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史書 -> 後漢書 -> 列傳 -> 儒林列傳上 -> 3 - 相似段落[詳細說明]
建初中,大會諸儒於白虎觀,考詳同異,連月乃罷。肅宗親臨稱制,如石渠故事,顧命史臣,著為通義。又詔高才生受古文尚書、毛詩、穀梁、左氏春秋,雖不立學官,然皆擢高第為講郎,給事近署,所以網羅遺逸,博存眾家。孝和亦數幸東觀,覽閱書林。及鄧后稱制,學者頗懈。時樊準、徐防並陳敦學之宜,又言儒職多非其人,於是制詔公卿妙簡其選,三署郎能通經術者,皆得察舉。自安帝覽政,薄於蓺文,博士倚席不講,朋徒相視怠散,學舍穨敝,鞠為園蔬,牧兒蕘豎,至於薪刈其下。順帝感翟酺之言,乃更脩黌宇,凡所造構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試明經下第補弟子,增甲乙之科員各十人,除郡國耆儒皆補郎、舍人。本初元年,梁太后詔曰:「大將軍下至六百石,悉遣子就學,每歲輒於鄉射月一饗會之,以此為常。」自是遊學增盛,至三萬餘生。然章句漸疏,而多以浮華相尚,儒者之風蓋衰矣。黨人既誅,其高名善士多坐流廢,後遂至忿爭,更相言告,亦有私行金貨,定蘭臺桼書經字,以合其私文。熹平四年,靈帝乃詔諸儒正定五經,刊於石碑,為古文、篆、隸三體書法以相參檢,樹之學門,使天下咸取則焉。
《後漢書·儒林列傳上》: 建初中,大會諸儒於白虎觀,考詳同異,連月乃罷。肅宗親臨稱制,如石渠故事, 《群書治要·儒林傳序》: 建初中,大會諸儒於白虎觀,考詳同異,連月乃罷,肅宗親臨稱制,如石渠故事, 《漢書·宣帝紀》: 詔諸儒講五經同異, 《漢書·儒林傳》: 詔拜讎為博士。甘露中與五經諸儒雜論同異於石渠閣。 《前漢紀·孝宣皇帝紀四》: 詔諸儒博士講五經同異於石渠。 《東觀漢記·顯宗孝明皇帝》: 郎官及諸王諸儒會白虎觀,講議五經同異。 《東觀漢記·肅宗孝章皇帝》: 諸儒會白虎觀,講五經同異。 《東觀漢記·魏應》: 諸儒於白虎觀講論五經同異, 《後漢書·肅宗孝章帝紀》: 諸儒會白虎觀,講議五經同異, 《後漢書·卓魯魏劉列傳》: 肅宗集諸儒於白虎觀, 《後漢書·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 於是詔諸儒於白虎觀論考同異焉。 《後漢書·儒林列傳上》: 大會諸儒於白虎觀,考詳同異, 《後漢書·儒林列傳下》: 時會京師諸儒於白虎觀,講論五經同異, 《後漢書·儒林列傳下》: 詔與諸儒論五經於白虎觀, 《群書治要·本紀》: 諸儒會白虎觀,講議五經同異, 《群書治要·儒林傳序》: 大會諸儒於白虎觀,考詳同異, 《太平御覽·肅宗孝章皇帝》: 郎官及諸儒會白虎觀,講議《五經》同異, 《太平御覽·觀》: 諸儒會白虎觀,講議五經同異。 《太平御覽·閣》: 於是詔諸儒於白虎觀,論考同異焉。 《太平御覽·講說》: 詔諸儒會白虎觀,講五經同異。 《後漢書·肅宗孝章帝紀》: 帝親稱制臨決,如孝宣甘露石渠故事, 《後漢書·儒林列傳上》: 肅宗親臨稱制,如石渠故事, 《後漢書·儒林列傳下》: 帝親臨稱制,如石渠故事。 《群書治要·儒林傳序》: 肅宗親臨稱制,如石渠故事, 《太平御覽·肅宗孝章皇帝》: 帝親稱制臨決,如孝宣甘露、石渠故事, 《後漢書·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 宜如石渠故事, 《後漢書·儒林列傳上》: 如石渠故事, 《後漢書·儒林列傳下》: 如石渠故事。 《群書治要·儒林傳序》: 如石渠故事, 《太平御覽·閣》: 宜如石渠故事, 《後漢書·儒林列傳上》: 毛詩、穀梁、左氏春秋, 《後漢書·儒林列傳上》: 兼善毛詩、穀梁、左氏春秋。 