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Show statistics Edit searchSearch details:
Scope: 总载封爵 Request type: Paragraph
Condition 1: Contains text "又曰天中正舀如刀者封侯" Matched:1.
Total 1 paragraphs. Page 1 of 1.

《总载封爵》

Library Resources
1 总载封爵:
《周官》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蕃服。

2 总载封爵:
《吕氏春秋》曰:太公望封于齐,周公旦封于鲁,二君者甚相善也。相谓曰:何以治国。太公望曰:尊贤上功。周公曰:亲亲上恩。太公曰:鲁自此削矣。周公曰:鲁虽削,有齐者亦必非吕氏也。其后齐日以大,至于霸,二十四世而田氏有齐国,鲁日以削,至于仅,四十四世亡。

3 总载封爵:
《史记》曰:殷以前尚矣。周封五等,公侯伯子男,然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亲亲之义,褒有德也。太公兼五侯地,尊勤劳也。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同姓五十,地土不过百里,下三十,以辅卫王室。
又曰:驺忌见威王,王说之,三月而受相印。淳于髡见之曰:善说,既有愚志,愿陈诸前,髡说毕,趋出。至门而面其仆曰:是人者,吾语之徵言五,其应我若响之应声,是必封不久矣。

4 总载封爵:
《汉书》曰:李广与望气王朔语曰:汉击匈奴,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妄校尉已下,材能不及中人,以军功取侯者数十人,广不为后人,然终无尺寸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耶。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者乎。广曰:吾为陇西太守,羌尝反,吾诱降八百馀人,诈而同日杀之,至今恨独此尔。朔曰:祸莫大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也。

5 总载封爵:
《汉杂事》曰:天子太社,以五色为坛,封诸侯者,取其土,苴以白茅,授之,各以所封方之色,以立社于其国,故谓之受茅土,汉兴,唯皇子封为王者得茅土,其他臣,以户赋租入为节,不受茅土,不立社。

6 总载封爵:
《东观汉记》曰:上封功臣,皆为列侯,大国四县,馀各有差,博士丁恭等议,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上曰:古之亡国,皆以无道,未尝封功臣地多而灭者也。乃遣谒者,即授印绶。
又曰:冯勤使典诸侯封事,勤差量功次轻重,国土远近,地势丰王,不相逾越,莫不猒服焉。自是封爵之制,非勤不定。

7 总载封爵:
《白虎通》曰:受命之王,致太平之美,群臣上下之功,故尽封之,及中兴征伐,大功皆封,盛德之士亦封之,以德封者,必试之为附庸,三年有功,因而封之五十里,元士有功者,亦为附庸也。其位大夫有功,成封五十里,卿成封七十里,公成封百里。
又曰:王者即位,先封贤者,忧民之急也。故列土分疆,非为诸侯,张官设府,非为卿大夫,皆为民也。

8 总载封爵:
《盐铁论》曰:昔太公封营丘之墟,辟草莱而居焉。地薄人少,于是通利末之道,极女工之功,是以邻国交于齐,财畜货殖,世为强国,管仲相桓公,袭先君业,轻重之变,南服强楚,而霸诸侯。袁子曰:今有卿相之才,居三公之位,修其治政,以宁国家,未必封侯也。今军政之法,斩一牙门将者封侯,夫斩一将之功,孰与安宁天下者乎。夫斩一将之功者封侯,失封赏之意也。

9 总载封爵:
《相书》曰:天中容半印,封侯。
又曰:天中正舀如刀者,封侯

10 总载封爵:
《周易》曰: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11 总载封爵:
《左传》曰:齐庄公为勇爵,殖倬郭最欲与焉。州绰曰:东闾之役,臣左骖迫,还于门中,识其枚数,其可以与乎。公曰:子为晋君也。对曰:臣为隶新。

12 总载封爵:
《管子》曰:爵不尊,禄不重者,不与图难犯危,以其道为未可以求之也。是故先王制轩冕,足以著贵贱,不求其美,设爵禄,足以守其服,不求其亲,使君子食于道,小人食于力。

13 总载封爵:
《孟子》曰:有天爵,有人爵,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

14 总载封爵:
《商君书》曰:明主之所贵唯爵,爵赏不荣,其民不急,列爵不显,则民不事,爵易得,则民不贵禄,赏不道,则民不以死争位也。
又曰: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今民求官爵,皆不农战,而以功言虚道,此谓劳民者,其国必削。

