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简体字版

《子在川上章》

电子图书馆
1 子在川上... :
问“逝者如斯”。曰:“逝只训往。‘斯’字方指川流处。”

2 子在川上... :
或问:“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曰:“古说是见川流,因叹。大抵过去底物不息,犹天运流行不息如此,亦警学者要当如此不息。盖圣人之心‘纯亦不已’,所以能见之。”去伪

3 子在川上... :
问:“注云:‘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道体之本然也。其可指而易见者,莫如川流,故于此发以示人。’其反而求之身心,固生生而不息,气亦流通而不息。二者皆得之于天,与天地为一体者也。然人之不能不息者有二:一是不知后行不得,二是役于欲后行不得。人须是下穷理工夫,使无一理之不明;下克己工夫,使无一私之或作。然此两段工夫皆归在敬上,故明道云:‘其要只在慎独。’”曰:“固是。若不慎独,便去隐微处间断了。能慎独,然后无间断。若或作或辍,如何得与天地相似!”广。士毅录云:“此只要常常相续,不间断了。”集注

4 子在川上... :
或问:“‘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此道体之本然也。’如何?”曰:“程子言之矣,‘天运而不已,日往则月来’云云,‘皆与道为体’。‘与道为体’,此句极好。某常记得旧作观澜记两句云:‘观湍流之不息,悟有本之无穷。’”人杰。祖道录别出。

5 子在川上... :
或问“子在川上”。曰:“此是形容道体。伊川所谓‘与道为体’,此一句最妙。某尝为人作观澜词,其中有二句云:‘观川流之不息兮,悟有本之无穷。’”又问:“明道曰:‘其要只在慎独。’如何?”曰:“能慎独,则无间断,而其理不穷。若不慎独,便有欲来参入里面,便间断了也,如何却会如川流底意!”又问:“明道云:‘自汉以来,诸儒皆不识此’,如何?”曰:“是他不识,如何却要道他识。此事除了孔孟,犹是佛老见得些形象。譬如画人一般,佛老画得些模样。后来儒者于此全无相著,如何教他两个不做大!”祖道曰:“只为佛老从心上起工夫,其学虽不是,然却有本。儒者只从言语文字上做,有知此事是合理会者,亦只做一场话说过了,所以输与他。”曰:“彼所谓心上工夫本不是,然却胜似儒者多。公此说却是。”祖道

6 子在川上... :
问:“注云:‘此道体之本然也。’后又曰:‘皆与道为体。’向见先生说:‘道无形体,却是这物事盛,载那道出来,故可见。“与道为体”,言与之为体也。这“体”字较粗。’如此,则与本然之体微不同。”曰:“也便在里面。只是前面‘体’字说得来较阔,连本末精粗都包在里面;后面‘与道为体’之‘体’,又说出那道之亲切底骨子。恐人说物自物,道自道,所以指物以见道。其实这许多物事凑合来,便都是道之体,便在这许多物上,只是水上较亲切易见。”

7 子在川上... :
公晦问:“‘子在川上’注,‘体’字是‘体用’之‘体’否?”曰:“只是这个‘体道’之‘体’,只是道之骨子。”

8 子在川上... :
问:“如何是‘与道为体’?”曰:“与那道为形体。这体字却粗,只是形体。”问:“犹云‘性者道之形体’否?”曰:“然。”

9 子在川上... :
问:“注云:‘此道体也’。下面云:‘是皆与道为体。’‘与’字,其义如何?”曰:“此等处要紧。‘与道为体’,是与那道为体。道不可见,因从那上流出来。若无许多物事,又如何见得道?便是许多物事与那道为体。水之流而不息,最易见者。如水之流而不息,便见得道体之自然。此等处,闲时好玩味。”

10 子在川上... :
“与道为体”,此四字甚精。盖物生水流,非道之体,乃与道为体也。学蒙

11 子在川上... :
先生举程子“与道为体”之语示过,言:“道无形体可见。只看日往月来,寒往暑来,水流不息,物生不穷,显显者乃是‘与道为体’。”

