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月》

Library Resources
1 月:
《釋名》曰:月,闕也,言滿則復缺也。
又曰:朔,月之名也;朔,蘇也,月死復蘇生也。晦,盡之名也。晦灰也,火死為灰,月光盡似之也。弦,月半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張弓弦也。望,月滿之名也,日月遙相望也。

2 月:
《說文》曰:朏,月未成明也;魄,月始生魄然也。承大月,月生二日謂之魄,承小月,月生三日謂之朏。朏音斐。

3 月:
《易》曰:坎為月。

4 月:
《書》曰:月經于箕則多風,離于畢則多雨。
又曰:哉生明。哉,始也。始生明,月三日也。
又曰:哉生魄。魄生明,死十五日之後。

5 月:
《詩》曰:月離于畢,俾滂沱矣。
又曰:如月之恒。

6 月:
《禮》曰:大明生於東,月生於西,此陰陽之分,夫婦之位也。
又曰:天秉陽,垂日星,秉猶持也,言天持陽氣,施生照下土也。地秉陰,竅於山川,播五行於四時,和而後月生也,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竅,孔也。言地持陰氣,出內於山川,以舒五行於四時也。此氣和乃后月生而上配日若臣,功成進爵位于一,盈也。闕,屈伸之義也。必三五者,播五行于四時,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合為十五之成數也。
又曰:月者三日而成魄,三月而成時,是以禮有三讓,建國必立三卿。三賓者,政教之本,禮之大參也。言禮者,陰也。大數取法於月也。
又曰:天子與后,猶日之與月,陽之與陰,相須而後成。
又曰:秋分之日,祀夕月於西郊。
又曰:祭日於壇,祭月於坎,以別幽明,以制上下。幽明者謂日照晝,月照夜。
又曰:太陰之精,上為月。月者,天地之陰,金之精也。

7 月:
《傳》曰:楚晉將戰,呂錡夢射中月,退入于泥。占之曰:「姬姓日也,異姓月也,必楚王也。」及戰,射恭王傷目,呂錡死之。

8 月:
京房《易飛候》曰:正月有偃月,必有嘉主。

9 月:
《尚書大傳》曰:晦而月見西方謂之朓,朓,條也,條達行疾貌。朓則侯王其舒;朔而月見東方謂之側匿,側匿,猶行遲貌。側匿則侯王其肅。肅,急也。日,君象也。月,臣象也。政急則日行疾,月行徐。臣逡巡不進。朓則侯王其徐,徐緩也。君政緩,日行徐,月行疾,臣放恣也。

10 月:
《詩推度災》曰:月三日成魄,八日成光,蟾蜍體就穴鼻始萌。宋均注曰:穴,決也。決鼻,兔也。

11 月:
《禮斗威儀》曰:政太平則月多耀,政頌平則赤明,政和平則黑明,政象平則白明,政升平則青明。
又曰:君乘土而王,其政平,則月圓而多暈。

12 月:
《春秋考異郵》曰:諸侯謀叛,則月生爪牙;后族專政,則日月并照。

13 月:
《春秋感精符》曰:月者,陰之精,地之理。
又曰:人主兄日姊月。

14 月:
《春秋演孔圖》曰:蟾蜍,月精也。

15 月:
《春秋元命苞》曰:陰精為月,日行十三度,常詘任而受,受明精在內,故金水內景。
又曰:月之為言闕也,兩設以蟾蜍與兔者,陰陽相居,明陽之制陰、陰之倚陽。

16 月:
《帝王世紀》曰:堯時有草夾階而生,每月朔,日生一莢,至月半則生十五莢,至十六日後,日落一莢,月晦而盡,若月小余一莢。王者以是占歷,惟盛德之君應和氣而生,以為堯瑞,名曰蓂莢,一名歷莢,一名瑞草。

17 月:
《會稽先賢傳》曰:闞澤年十三,夢見名字炳然在月中。

18 月:
《搜神記》曰:孫堅妻懷權,夢月入懷。告堅曰:「妾昔懷策,夢日入懷,今又夢月。」堅曰:「子孫興矣。」

19 月:
《文子》曰:百星之不明,如一月之光。
又曰:日月欲明,浮雲蓋之;叢蘭欲秀,秋風敗之。

20 月:
《淮南子》曰:水氣之精為月。
又曰:月者,太陰之精。
又曰:蛤蟹珠龜與月盛衰,月晦則魚腦減。
又曰:月,一名夜光,月御曰望舒,亦曰纖阿。
又曰:月,天之使也,積陰之寒氣,久者為水,水氣之精者為月。
又曰:晝隨灰而月暈闕。許慎注曰:「有軍事相圍守則月暈,以蘆灰環,缺其一面,則月暈亦闕於上。」
又曰:方諸見月,則津而為水。高誘注曰:「方諸,陰燧大蛤也。熟摩拭令熱,以向月,則水生也。」許慎注曰:「諸,珠也;方,石也,以銅盤受之,下水數升。」
又曰:日不知夜,月不知晝,日月為明而不能兼也。
又曰:月之光可以遠望,而不可以細書。