《東觀漢記·穆宗孝和皇帝》: 親幸東觀,覽書林, 《後漢書·孝和孝殤帝紀》: 帝幸東觀,覽書林, 《後漢書·儒林列傳上》: 孝和亦數幸東觀,覽閱書林。 《群書治要·儒林傳序》: 孝和亦數幸東觀,覽閲書林。 《藝文類聚·漢和帝》: 親幸東觀,覽書林, 《太平御覽·穆宗孝和皇帝》: 親幸東觀,覽書林, 《孔叢子·連叢子下》: 鄧后稱制, 《東觀漢記·和熹鄧皇后》: 和熹鄧后遜位, 《東觀漢記·和熹鄧皇后》: 和熹鄧后即位, 《東觀漢記·和熹鄧皇后》: 和熹鄧后稱制, 《東觀漢記·杜根》: 和熹鄧后臨朝, 《後漢書·皇后紀上》: 鄧后稱制終身, 《後漢書·竇融列傳》: 後和熹鄧后臨朝, 《後漢書·杜欒劉李劉謝列傳》: 時和熹鄧后臨朝, 《後漢書·儒林列傳上》: 及鄧后稱制, 《水經注·汾水》: 和熹鄧后之立, 《群書治要·儒林傳序》: 及鄧后稱制, 《藝文類聚·旱》: 和喜鄧后稱制, 《太平御覽·祈雨》: 和熹鄧后, 《太平御覽·河北諸水》: 和熹鄧后之立也, 《太平御覽·諫諍二》: 時和喜鄧后臨朝, 《太平御覽·怒》: 和熹鄧后臨朝, 《太平御覽·詭詐》: 和熹鄧后臨朝, 《太平御覽·傭保》: 時和熹鄧后臨朝, 《太平御覽·墨》: 和熹鄧后即位, 《太平御覽·囚》: 和熹鄧后稱制, 《太平御覽·囊》: 和熹鄧后臨朝, 《太平御覽·玳瑁》: 和熹鄧皇后臨朝, 《後漢書·孝安帝紀》: 初令三署郎通達經術任牧民者,視事三歲以上,皆得察舉。 《後漢書·儒林列傳上》: 三署郎能通經術者,皆得察舉。 《後漢書·儒林列傳上》: 自安帝覽政,薄於蓺文,博士倚席不講,朋徒相視怠散,學舍穨敝,鞠為園蔬,牧兒蕘豎,至於薪刈其下。順帝感翟酺之言,乃更脩黌宇,凡所造構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試明經下第補弟子,增甲乙之科員各十人,除郡國耆儒皆補郎、舍人。本初元年,梁太后詔曰:「大將軍下至六百石,悉遣子就學,每歲輒於鄉射月一饗會之,以此為常。」自是遊學增盛,至三萬餘生。然章句漸疏,而多以浮華相尚,儒者之風蓋衰矣。黨人既誅,其高名善士多坐流廢,後遂至忿爭,更相言告,亦有私行金貨,定蘭臺桼書經字,以合其私文。熹平四年,靈帝乃詔諸儒正定五經,刊於石碑,為古文、篆、隸三體書法以相參檢,樹之學門,使天下咸取則焉。 《群書治要·儒林傳序》: 安帝覽政,薄於藝文,博士倚席不講,朋徒相視怠散,學舍頹敝,鞠為園蔬,牧兒蕘竪,至薪刈其下,順帝感翟酺之言,乃更修黌宇,試明經下第補弟子,除郡國耆儒皆補郞舍人,本初元年。詔曰:大將軍下至六百石,悉遣子就學,每歲輒於鄕射月一饗會之,自是游學增盛,至三萬餘生,然章句漸疏,而多以浮華相尚,儒者之風蓋衰矣。熹平四年,靈帝乃詔諸儒正定五經,刋於石碑,為古文,篆,隸,三體書法,以相參檢,樹之學門,使天下咸取則焉。 《後漢書·樊宏陰識列傳》: 博士倚席不講, 《後漢書·儒林列傳上》: 博士倚席不講, 《群書治要·儒林傳序》: 博士倚席不講, 《藝文類聚·談講》: 博士倚席不講, 《後漢書·孝順孝沖孝質帝紀》: 試明經下第者補弟子,增甲、乙科員各十人。除郡國耆儒九十人補郎、舍人。 《後漢書·左周黃列傳》: 詔試明經者補弟子,增甲乙之科,員各十人。除京師及郡國耆儒年六十以上為郎、舍人、 《後漢書·儒林列傳上》: 試明經下第補弟子,增甲乙之科員各十人,除郡國耆儒皆補郎、舍人。 《群書治要·儒林傳序》: 試明經下第補弟子,除郡國耆儒皆補郞舍人, 《太平御覽·貢舉上》: 試明經者補弟子,增甲乙之科,員各十人。除郡國耆儒皆補郎、舍人。 《後漢書·宦者列傳》: 更相告言,至有行賂定蘭臺漆書經字,以合其私文者, 《後漢書·儒林列傳上》: 更相言告,亦有私行金貨,定蘭臺桼書經字,以合其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