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遼東斬送袁尚首,令「三軍敢有哭之者斬」。疇以甞為尚所辟,乃往弔祭。太祖亦不問。臣松之以為田疇不應袁紹父子之命,以其非正也。故盡規魏祖,建盧龍之策。致使袁尚奔迸,授首遼東,皆疇之由也。旣已明其為賊,胡為復弔祭其首乎?若以甞被辟命,義在其中,則不應為人設謀,使其至此也。疇此舉止,良為進退無當,與王脩哭袁譚,貌同而心異也。疇盡將其家屬及宗人三百餘家居鄴。太祖賜疇車馬穀帛,皆散之宗族知舊。從征荊州還,太祖追念疇功殊美,恨前聽疇之讓,曰:「是成一人之志,而虧王法大制也。」於是乃復以前爵封疇。先賢行狀載太祖令曰:「蓨令田疇,志節高尚,遭值州里戎夏交亂,引身深山,研精味道,百姓從之,以成都邑。袁賊之盛,命召不屈。慷慨守志,以徼真主。及孤奉詔征定河北,遂服幽都,將定胡寇,特加禮命。疇即受署,陳建攻胡蹊路所由,率齊山民,一時向化,開塞導道,供承使役,路近而便,令虜不意。斬蹋頓於白狼,遂長驅於柳城,疇有力焉。及軍入塞,將圖其功,表封亭侯,食邑五百,而疇懇惻,前後辭賞。出入三載,歷年未賜,此為成一人之高,甚違王典,失之多矣。宜從表封,無乆留吾過。」疇上疏陳誠,以死自誓。太祖不聽,欲引拜之,至于數四,終不受。有司劾疇狷介違道,苟立小節,宜免官加刑。太祖重其事,依違者乆之。乃下世子及大臣博議,世子以疇同於子文辭祿,申胥逃賞,宜勿奪以優其節。尚書令荀彧、司隷校尉鍾繇亦以為可聽。魏書載世子議曰:「昔薳敖逃祿,傳載其美,所以激濁世,勵貪夫,賢於尸祿素餐飡之人也。故可得而小,不可得而毀。至於田疇,方斯近矣。免官加刑,於法為重。」魏略載教曰:「昔夷、齊棄爵而譏武王,可謂愚闇,孔子猶以為『求仁得仁』。疇之所守,雖不合道,但欲清高耳。使天下悉如疇志,即墨翟兼愛尚同之事,而老聃使民結繩之道也。外議欲為復使令司隷決之。」魏書載荀彧議,以為「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期於為善而已。故匹夫守志,聖人各因而成之」。鍾繇以為「原思辭粟,仲尼不與,子路拒牛,謂之止善,雖可以激清勵濁,猶不足多也。疇雖不合大義,有益推讓之風,宜如世子議。」臣松之案呂氏春秋:「魯國之法,魯人有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其金於府。子貢贖人而辭不受金,孔子曰:『賜失之矣。自今以來魯人不贖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魯人必拯溺矣。』」案此語不與繇所引者相應,未詳為繇之事誤邪,而事將別有所出?太祖猶欲侯之。疇素與夏侯惇善,太祖語惇曰:「且往以情喻之,自從君所言,無告吾意也。」惇就疇宿,如太祖所戒。疇揣知其指,不復發言。惇臨去,乃拊疇背曰:「田君,主意殷勤,曾不能顧乎!」疇荅曰:「是何言之過也!疇,負義逃竄之人耳,蒙恩全活,為幸多矣。豈可賣盧龍之塞,以易賞祿哉?縱國私疇,疇獨不愧於心乎?將軍雅知疇者,猶復如此,若必不得已,請願效死刎首於前。」言未卒,涕泣橫流。惇具荅太祖。太祖喟然知不可屈,乃拜為議郎。年四十六卒。子又早死。文帝踐阼,高疇德義,賜疇從孫續爵關內侯,以奉其嗣。
《三國志·田疇傳》: 遼東斬送袁尚首, 《三國志·牽招》: 遼東送袁尚首, 《太平御覽·義上》: 遼東送袁尚首, 《太平御覽·市》: 遼東送袁尚首, 《三國志·荀彧傳》: 祿賜散之宗族知舊, 《三國志·田疇傳》: 皆散之宗族知舊。 《三國志·田疇傳》: 疇上疏陳誠,以死自誓。太祖不聽,欲引拜之,至于數四,終不受。 《太平御覽·讓下》: 疇上疏陳誠以死自誓。太祖不聽,欲引拜之,至于數四,疇終不受。 《三國志·田疇傳》: 太祖猶欲侯之。疇素與夏侯惇善,太祖語惇曰:「且往以情喻之, 《藝文類聚·遜讓封》: 太祖獨欲侯之,疇素與夏侯惇善。太祖語惇曰:且往以情喻之。 《漢書·翟方進傳》: 揣知其指,不敢發言。 《三國志·田疇傳》: 疇揣知其指,不復發言。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是何言之過也! 《漢書·司馬相如傳上》: 是何言之過也! 《三國志·田疇傳》: 是何言之過也! 《藝文類聚·田獵》: 是何言之過也。 《三國志·田疇傳》: 疇,負義逃竄之人耳,蒙恩全活,為幸多矣。豈可賣盧龍之塞,以易賞祿哉?縱國私疇,疇獨不愧於心乎? 《太平御覽·遜讓》: 疇,負義逃竄之人耳,蒙恩令活,已為多矣。豈可賣盧龍塞以易賞祿哉?獨不愧於心乎? 《三國志·田疇傳》: 豈可賣盧龍之塞,以易賞祿哉?縱國私疇,疇獨不愧於心乎?將軍雅知疇者,猶復如此,若必不得已,請願效死刎首於前。」言未卒,涕泣橫流。惇具荅太祖。太祖喟然知不可屈,乃拜為議郎。 《藝文類聚·遜讓封》: 豈可賣盧龍塞以易賞祿哉。縱國私疇,疇獨不愧於心乎。涕泣橫流,惇具答太祖,太祖喟然,知不可屈,乃拜為議郎。 《史記·項羽本紀》: 籍獨不愧於心乎? 《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我不愧於心乎? 《史記·田儋列傳》: 我獨不愧於心乎? 《漢書·陳勝項籍傳》: 籍獨不愧於心乎! 《漢書·魏豹田儋韓王信傳》: 我獨不媿於心乎? 《前漢紀·高祖皇帝紀三》: 橫獨不媿于心哉。 《三國志·田疇傳》: 疇獨不愧於心乎? 《藝文類聚·遜讓封》: 疇獨不愧於心乎。 《太平御覽·項籍》: 籍獨不愧於心乎? 《太平御覽·遜讓》: 獨不愧於心乎? 《太平御覽·烈士》: 我獨不愧於心乎? 《太平御覽·仇讎下》: 獨不愧於心乎! 《太平御覽·慚愧》: 籍獨不愧於心乎! 《太平御覽·兄弟上》: 不敢動我,獨不愧於心乎? 《太平御覽·敘舟上》: 籍獨不愧於心乎? 《後漢書·皇后紀下》: 因涕泣橫流曰: 《三國志·田疇傳》: 涕泣橫流。 《三國志·孫禮傳》: 因涕泣橫流。 《三國志·張昭傳》: 因涕泣橫流。 《三國志·徐盛傳》: 因涕泣橫流。 《藝文類聚·遜讓封》: 涕泣橫流, 《太平御覽·刀上》: 因泣涕橫流。 《太平御覽·瘦》: 泣涕橫流。 《太平御覽·璽》: 因涕泣橫流曰: 《太平御覽·醫一》: 涕泣橫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