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魏晉南北朝 -> 抱朴子 -> 內篇 -> 遐覽 -> 5 - 相似段落[詳細說明]
或問:「仙藥之大者,莫先於金丹,既聞命矣,敢問符書之屬,不審最神乎?」抱朴子曰:「余聞鄭君言,道書之重者,莫過於三皇內文五岳真形圖也。古人仙官至人,尊秘此道,非有仙名者,不可授也。受之四十年一傳,傳之歃血而盟,委質為約。諸名山五岳,皆有此書,但藏之於石室幽隱之地,應得道者,入山精誠思之,則山神自開山,令人見之。如帛仲理者,於山中得之,自立壇委絹,常畫一本而去也。有此書,常置清潔之處。每有所為,必先白之,如奉君父。其經曰,家有三皇文,辟邪惡鬼,溫疫氣,橫殃飛禍。若有困病垂死,其信道心至者,以此書與持之,必不死也。其乳婦難艱絕氣者持之,兒即生矣。道士欲求長生,持此書入山,辟虎狼山精,五毒百邪,皆不敢近人。可以涉江海,卻蛟龍,止風波。得其法,可以變化起工。不問地擇日,家無殃咎。若欲立新宅及冢墓,即寫地皇文數十通,以布著地,明日視之,有黃色所著者,便於其上起工,家必富昌。又因他人葬時,寫人皇文,並書己姓名著紙裏,竊內人冢中,勿令人知之,令人無飛禍盜賊也。有謀議己者,必反自中傷。又此文先潔齋百日,乃可以召天神司命及太歲,日游五岳四瀆,社廟之神,皆見形如人,可問以吉凶安危,及病者之禍祟所由也。又有十八字以著衣中,遠涉江海,終無風波之慮也。又家有五岳真形圖,能辟兵凶逆,人欲害之者,皆還反受其殃。道士時有得之者,若不能行仁義慈心,而不精不正,即禍至滅家,不可輕也。
《禮記·樂記》: 則既聞命矣,敢問: 《孔子家語·辯樂解》: 則既聞命矣。敢問遟矣而又久立於綴, 《史記·樂書》: 則既聞命矣。敢問遲之遲而又久, 《漢書·敘傳上》: 既聞命矣。敢問上古之士, 《抱朴子·遐覽》: 既聞命矣,敢問符書之屬, 《藝文類聚·嘲戲》: 既聞命矣。敢問上古之士, 《春秋左傳·昭公十三年》: 既聞命矣, 《漢書·敘傳上》: 既聞命矣。 《抱朴子·明本》: 既聞命矣, 《抱朴子·遐覽》: 既聞命矣, 《藝文類聚·嘲戲》: 既聞命矣。 《抱朴子·遐覽》: 余聞鄭君言,道書之重者,莫過於三皇內文五岳真形圖也。古人仙官至人,尊秘此道,非有仙名者,不可授也。受之四十年一傳,傳之歃血而盟,委質為約。諸名山五岳,皆有此書,但藏之於石室幽隱之地,應得道者,入山精誠思之,則山神自開山,令人見之。如帛仲理者,於山中得之,自立壇委絹,常畫一本而去也。有此書,常置清潔之處。每有所為,必先白之,如奉君父。其經曰,家有三皇文,辟邪惡鬼,溫疫氣,橫殃飛禍。 《太平御覽·仙經上》: 余聞鄭咀茉道書之重者,莫過於三皇內文五岳真形圖。古者仙官志人尊秘此道,非有仙名者不授也。授之四十年一傳,傳之訣朱而盟,委信為約。諸名山五岳,皆以此書,但藏於石室幽隱之地。應得道者入山,精誠思之,則山神自開山,令人見之,如帛仲理者於山中得之是也。有此書者,當須清潔。每有所為,必先白之,如奉君父。其經曰:「有三皇文者,辟邪惡鬼,瘟疫橫禍。」 《抱朴子·登涉》: 持三皇內文及五岳真形圖, 《抱朴子·遐覽》: 莫過於三皇內文五岳真形圖也。 《太平御覽·仙經上》: 莫過於三皇內文五岳真形圖。 《抱朴子·釋滯》: 設使有困病垂死, 《抱朴子·遐覽》: 若有困病垂死, 《抱朴子·遐覽》: 又家有五岳真形圖,能辟兵凶逆, 《太平御覽·仙經上》: 家有五岳真形圖辟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