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 -> -> 古南越

《古南越》

電子圖書館
1 古南越:
自嶺而南,當唐、虞、三代為蠻夷之國,是百越之地,亦謂之南越,或云南越之君,亦夏禹之後。按甌越、閩越,禹後少康之庶子所封之地。即南越,非其種也,故輿地志云東南有二越,其義詳矣。或曰自交趾至於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故不得盡云少康之後。古謂之雕題,謂雕題刻其額也。禮記王制曰:「南方曰雕題。」非禹貢九州之域,又非周禮職方之限。晉書、隋書並謂交廣之地為禹貢揚州之域。今稽其封略,考其鎮藪,則禹貢、職方皆不及此,故列於九州之外。在天文,牽牛、婺女則越之分野,謂漢之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其分也。今南海、義寧、海豐、恩平、南陵、招義、臨賀、高要、潯江、感義、臨江、扶南、晉康、臨封、開陽、高涼、始安之南境、平樂、蒙山、正平、開江、連城、鬱林、平琴、安城、賀水、常林、象郡、龍城、融水、朗寧、南潘、懷澤、寧仁、新興、普寧、陵水、南昌、寧越、定川、寧浦、橫山、脩德、龍池、安南、武峨、龍水、忻城、九真、福祿、文陽、日南、承化、銅陵、永定、玉山、合浦、安樂、海康、蒼梧、懷德、臨潭、樂古、溫水、湯泉等郡是也。兼得楚之交。漢零陵、桂陽,今始安之北境及始興,皆宜屬楚。秦始皇略定揚越,謫戍五方,南守五嶺。自北徂南,入越之道,必由嶺嶠,時有五處。塞上嶺一也,今南康郡大庾嶺是。騎田嶺二也,今桂陽郡臘嶺是。都龐嶺三也,今江華郡永明嶺是。甿渚嶺四也,亦江華界白芒嶺是。越城嶺五也,今始安郡北,零陵郡南,臨源嶺是。西自衡山之南,東窮於海,一山之限也。後遣任囂攻取陸梁之地,遂平南越,置郡,此為南海、今南海、始興、義寧、海豐、恩平、南陵、臨賀、高要、感義、晉康、臨封、開陽、高涼、連城、新興、銅陵、懷德等郡是。桂林、今始安、平樂、蒙山、開江、潯江、蒼梧、臨江、鬱林、平琴、安城、賀水、常林、象郡、龍城、融水、朗寧、懷澤、寧浦、橫山、脩德、龍池、永定等郡是。象,今招義、南潘、普寧、陵水、南昌、定川、寧越、安南、武峨、龍水、忻城、九真、福祿、文陽、日南、承化、玉山、合浦、安樂、海康、溫水、湯泉等郡是。置南海尉以典之,所謂東南一尉者也。任囂病且死,召趙佗謂曰:「番禺負山險阻,南北東西數千里,可以為國。」遂以趙佗為南海尉。秦末,趙佗遂王其地,漢因封之。佗後數代,其相呂嘉反;武帝使伏波將軍路博德討平之。分秦南海、桂林、象郡,置蒼梧、鬱林、合浦、日南、九真、交趾,并舊九郡是。元封初,又遣軍自合浦徐聞入南海,至大洲,方千里,略得之。置儋耳、珠崖二郡。至元帝時,以其數反,罷棄之。後兼置交趾刺史。領七郡。其餘土宇,自漢以後,歷代開拓。今臨潭、扶南、正平、樂古、珠崖、昌化、延德、瓊山、萬安等郡是。後漢建武中,交趾女子徵側、妹徵貳反,於是九真、日南、合浦蠻俚皆應之,自立為交趾帝。使馬援平定交部,始調立城郭,置井邑。至獻帝,乃立為交州。領郡七。時張津為交趾刺史,士燮為交趾太守,其上表請立為卅,置牧,初理龍編縣,即今安南府縣也。乃置交州牧,徙理蒼梧廣信縣,即今郡蒼梧縣也。建安十六年。又徙理南海番禺縣,即今郡縣也。尋又移理龍編。其邊州,詔使持節給鼓吹,以重威鎮,加九錫六佾之舞。漢末,其地並屬吳,仍分為廣州。領郡三,理番禺。後蜀以建寧太守遙領交州。晉平蜀,亦然。及平吳,仍舊交廣二州。並因前代,交領郡七,廣領郡十。宋分為廣州、領郡十七,理番禺。交州、領郡五,理龍編。越州。領郡三,理臨漳,今合浦郡。齊並因之。廣州領郡二十三,交州領郡九,越州領郡二十。梁陳以來,廢置混雜,不能悉舉。大唐分為十五部,此為嶺南道。所領郡盡得古南越之地,並如其目,不復重出也。

2 古南越:
南海郡東至海豐郡四百里。南至恩平郡五百里。西至高要郡二百四十里。北至始興郡八百里。東南到恩平郡四百里。西南到高要郡界二百三十里。西北到連山郡九百里。東北到海豐郡界三百五十里。去西京五千四百四十七里,去東京四千九百里。戶五萬八千八百四十,口二十萬一千五百。

3 古南越:
廣州今理南海、番禺二縣。秦置南海郡。二漢因之,兼置交州。領郡七。後漢末理於此。吳因之,分置廣州。領郡三,理於此。晉、宋、齊皆因之。晉領郡十,宋領郡十七,齊領郡二十三,皆理於此。梁陳並置都督府。隋平陳,置總管府,後又置番州;煬帝初,復置南海郡。大唐改為廣州,或為南海郡。領縣十二:

4 古南越:
南海有玉山,菖蒲澗。天井岡,俗云越王井也。石門水,一名貪泉,即吳隱之所酌賦詩處。

5 古南越:
番禺秦漢舊縣。有禺山,尉佗葬於此。

6 古南越:
增城漢番禺縣地。吳置東官郡於此。有增江。

7 古南越:
货洭漢舊縣也。货音含,洭音匡。

8 古南越:
東官

9 古南越:
清遠漢中宿縣地。縣北隕山,尉佗於此山上立萬人城。湞陽硤,在縣南。

10 古南越:
懷集漢四會縣地。

11 古南越:
湞陽漢舊縣。湞音貞。

12 古南越:
永固

13 古南越:
化蒙

14 古南越:
寶安

15 古南越:
四會漢舊縣。宋置綏建郡於此。

16 古南越:
始興郡東至南康郡界七百里。南至南海郡八百里。西至桂陽郡五百里。北至仁化縣三百二十里,重山無路。東南到南海郡界七百里。西南到桂陽郡師子岡界四百二十里。西北到南陵郡界二百二十里。東北到仁化縣三百二十里。去西京四千九百三十二里,去東京四千一百四十二里。戶二萬四千二百,口十六萬八千九十。

