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雷》

Library Resources
1 雷:
《釋名》曰:雷者,如轉物有所硠音郎雷之聲也。

2 雷:
《說文》曰:霆,雷余聲鈴鈴,所以挺出萬物。

3 雷:
《易》曰:雷電皆至,《豐》。君子以折獄致刑。
又曰:震為雷。
又曰:動萬物者,莫疾乎雷。
又曰:鼓之以雷霆。
又曰:洊慈見反。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又曰:震來虩虩。詐逆反。
又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
又曰: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敕法。
又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又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又曰: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
又曰:「震驚百里,」驚遠而懼邇也。
又曰:雷以動之。
又曰:雷雨之動滿盈。
又曰:雷風不相悖。
又曰:雷風相薄。
又曰: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4 雷:
《書》曰: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

5 雷:
《詩》曰:殷其雷,在南山之陽。
又曰:虺虺其雷。

6 雷:
《禮》曰:仲春,日夜分,雷乃發聲,先雷三日,奮木鐸以令兆民曰:「雷將發聲,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備,必有凶災。」主戒婦人有娠者,止猶動靜。
又曰:君子若有疾風迅雷甚雨則必變,雖夜必興,衣服冠而坐。謂敬天之怒。
又曰:秋分之日,雷乃收聲。

7 雷:
《傳》曰:藏冰以時,則雷出不震;棄冰不用,則雷不發而震。

8 雷:
《穀梁傳》曰:陰陽相薄,感而為雷,激而為霆。

9 雷:
《爾雅》曰:疾雷為霆。郭璞注曰:「疾雷謂雷之急激者。」

10 雷:
《論語》曰:迅雷風烈必變。

11 雷:
京房《易傳》曰:當雷不雷,陽德弱也。
又曰:五星占雷電殺人何?雷,天拒難折沖之臣也。君承用節度,即雷以節;暴人威福,則雷電殺人。

12 雷:
《易妖占》曰:天冬雷,地必震。教令撓則冬雷,民饑。

13 雷:
《書·洪范》曰:雷於天地為長子,以其首長,萬物與其出入也。雷出地百八十三日而復入,入則萬物亦入;入地百八十三日而復出,出則萬物亦出。此其常經也。
又曰:秦二世元年,天無雲而雷。雷,陽也;雲,陰也。有雲然後有雷,象君臣也。故雲雷相託,陰陽之合也。今二世不恤人,人臣叛之,故無雲而雷也。
又曰:凡大風雷雨為不敬也。
又曰:春後十日,雷乃發聲。
又曰:正月雷微動而雉雊。
又曰:夫雷,人君相也,入能除害,出能興利。

14 雷:
《尚書中候》曰:秦穆公出狩,天震,大雷下,有火化為白雀,銜丹書集公車。

15 雷:
《大戴禮·夏小正》曰:雷震雉鳴,雊,鼓其翼也。正月必雷,不必聞,惟雉必聞之。

16 雷:
《春秋元命苞》曰:陰陽合為雷。

17 雷:
《春秋合誠圖》曰:軒轅星,主雷雨之神。

18 雷:
《論語讖》曰:雷震百里聲相附。宋均注云:「雷動百里,故因以制國也。雷聲,謂諸侯之政教所至相附也。」

19 雷:
《史記》曰:高祖母劉媼常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娠,遂孕高祖。

20 雷:
《漢書》曰:迅雷妖風,怪雲變氣。此皆陰陽之精,本在地而上發于天。

21 雷:
《續漢書》曰:桓帝建和三年六月乙卯,雷震憲陵寢屋。是時,梁太后聽兄冀誅李固、杜喬。

22 雷:
《晉書》曰:晉人王褒母生時畏雷,至母終后,天雷,輒繞墓曰:「褒在此,褒在此!」

23 雷:
《齊書》曰:永明八年六月十日晡時,雷有黃光照地,狀如金色,占曰:「人君有德,」或謂之榮光。

24 雷:
周裴《汝南先賢傳》曰:蔡順母平生畏雷,自亡后,每有雷震,順輒環冢泣曰:「順在此。」

25 雷:
《韓詩外詩》曰:東海之上有勇士,曰菑丘,以勇游于天下。過神淵飲馬,馬沉,去朝服,拔劍而入,三日三夜,殺二蛟一龍而出,雷神隨而擊之,十日十夜,眇其左目。

26 雷:
王歆《孝子傳》曰:竺彌,字道綸。父生時畏雷,每至天陰,輒馳至墓,伏墳哭,有白兔在其左右。

27 雷:
《搜神記》曰:義興人周永和出行,因日暮,路旁小屋中有女子留宿。一更后,有喚阿香,女應諾,「官喚女推雷車」。女遂辭周云:「有官事須去。」俄而大雷。既明,周自異其處,返尋,惟見一新冢,冢上有馬跡。

