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 -> -> 郡太守

《郡太守》

電子圖書館
1 郡太守:
郡守,秦官。秦滅諸侯,以其地為郡,置守、丞、尉各一人。守治民,丞佐之,尉典兵。

2 郡太守:
漢景帝中元二年,更名郡守為太守。凡在郡國,皆掌治民,進賢勸功,決訟檢姦。常以春行所主縣,秋冬遣無害吏按訊諸囚,平其罪法,論課殿最,按律有無害都吏,言如公平吏。漢書:「蕭何以文無害,為沛主吏掾。」并舉孝廉。漢制,歲盡,遣上計掾史各一人,條上郡內眾事,謂之計偕簿。郡為諸侯王國者,置內史以掌太守之任。宣帝以為太守,吏民之本,數變易則下不安,民知其將久不可欺罔,乃服從其教化。每拜刺史守相,輒親見問,觀其所繇,退而考察,以質其言。質,正。常稱曰:「與我共理者,唯良二千石乎!」是以漢世良吏,於是為盛,稱中興焉。汲黯為東海太守,治官好清靜,擇丞史任之,責其大指而已。黯多病,臥閤內不出。歲餘,東海大治。召為淮陽守,而黯辭之。上曰:「君薄淮陽耶?吾欲得君重,臥而治之。」乃行。又王尊為東郡太守,河溢堤壞,尊執圭,請以身填金堤,而水稍卻。又馮立字聖卿,與弟野王相代為西河、上郡。人歌之曰:「大馮君,小馮君,兄弟繼踵相因循,聰明賢智惠吏民,政如魯、衛德化均,周公、康叔猶二君。」又召信臣字翁卿,為南陽,民號為召父。龔遂字少卿,為渤海,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為帶牛而佩犢乎!」又文翁為蜀郡,修起學宮,天下郡國皆立學校官,自文翁始也。又黃霸為潁川,以禮義教喻犯法者,諷曉令自殺,風化大行,以禮行尤異,增秩中二千石,徵為京兆尹,而至丞相,復以禮義為治。又漢雜事曰:「蔣滿為上黨,其子萬為北地都尉,同詔徵見。宣帝曰:『父子割符邪!』即詔滿為淮陽相,萬為弘農守。」史記曰:「杜周為御史大夫,家兩子,夾河為守。」又循吏傳敘曰:「王成、黃霸、朱邑、龔遂、鄭弘、召信臣等,所居民富,所去見思,生有榮號,死見奉祠。」元帝建昭二年,益三河大郡太守秩。凡戶十二萬為大郡。帝又下制,令諸侯王相位在太守下。成帝綏和元年,省內史,以相治民,則相職為太守。哀帝初,御史大夫王嘉上疏曰:「近日公卿以下,變易促急,數改更政事。吏或居官數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錯道路。二千石輕賤,吏人慢易,則有離叛之心。前山陽亡徒縱橫,吏士臨難,莫肯伏節死義者,以守相威權素奪也。故成帝悔之,詔二千石不以故縱為罪,賜金以厚其意。誠以國家有急,取辦於二千石,二千石尊重難危,乃能使下。故尚書章文必有『敢告之』字乃下,所以丁寧告者之辭。今二千石、部刺史、三輔縣令有材任職者,若有過差,宜可闊略,令盡力者有所勸。此方今急務,國家之利也。」王莽改太守曰大尹。