17 古南越:
韶州今理曲江縣。春秋、戰國時,皆楚地。秦屬南海郡。二漢屬桂陽郡。吳分置始興郡,晉因之。宋改為廣興郡。齊又為始興郡。隋平陳,廢始興郡,併其地屬南海郡。大唐置韶州,或為始興郡。領縣六:

18 古南越:
始興梁置安遠郡。

19 古南越:
曲江有玉山。漢舊縣。

20 古南越:
仁化

21 古南越:
湞昌

22 古南越:
翁源陳清遠郡。

23 古南越:
樂昌

24 古南越:
義寧郡東無路。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六千三百五里。去東京……戶五千六百五十。無口數。

25 古南越:
岡州今理新會縣。秦、二漢並屬南海郡地。東晉末,分置新會郡,宋齊梁陳並因之。隋平陳,郡廢,置封州,後又改為允州,後又改為岡州。煬帝初,州廢,并入南海郡。大唐復置岡州,或為義寧郡。領縣二:

26 古南越:
新會有桂山,山出翡翠、孔雀、玄猿。

27 古南越:
義寧漢番禺縣地。宋置。

28 古南越:
海豐郡東至潮陽郡五百一十七里。南至南海郡四百里。西至南海郡增城縣界……北至南康郡隔山嶺一千六百五十里。東南到潮陽郡界八百里。西南……西北到南海郡增城縣界百五十七里。東北去西京五千六百里,去東京四千八百里。戶九千五百二十。無口數。

29 古南越:
循州今理歸善縣。秦、二漢南海郡地,晉亦然。宋屬南海、東官、永平三郡地,齊因之。隋平陳,置循州;煬帝初州廢,置龍川郡。大唐復為循州,或為海豐郡。領縣六:

30 古南越:
歸善秦漢龍川縣地。有羅、浮二山。

31 古南越:
海豐漢舊縣。

32 古南越:
興寧漢龍川縣地。

33 古南越:
博羅漢舊縣。

34 古南越:
河源

35 古南越:
雷鄉

36 古南越:
恩平郡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六千五百里,去東京五千六百里。戶九千。無口數。

37 古南越:
恩州今理恩平縣。秦屬南海郡。二漢為合浦郡地。大唐貞觀中置恩州,或為恩平郡。領縣三:

38 古南越:
陽江

39 古南越:
恩平

40 古南越:
杜陵

41 古南越:
南陵郡東至南海郡六百四十二里。南至恩平郡九十三里。西至高涼郡三百三十里。北至銅陵郡百二十三里。東南到恩平郡百三十里。西南到高涼郡三百三十里。西北到開陽郡界……東北到新興郡二百六里。去西京五千六百四十里,去東京五千四百五十里。戶七百四十,口二千八百。

42 古南越:
春州今理陽春縣。秦屬南海郡。二漢屬合浦郡地。隋屬高涼郡。大唐武德四年,平蕭銑,置春州,或為南陵郡。領縣二:

43 古南越:
陽春漢高涼縣地。

44 古南越:
羅水天寶後置。

45 古南越:
臨賀郡東至連山郡二百六十里。南至臨封郡三百六十六里。西至蒼梧郡,山嶺重疊,不知里數。北至江華郡四百里。東南到南海郡八百七十六里。西南到蒼梧郡四百二十二里。西北到開江郡三百二十里。東北到零陵郡山嶺,無里數。去西京……去東京……戶……無口數。

46 古南越:
賀州今理臨賀縣。秦屬南海郡。二漢屬蒼梧郡。吳分置臨賀郡,晉因之。宋文帝改為臨慶國。齊復為臨賀郡,陳因之。隋平陳;置賀州;因賀水為名。煬帝初,廢為縣,屬始安、熙平二郡。大唐復置賀州,或為臨賀郡。領縣六:

47 古南越:
臨賀漢舊縣。有賀水。

48 古南越:
桂嶺漢臨賀縣地。

49 古南越:
馮乘漢舊縣。

50 古南越:
蕩山

51 古南越:
富川漢舊縣。

52 古南越:
封陽漢舊縣。

53 古南越:
高要郡東至南海郡二百四十里。南至新興郡一百四十里。西至晉康郡一百六十里。北至南海郡清遠縣一百二十四里。東南到南海郡二百里。西南到新興郡一百三十里。西北到晉康郡一百二十四里。東北到南海郡一百二十里。去西京四千九百三十五里,去東京四千九百一十三里。戶九千五百五十三,口二萬一百二十。

54 古南越:
端州今理高要縣。秦屬南海郡。兩漢並屬蒼梧郡,晉亦然。宋齊並屬南海郡。陳置高要郡。隋平陳,郡廢,置端州;煬帝初州廢,置信安郡。大唐為端州,或為高要郡。領縣二:

55 古南越:
高要漢舊縣。

56 古南越:
平興漢高要縣地。

57 古南越:
感義郡東至連城郡二百五十里。南至連城郡二百里。西至臨江郡百四十九里。北至蒼梧郡九十七里。東南到蒼梧郡一百九十八里。西南到普寧郡二百五十一里。西北到臨江郡一百四十九里。東北到蒼梧郡一百九十八里。去西京五千五百九十六里,去東京五千二百里。戶三千九百八十,口

58 古南越:
藤州今理鐔津縣。秦屬南海郡。二漢並屬蒼梧郡。晉屬永平郡。隋平陳,置藤卅;煬帝初州廢,後置永平郡。大唐復為藤州,或為感義郡。領縣三:

59 古南越:
鐔津有瘴江。漢猛陵縣地。

60 古南越:
感義

61 古南越:
安昌

62 古南越:
晉康郡東至高要郡百六十里。南至開陽郡二百三十里。西至臨封郡百三十里。北至臨封郡百三十里。東南到新興郡二百七十里。西南到蒼梧郡二百八十四里。西北到臨封郡百三十里。東北到南海郡三百四十里。去西京五千七百五十里,去東京五千一百五十里。戶五千一百,口一萬七千二百一十。

63 古南越:
康州今理端溪縣。秦屬南海郡。二漢屬蒼梧郡。晉分置晉康郡,宋齊以下因之。隋平陳,廢晉康,并入信安郡。今高要郡也。大唐復為康州,或為晉康郡。領縣四:

64 古南越:
端溪漢舊縣。

65 古南越:
晉康

66 古南越:
悅城

67 古南越:
都城漢端溪縣地。

68 古南越:
臨封郡東至晉康郡百三十里。南至晉康郡百三十里。西至蒼梧郡八十里。北至臨賀郡三百六十六里。東南到晉康郡百三十里。西南到晉康郡界百三十里。西北到蒼梧郡五十五里。東北到南海郡九十五里。去西京四千八百八十里,去東京四千五百一十里。戶三千九百十,口八千九百二十。

