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鼎》

電子圖書館
1 鼎:
《易》曰:鼎元吉,亨。其彖曰:鼎象也。聖人以享上帝。

2 鼎:
《孫氏瑞應圖》曰:神鼎者,質文精也。知吉凶存亡,能輕能重,能息能行,不灼而沸,不汲自盈,中生五味,昔黃帝作鼎,象太一,禹治水,收天下美銅,以為九鼎,象九州,王者興則出,衰則去。

3 鼎:
《歸藏占》曰:鼎有黃耳,利得鱣鯉。

4 鼎:
《左傳》曰: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于雒,觀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人知神姦,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魎,莫能逢之,協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遷于商,載祀六百,商紂暴虐,鼎遷于周,成王定鼎于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5 鼎:
《史記》曰: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
又曰:漢武帝時,汾陰巫錦。錦,巫名。為民祠魏睢后土,營旁,見地如鉤狀,棓視得鼎,以禮迎鼎至甘泉,從行,上薦之,至中山,晏溫有黃雲蓋焉。有鹿過,上自射之,因以祭之,至長安,公卿大夫皆議,謂之寶鼎。

6 鼎:
《晉陽春秋》曰:咸康八年,穀成縣民留珪,夜見門內有光,取得玉鼎,一圍四寸,廬江太守以獻。

7 鼎:
《晉起居注》曰:咸和元年,宣成春穀縣山甿,獲古鼎,可受三斛餘,群臣畢賀。

8 鼎:
【贊】《晉郭璞贊》曰:九牧貢金,鼎出夏后,和味養賢,以無化有,赫赫三事,鑒于覆蔌。

9 鼎:
【啟】《梁劉孝綽送瑞鼎詣相國梁公啟》曰:生木遊火之禽,夾階紀朔之華,白環銀甕之跡,素雉金船之瑞,自天宥祚,不為定於郟鄏,虛其所止,非獨在於汾陰。

URN: ctp:n55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