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 -> -> 江南諸水

《江南諸水》

電子圖書館
1 江南諸水:
△沮水

2 江南諸水:
《水經》曰:沮水,出漢中房陵縣淮山,東南過臨沮縣,南至枝江縣入于江。注云:沮陽縣西北景山,即荊山之首也。《山海經》曰:「金玉是出。」亦沮水之所導也。

3 江南諸水:
漳水

4 江南諸水:
《水經》曰:漳水出臨沮縣東荊山,東南過蓼亭,又南過章鄉,至枝江縣北,入于沮。《傳》曰:江、漢、沮、漳,楚之望也。

5 江南諸水:
王仲宣《登樓賦》曰:夾清漳之通浦,倚曲沮之長江。

6 江南諸水:
雷水

7 江南諸水:
《水經》曰:南經大雷戍,西注大江,謂之大雷口,一派東南流入江,謂之小雷口也。宋鮑明遠登大雷岸與妹書,乃此地。
又曰:《孝子傳》云:孟宗為雷池監,作鲊一器以遺母,母不納。

8 江南諸水:
《豫章圖經》曰:蜀水在豐城縣北,按《漢書地理志》曰:「蜀水源出縣內小界山東,東流入南昌縣漳水合。」耆老傳云:仙人許遜為蜀旌陽縣令,有奇術,晉末人皆疫癘,多往蜀詣遜請救,遜與一器水投於上流,疾者飲之,無不愈也。邑人敬其神異,故以蜀水為名。

9 江南諸水:
鄱陽源水

10 江南諸水:
《鄱陽記》曰:鄱陽源,是吳芮所居處,鄉人祭之,為立祠堂,東有石澗,深三尺,鄉人將牲牢告啟,擊鼓三通,其水沖出大流,隨用并足。

11 江南諸水:
葛溪水

12 江南諸水:
《鄱陽記》曰:葛溪水,源出上饒縣靈山西,昔歐冶子居其溪側,以此水淬劍,傳之如此。后又有葛玄家焉,因曰葛水。

13 江南諸水:
湓浦水

14 江南諸水:
《郡國志》曰:湓浦水,有人于此處洗銅盆,忽水暴漲,乃失盆,遂投水取之,即見一龍銜盆,遂奮而出,故曰盆水也。

15 江南諸水:
蕭子顯《齊書》曰:世祖治湓城,得尺五刀十一口,永明享歷之數也。

16 江南諸水:
甘泉水

17 江南諸水:
《九江圖經》曰:甘泉水在縣南甘泉驛之南,其水味甘,飲訖猶有餘香,因以名焉,其山即曰甘泉山。按《州圖經》云:昔山頂有船柁,從頂沿流而下,土人亦名為柁下溪。桓伊為江州刺史,常遣左右赍糧尋之山奧,冀睹非常,乃至一處見有大湖,湖側有敗船,當時聞有柁流下,甚疑惑,后聞有船,方驗。

18 江南諸水:
秦淮水

19 江南諸水:
《江寧圖經》曰:淮水北去縣一里,源從宣州東南溧水縣烏剎橋西八百五十里。

20 江南諸水:
《輿地記》云:秦始皇巡會稽,鑿斷山阜,此淮即所鑿也。亦名秦淮,孫盛《晉春秋》亦云是秦所鑿,王導令郭璞筮,即此淮也。又稱未至方山,有直瀆行三十許里,以地形論之,淮發源詰屈,不類人功,則始皇所掘宜此瀆也。