69 古南越:
封州今理封川縣。晉以前土地與晉康郡同。梁置梁信郡,兼置成州。隋平陳,廢梁信郡,改成州為封州;煬帝初,州廢為封川縣,屬蒼梧郡。大唐復置封州,或為臨封郡。領縣二:

70 古南越:
封川

71 古南越:
開建漢封陽縣地。

72 古南越:
開陽郡東至晉康郡三百三十里。南至南陵郡三百八十六里。西至高涼郡百八十里。北至連城郡二百七十七里。東南到銅陵郡二百六十里。西南到懷德郡百八十里。西北到思麻嶺四十七里。東北到晉康郡二百三十里。去西京六千一百二里,去東京五千四百里。戶七百十,口一千八百三十。

73 古南越:
瀧州今理瀧水縣。瀧,數江反。秦、二漢土地與晉康郡同。梁置瀧州。隋煬帝初,州廢,瀧州置永熙郡。大唐復置瀧州,或為開陽郡。領縣五:

74 古南越:
瀧水漢端溪縣地。

75 古南越:
開陽

76 古南越:
建水

77 古南越:
永寧

78 古南越:
正義

79 古南越:
高涼郡東至南陵郡三百三十里。南至南潘郡九十里。西至……北至開陽郡三百五十里。東南到南潘郡九十里。西南到……西北到懷德郡九十二里。東北到開陽郡界三百五十里。去西京六千二百六十二里,去東京五千五百二十里。戶五千八百五十,口一萬八千一百四十。

80 古南越:
高州今理良德縣。秦以前土地與晉康郡同。二漢屬合浦郡。吳置高涼郡,晉因之。初吳又立高興郡;晉亦有之,其後悉併於高涼郡。齊亦為高涼郡。梁兼置高州。隋平陳,郡廢,而高州如故;煬帝初州廢;屬高涼、永熙二郡地。大唐復為高州,或為高涼郡。領縣三:

81 古南越:
良德

82 古南越:
電白梁置電白郡。

83 古南越:
保定舊保安縣,後改為保定。

84 古南越:
連城郡東至蒼梧郡嶂嶺一百七十里。南至懷德郡三百三十里。西至普寧郡九十里。北至感義郡二百里。東南到懷德郡一百七十六里。西南到普寧郡二百里。西北到感義郡二百里。東北到開陽郡二百九十里。去西京去東京……戶一千一百一十,口七千三百三。

85 古南越:
義州今理岑溪縣。秦屬南海郡。二漢屬蒼梧郡。大唐武德四年,置南義州。貞觀元年廢,以其地屬南建州;二年,復置義州。其後或為連城郡。領縣三:

86 古南越:
岑溪

87 古南越:
永業

88 古南越:
連城漢端溪縣地。

89 古南越:
新興郡東至義寧郡界四十一里。南至恩平郡界八十二里。西至晉康郡二百七十二里。北至高要郡一百四十里。東南到義寧郡三十四里。西南到銅陵郡一百七十里。西北到晉康郡二百七十二里。東北到高要郡一百四十里。去西京五千五十三里,去東京五千里。戶四千五十,口九萬一百五十。

90 古南越:
新州今理新興縣。秦屬南海郡。二漢屬合浦郡。晉分置新寧郡,宋齊因之。梁置新州。隋屬信安郡。大唐亦為新州,或為新興郡。領縣三:

91 古南越:
新興

92 古南越:
永順

93 古南越:
索盧

94 古南越:
銅陵郡東至新興郡百七十五里。南至銅陵縣八十五里。西至開陽郡二百六十里。北至晉康郡界五十里。東南到新興郡三十五里。西南到南海郡六百三十五里。西北到晉康郡二百七十三里。東北到新興郡百七十五里。去西京五千三百九十里,去東京五千三百六十里。戶六百八十二,口一千九百三十三。

95 古南越:
勤州今理富林縣。秦屬南海郡。二漢屬合浦郡。隋屬信安郡。大唐置勤州,或為銅陵郡。領縣二:

96 古南越:
富林

97 古南越:
銅陵

98 古南越:
懷德郡東至開陽郡百八十里。南至南潘郡百五十里。西至普寧郡二百里。北至連城郡二百三十里。東南到高涼郡九十二里。西南到溫水郡百九十里。西北到連城郡百七十六里。東北到開陽郡一百八十里。去西京六千一百二里,去東京五千四百里。戶一千三百九十,口七千三百三十。

99 古南越:
竇州今理信義縣。秦屬南海郡。二漢屬蒼梧郡。隋屬永熙郡。大唐武德五年,置南扶州。貞觀八年,改為竇州,或為懷德郡。領縣四:

100 古南越:
信義

101 古南越:
懷德

102 古南越:
潭峨

103 古南越:
特亮並漢端溪縣地。

104 古南越:
始安郡東至江華郡五百里。南至平樂郡二百一十里。西至融水郡四百九十三里。北至邵陽郡六百八十五里。東南到臨賀郡五百三十里。西南到龍城郡八百里。西北到潭陽郡界百五十里。東北到零陵郡五百五十里。去西京四千七百六十里,去東京四千四十里。戶一萬二千七百七十,口七萬一千一十八。

105 古南越:
桂州今理臨桂縣。戰國時楚國及越之交。秦為桂林郡地。二漢屬零陵、蒼梧二郡。吳分置始安郡,晉因之。宋改始安為始建國。齊復為始安郡。梁置桂州。隋平陳,置總管府;煬帝初府廢,復置始安郡。大唐為桂州,或為始安郡。有越城嶺,今謂之臨源嶺,即五嶺之一。領縣十:

106 古南越:
臨桂漢始安縣。有灕水,一名桂江。又有蜗水,亦曰蜗江。其源多桂,不生雜樹。

107 古南越:
靈川

108 古南越:
陽朔

109 古南越:
蜗浦漢舊縣。

110 古南越:
建陵

111 古南越:
永豐

112 古南越:
永福漢始安縣地。

113 古南越:
理定漢始安縣地。隋曰興安,近改。

114 古南越:
全義

115 古南越:
純化

116 古南越:
平樂郡東至臨賀郡界百五十四里。南至開江郡百六十六里。西至始安郡二百二十里。北至零陵郡六百三十九里。東南到開江郡界六十二里。西南到始安郡界一百里。西北到始安郡二百里。東北到江華郡四百里。去西京四千四百三十里,去東京四千二百一十里。戶二千三百三十四,口二萬一千四百一十九。

