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潭》

電子圖書館
1 潭:
《幽明錄》曰:碩縣下有眩潭,以視之眩人眼,因以為名。傍有田陂,昔有人船行過此陂,見一死蛟在陂上不得下,無何,見一人長壯烏衣立於岸側,語行人云:「吾昨下陂不過而死,可為報眩潭。」行人曰:「眩潭無人,云何可報?」烏衣人云:「但至潭,便大言之。」行人如其言,須臾,潭中有號泣聲。
又曰:晉元熙中,桂陽郡有一老翁,常以釣為業,后清晨出釣,遇大魚食餌,掣綸甚急,船人奄然俱沒,家人尋喪於釣所,見老翁及魚并死,為釣綸所纏,魚腹下有丹字,文曰:「我聞曾潭樂,故從檐潭來。磔死弊老翁,持釣數見欺。好食赤鯉鲙,今日得汝為。」

2 潭:
《荊州圖記》曰:武當縣西北六里江中,名佷子潭,潭中有右磧洲,長六十丈,世傳佷子未曾從父命,父臨終欲葬山上,故謬曰葬我水中,佷子惟從此命。習鑿齒《記》云:「佷子是漢時人,家在山東五女徼。」

3 潭:
鄧德明《南康記》曰:梓潭有梓樹,洪直巨圍,葉廣丈餘,垂柯數畝。
又曰:贛潭在郡下,昔有長者於此潭以釣為事,恒作漁父歌,其聲慷慨。忽聞綸動,須臾,一物形似小水牛,眼光如鏡,或言水犀,浮躍逐綸,角帶金鎖,釣客因引得鎖出水數十丈,鎖斷,餘數丈盡是珍寶。

4 潭:
《羅浮山記》曰:牛潭深洞無極,北岸有石,周圍三丈許,漁人見牛自水而出,盤於此石。

5 潭:
《枹樸子》曰:昔石頭水有大黿,常在潭中,因名此為黿潭,能作魅行病於人。吳有道士戴昞者,乃以越章封泥,遍投潭水中,良久,有大黿徑長丈餘浮出,不敢動,乃格殺之,而病人并愈。又有小黿出羅列,死於水渚甚多。

6 潭:
《南康記》曰:梓潭在雩都縣之東南六十九里,其山有大梓樹,吳王令都尉蕭武伐為龍舟,艚斫成而牽引不動。占云,須童男女數十人為歌樂乃當得下。依其言以童男女牽拽,艚沒于潭中,男女皆溺。其後每天晴朗凈,仿佛若見人船焉,夜宿潭邊,或聞歌唱之聲,因號梓潭焉。

7 潭:
《鄱陽記》曰:懷蛟水,一名孝經潭,在縣南二百步,江中流石際有潭,往往有蛟浮出,時傷人焉。每至五月五日,鄉人於此江水以船競渡,俗云為屈原禳災,承前郡守縣懸纟采以賞之。刺史張棲貞以人之行莫大於孝,懸《孝經》標竿上賞之,而人知勸,俗號為懷蛟水,或曰孝經潭。

8 潭:
《湘州記》曰:益陽有昭潭,其下無底,湘州最深處也。或謂周昭王南征不復,沒於此潭,因以為名。

URN: ctp:n36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