28 雷:
東方朔《神異經》曰:八方之荒有石鼓,其徑千里,撞之,其音即雷也。天以此為喜怒之威

29 雷:
盛弘之《荊州記》曰:朝陽縣樊重母畏雷,重為母立石室以避之,悉以文石為階砌,至今猶存。

30 雷:
孟奧《北征記》曰:凌雲臺南角一百步,有白石室,名「避雷室」。
又曰:臨賀有石方二丈,石有磨刀斧跡,春夏常明凈,其跡甚新。秋冬則苔穢,故為雷公磨石。

31 雷:
《莊子》曰:陰陽交爭為雷。

32 雷:
《文子》曰:夫目察秋毫之末,耳不聞雷霆之聲;耳調金石之音,目不見太山之形。小有所志,必大有所忘。

33 雷:
《曾子》曰:陰陽之氣俱,則為雷。

34 雷:
《淮南子》曰:陰陽相薄,感而為雷。
又曰:蔭不祥之木,為雷霆所撲。
又曰:庶女叫天,雷電下擊,景公臺殞,支體傷折,海水大出。庶賤之女,齊之少寡婦人也。無子不嫁,事姑謹敬,姑無男有女,女利母財,令母嫁婦,婦終不肯。女殺母以誣寡婦,婦不能自明,冤結叫天,天為作雷電下擊景公之臺。殞,壞之也。傷毀景公支體,水為之溢。
又曰:雷霆之聲可以鐘鼓寫也。風雨之變可以音律和也。

35 雷:
《抱樸子》曰:雷,天之鼓也。

36 雷:
《鹖冠子》曰:昔者有道之君取政,非取于耳目也。夫耳之生聰,目之生明。兩葉蔽目,不見太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

37 雷:
《孫子》曰:擊電無停光,疾雷無余聲。

38 雷:
《河圖帝通紀》曰:雷,天地之鼓。

39 雷:
《河圖》曰:玉虎晨鳴,雷聲也。
又曰:黃帝以雷精起。

40 雷:
《六韜》曰:武王伐紂,雨甚雷疾,武王之乘,雷震而死。周公曰:「天不祐周矣!」。太公曰:「君秉德而受之,不可如何也。」

41 雷:
伏侯《古今注》曰:成帝建始四年,無雲而風,天雷如擊連鼓,音可四五刻,隆隆如車聲。

42 雷:
《山海經》曰:羭音榆次之山有鳧名橐𩇯,服之不畏電。𩇯音肥、匪、備三音。
又曰:飛魚如豚,赤文無羽,食之辟兵,不畏雷。

43 雷:
《師曠占》曰:春雨初起,其音恪恪,霹靂者,所謂雄雷,旱氣也。其鳴依依,音不大,霹靂者,謂之雌雷,水氣也。
又曰:春分有音如雷非雷,音在地中,其所住者,兵起其主,無雲而雷,名曰天狗。行不出三年,其國亡。
又曰:初,雷從金門起,上旬旱,下田熟,一曰歲中兵革起也。

44 雷:
《風俗通》曰:雷不蓋醬。俗說令人腹中雷鳴。

45 雷:
《世說》曰:曹爽將誅,夢二虎銜雷公,若二升碗放著庭中。

46 雷:
《華陽國志》曰: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尖匕箸。會雷大震,先主曰:「聖人言迅雷風烈必變,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致此!」公亦悔失言。

47 雷:
《酈炎對事》曰:或曰:「雷震驚百里,何以知之?」炎曰:「以其數知之:夫陽動為九,其數三十六;陰靜為八,其數三十二。一陽動二陰,故曰百里雷。」

48 雷:
《雜兵書》曰:雷電霹靂,破軍中樹木屋舍者,徙去,吉也。雷電風所從來不可逆而相代,宜慎之也。

49 雷:
《物理論》曰:積風成雷。

50 雷:
王充《論衡》曰:子路感雷精而生,尚剛好勇,親涉衛難,結纓而死,孔子聞而覆醢,每聞雷鳴乃中心惻怛,亦復如之。故后人忌焉,以為常也。
又曰:盛夏之時,雷電疾擊殺人,謂之有陰過;飲食不潔則天怒,殺之。隆隆之聲,天怒之音也。此虛言也。道士劉春,楚王英使食不潔,春死,未必遇雷也。建武四年六月夏,雷擊會稽鄞縣羊五頭,羊有何陰過而雷擊之乎?俗以為天取龍殺人,罰陰過,與取吉凶不同,非實道也。
又曰:圖畫之工,圖雷之狀,累累如連鼓形。
又曰:一人若力士之容,謂之雷公,使之左手引連鼓,右手椎之。世人信之,莫不謂然。始復原之,虛妄之象也。

URN: ctp:n36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