗所知也。唯彈琴家猶傳楚、漢舊聲及清調、琴調,蔡邕五弄、楚調四弄調,謂之「九弄」,雅聲獨存。非朝廷郊廟所用,故不載。

6 清樂:
昔唐虞訖三代,舞用國子,欲其早習於道也;樂用瞽師,謂其專一也。漢魏以來,皆以國之賤隸為之,唯雅舞尚選用良家子。國家每歲閱司農戶,容儀端正者歸太樂,與前代樂戶總名「音聲人」。歷代滋多,至有萬數。

URN: ctp:n5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