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ext Project |
Daoism -> Dao De Jing -> 56 - Parallel passages[More information]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閉其門,挫其銳,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踈;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道德經》: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閉其門,挫其銳,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踈;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老子河上公章句·玄德》: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踈;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郭店·老子甲》: 知之者弗言,言之者弗知。閉其兌,塞其門,和其廣,同其塵,畜其銳,解其忿,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馬王堆·老子甲德經》: □□弗言,言者弗知。塞其悶,閉其□,□其光,同其塵,坐其閱,解其紛,是胃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而貴,亦不可得而淺。故為天下貴。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兌,閉其門,和其光,同其塵,銼其兌,而解其紛,是胃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也,亦□□得而□□□得而○利,□□□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莊子·天道》: 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莊子·知北遊》: 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道德經》: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文子·微明》: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河上公章句·玄德》: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淮南子·道應訓》: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也。 《郭店·老子甲》: 知之者弗言,言之者弗知。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 《意林·道德經二卷》: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意林·莊子十卷》: 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太平御覽·道》: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太平御覽·道》: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道德經》: 塞其兌,閉其門, 《道德經》: 塞其兑,閉其門, 《老子河上公章句·歸元》: 塞其兌,閉其門, 《老子河上公章句·玄德》: 塞其兌,閉其門, 《淮南子·道應訓》: 塞其兌,閉其門, 《馬王堆·老子甲德經》: 塞其兌,閉其門,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塞其兌,閉其門,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塞其兌,閉其門, 《群書治要·道應》: 塞其兑,閉其門, 《意林·道德經二卷》: 塞其兌,閉其門, 《太平御覽·道》: 故塞其兌,閉其門, 《道德經》: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道德經》: 挫其銳,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塵, 《文子·下德》: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老子河上公章句·無源》: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老子河上公章句·玄德》: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淮南子·道應訓》: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郭店·老子甲》: 閉其兌,塞其門,和其廣,同其塵, 《馬王堆·老子甲德經》: 塞其悶,閉其□,□其光,同其塵, 《馬王堆·老子甲道經》: 銼其,解其紛,和其光,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塞其兌,閉其門,和其光,同其塵, 《馬王堆·老子乙道經》: 銼其兌,解其芬,和其光,同其塵。 《意林·道德經二卷》: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道德經》: 和其光,同其塵。 《道德經》: 和其光,同其塵, 《文子·下德》: 和其光,同其塵。 《老子河上公章句·無源》: 和其光,同其塵。 《老子河上公章句·玄德》: 和其光,同其塵, 《淮南子·道應訓》: 和其光,同其塵。 《郭店·老子甲》: 和其廣,同其塵, 《馬王堆·老子甲德經》: □其光,同其塵,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和其光,同其塵, 《馬王堆·老子乙道經》: 和其光,同其塵。 《藝文類聚·塵》: 和其光,同其塵。 《意林·道德經二卷》: 和其光,同其塵。 《太平御覽·塵》: 和其光,同其塵。 《道德經》: 是謂玄同。 《文子·下德》: 是謂玄同, 《老子河上公章句·玄德》: 是謂玄同。 《淮南子·說山訓》: 是謂玄同。 《郭店·老子甲》: 是謂玄同。 《馬王堆·老子甲德經》: 是胃玄同。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是胃玄同。 《道德經》: 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踈; 《老子河上公章句·玄德》: 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踈; 《郭店·老子甲》: 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 《馬王堆·老子甲德經》: 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 《太平御覽·交友三》: 小記室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 《太平廣記·薛收》: 小記室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