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樂記》

電子圖書館
1 樂記: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宮商角徵羽雜比曰音,單出曰聲,形猶見也。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是故其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其樂心感者,其聲嘽以緩,其喜心感者,其聲發以散,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其敬心感者,其聲直以廉,其愛心感者,其聲和以柔,六者非其性也。感於物而後動,言人聲在所見,非有常也。噍,踧也。嘽,寬綽貌,發猶揚也。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禮以導其志,樂以和其聲,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禮樂刑政,其極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

2 樂記: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於中,故形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音聲之道,與政通矣。言八音和否隨政。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五者不亂,則無怠,本書怠作怗,懘之音矣。五者君臣民事物也。凡聲濁者尊,清者卑,怠懘,敝敗不和之貌也。宮亂則荒,其君驕,商亂則陂,其臣壞,角亂則憂,其民怨,徵亂則哀,其事勤,羽亂則危,其財匱,五者皆亂,迭相陵,謂之慢,如此,則國之滅亡無日矣。君臣民事物其道亂,則其音應而亂也。荒猶散也。陂,傾也。鄭衞之音,亂世之音,比於慢矣。比猶同也。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其政散,其民流,誣上行私而不可止也。濮水之上,地有桑間者,亡國之音,於此水出也。

3 樂記:
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衆庶是也。唯君子為能知樂,禽獸知此為聲耳,不知其宮商之變,八音并作克諧曰樂。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是故不知聲者,不可與言音,不知音者,不可與言樂,知樂者則幾於禮矣。禮樂皆得,謂之有德。幾,近也。聽樂而知政之得失,則能正君臣民事物之禮也。

4 樂記:
樂之隆非極音,食饗之禮非致味,隆猶盛,極猶窮。是故先王之制禮樂舊無先王至禮樂六字,補之,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欲,將以教民平好惡而反人道之正,教之使知好惡。先王之制禮樂,人為之節,言為作法度以遏其欲也。衰麻哭泣,所以節喪紀也。鐘鼓干戚,所以和安樂也。婚姻冠筓,所以别男女也。射鄕食饗,所以正交接也。男二十而冠,女許嫁而筓,成人之禮也。射,大射鄕,鄕,飲酒也。食,食禮饗,饗,禮也。禮節民心,樂和民聲,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

5 樂記:
樂由中出,和在心也。禮自外作,敬在貌也。大樂必易,大禮必簡,易簡若於清廟大饗然也。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争,揖讓而治天下者,禮樂之謂也。至猶達行。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言順天地之氣與其數也。和故百物不失,不失性也。節故祀天祭地,成萬物有功報焉也。明則有禮樂,教人者也。幽則有鬼神,助天地成物者也。如此,則四海之內,合敬同愛。

6 樂記:
王者功成作樂,治定制禮,功主於王業,治主於教民。五帝殊時,不相沿樂,三王異世,不相襲禮,言其有損益也。故聖人作樂以應天,制禮以配地,禮樂明備,天地官矣。官猶事也。各得其事。地氣上躋,天氣下降,鼓之以雷霆,奮之以風雨,動之以四時,暖之以日月,而百化興焉。如此,則樂者天地之和也。

7 樂記:
禮者,所以綴淫也。綴猶止也。是故先王有大事,必有禮以哀之,有大福,必有禮以樂之,哀樂之分,皆以禮終,大事謂死喪也。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數,制之禮義,合生氣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陽而不散,陰而不密,剛氣不怒,柔氣不懾,四暢交於中,而發作於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奪也。生氣,陰陽氣也。五常,五行也。密之言閉也。懾猶恐懼也。

8 樂記:
土弊則草木不長,水煩則魚鱉不大,氣衰則生物不遂,世亂則禮慝而樂淫,是故其聲哀而不莊,樂而不安,慢易以犯節,流湎以忘本,感條暢之氣而滅平和之德,是以君子賤之也。遂猶成也。慝,穢也。感,動也。動人條暢之善氣使失其所也。凡姦聲感人而逆氣應之,逆氣成象而淫樂興焉。正聲感人而順氣應之,順氣成象而和樂興焉。唱和有應,回邪曲直,各歸其分,而萬物之理,各以類相動,成象謂人樂習焉。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類以成其行,姦聲亂色,不留聰明,淫樂慝禮,不接心術,惰慢邪僻之氣,不設於身體,使耳目鼻口心智百體皆由順正以行其義。反猶本也。術猶道也。

9 樂記:
然後發以聲音而文以琴瑟,動以干戚,飾以羽旄,從以簫管,奮至德之光,動四氣之和,以著萬物之理,奮猶動,動至德之光,謂降天神,出地祗,格祖考也。著,猶成也。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言樂用則正人理,和陰陽也。倫謂人道也。

10 樂記:
魏文侯問於子夏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聽鄭衞之音,則不知倦,敢問古樂之如彼何也。新樂之如此何也。古樂,先王之正樂也。對曰:今君之所問者樂也。所好者音也。相近而不同,鏗鏘之類皆為音,應律乃為樂。文公曰:敢問何如,欲知音樂異意。對曰:夫古者天地順而四時當,民有德而五穀昌,疾疫不作而無妖祥,此之謂大當,然後聖人作為父子君臣,以為綱紀,綱紀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後正六律,和五聲,弦歌詩頌,此之謂德音,德音之謂樂,當謂樂不失其所也。今君之所好者,其溺音乎。

11 樂記:
鄭音好濫淫志,宋音燕女溺志,衞音趨數煩志,齊音敖僻驕志,四者淫於色而害於德,是以祭祀弗用也。言四國出此溺音也。為人君者,謹其所好惡而已矣。君好之則臣為之,上行之則民從之,詩云,誘民孔易,此之謂也。誘,進也。孔,甚也。民從君之所好惡,進之於善無難也。

12 樂記:
君子曰:禮樂不可斯須去身,致樂以治心,樂由中出,故治心也。致禮以治躬,禮自外作,故治身也。心中斯須不和不樂,而鄙詐之心入之矣。鄙詐入之,謂利欲生也。外貌斯須不莊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易,輕易也。故樂也者,動於內者也。禮也者,動於外者也。樂極則和,禮極則順,內和而外順,則民瞻其顏色而不與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是故樂在宗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在族長鄕里之中,長幼同聽之,則莫不和順,在閨門之內,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故樂者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親萬民,是先王立樂之方也。

URN: ctp:n4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