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Back Forward
宋明 -> 太平御覽 -> 禮儀部十五 -> 封禪 -> 11 - 相似段落

·滿西使使西

[詳細說明]
  • 建武二十年二月,群臣上言即位三十年宜封禪太山 顯示相似段落

    後漢書·祭祀上》:建武三十年二月,群臣上言,即位三十年,宜封禪泰山。詔書曰:「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氣滿腹,吾誰欺,欺天乎?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建武三十年三月,群臣上言,即位三十年,宜封禪泰山。詔書曰:百姓怨氣滿腹,吾誰欺,欺天乎。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建武二十年二月,群臣上言:「即位三十年宜封禪太山。」詔書曰:「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氣滿腹,吾誰欺,欺天乎?」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封禪》:建武中,群臣上言。即位三十年,宜封禪太山。詔書曰:「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氣滿腹,吾誰欺,欺天乎? 顯示整段
  • 群臣上言,即位三十年 顯示相似段落

    後漢書·祭祀上》:群臣上言,即位三十年,宜封禪泰山。詔書曰:「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氣滿腹,吾誰欺,欺天乎?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何事汙七十二代之編錄!桓公欲封,管仲非之。若郡縣遠遣吏上壽,盛稱虛美,必髡,兼令屯田。」從此群臣不敢復言。三月,上幸魯,過泰山,告太守以上過故,承詔祭山及梁父。時虎賁中郎將梁松等議: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封禪》:群臣上言。即位三十年,宜封禪太山。詔書曰:「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氣滿腹,吾誰欺,欺天乎?曾謂太山不如林放,何事太山汙七十二代之編錄!」三月,上幸魯,過太山。太山守以上過故,承詔祭太山及梁父。時虎賁中郎將梁松議封禪事, 顯示整段
  • 群臣上言,即位三十年 顯示相似段落

    藝文類聚·》:群臣上言,即位三十年,宜封禪泰山。詔書曰:百姓怨氣滿腹,吾誰欺,欺天乎。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封禪》:群臣上言。即位三十年,宜封禪太山。詔書曰:「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氣滿腹,吾誰欺,欺天乎?曾謂太山不如林放, 顯示整段
  • 封禪泰山 顯示相似段落

    東觀漢記·郊祀志》:封禪泰山, 顯示整段
    後漢書·祭祀上》:宜封禪泰山。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宜封禪泰山。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封禪》:宜封禪太山。 顯示整段
  • 怨氣滿腹 顯示相似段落

    後漢書·桓榮丁鴻列傳》:怨氣滿腹。 顯示整段
    後漢書·祭祀上》:百姓怨氣滿腹,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百姓怨氣滿腹,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百姓怨氣滿腹,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封禪》:百姓怨氣滿腹, 顯示整段
  • 吾誰欺,欺天乎 顯示相似段落

    論語·子罕》:吾誰欺?欺天乎? 顯示整段
    論衡·感類》:吾誰欺?欺天乎? 顯示整段
    後漢書·祭祀上》:吾誰欺,欺天乎?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吾誰欺,欺天乎。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吾誰欺,欺天乎?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封禪》:吾誰欺,欺天乎? 顯示整段
  • 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顯示相似段落

    論語·八佾》: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顯示整段
    論衡·感類》: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顯示整段
    後漢書·祭祀上》:曾謂泰山不如林放,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泰山》: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祭禮中》: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封禪》:曾謂太山不如林放, 顯示整段
  • 汙七十二代編錄 顯示相似段落

    東觀漢記·世祖光武皇帝》:汙七十二代編錄, 顯示整段
    後漢書·祭祀上》:何事汙七十二代之編錄!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後漢世祖光武皇帝》:污七十二代編錄,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封禪》:何事太山汙七十二代之編錄!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封禪》:而有事于太山,汙七十二代編錄, 顯示整段
  • 上許梁松等奏,乃求元封時封禪故事 顯示相似段落

