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楯下》

Library Resources
1 楯下:
《春秋元命苞》曰:帝俈戴干,是謂清明。發節移度,蓋象招搖。宋均曰:干,盾也。招搖為天戈,戈盾相副戴之者象見天中以為表者也。

2 楯下:
《史記》曰:項羽在戲下,欲攻沛公。沛公從百餘騎因項伯面見羽,謝無有閉關事。羽既饗軍士,中酒,亞父謀欲殺沛公,令項莊拔劍舞,坐中欲擊沛公。樊噲在營外聞事急,乃持劍盾入營,衛士止噲,噲直撞入,立帳下。羽目之,問為誰,良曰:「沛公參乘樊噲。」羽曰:「壯士,賜之卮酒、彘肩。」噲既飲酒,拔劍切而啗之。羽曰:「能復飲乎?」曰:「臣死且不辭,豈特卮酒乎!」

3 楯下:
《漢書》曰:周亞夫子為父買尚方甲盾五百被,張晏曰:被,具也。可以葬者。取傭苦之不與錢。傭知其盜買縣官器,怨而上變告。子事連于亞夫,亞夫嘔血死。
又曰:晁錯上言曰:「曲道相伏,險厄相薄,此劍盾之地也,弓弩三不當一。」

4 楯下:
謝承《後漢書》曰:孟政字子節。地皇六年,為府丞虞卿書佐。時太守缺,丞視事。毗陵有賊,丞討之。未到縣,道路逢賊,吏卒迸散。政操刀楯與賊相擊,丞得免難,政遂死於路。
又曰:江漢字子甫,遷丹陽太守。是時,大江劇賊余來等劫擊牛渚、丹陽、邊水諸縣居民,歐略良善,經歲為害。漢到郡,會集勁士,修整戰具鉤鑲、刀、盾、大戟、長矛、弓弩,勁兵轉送承接。余來亟戰失利,遂見梟獲。孝順帝喜其功,賜以劍珮。

5 楯下:
《後漢書》曰:袁紹為高櫓,起土山射,曹操營中皆蒙楯而行。

6 楯下:
《東觀漢記》曰:逢萌字子康,北海人。少有大節。家貧,給事為縣亭長。尉過,迎拜問事。尉去,舉盾擿地嘆曰:「大丈夫安能為人后耶!」遂去學問。

7 楯下:
《魏志》曰:建安五年,太祖軍於官渡。袁紹進保武陽,稍前依沙塠為屯。合戰不利,紹射營中雨下,行者皆蒙盾,眾大懼。
又曰:太祖與呂布戰,太祖募陷陣。典韋先將,應募者數十人,皆衣兩鎧,棄楯,但持長矛撩戟。

8 楯下:
魚豢《魏略》曰:鮑出字文才,京兆新豐人也。游俠。興平中,三輔亂,出母為賊所略,出攘臂結衽,獨持盾追之。行數里及賊,殺十餘人,賊乃解還出母。

9 楯下:
韋昭《吳書》曰:魯肅欲渡江,眾騎追肅。肅植盾引弓射之,矢貫洞騎。度不制,乃相率還。

10 楯下:
《吳錄》曰:交趾朱鳶縣有檳榔,正直高六七丈,葉大如盾。

11 楯下:
王隱《晉書》曰:朱伺字仲文,小為牙門將陶丹給使。吳平,內涉江夏,便鞍馬弓弩,刀盾射獵。

12 楯下:
干寶《晉記》曰:吳軍師張悌帥眾三萬濟江,與討吳護軍張翰、揚州刺史周陵成陣相對。沈瑩領丹陽銳卒刀盾五千,號青巾兵,屢陷堅陣。

13 楯下:
沈休文《宋書》曰:宗越南陽葉人也。為隊主,蠻有為寇盜者,常使越討伐,往輒有功。家貧無以市馬刀盾,步出,單身挺戰,眾莫能當。每一戟,郡將就賞錢五千,因此得買馬。

14 楯下:
《宋略》曰:寧朔將軍、益州刺史劉豪,少工刀盾,勇冠三軍。及在漢中,忽修長生之術,使道士合金丹餌之,咽而死。及就殮,尸弱如生。

15 楯下:
《宋元嘉起居注》曰:御史中丞劉損奏:「風聞前廣州刺史韋朗蒞任虐法,暴濁是彰,於州所造牙盾三十幡,朱畫青綾盾三十五幡,請以見事追免朗前所居官。」

16 楯下:
《南史》王洪軌隨齊高帝鎮新亭,常以身捍矢。高帝曰:「我自有盾,卿可自防。」答曰:「天下無洪軌何妨。蒼生方亂,豈可一日無公。」帝甚賞之。

17 楯下:
《齊書》曰:王宜興,吳興人也。形狀短小而果勁,有膽力。少年時為劫不須伴。郡縣討逐,圍繞數十重,終莫能禽。賞舞刀盾,使十餘人以水交灑,不能著。

18 楯下:
《北史》曰:后魏蠕蠕而兗切。犯塞,以任城王云為中軍大都督,從獻文討之。過大磧,云曰:「夷狄馬初不見虎頭盾,若令舞盾在前,破之必矣。」帝從之。於是相率而歌,方駕而前,大破之,獲其凶酋。

