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ext Project |
Daoism -> Dao De Jing -> 38 - Parallel passages[More information]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道德經》: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老子河上公章句·論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馬王堆·老子甲德經》: □□□□□□□□□□□□□□□□德。上德無□□無以為也。上仁為之□□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攘臂而乃之。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義而□□□□□□□□□□而亂之首也。□□□,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皮取此。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句仁,失仁而句義∠,失義而句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罷而取此。 《道德經》: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老子河上公章句·論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 《群書治要·德經》: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道德經》: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老子河上公章句·論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史記·酷吏列傳》: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漢書·酷吏傳》: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群書治要·德經》: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藝文類聚·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太平御覽·道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為德。 《孔叢子·雜訓》: 上德不德,是以無德。 《道德經》: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道德經》: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文子·上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老子河上公章句·論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老子河上公章句·論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韓非子·解老》: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史記·酷吏列傳》: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史記·酷吏列傳》: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史記·日者列傳》: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漢書·酷吏傳》: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漢書·酷吏傳》: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群書治要·德經》: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群書治要·德經》: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藝文類聚·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藝文類聚·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太平御覽·道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太平御覽·道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為德。 《太平御覽·卜上》: 此老子所謂『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莊子·知北遊》: 無為而無不為也。 《莊子·庚桑楚》: 虛則無為而無不為也。 《莊子·則陽》: 無為而無不為。 《道德經》: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道德經》: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道德經》: 無為而無不為。 《文子·道原》: 偃其知見故漠然無為而無不為也, 《文子·道德》: 無為而無不為, 《文子·上仁》: 無為而無不為也, 《文子·上仁》: 道無為而無不為也。 《韓非子·解老》: 上德無為而無不為也。 《淮南子·原道訓》: 漠然無為,而無不為也; 《呂氏春秋·有度》: 虛則無為而無不為也。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也; 《群書治要·道經》: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群書治要·德經》: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群書治要·德經》: 無為而無不為, 《群書治要·知北遊》: 無為而無不為也。 《道德經》: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韓非子·解老》: 故曰:「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 《韓非子·解老》: 故曰:「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 《馬王堆·老子甲德經》: 上仁為之□□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為之而有以為也; 《道德經》: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 《老子河上公章句·論德》: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 《韓非子·解老》: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也, 《莊子·知北遊》: 故曰:『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禮者,道之華而亂之首也。』 《道德經》: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老子河上公章句·論德》: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馬王堆·老子甲德經》: 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義而□□□□□□□□□□而亂之首也。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句仁,失仁而句義∠,失義而句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 《群書治要·知北遊》: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禮者道之華亂之首也。 《意林·道德經二卷》: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莊子·知北遊》: 故曰:『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道德經》: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老子河上公章句·論德》: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韓非子·解老》: 故曰:「失道而後失德,失德而後失仁,失仁而後失義,失義而後失禮。」 《馬王堆·老子甲德經》: 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句仁,失仁而句義∠,失義而句禮。 《群書治要·知北遊》: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通典·邊防序》: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意林·道德經二卷》: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義而後禮。 《太平御覽·義中》: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太平御覽·道》: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莊子·知北遊》: 故曰:『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 《道德經》: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 《韓非子·解老》: 故曰:「失道而後失德,失德而後失仁,失仁而後失義, 《馬王堆·老子甲德經》: 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句仁,失仁而句義∠, 《群書治要·知北遊》: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 《意林·道德經二卷》: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義而後禮。 《太平御覽·義中》: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 《太平御覽·道》: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 《莊子·知北遊》: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 《道德經》: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 《老子河上公章句·論德》: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 《韓非子·解老》: 失道而後失德,失德而後失仁, 《抱朴子·仁明》: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 《群書治要·知北遊》: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 《意林·道德經二卷》: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 《太平御覽·義中》: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 《太平御覽·道》: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 《論衡·自然》: 禮者、忠信之薄,亂之首也。 《莊子·知北遊》: 禮者,道之華而亂之首也。 《道德經》: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老子河上公章句·論德》: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韓非子·解老》: 禮者,忠信之薄也,而亂之首乎。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 《群書治要·知北遊》: 禮者道之華亂之首也。 《意林·道德經二卷》: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論衡·自然》: 禮者、忠信之薄, 《道德經》: 夫禮者,忠信之薄, 《老子河上公章句·論德》: 夫禮者,忠信之薄 《韓非子·解老》: 禮者,忠信之薄也, 《意林·道德經二卷》: 夫禮者,忠信之薄, 《太平御覽·逸民六》: 禮者忠信之所薄, 《太平廣記·盧鴻》: 禮者忠信之薄, 《道德經》: 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老子河上公章句·論德》: 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韓非子·解老》: 愚之首也」。故曰:「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 《道德經》: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老子河上公章句·論德》: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馬王堆·老子甲德經》: 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不居其華。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 《群書治要·德經》: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處其實,不處其華。 《道德經》: 道之華,而愚之始。 《韓非子·解老》: 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 《馬王堆·老子甲德經》: 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 《群書治要·德經》: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也。 《道德經》: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老子河上公章句·論德》: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後漢書·朱樂何列傳》: 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馬王堆·老子甲德經》: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皮取此。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是以大丈夫居□□□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罷而取此。 《道德經》: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 《文子·上仁》: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 《老子河上公章句·論德》: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 《韓非子·解老》: 所謂處其厚不處其薄者, 《後漢書·朱樂何列傳》: 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 《馬王堆·老子甲德經》: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是以大丈夫居□□□居其泊; 《群書治要·德經》: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 《道德經》: 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老子河上公章句·論德》: 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韓非子·解老》: 所謂處其實不處其華者,必緣理不徑絕也。所謂去彼取此者, 《後漢書·朱樂何列傳》: 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馬王堆·老子甲德經》: 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皮取此。 《馬王堆·老子乙德經》: 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罷而取此。 《潛夫論·釋難》: 大丈夫處其實,不居其華。 《道德經》: 處其實,不居其華。 《老子河上公章句·論德》: 處其實,不居其華。 《道德經》: 故去彼取此。 《道德經》: 故去彼取此。 《道德經》: 故去彼取此。 《老子河上公章句·檢欲》: 故去彼取此。 《老子河上公章句·論德》: 故去彼取此。 《老子河上公章句·愛己》: 故去彼取此。 《韓非子·解老》: 去彼取此。 《淮南子·道應訓》: 去彼取此。 《後漢書·朱樂何列傳》: 故去彼取此。 《馬王堆·老子乙道經》: 故去彼而取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