12 子在川上... :
问:“伊川曰‘此道体也。天运而不已’,至‘皆与道为体’,如何?”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本无体。此四者,非道之体也,但因此则可以见道之体耳。那‘无声无臭’便是道。但寻从那‘无声无臭’处去,如何见得道?因有此四者,方见得那‘无声无臭’底,所以说‘与道为体’。”刘用之曰:“如炭与火相似。”曰:“也略是如此。”义刚

13 子在川上... :
徐问:“程子曰‘日往则月来’,至‘皆与道为体’,何谓也?”曰:“日月寒暑等不是道。宇录云:“日往月来,寒往暑来,水流不息,物生不穷不是道。”然无这道,便也无这个了。惟有这道,方始有这个。既有这个,则就上面便可见得道。这个是与道做骨子。”问:“张思叔说:‘此便是无穷。’伊川曰:‘一个“无穷”,如何便了得!’何也?”曰:“固是无穷,然须看因甚恁地无穷。须见得所以无穷处,始得。若说天只是高,地只是厚,便也无说了。须看所以如此者是如何。”淳。宇同

14 子在川上... :
周元兴问“与道为体”。曰:“天地日月,阴阳寒暑,皆‘与道为体’。又问:“此‘体’字如何?”曰:“是体质。道之本然之体不可见,观此则可见无体之体,如阴阳五行为太极之体。”又问:“太极是体,二五是用?”曰:“此是无体之体。”叔重曰:“如‘其体则谓之易’否?”曰:“然。”又问:“有天德便可语王道。”曰:“有天德,则便是天理,便做得王道;无天德,则做王道不成。”又曰:“无天德,则是私意,是计较。后人多无天德,所以做王道不成。”

15 子在川上... :
伊川说:“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穷,皆与道为体。”这个“体”字,似那形体相似。道是虚底道理,因这个物事上面方看见。如历家说二十八宿为天之体。天高远,又更运转不齐,不记这几个经星,如何见得他。“经礼三百,曲礼三千”,无一事之非仁。经礼、曲礼,便是与仁为体。

16 子在川上... :
至之问:“‘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便是‘纯亦不已’意思否?”曰:“固是。然此句在吾辈作如何使?”杨曰:“学者当体之以自强不息。”曰:“只是要得莫间断。程子谓:‘此天德也。有天德,便可语王道,其要只在慎独。’慎独与这里何相关?只少有不慎,便断了。”

17 子在川上... :
又曰:“天理流行之妙,若少有私欲以间之,便如水被些障塞,不得恁滔滔地流去。”问:“程子谓:‘自汉以来,儒者皆不识此义。’”曰:“是不曾识得。佛氏却略曾窥得上面些个影子。”儒用

18 子在川上... :
问注中“有天德而后可以语王道”。先生云:“只是无些子私意。”

19 子在川上... :
“子在川上”一段注:“此道体之本然也。欲学者时时省察,而无毫发之间断。”才不省察,便间断,此所以“其要只在慎独”。人多于独处间断。

20 子在川上... :
因说此章,问曰:“今不知吾之心与天地之化是两个物事,是一个物事?公且思量。”良久,乃曰:“今诸公读书,只是去理会得文义,更不去理会得意。圣人言语,只是发明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吾身也在里面,万物亦在里面,天地亦在里面。通同只是一个物事,无障蔽,无遮碍。吾之心,即天地之心。圣人即川之流,便见得也是此理,无往而非极致。但天命至正,人心便邪;天命至公,人心便私;天命至大,人心便小,所以与天地不相似。而今讲学,便要去得与天地不相似处,要与天地相似。”又曰:“虚空中都是这个道理,圣人便随事物上做出来。”又曰:“如今识得个大原了,便见得事事物物都从本根上发出来。如一个大树,有个根株,便有许多芽櫱枝叶,牵一个则千百个皆动。”夔孙

21 子在川上... :
因说“子在川上”章,问:“明道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只是敬也。敬则无间断。’也是这意思?”曰:“固是天地与圣人一般,但明道说得宽。”夔孙

22 子在川上... :
问:“‘见大水,必观焉’,是何意?”曰:“只川上之叹,恐是夫子本语。孟荀之言,或是传闻之讹。”必大

URN: ctp:n59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