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虎下》

Library Resources
1 虎下:
《英雄记》曰:曹公擒吕布,布顾刘备曰:“玄德,卿为坐上客,我为降虏,绳缚我急,独不可一言耶?”操曰:“缚饿虎,不得不急。”乃命缓缚布。

2 虎下:
《吴志》曰:吕蒙欲从军,母止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又曰:孙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常突攀持马鞍。张昭变色而谏。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然犹不能已。”乃作射虎车。
又曰:孙权亲乘马射虎庱亭,庱音摅陵。马为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即废。

3 虎下:
《魏名臣奏》曰:世祖时有献虎者,问虎何食,对曰:“食肉。”诏曰:“下民厌糠,何忍以肉食虎?”乃命虎贲射之。斯实得计于时,而名垂于后。

4 虎下:
《晋令》曰:诸有虎,皆作槛阱篱栅,皆施饵。捕得大虎,赏绢三匹,虎子半之。

5 虎下:
《魏略》曰:文帝欲受禅,郡国奏白虎二十七见。

6 虎下:
《博物志》曰:江陵有人化为虎。俗云猛虎化为人,好著紫葛衣;足无踵有五指者,人化为虎。
又曰:虎能冲破,又能画地卜。今人有画物上下者,推其奇偶,谓之虎卜。

7 虎下:
《孝子传》曰:杨香,其父为虎噬,忿愤搏之,父免害。
又曰:郭文举为虎探鲠骨,虎常衔鹿以报之。

8 虎下:
《括地图》曰:越俚之民,老者化为虎。

9 虎下:
王孚《安成记》曰:平郡区宝者,后汉人。居父丧,邻人格虎,虎走趋其孤吕晷,即以蓑衣复藏之。邻人寻迹问宝,宝曰:“虎岂有可舍而藏之乎?”此虎后送禽什馛助宝祭。孝慈掷昃,通于神明。由是知名。

10 虎下:
裴渊《广州记》曰:兴宁县义熙四年,忽有数十大鸟,大如鶖,少焉化为虎。

11 虎下:
周景式《庐山记》曰:有妪事康王庙,林中有一虎,祠祭辄以馀肉及骨与之。有人恶畏之,姬使避之,人去复来。

12 虎下:
《陈留耆旧传》曰:王业字子春,为荆州刺史,有德政,卒于支江。有三白虎,低头曳尾,宿卫其侧。及丧去逾州境,忽然不见。民共立碑文,号曰支江白虎。

13 虎下:
《竹林七贤论》曰:王戎幼而清秀。魏明帝时,于宣武场上为栏斗虎,使力士逆与之博,纵人观之。戎年七岁,亦往观焉。虎乘佳啊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僻易颠仆,戎安然不动。帝于阁上见之,使问姓名而异焉。

14 虎下:
《殷氏世传》曰:亮字子华,少学《公羊》,十四传祖父业,多所综览。举孝廉,到阳城,遇虎争一羊,亮乃案剑瞋目斩羊腹,虎乃各以其半羊去。

15 虎下:
《述异记》曰:汉中有虎生角。道家云:虎千岁,则牙蜕而角生。汉宣城郡守封邵一日忽化虎,食郡民,民呼曰“封使君”。因去,不复来。故时人语曰:“无作封使君,生不治民死食民。”

16 虎下:
《异苑》曰:太玄末,徐桓出门仿佯,见一女子,因言曲相调。便要桓入草中。桓说其色,乃随去。女子忽然变成虎,负桓著背上,迳向深山。其家左右寻觅,唯见虎迹。旬日,虎夜送徐桓下著门外。
又曰:樊阳郑袭,太玄中,为广陵太守。阁下驺从忽如狂,奄失其所。经日,祼身吟呼,肤血流漓。问其意故,云社公命令其作虎,以班皮衣之。辞以执鞭之士,不堪虓跃,神怒还,便剥皮,皮以著肉。疮毁惨痛,旬日乃差。
又曰:鄱阳桓贷,以太玄十九年杀犬祭乡里绥山,煮肉不熟。神怒,即下教于巫曰:“桓贷以生肉贻我,当谪令自食也。”其年便作虎。作虎之始,见人以班衣衣之,即能跳透噬逐。
又曰:彭城刘黄雄,以太玄中为京佐,被使还都。路经竹里,停于逻宿。此逻多虎,刘极自防卫,系马于户前,手刀布于地上。宵中,士庶同睡,虎乘间跳人,独取刘而去。
又曰:邵都梁冯恭,永初中,醉卧于山路。夜有虎来,以头枕蒲俺。恭中宵展转之,以手搏之,复大寝。向晓始醒,犹枷蹲在脚后。若有宿命,非智力所加也。
又曰:扶南王范寻常畜生虎及鳄鱼。若有讼未知曲直,便投与鱼虎。虎不噬,则为有理。秽貊之人,祭虎为神,将有以也。