21 月:
《抱樸子》曰:昔帝軒候鳳鳴調律,唐堯觀蓂莢以知月。
又曰:王生云:月不圓,望之圓者,月初生及既虧之後,視之宜加三寸鏡,稍稍轉大,不當初如破環漸漸滿也。
又曰:俗士多云:今月不及古月之朗。
又曰:月之精生水,是以月盛而潮濤大。
又曰:金華和丹,其光上與日月相連,丹金為盤碗以承月,得神液如方諸。
又曰:《黃帝醫經》有蝦蟆圖,言月生始二日蝦蟆始生,人亦不可針灸其處。

22 月:
《范子計然》曰:月,水精內影。
又曰:月行疾二十九日、三十日間,一與日合,取日之度以為月節。

23 月:
《呂氏春秋》曰:月,群陰之本,月望則蚌蛤實,群陰盈;月晦則蚌蛤虛,群陰廢。夫月形乎天而群陰化于淵。
又曰:月,群陰之宗,月晦則魚腦減。

24 月:
《符子》曰:盛魄重輪,六合俱照,非日月能乎?

25 月:
張衡《靈憲》曰:羿請不死藥於西王母,羿妻姮娥竊以奔月,托身於月,是為蟾蜍。
又曰:月者,陰精,積而成獸,象兔、蛤焉,其數偶。

26 月:
《荊州占》曰:月珥且戴,不出百日,主有大喜。

27 月:
《山海經》曰:大荒之中有日月山,日月所出入。

28 月:
《風俗通》曰:吳牛望見月則喘,使之苦於日,見月怖喘矣。

29 月:
《河圖令占篇》曰:地淪月散,必有立王。

30 月:
《龍魚河圖》曰:帝淫佚則奎有角,月有足。
又曰:月有九行:黑道二,出黃道北;赤道二,出黃道南;白道二,出黃道西;青道二,出黃道東。立春、春分,月從東,青道;立秋、秋分,從西,白道;立夏、夏至,從南,赤道;立冬、冬至,從北,黑道。天有四表,月有三道,聖人知之,可以延年益壽。

31 月:
劉義慶《世說》曰:滿奮疾,畏風。在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風,實密似疏,奮有難色。帝笑之。奮答曰:「臣猶吳牛,見月而喘。」

32 月:
《白虎通》曰:月所滿缺何?歸功於日也。三日成魄,八日成光,二八十六日轉如歸功晦朔,至旦受符,得復行也。月有小大何?天左旋,日月右行,日行遲,月行疾,月及日為一月,至二十九日,未及七度。即須三十日過七度,日不可分,故乍大乍小,明有陰陽也。有閏月何?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歲十二月,日不匝十二度,故三年一閏,五年再閏,名陰不足,陽有余。閏者,陽之余也。

