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魚》

電子圖書館
1 魚:
詩曰:南有嘉魚。
又曰:魚潛在淵。
又曰:魚在在藻。

2 魚:
《月令》:立春,魚上冰。

3 魚:
《莊子與惠子觀魚於濠梁》:

4 魚:
《史記》曰:魏王與龍陽君共舡而釣,龍陽君得千餘魚。而涕下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後得益大,臣欲棄前所得矣。今以臣之凶惡也。而得為王拂枕席,夫四海之內,其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於王也。畢褰裳而趨王矣。亦曩臣之所棄前魚也。

5 魚:
《新序》曰:楚人有獻魚於楚王曰:今獲魚,食之不盡,賣之不售,棄之又惜,故獻之。左右曰:鄙哉辭也。楚王曰:子不知漁者仁人也。蓋聞國粟有餘者,國有餓民,後宮多幽女也。下民多曠夫,皆失君人之道,故廚庖有肥馬,寡人聞之久矣。未能行也。漁者知之,且今行之矣。故漁者獻餘魚,而楚國賴之。

6 魚:
《說苑》曰:楚王謂淳于髡曰:吾有仇在吳,子寧能為吾報之乎。對曰:臣見來道旁野民,持一頭魚。上田祝曰:高得萬束,下得千斛,臣竊笑之,以為禮薄而望多也。

7 魚:
《三輔故事》曰:武帝作昆明池,學水戰法,帝崩,昭帝小,不能征討,於池中養魚,以給諸陵祠,餘給長安市,市魚乃賤。

8 魚:
《吳越春秋》曰:越王既棲會稽。范蠡等曰:臣竊見會稽之山,有魚池,上下二處,水中有三江四瀆之流,九溪六谷之廣,上池宜於君王,下池宜於臣,畜魚三年,其利可以致于萬,越國當富盈。

9 魚:
《風俗通》曰:城門失火,禍及池中魚,舊說池中魚,人姓李,居近城,城門失火,延及其家,仲災燒死。謹百家書曰:宋城門失火,因汲池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魚悉露死,喻惡之滋,并中傷量謹也。

10 魚:
謝承《漢書》曰:會稽陳嚚,少時,於郭外水邊捕魚,人有盜者,嚚見,避於草中,追以魚遺之,盜慚不受,自後無復取焉。

11 魚:
《曹植說疲氣》曰:鹹水之魚,不游于江,淡水之魚,不入于海。

12 魚:
《汝南先賢傳》曰:葛玄見遭大魚者,玄謂暫煩此魚到河伯處。魚主曰:魚已死。玄曰:無苦,以丹書紙內魚口中,擲水中,有頃,魚還躍上岸,吐墨書,青黑色,如木葉而飛,又玄與吳主坐樓上,見作請雨土人。玄曰:雨易得耳,即書符著社中,一時之閒,大雨流淹。帝曰:水中有魚乎。玄復書符擲中,須臾有大魚數百頭,使人治之。
又曰:介象與吳王共論,輜魚為上,乃於殿庭作坎,汲水滿之,并求釣,象起餌之,須臾得輜魚,帝驚喜,乃使廚人切之,象又往蜀市薑,有頃而反。

13 魚:
《符子》曰:觀於龍門,有一魚,奮鱗鼓鬐而登乎龍門而為龍,又一術士,凌波蹈流而不陷,搖鈴行歌,飄浪於龍門,而終日棲遲而不化。符子曰:彼同功而事異,跡一而理二,夫何哉。無乃魚以實應,而人以偽求乎。

14 魚:
蕭廣濟《孝子傳》曰:陳玄,太子也。後母謗之,陳侯令玄自殺,玄投遼水,魚負之以出。玄曰:我罪人也。故求死耳,魚乃去。
又曰:巴郡杜孝,役在城都,母喜食生魚,於官得生鱗,截竹盛魚二頭,沉水中。曰:我母如得此,婦出渚得之。笑曰:是我婿寄,乃以進母。

15 魚:
《辛氏三秦記》曰:昆明池人釣魚,綸絕而去,夢於漢武帝,求去其鉤,明日,帝遊於池,見大魚銜索。帝曰:昨所夢也。取而去之,帝後得明珠。

16 魚:
【賦】《晉王慶釣魚賦》曰:然後抽纖繳,振脩竿,垂銀鉤,運金丸,懸鮪鯢,挂鴻鸞,連翩雲際,瀺灂漪瀾。

17 魚:
《晉摯虞觀魚賦》曰:觀鱗族於彪池兮,睨羽群於瀨涯,乃有洧泉之鯉,濯陂之鰋,瀺灂涌躍,投浪赴遠,集于曲崖之隈,逐乎澹淡之深,攢聚輻蹙,或躍或沉,倏爍攸驛,眩目驚心,汎溢爵於通溝,因素波以獻酬,騁微巧於浮觴,競機捷於迅流。

18 魚:
【詩】《梁張騫詠躍魚應詔詩》曰:戢鱗隱繁藻,頒首承綠漪,何用游溟澥,且躍天淵池。

19 魚:
《陳張正見賦得魚躍水花生詩》曰:漾色桃花水,相望濯錦流,躍浦疑珠出,依池似鏡浮,淩波銜落橤,觸餌避沉鉤,方游蓮葉外,詎入武王舟。

20 魚:
《陳阮卓蓮下游魚詩》曰:春色映澄陂,涵泳且相隨,未上龍門路,聊戲芙蓉池,觸浪蓮看動,乘流葉影披,相忘自有樂,莊惠豈能知。

21 魚:
《隋岑德潤魚詩》曰:劍影侵波合,珠光帶水新,蓮東自可戲,安用上龍津。

URN: ctp:n55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