15 总载封爵:
《周官礼》曰: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
又曰:公执桓圭。
又曰: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
又曰:诸侯诸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
又曰:侯用信圭。
又曰: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四之一。
又曰:伯用躬圭。
又曰: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
又曰: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
又曰:子执谷璧。
又曰: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
又曰:男执蒲璧。

16 总载封爵:
《百官表注》曰:五等诸公,周官,金章朱绶,朱质四采玄文,织百四十首,广尺四寸,长一丈六尺,朝服,进贤三梁冠,官品第二,地方七十五里,位视三公班次,邑三千八百户,国秩绢千八百匹,妾六人,车前司马十四人,旅贲五十人。
又曰:县侯,汉官也。自县侯而下,通号列侯,金章紫绶,朝服,进贤三梁冠,官品第三,光武中兴论功,封大功臣吴汉邓禹各四县,贾复朱浮三县,耿弇等二十九人。
又:县侯有家丞庶子之官,列侯皆亦如之。

17 总载封爵:
《汉官解诂》曰:列侯,金印紫绶,以赏其有功,功大者食县邑,小者食乡亭,得臣其所食吏民,本为彻侯,避武帝讳曰通侯,旧时文书,或爵通侯是也。后更曰列侯,今俗人或都言诸侯,乃王尔,非此也。列侯归国,不受茅土,不立宫室,各随贫富。

18 总载封爵:
《环济要略》曰:爵有五等,公者无人也。故文比么为公。
又曰:伯,把也。持政事也。
又曰:子犹孳孳,恤下之称也。
又曰:男,任也。任治事,受王命为君也。

19 总载封爵:
《周书》曰:能移于众,与百姓同,谓之公。
又曰:能树名生物,与天道俱,谓之侯。

20 总载封爵:
《谥法》曰:执应八方曰侯。

21 总载封爵:
《孝经援神契》曰:侯候也。所以守蕃也。

22 总载封爵:
【诏】《梁任昉初封诸功臣诏》曰:草昧权舆,事深缔构,康俗成务,义在庇民,自非群才并轨,文武宣翼,将何以启兹景祚,弘此帝图,或运筹帷帐,经启王业,或攻城略野,殉义忘生,或股心爪牙,折冲御侮,忠勤茂德,夷险一致,并宜建国开宇,蕃屏王室,山河之誓,永永无穷。

23 总载封爵:
【论】《后魏王粲爵论》曰:依律有夺爵之法,此谓古者爵行之时,民赐爵则喜,夺爵则惧,故可以夺赐而法也。今爵事废矣。民不知爵者何也。夺之民亦不惧,赐之民亦不喜,是空设文书而无用也。今诚循爵,则上下不失实,而功劳者劝,得古之道,合汉之法,以货财为赏者,不可供,以复除为赏者,租税损减,以爵为赏者,民劝而费省者,故古人重爵也。

24 总载封爵:
《晋陆机五等论》曰:五等之制,始于黄唐,郡县之治,创自秦汉,得失成败,备在典谟,是以其详可得而言,夫先王知帝业至重,天下至广,广不可以偏制,重不可以独任,任重必于借力,制广终乎因人,于是乎立其封疆之典,财其亲疏之宜,使万国相维,以成盘石之固,宗庶杂居,而定维城之业,知其为人不如厚己,利物不如图身,安上在于悦下,为己在乎利人,是以分天下以厚乐,而己得与之同忧,飨天下以丰利,而我得与之共害,故诸侯享食土之实,万国受世及之祚,夫然,则南面之君,各务其治,世治足以敦风,道衰足以御暴,故强毅之国,不能擅一时之势,雄俊之民,无所寄霸王之志,降及亡秦,弃道任术,惩周之失,自矜其得,寻斧始于所庇,制国昧于弱下,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共害,虽速亡趣乱,不必一道,颠沛之衅,实由孤立,是盖思五等之小怨,忘经国之大德,知陵夷之可患,暗土崩之为痛,汉矫秦枉,大启侯王,境土逾溢,不遵旧典,是以诸侯阻其国家之富,凭其士民之力,势足者反疾,土狭者逆迟,六臣犯其弱纲,七子冲其漏网,皇祖夷于黥徒,西京疾于东帝,是盖过正之灾,而非建侯之累也。

Total 1 paragraphs. Page 1 o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