17 虎下:
《幽明录》曰:桓大司马镇赭圻时,有何参军晨出行于田野中,溺死人髑髅上。还昼寝,梦一妇人语云:“君是佳人,何以枷污?暮当令知之。”是时有暴虎,人无敢行夜出者。何常穴壁作溺穴,其夜趋穴欲溺,虎忽啮断阴茎,即死。
又曰:晋孝武帝母李太后,本贱人。简文无子,曾遍令善相者相宫人。李太后给皂役,不豫焉。相者指之曰:“杆当生贵子,而有虎厄。”帝因幸之,生孝武及会稽王道子。既登尊位,服相者之验,而怪有虎害,且生所未见,乃令人画作虎像,因以手抚欲打虎戏,便患手肿痛,遂以疾崩。

18 虎下:
《神仙传》曰:介像入山,冀遇神仙。卧石上,有一虎往舐像额。寤而枷,谓虎曰:“天使汝来侍卫我者,汝且停;若山神使汝来试我者,汝自去。”虎乃去。

19 虎下:
《搜神记》曰:苏易者,庐陵妇人,善看产。夜忽为虎所取,行量蕊至大旷,见有牝虎当产,不得解,匍匐欲死,辄仰视。易悟之,乃为探出之,有三子。生毕,虎负易送还,并送野肉于门内。
又曰:汉江之域,貙人能化为虎。长沙居民作槛捕虎,槛发,明日众人共往格之,见一亭长,赤帻大冠,在槛中坐。民问:“君何以入此中?”亭长大怒曰:“昨被县召,夜避雨误入此中。急出我!”民曰:“君见召当有文书。”即出怀中召文书,于是出之。寻视之,化为虎,即上山走。

20 虎下:
《续搜神记》曰:丹阳县人沉宗居在县下,以卜为业。义熙中,左将军檀侯镇姑熟,好猎,以格虎为事。忽有一人,著皮袴,乘乌马,乘者一人亦著皮袴,以纸裹十馀钱来诣宗卜。云:“西去觅食好?东去觅食好?”众为作卦,卦成,告之东向吉,西向不利。因就宗乞饮,内口著瓯中,状如牛饮。既出门,东行百步,从者及马皆化虎。自此以后,暴虎非常。
又曰:吴猛有道术。同县组螺政迎猛,夜于家中庭烧香,忽有虎来,抱政儿超篱去。猛语云:“无所苦。”须臾果还,云虎将去数十步,忽然复送归。政遂精进为道士。
又曰:寻阳县北山中蛮人有术,能使人化为虎,毛色牙爪悉如真尔。乡人前将军周𥌃有奴,使入山伐薪。奴有妇及妹,亦俱行。既至,奴语二人云:“且高树上视我所为。”如其言。既而入草,须臾见一黄班虎从草中出,奋迅吼唤,甚为可畏。少时复为人。奴语二人曰:“归家慎勿道。”后向等辈说之。周得知,饮之以淳酒,令熟醉。使人解其衣服及身体,惟于髻发中得一纸,画作大虎,边有符。周密取录之,奴既醒,唤问之。事已露,遂具说有术。其以三尺布巾、一赤雄鸡、一斗酒受此法。

21 虎下:
《俗说》曰:桓石虎是桓征西儿。未被举时,西出猎,石虎亦从。猎围中,射虎,虎被数箭,伏在地。诸将请石虎曰:“恶郎能拔虎箭不?”石虎小名恶子,答曰:“可拔耳。”恶子于是迳至虎边,便拔得箭。虎跳越,恶子亦跳,跳乃高虎跳,虎还伏。恶子持箭便还。
又曰:齐沉僧照别名法朗,攸掷戤孙也。记人吉凶,颇有应验。常校猎,中道而还。左右问何故,答曰:“国家有边事,须还处分。”问何以知之,曰:“向闻南山虎啸知耳。”俄而使至。

22 虎下:
《金楼子》曰:孔子游,舍于山。使子路取水,逢虎于水,与共战,揽尾得之,内于怀,还问子曰:“上士杀虎如何?”钟曰:“上士杀虎持虎头。”又问:“中士杀虎如何?”钟曰:“中士捉耳。”又问:“下士杀虎如何?”钟曰:“捉虎尾。”钟路出尾弃之,怀石盘,曰:“夫子知虎在水而使我取水,是欲杀我也。”乃欲杀夫子,问曰:“上士杀人云何?”曰:“用笔端。”“中士杀人云何?”曰:“用言语。”“下士杀人云何?”曰:“用石盘。”钟路乃弃石盘而行。

23 虎下:
《国史补》曰:裴旻为龙华军使,守北平。北平多虎,旻善射,常一毙日虎三十有一,既而息于山下,四顾自若。有父老至曰:“杆皆彪,似虎而非。将军若遇真虎,无能为也。”旻曰:“真虎安在?”父老曰:“自此而北三十里,往往有之。”跃马而往,果有一虎腾出,状小而势猛,据地一吼,山石震烈。旻擗易,弓矢皆坠,殆不得免。自此惭惧,不复射虎。

24 虎下:
吴氏《虎赋》曰:盖其状也,诞节缓腕,续背连骸,细腰鼓胸,方口大鼻。似黼组杂间,若锦锈相连。

URN: ctp:n406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