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ext Project |
Daoism -> Dao De Jing -> 66 - Parallel passages[More information]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道德經》: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老子河上公章句·後己》: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郭店·老子甲》: 江海所以為百谷王,以其能為百谷下,是以能為百谷王。聖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後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也,民弗害也。天下樂進而弗詀。以其不爭也,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馬王堆·老子甲德經》: □海之所以能為百浴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為百浴王。是以聖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必以其身後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樂隼而弗猒也,非以其無諍與?故□□□□□諍。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江海所以能為百浴□□,□其□下之也,是以能為百浴王。是以聖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後之。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天下皆樂誰而弗猒也,不□其無爭與?故天下莫能與爭。 《道德經》: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 《老子河上公章句·後己》: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 《郭店·老子甲》: 江海所以為百谷王,以其能為百谷下,是以能為百谷王。聖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後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也,民弗害也。天下樂進而弗詀。 《馬王堆·老子甲德經》: □海之所以能為百浴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為百浴王。是以聖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必以其身後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樂隼而弗猒也,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江海所以能為百浴□□,□其□下之也,是以能為百浴王。是以聖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後之。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天下皆樂誰而弗猒也, 《太平御覽·敘皇王上》: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是以聖人欲上人也,必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也,必以其身後之。故處上弗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也。 《道德經》: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老子河上公章句·後己》: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郭店·老子甲》: 江海所以為百谷王,以其能為百谷下,是以能為百谷王。聖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後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也,民弗害也。 《馬王堆·老子甲德經》: □海之所以能為百浴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為百浴王。是以聖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必以其身後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江海所以能為百浴□□,□其□下之也,是以能為百浴王。是以聖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後之。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 《群書治要·德經》: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是以聖人欲上人,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太平御覽·敘皇王上》: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是以聖人欲上人也,必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也,必以其身後之。故處上弗害, 《道德經》: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老子河上公章句·後己》: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後漢書·南匈奴列傳》: 江海所以能長百川者,以其下之也。 《郭店·老子甲》: 江海所以為百谷王,以其能為百谷下,是以能為百谷王。 《馬王堆·老子甲德經》: □海之所以能為百浴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為百浴王。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江海所以能為百浴□□,□其□下之也,是以能為百浴王。 《群書治要·德經》: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 《群書治要·傅子》: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不逆之也。 《藝文類聚·海水》: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故能為百谷王。 《太平御覽·穴》: 江海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為百谷王。 《太平御覽·海》: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也。 《太平御覽·江》: 江海所以能百谷王者,以其不逆之; 《太平御覽·敘皇王上》: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 《道德經》: 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 《文子·道德》: 「夫欲上人者,必以其言下之,欲先人者,必以其身後之」, 《馬王堆·老子甲德經》: 是以聖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必以其身後之。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是以聖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後之。 《群書治要·德經》: 是以聖人欲上人,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 《太平御覽·敘皇王上》: 是以聖人欲上人也,必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也,必以其身後之。 《道德經》: 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 《文子·道德》: 必以其言下之,欲先人者,必以其身後之」,天下必效其歡愛,進其仁義,而無苛氣,「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眾不害,天下樂推而不厭。 《老子河上公章句·後己》: 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 《郭店·老子甲》: 以言下之。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也,民弗害也。天下樂進而弗詀。 《馬王堆·老子甲德經》: 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必以其身後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樂隼而弗猒也,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後之。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天下皆樂誰而弗猒也, 《太平御覽·敘皇王上》: 必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也,必以其身後之。故處上弗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也。 《道德經》: 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文子·道德》: 必以其言下之,欲先人者,必以其身後之」,天下必效其歡愛,進其仁義,而無苛氣,「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眾不害, 《馬王堆·老子甲德經》: 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必以其身後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後之。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 《群書治要·德經》: 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太平御覽·敘皇王上》: 必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也,必以其身後之。故處上弗害, 《潛夫論·忠貴》: 故居上而下不重也,在前而後不始也。 《道德經》: 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文子·道原》: 是以處上而民不重,居前而人不害, 《文子·道德》: 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眾不害, 《老子河上公章句·後己》: 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淮南子·原道訓》: 是以處上而民弗重,居前而眾弗害, 《後漢書·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 故居上而下不怨,在前而後不恨也。 《馬王堆·老子甲德經》: 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 《抱朴子·明本》: 處上而人不以為重,居前而人不以為患, 《群書治要·德經》: 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群書治要·原道》: 處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衆不害也。 《道德經》: 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 《文子·符言》: 夫古之聖王以其言下人,以其身後人,即天下樂推而不猒, 《文子·道德》: 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眾不害,天下樂推而不厭。 《馬王堆·老子甲德經》: 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樂隼而弗猒也,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天下皆樂誰而弗猒也, 《群書治要·符言》: 故古之聖王,以其言下人,以其身後人,即天下推而不厭, 《說苑·敬慎》: 莫能與之爭者。 《道德經》: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道德經》: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文子·自然》: 不爭故莫能與之爭, 《文子·上仁》: 不爭即莫能與之爭, 《老子河上公章句·益謙》: 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老子河上公章句·後己》: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淮南子·原道訓》: 莫能與之爭。 《淮南子·道應訓》: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郭店·老子甲》: 以其不爭也,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馬王堆·老子甲道經》: 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不□其無爭與?故天下莫能與爭。 《馬王堆·老子乙道經》: 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 《人物志·釋爭》: 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群書治要·道經》: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 《太平御覽·敘皇王下》: 莫能與之爭。 《莊子·天道》: 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 《道德經》: 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道德經》: 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文子·自然》: 故為天下王,不爭故莫能與之爭, 《老子河上公章句·益謙》: 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老子河上公章句·後己》: 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管子·形勢解》: 則天下莫能與之爭矣; 《淮南子·道應訓》: 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郭店·老子甲》: 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故天下莫能與爭。 《人物志·釋爭》: 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群書治要·道經》: 故天下莫能與之争。 《群書治要·原道》: 故莫能與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