117 古南越:
昭州今理平樂縣。秦桂林郡地。二漢屬蒼梧郡,晉因之。宋屬始建國。齊屬始安郡,隋亦然。大唐武德四年,置樂州。貞觀八年,改為昭州,取昭潭為名。長沙郡本潭州,亦取昭潭為名,則彼此皆有昭潭。郡北有昭岡潭,只在江中,蓋因岡為名。或為平樂郡。領縣三:

118 古南越:
平樂

119 古南越:
永平

120 古南越:
恭城有目巖山,其巖如人目瞳子,黑白分明。有榮山,山多目容。

121 古南越:
蒙山郡東至開江郡九十七里。南至始安郡二百四十九里。西至始安郡建陵縣九十里。北至始安郡蜗浦縣四十里。東南到廢博勞縣界九十二里。西南到象郡百七十六里。西北到始安郡五十里。東北到開江郡界三十六里。去西京水陸五千一百里,去東京四千七百里。戶一千一百一十六,口五千九百三十三。

122 古南越:
蒙州今理立山縣。秦桂林郡地。二漢屬蒼梧郡。隋為始安郡。大唐置蒙州,或為蒙山郡。郡東有蒙山,山下有水名蒙水,山下居人亦皆姓蒙。領縣三:

123 古南越:
立山

124 古南越:
純義

125 古南越:
東區音歐。並漢蜗浦縣地。

126 古南越:
開江郡東至臨賀郡三百二十里。南至蒼梧郡二百二十八里。西至蒙山郡九十七里。北至平樂郡百六十六里。東南到蒼梧郡頓嶺九十里。西南到臨江郡古槎山百五十里。西北到始安郡大陣山八十里。東北到臨賀郡北都洞二百里。去西京五千一百三十里,去東京四千八百五十里。戶一千四百六十,口八千五百八十。

127 古南越:
富州今理龍平縣。秦桂林郡地。二漢屬蒼梧郡地。梁為開江、武成二郡地,陳置靜州,改開江、武成二郡為逍遙郡。隋平陳,並廢為縣,屬始安郡。大唐又置靜州,貞觀八年改為富州,因富水為名。或為開江郡。領縣三:

128 古南越:
龍平

129 古南越:
開江

130 古南越:
思勤並漢臨賀縣地。

131 古南越:
蒼梧郡東至臨封郡八十里。南至……西至感義郡百九十里。北至開江郡界……東南到臨封郡五十五里。西南到……西北到開江郡六十里。東北到臨賀郡四百十里。去西京五千五百里,去東京五千一百里。戶一千一百,口六千二百七十。

132 古南越:
梧州今理蒼梧縣。秦屬桂林郡。二漢為蒼梧郡,兼置交州,領郡七,理於此。晉以後並因之。梁屬成州。隋平陳,改為封州;煬帝初州廢,屬蒼梧、永平二郡地。大唐為梧州,或為蒼梧郡。領縣三:

133 古南越:
蒼梧漢廣信縣城,即此地。

134 古南越:
戎城

135 古南越:
孟陵漢猛陵縣。

136 古南越:
潯江郡東至臨江郡百三十里。南至常林郡二百五十里。西至懷澤郡百五十里。北至蒙山郡三百六十里。東南到常林郡界百二十里。西南到鬱林郡界二百三十里。西北到象郡三百六十里。東北到臨江郡界百二十里。去西京五千九百六十里,去東京五千七百里。戶一千九百三十,口六千八百三十。

137 古南越:
潯州今理桂平縣。秦屬桂林郡。二漢以後并屬鬱林郡。隋屬永平、鬱林二郡地。大唐置潯州,或為潯江郡。領縣三:

138 古南越:
桂平漢布山縣地。

139 古南越:
皇化漢阿林縣地。

140 古南越:
大賓漢布山縣地。

141 古南越:
臨江郡東至感義郡百四十九里。南至常林郡九十五里。西至潯江郡百三十里。北至蒙山郡二百四十九里。東南到感義郡界八十三里。西南到潯江郡……西北到蒙山郡八十四里。東北到開江郡……去西京五千七百二十一里,去東京五千三百六十一里。戶五千,口二萬一千。

142 古南越:
龔州今理平南縣。秦屬桂林郡。二漢屬蒼梧、鬱林二郡地。晉因之。大唐置龔州,或為臨江郡。領縣六:

143 古南越:
平南

144 古南越:
武林漢猛陵縣地。

145 古南越:
隋建漢猛陵縣地。

146 古南越:
大同漢布山縣地。

147 古南越:
陽川

148 古南越:
寧風

149 古南越:
鬱林郡東至平琴郡九十里。南至定川郡一百一十里。西至安樂郡百一十六里。北至懷澤郡百五十里。東南到定川郡百一十里。西南到安樂郡百一十里。西北到懷澤郡百五十里。東北到寧仁郡七十五里。去西京五千五百七里,去東京五千一百六十八里。戶九千一百十,口九萬六百九十。

150 古南越:
鬱林州今理石南縣。秦屬桂林郡,漢改為鬱林郡,後漢亦同。梁置定州,後改為南定州。隋平陳,改為尹州;煬帝初為鬱州,尋改為鬱林郡。大唐為鬱林州,或為鬱林郡。領縣五:

151 古南越:
石南陳置石南郡於此。

152 古南越:
鬱林

153 古南越:
興業

154 古南越:
興德

155 古南越:
潭栗

156 古南越:
平琴郡東至寧仁郡二十二里。南至定川郡一百里。西至鬱林郡九十里。北至常林郡九十二里。東南到定川郡百一十里。西南到……西北到懷澤郡百五十里。東北到寧仁郡……去西京六千四百八十里,去東京五千八百三十里。戶七百四十,口三千九百九十。

157 古南越:
平琴州今理容山縣。舊鬱林郡地。大唐置平琴州,或為平琴郡。領縣四:

158 古南越:
容山

159 古南越:
懷義

160 古南越:
福陽

161 古南越:
古符

162 古南越:
安城郡東至懷澤郡界九十七里。南至永定郡二百五十里。西至賀水郡百六十五里。北至象郡界百二十里。東南到懷澤郡百七十里。西南到朗寧郡二百五十七里。西北到賀水郡百二十里。東北到象郡三百二十里。去西京四千五百里,去東京四千一百里。戶一千三百六十,口八千五百八十。

163 古南越:
賓州今理嶺方縣。秦屬桂林郡。二漢為鬱林郡,晉、宋、齊因之。隋屬鬱林郡。大唐置賓州,或為安城郡。領縣三:

