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弓》

電子圖書館
1 弓:
《釋名》曰:弓,穹也。張之穹隆然,其末曰簫,言簫稍,又謂之弭,以骨為之,滑弭弭也。中央曰弣,弣,撫也。所撫持也。

2 弓:
《山海經》曰:少皞生股,是始弓矣。世本云,牟夷作矢,揮作弓,弓矢一器,作者兩人,於義有疑,此言股作之是也。

3 弓:
《世本》曰:揮作弓。揮,黃帝臣。

4 弓:
《龍魚河圖》曰:弓之神,名曰曲張。

5 弓:
《爾雅》曰:弓有緣謂之弓,無緣者謂之弭,以金者謂之銑,以蜃者謂之珧,以玉者謂之圭。

6 弓:
《方言》曰:弓藏謂之鞬,式謂之韇。

7 弓:
《說文》曰:角端獸,狀似豕,角善為弓,出胡休夕國。

8 弓:
《易》曰: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9 弓:
《廣雅》曰:繁弱鉅黍弓也。

10 弓:
《周官》曰:司弓,掌六弓四弩八矢之法,辨其名物,而掌其守藏,與其出入,中春獻弓弩,中秋獻矢箙。箙,盛矢器。天子之弓,合九而成規,諸侯合七而成規,大夫合五而成規,士合三而成規。
又曰:弓人為弓,取六材,必以其時,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幹者以為遠也。角者以為疾也。筋者以為深也。膠者以為和也。絲者以為固也。漆者以為受霜露也。凡取幹之道七,柘為上,檍次之,檿桑次之,橘次之,木瓜次之,荊次之,竹為下。

11 弓:
《毛詩》曰:彤弓,天子賜有功諸侯也。

12 弓:
《左傳》曰:顏高之弓六鈞。顏高,魯人也。三十斤為鈞。
又曰:分魯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

13 弓:
郭璞《毛詩拾遺》曰:象弭魚服,毛云,弭弓反末,以象骨為之,蓋俗說之誤也。左傳曰:左執鞭弭,弭者弓之別名,謂以象牙為弓,今西方有以犀角及鹿角為弓者。

14 弓:
《列子》曰:紀昌學射於飛衛。飛衛曰:爾先學不瞬而後能,又使學視小如大,紀昌以氂懸虱於牖,南面而望之,三年之後如輪,睹物皆山丘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幹射之,貫虱之心,而懸不絕。

15 弓:
《楚辭》曰:帶長劍,挾秦弓。

16 弓:
《孫卿子》曰:天子彫弓,諸侯彤弓,大夫黑弓,禮也。

17 弓:
《戰國策》曰:楚人有好以弱弓微繳加歸鴈之上者,頃襄王聞而召問之。對曰:見鳥六雙,王何不以聖人為弓,以勇士為繳,時張而射之,此六雙者,可得而囊載也。

18 弓:
《家語》曰:楚共王出遊,亡其烏號之弓。烏號,良弓名也。左右請求之。王曰: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19 弓:
《孔叢子》曰:楚王張繁弱之弓,載忘歸之矢,以射蛟兕於雲夢。

20 弓:
《列女傳》曰:晉平公使工為弓,三年乃成,射不穿一札,公怒,將殺工。其妻見公曰:妾之夫造此弓,亦勞矣。幹生太山之阿,一日三睹陰三睹陽,傅以燕牛之角,纏以荊麋之筋,糊以河魚之膠,此四者天下之選也。而不穿一札,是君不能射也。妾聞射之道,左手如拒,右手如附支,右手發,左手不知,公以其儀而穿七札,弓工立得出,賜金三鎰。

21 弓:
《闕子》曰:宋景公使弓工為弓,九年來見。公曰:為弓亦遲。對曰:臣不得見公矣。曰:臣之精盡於弓矣。獻弓而歸,三日而死,公張弓登臺,東西而射,矢踰孟霜之山,集彭城之東,其餘力逸勁,飲羽於石梁。

22 弓:
《淮南子》曰:淇衛箘簵。箘簵,箭竹也。出於淇地,銜箭羽。飾以金銀錫,雖有薄縞之幨,然獨不能穿也。若假之筋角之力,弓弩之勢,則貫兕甲而經於革楯矣。

23 弓:
《新序》曰:楚熊渠夜行,見寑石,彎弓射之,沒矢飲羽,下視知石也。卻復射之,矢摧無跡。事具地部石篇。

24 弓:
《東觀漢記》曰:蓋延,字巨卿,身長八尺,彎弓三百斤。

25 弓:
張璠《漢記》曰:陳球為零陵太守,州兵朱蓋等反,球守城,弦大木為弓,羽矛為矢,機發之,遠射千餘人,斬朱蓋等。

26 弓:
《風俗通》曰:烏號弓者,柘桑之枝,枝條暢茂,烏登其上,乘下著地,烏適飛去,從後撥殺,取以為弓,因為烏號耳。

URN: ctp:n54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