    後漢書·祭祀上》:上許梁松等奏,乃求元封時封禪故事,議封禪所施用。有司奏當用方石再累置壇中,皆方五尺,厚一尺,用玉牒書藏方石。牒厚五寸,長尺三寸,廣五寸,有玉檢。又用石檢十枚,列於石傍,東西各三,南北各二,皆長三尺,廣一尺,厚七寸。檢中刻三處,深四寸,方五寸,有蓋。檢用金鏤五周,以水銀和金以為泥。王璽一方寸二分,一枚方五寸。方石四角又有距石,皆再累。枚長一丈,厚一尺,廣二尺,皆在圓壇上。其下用距石十八枚,皆高三尺,厚一尺,廣二尺,如小碑,環壇立之,去壇三步。距石下皆有石跗,入地四尺。又用石碑,高九尺,廣三尺五寸,厚尺二寸,立壇丙地,去壇三丈以上,以刻書。上以用石功難,又欲及二月封,故詔松欲因故封石空檢,更加封而已。松上疏爭之,以為「登封之禮,告功皇天,垂後無窮,以為萬民也。承天之敬,尤宜章明。奉圖書之瑞,尤宜顯著。今因舊封,竄寄玉牒故石下,恐非重命之義。受命中興,宜當特異,以明天意」。遂使泰山郡及魯趣石工,宜取完青石,無必五色。時以印工不能刻玉牒,欲用丹漆書之;會求得能刻玉者,遂書。書祕刻方石中,合容玉牒。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封禪》:上許松等奏,乃求元封時封禪故事,議封禪所施用。有司奏當用方石,再累置壇中,皆方五尺一枚,厚一尺,用玉牒書藏方石。牒厚五寸,長尺三寸,廣五寸。有玉牒十枚,列於方石旁,東西南北各三,皆長三尺,廣一尺,厚七寸。檢中刻三處,深四寸,方五寸,有蓋。檢用金縷五周,以水銀和金為泥。刻玉璽,一枚方寸一分,一枚方五寸。石四角有距石,皆再累。一枚長一丈,厚一尺,廣二尺,皆在壇上。其下用距十八枚,皆高三尺,厚一尺,廣二尺,如小碑,環壇立之。去三步,距石下皆有石附,入地四尺。又用石碑,高九尺,廣三尺五寸,厚尺二寸,立壇丙地,去壇三尺,以刻書。上以用石功難,語覃及二月封,故詔松因故封石空檢,更加封而已。松上疏爭之,以為「登封之禮,今告功皇天,垂后無窮,以為萬民也。丞之之敬,章圖書之瑞,尤宜顯著。今因舊封竄寄故石下,恐非重命之義。受命中興,宜當特異,以明天意。」遂使太山郡及魯趣石工,直取完青石,無五色。時以印工不能刻玉牒,欲用丹漆書之。會求得刻玉者,遂刻書。書秘,刻方石中,令容玉牒。 顯示整段
  • 上許梁松等奏,方求元封時故事 顯示相似段落

    藝文類聚·封禪》:上許梁松等奏,方求元封時故事,議封禪所施用,有司奏當刻玉璽一枚,方寸三分,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封禪》:上許松等奏,乃求元封時封禪故事,議封禪所施用。有司奏當用方石, 顯示整段
  • 乃求元封時封禪故事 顯示相似段落

    後漢書·祭祀上》:乃求元封時封禪故事,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封禪》:乃求元封時封禪故事,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封泥書》:乃求元封封禪事。 顯示整段
  • 長一尺二寸,廣一寸 顯示相似段落

    後漢書·祭祀上》:長尺三寸,廣五寸, 顯示整段
    儀禮·士喪禮》:長尺二寸,廣五寸, 顯示整段
    黃帝內經·骨度》:足長一尺二寸,廣四寸半。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帝舜有虞氏》:長三尺二寸,廣九寸,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封禪》:長尺三寸,廣五寸。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各長一尺三寸,廣一寸五分,厚五分,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簡章》:長一尺二寸,廣一寸,厚三分。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板長一尺五寸,廣一寸五分。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玉下》:每牒長一尺二寸,廣一寸二分,厚三分, 顯示整段
  • 皆長三尺,廣一尺 顯示相似段落

    後漢書·祭祀上》:皆長三尺,廣一尺,厚七寸。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封禪》:皆長三尺,廣一尺,厚七寸。 顯示整段
    太平廣記·渝州蓮花》:皆長三尺許,闊一尺一寸, 顯示整段
  • 以水銀和金以為泥 顯示相似段落

    後漢書·祭祀上》:以水銀和金以為泥。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封禪》:以水銀和金為泥。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封泥書》:以水銀和金為泥。 顯示整段
  • 有司奏當刻玉璽一枚,方寸三分 顯示相似段落

    藝文類聚·封禪》:有司奏當刻玉璽一枚,方寸三分,玉版方五寸。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封禪》:刻玉璽,一枚方寸一分,一枚方五寸。 顯示整段
  • 刻玉璽,一枚方寸一分 顯示相似段落

    藝文類聚·封禪》:有司奏當刻玉璽一枚,方寸三分,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封禪》:刻玉璽,一枚方寸一分,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玉下》:為玉璽一枚,方一寸二分, 顯示整段
  • 如小碑,環壇立之 顯示相似段落

    後漢書·祭祀上》:如小碑,環壇立之,去壇三步。距石下皆有石跗,入地四尺。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封禪》:如小碑,環壇立之。去三步,距石下皆有石附,入地四尺。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封禪》:如碑之狀。去壇三步,其下石跗,入地數尺。 顯示整段
  • 方三尺五寸,高尺五寸 顯示相似段落

    風俗通義·》:方三尺五寸,高尺五寸, 顯示整段
    墨子·備高臨》:方三寸,輪厚尺二寸, 顯示整段
    後漢書·祭祀上》:廣三尺五寸,厚尺二寸,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封禪》:廣三尺五寸,厚尺二寸, 顯示整段
  • 上以用石功難,又欲及二月封 顯示相似段落