33 月:
《軍國占候》曰:若月三珥者,大臣有喜;若月冠而復暈者,天下有喜。

34 月:
《廣雅》曰:夜光謂之月。

35 月:
《五經通義》曰:月中有兔與蟾蜍何?月陰也,蟾蜍陽也,而與兔并明,陰系於陽也。

36 月:
《孫氏瑞應書》曰:君不假臣下之權,則日月揚光。
又曰:景星者,大醒也。狀如半月,生於晦朔,助月為明,王者不私人則見。

37 月:
虞喜《安天論》曰:俗傳月中仙人桂樹,今視其初生,見仙人之足,漸以成形,桂樹后生焉。

38 月:
劉向《七略》曰:京房《易說》云:「月與星,至陰也,有形無光,日照之乃有光。喻如鏡照日即有影見。月初光見西方,望已光見東方,皆日所照也。」

39 月:
皇甫謐《年歷》曰:月者,群陰之宗,月以宵曜,名曰夜光。

40 月:
《遁甲開山圖》榮氏解曰:女狄暮汲石紐山下,泉水中得月精如雞子,愛而含之,不覺而吞,遂有娠,十四月生夏禹。

41 月:
《論衡》曰:月行一日一夜行二萬六千里,與鳧飛相類。

42 月:
《地說書》曰:月照四十五萬里。

43 月:
徐整《長歷》曰:月徑千里,周圍三千里,下於天七千里。

44 月:
《楚辭·天問》曰:夜光何德,死而又育?厥利維何,而顧兔在腹?言月中兔何所貪利而居月之腹。顧,望氣。

45 月:
《運斗樞》曰:后族擅權,月生足芒,主勢奪於后族。群妃之黨橫僣則月盈并出,小月承大月,群奸在宮,主若贅旒,大承小,近臣起,讒人橫,陪臣執命,三公望氣。

46 月:
崔豹《古今注》曰:漢明帝作太子,樂人歌四章,以贊太子之德。其一曰「日重光」,二曰「月重輪」,三曰「星重曜」,四曰「海重潤」。

47 月:
《漢書》曰:月立夏、夏至,行南方赤道,曰南陸。立秋、秋分,行西方白道,曰西陸。立冬、冬至,行北方黑道,曰北陸。分則同道,至則相過。晦而見西方,謂之朓;朔而見東方,謂之肭,亦謂之側匿。朓,音他了反。肭,音女六反。朓,健行疾貌也。肭,縮遲貌。側匿猶縮儒,亦遲貌。
又曰:「月穆穆以金波」,蓋光彩貌。
又曰:元后母夢月入懷而生元后。
又曰:高帝七年,月暈圍參、畢七重,占曰:「畢,昴間天街也,街北胡也,街南中國也。昴為匈奴,參為趙,畢為邊兵。」是歲高祖自將至平城,為冒頓所圍,七日迺解。

48 月:
又曰李尋上書曰:月者,眾陰之長,妃后、大臣、諸侯之象也。

49 月:
《晉書》曰:謝太傅庭中夜坐,月色無玷,嘆以為佳。謝景重率爾曰:「意謂不如微雲點綴。」太傅曰:「卿居心不凈,乃欲滓穢太清!」
又曰:徐孺子年九歲,月下戲,人或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愈明。」徐曰:「不爾。譬如眼中無瞳子,何必不暗?」

50 月:
《後魏書》曰:天興五年十月,月暈左角,太史令晃宗奏:「角蟲將死。」牛果大疫,麋亦多死。

51 月:
揚雄《長楊賦》曰:西壓月窟,窟,月所出入也。東震日域。

52 月:
傅玄《擬天問》曰:月中何有玉兔搗藥?

53 月:
傅咸詩曰:團團三五月,皎皎耀清輝。

54 月:
陸機詩曰:安寢北堂上,明月入我牖。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

55 月:
宋·謝靈運《怨曉月賦》曰:臥洞房兮當何悅,滅華燭兮弄曉月。昨三五兮既滿,今二八兮將缺。浮雲褰兮收泛濫,明舒照兮殊皎潔。墀除兮鏡監,廊櫳兮澄澈。

56 月:
宋·謝莊《月賦》曰:陳王初喪,應劉端憂,多暇悄焉。疚懷弗怡,中夜于時,斜漢左界,北陸南躔。白露曖空,素月流天。沉吟齊章,殷勤陳篇。抽毫進牘,以命仲宣。仲宣跪而稱曰:「臣聞日以陽德,月以陰靈,擅扶光於東沼,嗣若英於西溟,引玄兔於帝臺,集素娥於后庭。若夫氣霽地表,雲斂天末,洞庭始波,木葉微脫,列宿掩縟,長河韜映,柔祗雪凝,圓靈水鏡,連觀霜縞,周除冰凈。歌曰:美人邁兮音塵闊,隔千里兮共明月。」

57 月:
宋·鮑照《玩月詩》曰:始見西南樓,纖纖如玉鉤。未映東北墀,娟娟似蛾眉。蛾眉蔽珠櫳。玉鉤隔璅窗。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夜移衡漢落,徘徊帷戶中。

58 月:
梁·沈約《詠月詩》曰:月華臨靜夜,夜靜滅氛埃。方暉竟戶入,圓影隙中來。高樓切思婦,西園游上才。臨軒映珠綴,應門照綠苔。洞房殊未曉,清光信悠哉。

59 月:
周·王褒《關山月詩》曰:關山夜月明,愁色照孤城。半形同漢陣,全影逐胡兵。天寒光轉白,風多暈欲生。寄言亭上吏,游客解雞鳴。

URN: ctp:n36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