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ext Project |
《伏兵》 | Library Resources |
1 | 伏兵: | 《易》曰:伏戎于莽,三歲不興。 |
2 | 伏兵: |
《左傳》曰:北戎侵鄭,鄭伯患之。曰:「彼徒我車,懼其侵軼我也。」徒,步兵也。軼,突也。公子突曰:「使勇而無剛者嘗寇,而速去之。嘗,試也。勇則能往,無其剛不恥退也。君為三覆以待之。覆,伏兵也。戎輕而不整,貪而無親,勝不相讓,敗不相救。先者見獲,后必務進,進而遇覆必速奔,後者弗救,則無繼矣。乃可以逞。」從之。戎人之前遇覆者奔。鄭將祝聃逐之。衷戎師,前後擊之,盡殪。為三部伏兵。祝聃帥勇而無剛者先犯之,戎而速奔以遇三伏兵,至后伏兵,伏兵起,戎還走,祝聃返,遂逐之。戎前后及中三處受敵,故曰:衷戎師,殪死。衷,丁仲切。 又曰:吳侵楚,楚將養由基奔命,楚司馬子庚以師繼之。養由基曰:「吳乘我喪,謂我不能師也,必易我而不戒。戒備。子為三覆以待我,我請誘之。」子庚從之。戰于庸浦,庸浦,楚地。大敗吳師。 又曰: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伏兵甲將攻之。其右提彌明知之,右,軍右也。趨登曰:「臣將侍宴,過三爵,非禮也。」遂扶跣以下,公嗾獒焉。明搏而殺之。斗且出,提彌死之。 又曰:衛侯在平壽,平壽,衛下邑。公孟有事於蓋獲之門外,有事,祭也。蓋獲,衛郭門也。齊氏惟於門外而伏甲焉。 |
3 | 伏兵: | 《後漢書》曰:馮異招集諸營保數萬人,與賊約期會戰。使壯士變服與赤眉同,伏於道側。旦日,赤眉使萬人攻異前部,異裁出兵以救之。裁,小出兵,所示弱也。賊見勢弱,遂悉眾攻異,乃縱兵大戰。日昃,賊氣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亂,赤眉不復識別,眾遂驚潰。追擊,大破於崤底,降男女八萬人。 |
4 | 伏兵: |
《通典》曰:后漢末,荊川牧劉表遣劉備北侵至鄴,曹公遣將李典夏侯惇距之。備一旦燒屯去,惇率諸軍追擊之。典曰:「賊無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窄狹,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聽,與將于禁追之。典與惇等果入賊伏衷,戰不利。典往救,備救至乃退。 又曰:后漢末,呂布從東緡與陳宮將萬餘人來與曹公戰。時兵皆出取麥,在者不數千人,屯營不固,曹公乃令婦人守陳,悉將兵距之。屯西有大堤,其南樹木幽深,布疑有伏,乃相謂曰:「曹操多詐,勿入伏中。」引軍南七十餘里。明日復來,曹公隱兵堤里,出半兵堤外,布益進,乃令輕兵挑戰。既合,伏兵乘堤,步卒并進,遂大破之。 |
5 | 伏兵: | 《晉書》曰:鎮南將軍杜元凱伐吳樂鄉城,晉牙門管定、周旨等伏兵樂鄉城外。吳都督孫歆先遣車出拒晉將王浚於上流,大敗而還。旨等發伏兵,隨歆軍入,歆不覺,直至帳下虜歆。於是進逼江陵。吳都督將伍延偽請降而列兵登陴,晉師攻克之。 |
6 | 伏兵: |
《十六國春秋》曰:后晉石季龍攻晉將劉演于廩丘,晉將邵續使文鴦救演,季龍退止盧關津以避之。文鴦弗能進,屯于景亭。兗川豪右張平等起兵救演。季龍夜棄營,設伏于外,揚聲將歸河北,張平以為信然,入于空營。季龍回擊,敗之,遂陷廩丘。 又曰:夏赫連勃勃進屯依力川,后秦姚興來伐,至三城。勃勃率騎御之,興遣其將姚文宗拒戰。勃勃偽退,設伏以待之,興將姚榆生等追之,伏兵夾擊,皆擒之。 |
