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儒家 -> 孔叢子 -> 雜訓 -> 10 - 相似段落[詳細說明]
孟軻問牧民何先?子思曰:「先利之。」曰:「君子之所以教民,亦有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子思曰:「仁義、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則下不得其所;上不義,則下樂為亂也。此為不利大矣。故《易》曰:『利者、義之和也』,又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者也。」
《孟子·梁惠王上》: 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論衡·刺孟》: 仁義而已,何必曰利? 《孔叢子·雜訓》: 亦有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史記·魏世家》: 仁義而已矣,何以利為! 《群書治要·梁惠王》: 亦曰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 《孟子·梁惠王上》: 王亦曰仁義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上》: 亦有仁義而已矣。 《孟子·盡心上》: 曰:「仁義而已矣。 《孔叢子·雜訓》: 亦有仁義而已矣, 《申鑒·政體》: 仁義而已矣。 《史記·魏世家》: 仁義而已矣, 《鹽鐵論·貧富》: 亦仁義而已矣! 《後漢書·荀韓鍾陳列傳》: 仁義而已矣。 《群書治要·梁惠王》: 亦曰仁義而已矣。 《孔叢子·雜訓》: 『利者、義之和也』, 《春秋左傳·襄公九年》: 利,義之和也, 《列女傳·魯宣繆姜》: 利,義之和也; 《周易·乾》: 「利」者,義之和也; 《說文解字·刀部》: 利者,義之和也。 《群書治要·周易》: 利者義之和也。 《太平御覽·筮上》: 利,義之和也。 《孔叢子·雜訓》: 『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周易·繫辭下》: 利用安身,以崇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