    後漢書·祭祀上》:上以用石功難,又欲及二月封,故詔松欲因故封石空檢,更加封而已。松上疏爭之,以為「登封之禮,告功皇天,垂後無窮,以為萬民也。承天之敬,尤宜章明。奉圖書之瑞,尤宜顯著。今因舊封,竄寄玉牒故石下,恐非重命之義。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封禪》:上以用石功難,又欲及二月封,故詔梁松,因故封石空撿,更加封而已,松上疏爭之,以為承天之敬,尤宜章明,今因舊封,竄寄玉牒故石下,恐非重命之義。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封禪》:上以用石功難,語覃及二月封,故詔松因故封石空檢,更加封而已。松上疏爭之,以為「登封之禮,今告功皇天,垂后無窮,以為萬民也。丞之之敬,章圖書之瑞,尤宜顯著。今因舊封竄寄故石下,恐非重命之義。 顯示整段
  • 登封之禮 顯示相似段落

    後漢書·祭祀上》:登封之禮,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世祖武皇帝》:雖登封之禮,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封禪》:登封之禮, 顯示整段
  • 上至奉高,遣侍御史與蘭臺令史 顯示相似段落

    後漢書·祭祀上》:上至奉高,遣侍御史與蘭臺令史,將工先上山刻石。文曰: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封禪》:上至奉高,遣御史與蘭臺令史,將工先上山刻石碑文。 顯示整段
  • 遣侍御史與蘭臺令史 顯示相似段落

    後漢書·祭祀上》:遣侍御史與蘭臺令史, 顯示整段
    後漢書·輿服上》:侍御史,蘭臺令史副。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封禪》:遣御史與蘭臺令史, 顯示整段
  • 二十二日辛卯晨,燎祭天於泰山下南方 顯示相似段落

    後漢書·祭祀上》:二十二日辛卯晨,燎祭天於泰山下南方,群神皆從,用樂如南郊。諸王、王者後二公、孔子後褒成君,皆助祭位事也。事畢,將升封。或曰:「泰山雖已從食於柴祭,今親升告功,宜有禮祭。」於是使謁者以一特牲於常祠泰山處,告祠泰山,如親耕、貙劉、先祠、先農、先虞故事。至食時,御輦升山,日中後到山上更衣,早晡時即位于壇,北面。群臣以次陳後,西上,畢位升壇。尚書令奉玉牒檢,皇帝以寸二分璽親封之,訖,太常命人發壇上石,尚書令藏玉牒已,復石覆訖,尚書令以五寸印封石檢。事畢,皇帝再拜,群臣稱萬歲。命人立所刻石碑,乃復道下。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封禪》:二十二日辛卯晨,燎祭天於太山下南方,群神皆從,用樂皆如南郊。諸王、王者二公、孔子后褒成君,皆助祭在位。畢,將升封。或曰:「太山雖已從食于柴祭,今親升告功,宜有禮祭。」於是使謁者以一特牲於常祠太山處。告祠太山,如親耕、貙劉、先農、先虞故事。至食時,上御輦升山,曰后到山上。即位於壇南,北面,群臣以次陳後,西上,畢,帝升壇。尚書令奉玉牒檢,皇帝以寸二分璽親封之。訖,太常命人發壇上石,尚書令奉藏玉牒已,復石覆訖,尚書令以五寸印封石檢。事畢,皇帝拜,群臣稱萬歲。令人立所刻石碑,乃復道下。 顯示整段
  • 御輦升山,日中後到山上更衣 顯示相似段落

    後漢書·祭祀上》:御輦升山,日中後到山上更衣,早晡時即位于壇,北面。群臣以次陳後,西上,畢位升壇。尚書令奉玉牒檢,皇帝以寸二分璽親封之,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封禪》:上御輦升山,日中後到山上,即位于壇南北,帝升壇,尚書令奉玉牒撿,皇帝以寸二分璽親封之。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封禪》:上御輦升山,曰后到山上。即位於壇南,北面,群臣以次陳後,西上,畢,帝升壇。尚書令奉玉牒檢,皇帝以寸二分璽親封之。 顯示整段
  • 群臣稱萬歲 顯示相似段落

    後漢書·祭祀上》:群臣稱萬歲。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封禪》:群臣稱萬歲。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封禪》:群臣稱萬歲, 顯示整段
  • 二十五日甲午,禪 顯示相似段落

    後漢書·祭祀上》:二十五日甲午,禪,祭地于梁陰,以高后配,山川群神從,如元始中北郊故事。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封禪》:二十五日甲午,禪祭地於梁陰,以高后配,山川群神從,如元始中北郊故事。 顯示整段
  • 采元始中故事 顯示相似段落

    後漢書·祭祀上》:采元始中故事。 顯示整段
    後漢書·祭祀上》:如元始中北郊故事。 顯示整段
    後漢書·祭祀中》:如元始中故事。 顯示整段
    後漢書·祭祀中》:因采元始中故事, 顯示整段
    後漢書·祭祀中》:以元始中故事,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立春》:元始中故事,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郊丘》:依鄗采元始中故事,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迎氣》:因采元始中故事,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封禪》:如元始中北郊故事。 顯示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