3 郡太守:
後漢亦重其任,寇恂字子翼,為潁川守,拜執金吾。後光武幸潁川,百姓遮道曰:「願陛下復借寇君一年。」乃留鎮之。又張堪字君遊,初去蜀郡,乘折轅車而已。後為漁陽,謠曰:「桑無附枝,麥穗兩岐。張君為政,樂不可支。」又宋均字叔庠,為九江,蝗蜚南到九江界,輒東西分。又廉范字叔度,為蜀郡,民歌曰:「廉叔度,來何暮,平生無襦今五蔥。」又馮勤曾祖揚,宣帝時為弘農太守。生八男,皆典郡,趙魏間號為萬石。又鄭弘字巨君,為臨淮,天旱,隨車致雨,白鹿方道,夾轂而行。又魏朗為河內,以清嚴為治,為三河之表。又黃昌為蜀郡,未到時,蜀有童謠曰:「兩日出,尺兵戢。」又杜詩為南陽,人方之召信臣,語曰:「前有召公,後有杜母。」又孟嘗字伯周,為合浦,而珠還。又劉昆為弘農,虎負子渡河。又王堂字敬伯,為巴郡,民生為立祠。又何敞為汝南,疾文俗吏以苛刻求名稱,立春日,常召督郵還府,分遣儒術大吏按行屬縣,是以郡中無冤聲。或以尚書令、僕射出為郡守,鍾離意、黃香、桓榮、胡廣是也。或自郡守入為三公。虞延、第五倫、桓虞、鮑昱是也。劉寵字祖榮,為會稽太守,狗不夜吠。將去,山陰父老七八十人齎百錢送寵,寵為選受一大錢,故人號為取一錢。後入居九列,四登三事也。

4 郡太守:
三國時有郡守、國相、內史。

5 郡太守:
晉郡守皆加將軍,無者為恥。王導,永嘉末,遷丹陽太守,加輔國將軍。導上牋曰:「昔魏武,達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封不過亭侯。倉舒,愛子之寵,贈不過別部司馬。今者臨郡,不問賢愚,皆加重號,輒有鼓蓋。有不得者為恥。導饕名竊位,取紊彝典。謹送鼓蓋加崇之物,請從導始。」帝嘉而從之。初,泰始中,詔守相三載一巡屬縣,必以春,此古者所以述職省俗、宣風展義也。又山公啟事曰:「晉制,春夏農月不遷改長吏郡守縣令之屬,以其妨農事故也。」晉宋守相、內史,並銀章青綬,進賢兩梁冠。梁謝朏字敬沖,齊時為義興太守,加秩中二千石。不省雜事,悉付綱紀。曰:「吾不能作主者吏,但能作太守耳。」又任昉為吳興太守,清潔。友人到溉與弟洽從昉為山澤遊。被代而還,無衣,沈約遺裙迎也。

6 郡太守:
後魏初,郡置三太守。說在刺史篇。孝文初,二千石能靜二郡至三郡者,遷為刺史。說在縣令篇。太和中,次職令,郡太守、內史、相、縣令,並以六年為限。

7 郡太守:
北齊制,郡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有上中下之差,自上上郡至下下郡凡九等。

8 郡太守:
後周郡太守各以戶多少定品命。

9 郡太守:
隋郡太守如北齊九等之制。至開皇三年,罷天下諸郡,以州統縣。楊尚希上表曰:「當今郡縣倍多於古,十羊九牧,人少官多,請存要去閑,併小為大。」帝嘉之,遂罷諸郡。大業三年,又改州為郡,郡置大守。