19 楯下:
《英雄記》曰:公孫伯圭追討叛胡丘力居等于管子城。伯圭力戰兵乏,食馬盡,煮弩盾啖食之。
又曰:袁紹討公孫瓚,先令麹義領精兵八百。強弩千張以為前登。瓚輕其兵少,縱騎騰之,義兵伏盾下,一時同發,瓚軍大敗。

20 楯下:
蔡邕《月令章句》曰:洪范經云,兵革并起,兵謂金刃,革謂甲盾。
又曰:審五庫之量,金鐵皮革。注曰:去毛曰革。犀兕水牛之屬以為甲盾鼓鞞。

21 楯下:
張敞《晉東宮舊事》曰:東宮外崇福門,門各羌盾士幡,雞鳴戟十張。

22 楯下:
《陶公故事》曰:臣侃奉獻金華大羌盾五十幡,青綾金華盾五十幡。

23 楯下:
王琰《冥祥記》曰:東海何敬叔,少而奉佛。至泰始中隨湘州刺史劉韞監營浦縣,敬叔時遇有旃檀制以為像,像將就而未有光材。敬叔意愿甚懃而營索無處,憑幾微睡,見沙門語敬收云:「縣后何家有一桐盾甚堪像光。其人極惜之,苦求可得也。」敬叔寤,問縣后果有何家,因求買盾。何氏云:「實有此盾,甚愛惜之。明府何以得知?」敬叔具說所夢,何氏驚,奉以制光。

24 楯下:
《山海經》曰:羿與鑿齒戰于壽華之野。羿射殺之。羿持弓矢,鑿齒持戟盾。郭璞曰:鑿齒,人類,齒如鑿,長五六尺。
又曰:開明北有鳳鳥、鸞鳥,背戴𢧕。𢧕,音伐,盾也。

25 楯下:
張華《博物志》曰:朝廷都許時上先人刀劍盾物及銅大盆,殿上四角鼎皆先侯所賜得也。

26 楯下:
劉義慶《世說》曰:魏武征袁本初,治裝餘有數十斛竹片,咸長數寸。眾并謂不堪用,正合燒除。太祖意甚惜,思所以用之。謂可以為竹甲盾,而未顯其言。馳使以問楊主簿德祖,應聲答與帝正同。眾伏其辯悟。

27 楯下:
《異苑》曰:河南褚襄字季野。將北伐,車士忽同時唱言可各持兩盾。復相謂曰:「一人焉用兩為?」及敗,悉而樐而退。

28 楯下:
《國語》曰:桓公問曰:「齊國寡甲兵,為之若何?」管子曰:「輕過而移諸甲兵。」賈逵曰:輕過,輕罪也。移諸甲兵,以甲兵贖罪也。桓公曰:「為之若何?」管子對曰:「輕罪贖,一盾一戟。」

29 楯下:
《潛夫論》曰:虜或持銅鏡以象兵,或負板案以類盾。遑遽擾攘,未能相一,誠易制也。

30 楯下:
《淮南子》曰:夫栝淇衛筒菌蕗,音路。高誘曰:栝,剪括也。淇衛菌蕗,箭所出也。戴以銀錫,戴,飾也。飾翦以銀錫。雖有薄縞之襜,腐荷之櫓,荷,蓮草也。櫓,大盾也。然猶不能獨穿也。若假之筋角之力,弓弩之勢,則貫兕甲而經革盾矣。經,猶達也。

31 楯下:
楊泉《物理論》曰:古有阮師之刀,蘇家之盾,皆為良工利器,時所寶貴也。夫刀者,身之寶也;盾者,身之衛也。御難之藩墻,守之城池也。

32 楯下:
《夢書》曰:夢得鑲盾,憂相負也。

33 楯下:
《漢書·揚雄校獵賦》曰:賁育之倫,蒙盾負羽,杖鏌邪而羅者以萬計。

34 楯下:
《吳都賦》曰:杭神龍之華殿,施榮楯而捷獵。勾踐將伐吳,作榮楯嬰以白璧,鏤以黃金,狀若龍蛇,以獻吳王。吳王受之,施於姑蘇臺。捷獵,例次貌也。言今起神龍殿,亦施此物也。
又曰:干鹵殳鋋暘夷勃盧之施。
又曰:家有鶴𣍿,戶有犀渠。鶴𣍿,矛也。犀渠,盾也。一曰鎧,犀革為之。

35 楯下:
李尤《盾銘》曰:吳旂魯𤟢,戎兵特須也。

36 楯下:
張奐《與崔子真書》曰:仆以元年到任,有見兵二百,馬如牿古昝切。羊,矛如錐錟,盾如榆葉。錟,徒甘切。長牟也。

37 楯下:
陶侃《答慕容瑰書》曰:當今楊淮銳勇,飛廉超驥,收屈盧必陷之矛,集鮫犀不入之盾。

38 楯下:
庾闡《責伍員文》曰:自我來思,逾歷中春。凄風跨月,芒雨積旬。地藉濕蓐,室無完幕。負盾傳時,仗櫓擊柝。

39 楯下:
謝尚《餉楊征南書》曰:五尺金斫頭刀一口,碧綾車中盾一番。

40 楯下:
又《與張涼州書》曰:今致碧綾車中盾一。

URN: ctp:n38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