21 江南諸水:
《丹陽記》云:建康有淮,源出華山入江。

22 江南諸水:
徐爰《釋問》云:淮水西北貫都。

23 江南諸水:
《輿地志》云:淮水發源于華山,在丹陽湖姑熟之界,西北流經建康、秣陵二縣之間,縈紆京邑之內,至于石頭入江,懸流三百許里。

24 江南諸水:
浙江

25 江南諸水:
《山海經》曰:浙江出三天子都,在率東,西北入海餘暨南,郭璞注云:按地理,浙江出黟縣南率中,東入南海,今之浙江是也。率即歙耳,餘暨縣名。

26 江南諸水:
虞喜《志林》注曰:今錢塘江口,折山正居江中,潮投山下折而曲。一云江有反濤,水勢所歸,故云浙江。《史記》云:江水至會稽山陰為浙江是也。

27 江南諸水:
三江

28 江南諸水:
《郡國志》曰:《禹貢》三江,吳郡南松江、錢塘江是也。《禹貢》曰:「三江既入,震澤厎定。」韋昭曰:「三江,謂吳郡南松江,錢塘江,浦陽江。」

29 江南諸水:
虞氏《志林》云:江于彭蠡分為三,是即韋說為謬,按江自太湖出于海,屈曲七百里,出鱸魚,即吳左慈為王釣者。

30 江南諸水:
縠江

31 江南諸水:
《輿地志》曰:縠江,其水波瀾交錯,狀似羅縠之文,因以為名。

32 江南諸水:
若下水

33 江南諸水:
《輿地志》曰:南岸曰上若,北岸曰下若,乃村名也。村人取若下水以釀酒,醇美勝于云陽。

34 江南諸水:
《吳錄》曰:長城若下酒。

35 江南諸水:
張協《七命》云:荊南烏程,即此酒也。

36 江南諸水:
霅水

37 江南諸水:
《輿地志》曰:霅水,亦若水之異名也,水深不可測,俗謂之洛水。

38 江南諸水:
又《山海經》云:浮玉之山,苕水出其陰,中有鮆魚。今亦謂之霅烏水是也。

39 江南諸水:
紫溪

40 江南諸水:
《吳興記》曰:邑有文山,水東南流為紫溪。《輿地志》云:「以為水紫色也。」又云:「紫溪中央水有赤色磐石,長百餘丈,望之如霞,名曰赤瀨水。」

41 江南諸水:
公山江水

42 江南諸水:
《郡國志》曰:公山江水,有桔自然泛來,啖之恣飽則可,將去則病。

43 江南諸水:
不竭泉

44 江南諸水:
《永嘉地記》曰:山北有泉,眾泉旱竭,此泉不干,故以名。山東有瀑布長數十丈,游者云,山頂有大湖,中有孤巖獨立,皆號孤房。

45 江南諸水:
臨水

46 江南諸水:
《湘州記》曰:臨水經臨賀縣東,又南至郡左以合賀水,故有臨賀之稱焉。

47 江南諸水:
靳江

48 江南諸水:
《湘州記》曰:靳江,水在新東縣西八里,水出衡山縣界紫嘉山,東流入湘江二百八十里,昔楚大夫靳尚所封之地,因以名之。

49 江南諸水:
資水

50 江南諸水:
《湘州記》曰:資水,一名茱萸江。

51 江南諸水:
又《水經》云:資水東北過益陽。注曰:應劭曰:縣在益水之陽。今無益水。誠資水之殊目。

52 江南諸水:
《郡國志》云:資水岸有石頭城,即吳將周瑜所筑也。

53 江南諸水:
枉水

54 江南諸水:
《湘州記》曰:枉山在郡東十七里,有枉水出焉。山西漢溪口中有小灣,謂之枉渚,山有楚祠存焉。

55 江南諸水:
沅水

56 江南諸水:
《水經》曰:沅水,出牂牁且蘭縣,為旁溝水,東北至鐔城縣,為沅水。
又曰:沅水之北有奇山,山有秀峰上拔,綠蘿濛幕,頹巖臨水,實釣渚漁詠之勝也。其幽響若鐘音,信神仙之所居。

57 江南諸水:
滄浪水

58 江南諸水:
《永初山川記》曰:漢水古為滄浪,即《漁父》所云滄浪之水清。今滄浪之水合流出鐔城北界山,此蓋后人名之,非古滄浪也。

59 江南諸水:
湘水

60 江南諸水:
《說文》曰:湘,水出零陵陽海山,北入江。

61 江南諸水:
《湘中記》曰:湘水至清,雖深五六丈,見底了了然,石子如樗蒱矣,五色鮮明,白沙如雪,赤岸如朝霞,綠竹生焉,上葉甚密,下疏遼,常如有風氣。

62 江南諸水:
《淮南子》曰:所謂樂者,豈必躬釣瀟湘。

63 江南諸水:
《水經注》曰:湘水又經南津城,西對橘洲,諺曰:昭潭無底橘洲浮。

64 江南諸水:
又按《郡國志》云:湘水邊有水魚山,本名立石山,高八十丈,闊十里,石色黑而重疊,每發一重,則有自然魚形,女人多刻畫為戲,長數寸,燒之魚膏腥。

65 江南諸水:
汨水

66 江南諸水:
《水經注》曰:汨水,西經玉笥山,又西為屈潭,即羅淵也。屈原懷沙自沉于此,故潭以屈為名。賈誼、史遷皆嘗經此,弭楫沿波,投吊于潭。

67 江南諸水:
五美水

68 江南諸水:
《湘中記》曰:五美水,在長沙縣東二十五里,光武時,有五美女居于此溪之側,后因為名。

69 江南諸水:
漓水

70 江南諸水:
《臨桂圖經》曰:漓水,出縣南二十里柘山之陰,西北流至縣西南合零渠五里,始分為二水,昔秦命御史監史祿自零陵鑿渠,出零陵下漓水是也。

71 江南諸水:
《郡國志》稱:后漢伏波將軍馬援開湘水為渠六十里穿度城,今城南流者,是因秦舊瀆耳。至寶歷初,渠道崩壞,舟楫不通,觀察使李渤遂疊石造堤分二水,每水置石斗門一使制之,在人開閉,開漓水,則全入于桂江,壅桂江,則盡歸于湘水。

72 江南諸水:
修仁水

73 江南諸水:
《始興記》曰:脩仁水,西南注連水,北有三楓亭,五渡水。齊范云為始興太守,至脩仁水,酌而飲之,賦詩曰:「三楓何習習,五渡何悠悠。且飲修仁水,不挹階邪流。」

74 江南諸水:
慈廉江

75 江南諸水:
《交州記》曰:慈廉江者,昔有李祖仁居此,兄弟十人,并慈孝廉讓,因此名江。

URN: ctp:n366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