7 | 伏兵: | 《北齊書》曰:段韶與右丞相斛律光率師伐后周。五月,攻服秦城。周人於姚襄城南更起城鎮,東接定陽,又作深塹,斷絕行道。韶乃密抽壯士,從襲之。又遣潛渡河,告姚襄城中,令內外相應,度者千有餘人,周人始覺。於是合戰,大破之,諸將咸欲攻其新城。韶曰:「此城一面阻河,三面地險,不可攻,縱令得之,一城地耳。不如更作一城壅其要路,破服秦城,并加以圖定陽,計之長者。」將士咸以為然。遂圍定陽,其城主楊范固守不下。韶登山以觀城勢,乃縱兵急攻之。七月,屠其外城,韶謂光曰:「此城三面重澗險阻,并無走路,惟慮東南一處耳。賊若突圍,必從此出,但簡精兵專守,自是成擒。」光乃令壯士千餘人設伏於東澗口,其夜果如所策,賊遂出城,伏兵擊之,大潰,范等面縛,盡獲其眾。 |
8 | 伏兵: | 《後魏書》曰:萬俟丑奴作亂關中,魏將賀拔岳率兵討之。岳以輕騎八百北渡渭,殺略其民以挑之,丑奴大將尉遲菩薩。菩薩果率步騎三萬至渭北。岳以輕騎數十與菩薩隔水交言,岳稱揚國威,菩薩自言強盛,往復數返。時已逼暮,於是各還兵。岳密於渭南傍水分精騎數四十、五十、為一處,隨地形便置之。明日,自將百餘騎,隔水與賊相見。岳漸前進,先所置騎隨岳而集。騎既漸增,賊不復測其多少。行二十許里,至水淺可濟之處,岳便騎馬東出,以東奔遁。賊謂岳走,乃棄步兵,南渡渭水,輕騎追岳。岳東進十餘里,依橫岡設伏待之。賊以路險不得齊進,前后繼至,半度岡東。岳乃回與賊戰,身先士卒,急擊之,賊便退走。岳號令所部,賊下馬者皆不聽殺。賊顧見之,便悉投馬。俄而虜獲三千人,馬亦無遺。遂擒菩薩,乃度渭北,降步卒萬餘。 |
9 | 伏兵: | 《隋書》曰:煬帝征吐谷渾,至覆袁川。時吐谷渾王無數騎而遁,其名王詐為渾主,保車我真山,帝令將張定和率師擊之。定和既與賊相遇,輕其眾少,呼之命降,賊不肯。定和不被甲,挺身登山,賊伏兵於巖石之下,發矢中之而斃。 |
10 | 伏兵: |
《唐書》曰:武德中,太宗圍王世充於東都,竇建德自河北率兵十二萬來救。太宗自率騎二千五百、步卒千人趣武牢。四月,建德自滎陽西上,筑壘於板渚,太宗以五百騎出槊牢東二十餘里,將挑戰,先伏李勣、程咬金、秦叔寶等,令尉遲敬德執槊造建德壘下,大呼致師,賊眾大驚擾,出兵數千騎。太宗逡巡漸卻,遂引以入伏內。李勣等奮擊,大破之,獲其大將殷秋、石瓚,斬首數百級。 又曰:羅士信仕王世充,率千餘人奔於穀州。高祖以為新安道行軍總管,使圍世充。士信進居前鋒,退居后殿,凡所虜獲悉分士卒,以此為常,身未曾自取。人有功者,解衣下馬而賞之。然持兵嚴暴,有不用命者,無問親友,必皆斬決。由是下不附而畏之。及大軍至洛陽,士信以兵圍世充千金堡,其中人大罵之。士信怒,夜遣百餘人將嬰兒數十從南而來,至於堡下,詐言「從東都來投羅總管」也。因命嬰兒啼噪,既而陽驚曰:「此千金堡,吾輩錯矣!」忽然而去。堡中謂是東都逃人,遽出兵追之。士信伏五千人於路側,候其開門而奮擊,遂破之,殺無遺類也。 又曰:武德中,菀君璋及突厥吐屯設末攻馬邑,高蒲政設三伏以待之。突厥至城下,伏兵發,大破之,斬首二百餘級,以滿政為朔州總管,曲赦馬邑。 又曰:王君廓從大軍討下別轘轅、羅山二縣,王世充遣將魏隱率兵拒之。君廓撤營偽遁,設伏以待之。隱縱兵疾進,發伏,破之。 又曰:太宗初為右元帥,總兵十萬徇東都。軍屯西苑,營於三王陵,自三月而旋。俄而隋將段達率萬餘人自后而至,太宗發伏以擊之,賊師大敗,親自追奔至金城下,斬四十餘級。 又曰:王君廓亡命,聚徒數千人,轉掠長平,進逼夏縣。河東郡丞丁榮以兵拒之,又遣使慰諭。君廓見其使謬為恭敬,稱欲歸首。榮心輕之,於是曜兵登山下十餘里。君廓悉匿其眾于山谷中,榮無所見,引兵而退,才至山下,君廓追擊,大破之。 |
11 | 伏兵: | 《吳越春秋》曰:公子光伏甲于私室中,具酒,而王僚乃被棠夷之甲三重,使兵衛陳于道。專諸置魚腹而進之,刺王僚,貫脾達背,王僚立死。 |
12 | 伏兵: | 《世說》曰:桓玄伏甲設饌,廣延朝士,因此欲誅謝安、王坦之。王甚遽,問謝,謝之寬容,愈表于貌,望階趣席,方作洛生詠,諷「浩浩洪流」。桓憚其曠遠,乃起解兵。王、謝舊齊名,于此始別優劣。 |
URN: ctp:n378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