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 -> -> -> 武散官

《武散官》

Library Resources
1 武散官:
驃騎將軍:漢武帝元狩二年,始用霍去病為驃騎將軍。定令,令驃騎將軍秩祿與大將軍等。光武中興,以景丹為驃騎大將軍,位在三公下。明帝初即位,以弟東平王蒼有賢才,以為驃騎將軍,以王故,位在公上。蒼為驃騎輔政,開東閤,延英雄。及蒼歸國,有驃騎時吏丁牧、周栩,以蒼敬賢下士,不忍去之,遂為王家大夫,數十年事祖及孫,帝聞褒美之。數年復罷。其官屬附見大將軍後。魏、晉、齊並有之。梁雜號中亦有。陳後主以蕭摩訶為侍中、驃騎大將軍,加左光祿大夫,特開黃閤,施行馬,聽事寢堂置鴟尾,如三公制。後魏初,加大則在三司上。太和中制,加大則在都督中外諸軍下。後周亦有之。隋開皇中,置驃騎將軍府,每府置驃騎、車騎將軍各二人。十七年,頒銅獸符於驃騎、車騎府。煬帝改驃騎為鷹揚郎將,改車騎為鷹揚副郎將。大唐復改為車騎、驃騎,其制如開皇而益復微矣。故武德元年詔,以軍頭為驃騎將軍,軍副為車騎將軍。又詔太子諸率府,各置驃騎將軍五員,車騎將軍十員。後皆省之。顯慶元年,乃復置驃騎大將軍,為武散官。

2 武散官:
輔國將軍:後漢獻帝置輔國將軍,以伏完為之。晉王濬平吳後,拜輔國大將軍。有司奏輔國依比未為達官,不置司馬,不給官騎。詔依征、鎮給五百大車,增兵五百人為輔國營,給親騎百人,官騎十人,置司馬。宋明帝泰始四年,改為輔師將軍,後廢帝昱元徽二年復故。梁、後魏、後周、隋並有之。大唐輔國大將軍為武散官。

3 武散官:
鎮軍將軍以下:鎮軍大將軍,魏置,文帝以陳群為之。晉則楊駿、胡奮並領鎮軍將軍。齊、後周、隋亦有之。大唐因之。

4 武散官:
冠軍將軍,魏置,以文欽為之。蓋因史記楚義帝以宋義為卿子冠軍、漢武帝以霍去病功冠三軍封冠軍侯之義也。晉亦有之。金章紫綬,給五時朝服,武冠,佩水蒼玉。歷代並有。隋文帝置翊軍等四十三號將軍,品凡十六等,為散號將軍,以加汎授。居曹有職務者為執事官,無職務者為散官。武官上柱國以下為散實官,將軍為散號官。至煬帝時,定令罷之。大唐因之。

5 武散官:
雲麾將軍,梁置雜號。陳及大唐並有之。

6 武散官:
忠武將軍,梁置雜號。陳有之,大唐因之。

7 武散官:
壯武將軍,梁置雜號。陳有之,大唐因之。

8 武散官:
宣威將軍,大唐置。

9 武散官:
明威將軍,梁置雜號。後魏亦有之。大唐因之。

10 武散官:
定遠將軍,梁置雜號。大唐因之。

11 武散官:
寧遠將軍,晉置。大唐因之。

12 武散官:
游騎將軍,魏置。陳有之。大唐因之。

13 武散官:
游擊將軍,漢置。武帝以蘇建、韓說為之。後漢鄧晨亦為之。晉及陳並有之。大唐因之。又置懷化大將軍、歸德將軍以授蕃官。

14 武散官:
諸校尉:漢武帝初置中壘、屯騎、步兵、越騎、長水、胡騎、射聲、虎賁等校尉為八校,各有司馬。後漢以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為五校,皆掌宿衛兵,按大駕鹵簿,五校尉在前,各有鼓吹一部。各有司馬,蔡質漢儀曰:「五營司馬見校尉,執版不拜。」並屬北軍中候。時五校官顯職閒而府寺寬敞,輿服光麗,伎巧必給,故多以皇族肺腑居之。至靈帝,又置西園八校尉。其名曰上軍、中軍、下軍、典軍、助軍、佐軍及左右校尉。自魏晉以下,五校之名與後漢同。唯後魏五校各置二十人。

15 武散官:
中壘校尉,漢掌北軍營壘門內,又外掌西域。後漢省中壘,但置北門中候,掌監五營。屯騎校尉,漢掌騎士,後漢初改為驍騎,建武十五年復舊。步兵校尉,漢掌上林苑門屯兵。晉阮籍聞步兵廚營人善釀,有貯酒三百斛,乃求為之。至隋屬鷹揚府。越騎校尉,漢掌越騎,越人內附以為騎也。後漢初改為青巾左校尉,建武十五年復舊。長水校尉,漢掌長水、宣曲胡騎,宣曲觀名,胡騎之屯於宣曲者。宋志引韋昭曰:「長水校尉典胡騎,廄近長水,故以為名。長水蓋關中小水名也。」又主烏桓騎也。胡騎校尉,漢掌池陽胡騎,不常置。胡騎之屯池陽者,後漢并長水也。射聲校尉,漢掌待詔射聲士,工射者冥冥中聞聲射則中之,因以名也。須待所命而射,故曰待詔射聲。虎賁校尉,漢掌輕車,後漢并射聲。城門校尉,漢掌京師城門屯兵,凡八屯。後漢掌雒陽城門十二所,若周禮司門。晉干寶注曰:「如今校尉也。」驃姚校尉,漢武以霍去病為之。護烏桓校尉,漢武帝時,烏桓屬漢,始於幽州部置之,擁節監領。至後漢,亦謂之領烏桓校尉。後漢主烏桓胡,并領鮮卑。李膺為此官。戊己校尉,漢元帝初元元年置。甲乙丙丁庚辛壬癸皆有正位,唯戊己寄治耳。此所置校尉,亦無常居,故取戊己為名。一說戊己居中,鎮覆四方。漢所置校尉,亦處西域之中撫諸國也。護羌校尉,後漢在涼州部,持節,職如護烏桓,主西羌。元康中,改為涼州刺史。儒林校尉,蜀先主以周群為之。南蠻校尉,晉武帝於襄陽置之。元康中,荊州刺史領。江左初省,尋又置於江陵。齊書曰:「晉宋之際,刺史多不領南蠻,別以重人居之。唯齊豫章郡王嶷為南蠻校尉、荊湘二州刺史。」南夷校尉,晉武帝於寧州置之。及江左,改曰鎮蠻校尉。西戎校尉,晉武帝於長安置之。元康中,改為雍州刺史。安帝義熙中,又置,治漢中。寧蠻校尉,晉安帝置,治襄陽,以授魯宗之。護三巴校尉。宋置。齊建元二年,改為刺史。

16 武散官:
武騎尉、屯騎尉、驍騎尉、游騎尉、飛騎尉、旅騎尉、雲騎尉、羽騎尉、建節尉、奮武尉、宣惠尉、綏德尉、懷仁尉、守義尉、奉誠尉、立信尉,都十六尉,並隋置,以為武散官。

17 武散官:
昭武、振威、致果、翊衛、宣節、禦侮、仁勇、倍戎八校尉,各有副尉,並大唐采前代諸校尉以下舊名置。自鎮軍將軍以下為武散官。

URN: ctp:n553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