10 郡太守:
大唐武德元年,改郡為州,改太守為刺史,加號持節。總管則加使持節。按魏晉制,有使持節、持節、假節。使持節得戮二千石以下,持節得戮無官人,若軍事得與使持節同,假節唯軍事得戮犯令者。皆是刺史兼總軍戎,若今採訪節度使也。自宋齊以降,雖天下分裂,其州郡漸眾。及隋開皇初,有州三百一十,郡五百八。以官煩人弊,遂廢郡,便以州親人,則刺史如太守之職。自後雖官名屢改,而職事不易。蓋制置之際,不詳源本,因習舊名,遂有持節諸軍之虛稱。其屬官別駕以下,錄事、功、戶諸曹參軍事,亦多漢晉之制,若今之節度採訪副使判官之任。本置別駕,乘一車行部,其參軍、錄事皆佐戎旅,今並無其實,豈所謂必也正名者乎!又按加刺史持節軍事之名,以為榮寵,則邊荒萬里三數百戶小郡,亦同此號,又無以別遠近小大之差、輕重閑劇之異也。顯慶元年,都督府及上州各置執刀十五人,中州下州各置十人。後加號為使持節諸軍事,而實無節,但頒銅魚符而已。天寶元年,改州為郡,刺史為太守。漢文帝二年,初與郡守為銅虎符、竹使符,說在符寶郎篇。至隋開皇七年,又別頒青龍符於東方總管刺史,西方以騶虞,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九年,又頒木魚符於總管刺史,雌一雄三。至十年,悉頒木魚符於五品以上官。義寧二年,罷竹使符,頒銀兔符於諸郡。大唐武德元年,又改銀兔符為銅魚符。自是州郡史守更相為名,其實一也。太宗初理天下也,重親人之任,疏督守之名於屏,俯仰視焉,其人善惡,必書其下,是以州郡無不率理。貞觀中,賈敦實為饒陽令,有能名。時制大功以上不得聯職。敦實兄敦頤復為瀛州刺史,朝廷以其兄弟廉謹,許令同州,竟不遷替,時人榮之。敦實歷遷洛州長史。初敦頤為洛州刺史,甚有惠政,百姓樹碑頌美。及敦實去職,又立頌於兄碑之傍,故人呼為「棠棣碑」。逮貞觀之末,升平既久,群士多慕省閣,不樂外任。其折衝果毅有材力者,先入為中郎、郎將,次補郡守,其輕也如是。武太后臨朝,垂拱二年,諸州都督刺史,並準京官帶魚。長安四年,納言李嶠、同平章事唐休璟奏曰:「竊以物議重內官而輕外職,凡所出守,多因貶累,非所以澄風俗、安萬人。臣請擇才於臺閤省寺之中,分典大州,共康庶政。臣等請輟近侍,率先具僚。」太后乃令書名採之,中者當行。於是鳳閣侍郎韋嗣立、御史大夫楊再思等二十人中之,皆以本官檢校刺史。後二十人內以政績可稱者,獨常州刺史薛光謙、徐州刺史司馬鍾二人而已。當時復有為員外刺史者。永昌中,成王李千里歷遷襄州員外刺史。神龍初,以譙王重福之妃,張易之甥也,貶重福為濮州員外刺史。皆不領州務。開元中,定天下州府,自京都及都督、都護府之外,以近畿之州為四輔。同、華、岐、蒲四州謂之四輔。八年,都督刺史品卑者,借緋魚袋。按武德令,三萬戶以上為上州。永徽令,二萬戶以上為上州。顯慶元年九月敕,戶滿三萬以上為上州,二萬以上為中州。先以為上州、中州者,仍舊。至開元十八年三月敕,太平時久,戶口日殷,宜以四萬戶以上為上州,二萬五千戶為中州,不漢二萬戶為下州。六千戶以上為上縣,三千戶以上為中縣,不滿二千戶為下縣。其餘為六雄、鄭、陝、汴、絳、懷、魏六州為六雄。十望、宋、亳、滑、許、汝、晉、洺、虢、衛、相十州為十望。十緊、初有十緊州,後入緊者甚多,不復具列。及上中下之差。凡戶四萬以上為上州,二萬五千以上為中州,不滿二萬為下州。亦有不約戶口以別敕為上州者。又謂近畿者為畿內州,戶雖不滿四萬,亦為上州。其親王任中、下州刺史者,亦為上州。王去任後,即依舊式。天寶中,通計天下凡上州一百九,中州二十九,下州一百八十九,總三百二十七州也。時南海太守劉巨麟,以贓罪,詔杖殺之。自至德之後,州縣凋弊,刺史之任,大為精選。諸州始各有兵鎮,刺史皆加團練使,故其任重矣。

URN: ctp:n553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