164 古南越:
嶺方漢舊縣。

165 古南越:
瑯琊

166 古南越:
保城梁置安城縣於此。後改為保城。

167 古南越:
賀水郡東至安城郡百六十五里。南至朗寧郡三百里。西至樂古郡五百七十九里。北至脩德郡四百三十五里。東南到安城郡百二十里。西南到……西北到……東北到……去西京四千六百里,去東京四千三百里。戶一千八百,口二千三百三十。

168 古南越:
澄州今理上林縣。土地與賓州同。大唐置澄州,或為賀水郡。領縣四:

169 古南越:
上林漢嶺方縣地。

170 古南越:
止戈漢嶺方縣地。

171 古南越:
無虞漢嶺方縣地。

172 古南越:
賀水漢潭中縣地。

173 古南越:
常林郡東至……南至寧仁郡五十里。西至懷澤郡百里。北至懷澤郡百里。東南到西南到……西北到……東北到……去西京六千二百里,去東京五千四百里。戶一千七百二十,口一萬二百三十。

174 古南越:
繡州今理常林縣。秦屬桂林郡。二漢屬鬱林郡,晉以後因之。隋屬鬱林郡。大唐平蕭銑,置繡州,或為常林郡。領縣三:

175 古南越:
常林

176 古南越:
阿林漢舊縣。

177 古南越:
羅繡

178 古南越:
象郡東至蒙山郡百七十六里。南至懷澤郡三百里。西至龍城郡二百里。北至始安郡四百七十里。東南到潯江郡三百六十里。西南到脩德郡二百九十里。西北到龍城郡二百里。東北到龍城郡界二百二十里。去西京四千九百八十九里,去東京四千六百八十里。戶二千九百七十,口一萬八千九十。

179 古南越:
象州今理武化縣。秦屬桂林郡。二漢屬鬱林郡地。吳又分置桂林郡,晉、宋、齊皆因之。隋平陳,置象州,因象山為名。煬帝廢入始安郡。大唐復置象州,或為象郡。秦之象郡,今合浦郡是也,非今象郡。領縣三:

180 古南越:
武化

181 古南越:
陽壽

182 古南越:
武仙並漢中留縣地。

183 古南越:
龍城郡東至始安郡四百七里。南至歸化州百二十里。西至龍水郡二百九里。北至融水郡三十里。東南到象郡二百里。西南到脩德郡百八十里。西北到龍水郡二百四十里。東北到始安郡八百里。去西京五千四百七十里,去東京五千六百里。戶一千四百四十二,口萬五百五十。

184 古南越:
柳州今理馬平縣。秦土地與象郡同。晉以後屬桂林郡。隋屬始安郡。大唐平蕭銑,置昆州,貞觀八年改為柳州,或為龍城郡。領縣五:

185 古南越:
馬平

186 古南越:
龍城

187 古南越:
洛封

188 古南越:
洛容

189 古南越:
並漢潭中縣地。

190 古南越:
融水郡東至始安郡四百九十三里。南至龍城郡三十里。西至武陵山二百里。北至潭陽郡三百八十五里。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五千二百七十里,去東京四千四百七十里。戶一千二百三十,口七千五百。

191 古南越:
融州今理融水縣。土地與龍城郡同。大唐置融州,或為融水郡。領縣三:

192 古南越:
融水

193 古南越:
黃水

194 古南越:
武陽

195 古南越:
朗寧郡東至永定郡三百里。南至臨潭郡二百八十二里。西至橫山郡六百四十二里。北至賀水郡三百里。東南到寧越郡三百五十里。西南到羈縻左州五百里。西北到思恩州四百九十里。東北到安城郡二百五十七里。去西京五千六百里,去東京五千三百二十七里。戶二千八百九十,口七千三百。

196 古南越:
邕州今理宣化縣。秦屬桂林郡。二漢以後屬鬱林郡。大唐武德四年,置南晉州,貞觀五年改為邕州,或為朗寧郡。領縣七:

197 古南越:
宣化漢嶺方縣地。

198 古南越:
朗寧

199 古南越:
思龍

200 古南越:
如和

201 古南越:
武緣漢嶺方縣地。

202 古南越:
封陵

203 古南越:
晉興

204 古南越:
懷澤郡東至常林郡一百里。南至鬱林郡百五十里。西至寧浦郡二百里。北至象郡三百里。東南到鬱林郡百五十里。西南到安城郡九十四里。西北到安城郡百七十里。東北到潯江郡百五十里。去西京五千三百八十里,去東京五千一百二十里。戶三千二十六,口九千三百。

205 古南越:
貴州今理鬱平縣。古西甌、駱越之地。秦屬桂林郡,徙謫人居之。自漢以下,與鬱林郡同。大唐置貴州,或為懷澤郡。領縣四:

206 古南越:
鬱平

207 古南越:
懷澤

208 古南越:
義山

209 古南越:
潮水漢廣鬱縣地。

210 古南越:
寧仁郡東至常林郡八十里。南至定川郡百里。西至平琴郡二十二里。北至常林郡五十里。東南到普寧郡百五十里。西南到平琴郡五十五里。西北到常林郡百里。東北到常林郡三十五里。去西京六千四百三十八里,去東京五千七百里。戶一千三百,口六千二百二十。

211 古南越:
黨州今理善勞縣。秦桂林郡地。大唐置黨州,或為寧仁郡。領縣四:

212 古南越:
善勞

213 古南越:
撫安

214 古南越:
善文

215 古南越:
寧仁

216 古南越:
寧浦郡東至懷澤郡二百里。南至寧越郡三百五十里。西至永定郡百五十里。北至安城郡二百六十里。東南到樂山縣百七十里。西南到寧越郡百四十五里。西北到永定郡百五十七里。東北到當郡寧浦縣百五十五里。去西京五千五百三十五里,去東京四千七百里。戶一千九百二十,口八千三百四十。

217 古南越:
橫州今理寧浦縣。秦桂林郡。二漢鬱林、合浦二郡地。吳置寧浦郡,晉因之,宋齊不改。梁又分置簡陽郡。隋平陳,二郡並廢,置簡州,後又為緣州;煬帝廢州,屬鬱林郡。大唐割為橫州,或為寧浦郡。領縣三:

218 古南越:
寧浦漢廣鬱縣地。

219 古南越:
淳風漢高淳縣地。

220 古南越:
樂山漢高涼縣地。

221 古南越:
橫山郡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以上疆境與朗寧郡同。去西京五千二百里,去東京四千八百六十里。戶四千一百六十,口一萬七百二十。

222 古南越:
田州今理都救縣。土地與朗寧郡同。大唐為田州,或為橫山郡。領縣五:

223 古南越:
都救

224 古南越:
惠佳

225 古南越:
武龍

226 古南越:
橫山

227 古南越:
如賴

228 古南越:
脩德郡東至象郡陽壽縣百三十里。南至象郡武化縣百一十里。西至懷澤郡九十三里。北至歸化州百五十里。東南到象郡界百八十里。西南到懷澤郡百三十里。西北到賀水郡八十五里。東北到龍城郡二百四十里。去西京五千三百二十七里,去東京四千八百九十三里。戶一千八百一十,口七千五十。

229 古南越:
嚴州今理來賓縣。秦桂林郡地。大唐乾封三年,置嚴州,或為脩德郡。領縣三:

230 古南越:
來賓

231 古南越:
脩德

232 古南越:
歸化

233 古南越:
龍池郡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五千八百里,去東京四千三百里。戶一千三百,口五千二百。

234 古南越:
山州今理龍池縣。土地與白州同。大唐為山州,或為龍池郡。領縣二:

235 古南越:
龍池

236 古南越:
盆山

237 古南越:
永定郡東至寧浦郡百五十里。南至寧浦郡百四十里。西至朗寧郡三百里。北至安城郡二百五十五里。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五千三百里,去東京四千九百里。戶七百七十,口三千八百。

238 古南越:
巒州今理永定縣。秦屬象郡。大唐置淳州,天寶元年改為永定郡,乾元元年復為淳州,永貞元年改為巒州。領縣三:

239 古南越:
永定

240 古南越:
武羅

241 古南越:
靈竹

242 古南越:
招義郡東至當郡吳川縣大海一百四十里。南至海康郡二百五十里。西至合浦郡二百五十里。北至陵水郡一百五十里。東南到海康郡一百七里。西南到零綠縣一百二十里,至大海。西北到南昌郡二百三十里。東北到陵水郡百五十里。去西京七千四百十五里,去東京五千七百五里。戶一千二百六十八,口九千四百一十。

243 古南越:
羅州今理石城縣。秦屬象郡。二漢屬合浦郡地。宋屬高涼郡,齊因之。梁陳置羅州因宋置羅縣為名。及高興郡。隋平陳,郡廢,羅州如故;煬帝初州廢,并其地入高涼郡。大唐復為羅州,或為招義郡。領縣五:

244 古南越:
石城

245 古南越:
吳川

246 古南越:
南河

247 古南越:
招義

248 古南越:
零綠

249 古南越:
南潘郡東至高涼郡九十里。南至大海百五十六里。西至陵水郡百二十二里。北至懷德郡百五十里。東南到大海百六十里。西南到陵水郡百里。西北到溫水郡百十五里。東北到高涼郡九十里。去西京七千百八十七里,去東京六千三百八十九里。戶二千九百五十,口八千九百六十。

250 古南越:
潘州今理茂名縣。秦屬象郡。二漢屬合浦郡。大唐武德四年置南宕州,宕,徒浪反。八年改為潘州,或為南潘郡。領縣三:

251 古南越:
茂名

252 古南越:
南巴

253 古南越:
潘水

254 古南越:
普寧郡東至感義郡二百五十九里。南至懷德郡二百里。西至溫水郡九十五里。北至臨江郡百九十里。東南到感義郡二百五十里。西南到寧仁郡百五十里。西北到隋建縣三百六十里。東北到連城郡百里。去西京五千九百十里,去東京五千四百八十里。戶四千九十,口一萬七千八十。

255 古南越:
容州今理北流縣。秦屬象郡。二漢屬合浦郡。隋為合浦、永平二郡地。大唐平蕭銑後,置銅州,貞觀八年改銅州為容州,州有容山。或為普寧郡。州南去三十餘里,有兩石相對,狀若關門,闊三十步,俗號鬼門關。漢伏波將軍馬援討林邑蠻,路由於此。立碑,石龜尚在。昔時往交趾,皆由此關。其南尤多瘴癘,去者罕得生還,諺云:「鬼門關,十人去,九不還。」領縣六:

256 古南越:
北流

257 古南越:
普寧

258 古南越:
陵城

259 古南越:
渭龍

260 古南越:
羅竇

261 古南越:
欣道

262 古南越:
陵水郡東至南海郡千一百四十四里。南至招義郡界五十五里。西至南昌郡二百三十里。北至溫水郡三百八十二里。東南到南潘郡四十里。西南到招義郡百五十里。西北到南昌郡三百里。東北到……去西京五千七百十八里,去東京五千三百七十里。戶一千六百二十,口五千三百二十。

263 古南越:
辯州今理石龍縣。秦屬象郡。二漢屬合浦郡。大唐置辯州,或為陵水郡。領縣三:

264 古南越:
石龍

265 古南越:
陵羅

266 古南越:
龍化並漢高涼縣地。

267 古南越:
南昌郡東至陵水郡三百里。南至招義郡三百三十里。西至朗平山八十里。北至定川郡一百里。東南到招義郡二百三十里。西南到合浦郡二百里。西北到定川郡七十五里。東北到溫水郡二百里。去西京六千一百七十五里,去東京五千九百一十九里。戶二千五百二十,口九千四百九十。

268 古南越:
白州今理博白縣。秦屬象郡。二漢屬合浦郡。隋屬合浦郡。大唐平蕭銑,於此置南州,尋改為白州,或為南昌郡。領縣五:

269 古南越:
博白

270 古南越:
建寧

271 古南越:
周羅

272 古南越:
龍豪

273 古南越:
南昌並漢合浦縣地。

274 古南越:
定川郡東至普寧郡百二十五里。南至南昌郡百里。西至鬱林郡百一十里。北至寧仁郡百里。東南到南昌郡……西南到……西北到鬱林郡百里。東北到……去西京六千一百五里,去東京五千八百三十六里。戶一千六百四十,口一萬一千七百五十。

275 古南越:
牢州今理南流縣。秦屬象郡地。二漢屬日南郡。吳省。晉平吳,復置。宋分置南流郡。齊梁曰定川郡。隋屬合浦郡。大唐置義州,後改為智州,又改為牢州,或為定川郡。領縣三:

276 古南越:
南流

277 古南越:
定川

278 古南越:
宕川

279 古南越:
寧越郡東至安樂郡四百里。南至大海二百五十里。西至臨潭郡六百三十里。北至寧浦郡三百五十里。東南到合浦郡七百里。西南到玉山郡六百里。西北到朗寧郡三百五十里。東北到懷澤郡四百六十里。去西京五千二百五十里,去東京四千二百里。戶二千三百四十,口一萬四千四十。

280 古南越:
欽州今理欽江縣。晉以前與白州同。宋齊以來置宋壽郡。梁又置安州。隋平陳,郡廢而安州如故,後改安州為欽州;煬帝初州廢,置寧越郡。大唐為欽州,或為寧越郡。領縣五:

281 古南越:
欽江

282 古南越:
靈山

283 古南越:
遵化

284 古南越:
內亭

285 古南越:
保京並漢合浦縣地。

286 古南越:
安南都護府東至朱鳶縣界水路五百里。南至朱鳶縣界阿勞江口水路百四十九里。西至九真郡界水路四百一十六里。北至武平縣界江源二百五十里。東南到朱鳶縣界五百里。西南到文陽郡水路一百五十里。西北到承化郡嘉寧縣江鎮一百五十里。東北到交趾縣十里。去西京七千二百五十三里,去東京七千二百二十五里。戶二萬四千七百三十,口九萬九千六百五十。

287 古南越:
安南府今理宋平縣。秦屬象郡。漢交趾、日南二郡界,今南方夷人,其足大指開廣,若並足而立,其趾則交,故名交趾。後漢因之,兼置交州。領郡七,理於此。晉、宋、齊並因之。晉領郡七,宋領郡八,齊領郡九,皆理於此。宋又置宋平郡,齊因之,亦為交趾郡地。梁、陳因之。隋平陳,郡廢,置交州;煬帝初州廢,置交趾郡。大唐為交州,後改曰安南都護府。領縣七:

288 古南越:
宋平宋置宋平郡在此。

289 古南越:
朱鳶吳軍平縣地。舊置武平郡。鳶,以專反。

290 古南越:
龍編漢舊縣。

291 古南越:
太平

292 古南越:
交趾漢龍編縣地。

293 古南越:
武平吳舊縣。

294 古南越:
平道齊置昌國縣。

295 古南越:
武峨郡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七千三百里,去東京六千八百里。戶一千八百五十,口五千三百二十。

296 古南越:
武峨州理武峨縣。土地與安南府同。大唐置武峨州,或為武峨郡。領縣五:

297 古南越:
如馬

298 古南越:
武勞

299 古南越:
武緣

300 古南越:
梁山

301 古南越:
武峨

302 古南越:
龍水郡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去東京戶一千二百二十,口三千二百三十。

303 古南越:
粵州理龍水縣。土地與安南府同。大唐為粵州,或為龍水郡。領縣四:

304 古南越:
龍水

305 古南越:
崖山

306 古南越:
東璽

307 古南越:
天河

308 古南越:
忻城郡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去東京戶一千二百,口五千三百。

309 古南越:
芝州理忻城縣。土地與安南府同。大唐為芝州,或為忻城郡。領縣一:

310 古南越:
忻城

311 古南越:
九真郡東至安南府……南至日南郡界……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八千八百里,去東京八千一百里。戶四萬七百,口十三萬五千三十。

312 古南越:
愛州今理九真縣。秦象郡地。漢武置九真郡,後漢同。晉亦屬九真郡,宋齊因之。梁置愛州。隋為九真郡。大唐為愛州,或為九真郡。領縣六:

313 古南越:
九真

314 古南越:
安順

315 古南越:
崇平

316 古南越:
日南並漢居風縣地。

317 古南越:
無編漢舊縣。又有漢西于縣故城,在今縣東。

318 古南越:
軍寧

319 古南越:
福祿郡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去東京戶……口

320 古南越:
福祿州理安遠縣。土地與九真郡同。大唐為福祿州,或為福祿郡。領縣二:

321 古南越:
柔遠

322 古南越:
唐林

323 古南越:
文陽郡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去東京戶六百三十,口三千四十。

324 古南越:
長州理文陽縣。土地與九真郡同。大唐為長州,或為文陽郡。領縣四:

325 古南越:
銅蔡

326 古南越:
長山

327 古南越:
其常

328 古南越:
文陽

329 古南越:
日南郡東至福祿郡界一百里。南至羅伏郡界一百五十里。西至環王國界八百里。北至九真郡界六百里。東南到海百五十里。西南到當郡界四百里。西北到靈跋江四百七十里。東北到陵水郡五百里。去西京陸路一萬二千四百五十里,水路一萬七千里。去東京陸路一萬五百九十五里,水路一萬七千二百二十里。戶九千六百一十九,口五萬三千八百一十八。

330 古南越:
驩州今理九德縣。古越裳氏國,重九譯者也。秦屬象郡。二漢屬九真郡。吳分置九德郡,晉、宋、齊因之。隋置驩州,後為日南郡。大唐為驩州,或為日南郡。領縣四:

331 古南越:
九德晉舊縣。

332 古南越:
越裳吳舊縣。

333 古南越:
懷驩音歡。

334 古南越:
浦陽晉舊縣。

335 古南越:
承化郡東……南……西……北……東南到安南府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七千七百一十里,去東京戶一千九百二十,口五千一百一十。

336 古南越:
峰州今理嘉寧縣。古文朗國,有文朗水。亦陸梁地。秦屬象郡。二漢屬交趾郡。吳分置新興郡。晉武改為新昌郡,宋齊因之。陳兼置興卅。隋平陳,郡廢,改為峰州;煬帝初州廢,併入交趾郡。大唐復置峰州,或為承化郡。領縣五:

337 古南越:
嘉寧

338 古南越:
承化

339 古南越:
新昌並漢麊泠縣地。麊音麋。

340 古南越:
嵩山

341 古南越:
珠綠

342 古南越:
玉山郡東至合浦郡界三百里。南至大海,不知里數。西至武安州三百七十里。北至恩平郡七百五十里。東南到海,不知里數。西南到當郡寧海縣二百四十里。西北到蘇茂郡一百三十里。東北到寧越郡六百里。去西京七千二十里,去東京七千四百二十里。戶四百九十,口二千七百一十。

343 古南越:
陸州今理烏雷縣。秦象郡地。漢以來屬交趾郡。梁分置黃州及寧海郡。隋平陳,郡廢,改黃州為玉州;煬帝初州廢,併其地入寧越郡。大唐復置玉州,上元二年改為陸州,州界有陸水。或為玉山郡。領縣三:

344 古南越:
烏雷

345 古南越:
寧海

346 古南越:
華清

347 古南越:
合浦郡東至南昌郡二百里。南至招義郡三百五十里。西至寧越郡五百里。北至懷澤郡一百里。東南到南昌郡三百五十里。西南到招義郡五百七十里。西北到安南都護府一千里。東北到寧越郡七百里。去西京六千五百四十里,去東京五千八百三十里。戶三千一十,口一萬三千二十。

348 古南越:
廉州今理合浦縣。秦象郡地,漢置合浦郡,後漢同。吳改為珠官。晉又為合浦郡。宋因之,兼置臨瘴郡及越州。領郡三,理於此。時西江督護陳伯紹請置,遂以為刺史,始立州鎮,穿山為城門,威服俚獠。齊又因之。煬帝改為祿州,尋改為合州,又廢州置合浦郡。大唐置廉州,州界有瘴江。或為合浦郡。領縣四:

349 古南越:
合浦

350 古南越:
封山

351 古南越:
蔡龍

352 古南越:
大廉並漢合浦縣。

353 古南越:
安樂郡東……南……西……北……東南西南…… 西北……東北……去西京……去東京戶一千一百一十,口五千一百三十。

354 古南越:
巖州理安樂縣。土地與合浦郡同。大唐為巖州,或為安樂郡。領縣四:

355 古南越:
常樂

356 古南越:
思封

357 古南越:
高城

358 古南越:
石巖

359 古南越:
海康郡東至大海二十里。南至珠崖郡四百三十里。西至大海二百里。北至招義郡二百五十里。東南到大海十五里。西南到大海一百里。西北到招義郡一百六十里。東北到招義郡界二百五十里。去西京六千五百一十里,去東京五千九百三十里。戶四千三百三十,口二萬五百七十。

360 古南越:
雷州今理海康縣。秦象郡地。二漢以後並屬合浦郡地。梁分置合州,大同末,以合肥為合州,以此為南合州。隋平陳,又為合州;煬帝初州廢,以屬合浦郡。大唐置雷州,或為海康郡。領縣三:

361 古南越:
海康

362 古南越:
遂溪

363 古南越:
徐聞

364 古南越:
溫水郡東至連城郡一百九十里。南至陵水郡三百里。西至南昌郡二百里。北至普寧郡一百十里。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五千三百五里,去東京五千里。戶三千一百八十,口一萬二百二十。

365 古南越:
禺州今理峨石縣。秦屬象郡。大唐置宕州,後改為東峨州,又改為禺州,或為溫水郡。領縣四:

366 古南越:
峨石

367 古南越:
溫水

368 古南越:
陸川

369 古南越:
扶桑

370 古南越:
湯泉郡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六千八百三十里,去東京六千四百二十里。戶一千三百,口五千二百二十。

371 古南越:
湯州今理湯泉縣。秦屬象郡。大唐置湯州,或為湯泉郡。領縣三:

372 古南越:
湯泉

373 古南越:
綠水

374 古南越:
羅韶

375 古南越:
臨潭郡東至寧越郡六百三十里。南至……西至……北至朗寧郡二百八十二里。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去東京…………戶一千六百六十,口五千三百二十。

376 古南越:
瀼州今理臨江縣。瀼音而章反。隋大將軍劉方始開此路,置鎮守,尋廢不通。大唐貞觀中,清平公李弘節尋劉方故道,開置瀼州,以達交趾。今州在鬱林之西南,交趾之東北。州界有瀼水。其後或為臨潭郡。領縣四:

377 古南越:
臨江

378 古南越:
波零

379 古南越:
鵠山

380 古南越:
弘遠

381 古南越:
扶南郡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去東京戶三千六百六十,口一萬二百。

382 古南越:
籠州今理武勒縣。大唐使清平公李弘節招降,置籠州,或為扶南郡。領縣七:

383 古南越:
武勒

384 古南越:
武禮

385 古南越:
羅龍

386 古南越:
扶南

387 古南越:
龍賴

388 古南越:
武觀

389 古南越:
武江

390 古南越:
正平郡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去東京戶……口

391 古南越:
環州今理正平縣。大唐李弘節招降,置環州,或為正平郡。領縣八:

392 古南越:
正平

393 古南越:
福零

394 古南越:
龍源

395 古南越:
饒勉

396 古南越:
思恩

397 古南越:
武石

398 古南越:
歌良

399 古南越:
蒙都

400 古南越:
樂古郡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六千七百里,去東京六千三百里。戶二百六十,口一千三百。

401 古南越:
古州今理樂古縣。土地與臨潭郡同。大唐置古州,或為樂古郡。領縣三:

402 古南越:
樂古

403 古南越:
古書

404 古南越:
樂興

405 古南越:
珠崖郡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七千四百里,去東京六千七百里。戶二千五百,口一萬二千。

406 古南越:
崖州今理舍城縣。海中之洲也。其洲方千里。漢武置珠崖、儋耳二郡;昭帝省儋耳,併珠崖;元帝又罷珠崖郡,以其阻絕數反,故罷棄之。與今海康郡之徐聞縣對,自徐聞徑度,便風揚帆,一日一夕即至。梁置崖州。隋置珠崖郡。大唐為崖州,或為珠崖郡。領縣四:

407 古南越:
舍城

408 古南越:
澄邁

409 古南越:
文昌

410 古南越:
臨高

411 古南越:
昌化郡東至延德郡四百里。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七千四百四十二里。去東京戶一千三百九,口七千三百。

412 古南越:
儋州今理義倫縣。土地與珠崖郡同。漢置儋耳郡。大唐置儋州,或為昌化郡。領縣五:

413 古南越:
義倫漢儋耳縣城即此。

414 古南越:
昌化

415 古南越:
感恩

416 古南越:
洛場

417 古南越:
富羅隋毗善縣,武德五年改置。

418 古南越:
延德郡東至萬安郡百六十里。南至大海七里。西至昌化郡四百二十里。北至瓊山郡四百五十里。東南到大海二十七里。西南到大海十里。西北到延德縣九十里。東北到瓊山郡四百五十里。去西京八千六百六里,去東京七千七百九十七里。戶八百一十五,口二千八百二十。

419 古南越:
振州今理寧遠縣。土地與珠崖郡同。隋置臨振郡。大唐置振州,或為延德郡。領縣五:

420 古南越:
寧遠

421 古南越:
延德

422 古南越:
吉陽

423 古南越:
臨川

424 古南越:
落屯

425 古南越:
瓊山郡東……南至延德郡四百五十里。西……北……東南西南到延德郡四百五十里。西北……東北……去西京八千六百里,去東京七千二百里。戶六百四十,口一千六百八十。

426 古南越:
瓊州今理瓊山縣。土地與珠崖郡同。大唐割崖州置瓊州,或為瓊山郡。領縣五:

427 古南越:
瓊山

428 古南越:
曾口

429 古南越:
容瓊

430 古南越:
樂會

431 古南越:
顏羅

432 古南越:
萬安郡東……南……西至延德郡界……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去西京八千六百里,去東京七千七百九十里。戶七百二十,口一千六百。

433 古南越:
萬安州今理萬安縣。土地與珠崖郡同。大唐置萬安州,或為萬安郡。領縣四:

434 古南越:
萬安

435 古南越:
陵水

436 古南越:
富雲

437 古南越:
博遼

URN: ctp:n564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