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宋明 -> 太平御覽 -> 治道部七 -> 貢賦下 -> 1 - 相似段落[詳細說明]
《漢書》曰:孝文時,晁錯說上,令人入粟得以拜爵。邊食足支五歲,可令入粟郡縣;足支一歲已上,可時赦,勿收農人租。如此德澤加於萬人。帝從之。后天下充實,乃下詔曰:「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今勤身從事,而有租稅之賦,是謂本末者無以異也。本,農也。末,賈也。言農與賈俱出租無異也。於勸農之道未備,其除田之租稅。」
又曰:董仲舒說上曰:「古者稅人不過十一,其求易供;使人不過三日,其力易足。秦用商鞅之法,加月為更卒,已復為正卒,一歲屯戍,一歲力役,三十倍於古;更卒謂給郡縣一月而更者也。正卒謂給中都官者。率計今人一歲之中屯戍及力役之事三十倍多于古也。田租、口賦、鹽鐵之利,二十倍於古。秦賣鹽鐵貴,故下人受其用也。既收田租,又出口賦,而官更奪鹽鐵之利,率計一歲之中失其資二十倍多於古也。或耕豪人之田,見稅十五。故貧人常衣馬牛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又曰:倪寬為左內史,勸農業,理獄訟,卑體下士,務在於得民心。收租稅,時裁闊狹,與民相假貸,為有貧弱及農要之時不即征收也。以故租多不入。後有軍發,左內史以負租課殿,當免。民聞當免皆恐失之,大家牛車,小家擔負,輸租襁屬不絕,課更以最上。上由此愈奇寬。
又曰:元鳳中,詔曰:「夫谷賤則傷農。今三輔太常谷減賤,減猶少也。其令以菽粟當今年賦租稅。」元平元年春二月詔曰:「天下以農桑為本,日者省用,罷不急官,減外徭,耕桑者益眾,而百姓未能家給,朕甚憫焉。其減口賦錢。」有司奏請減什三,上許之。
《漢書·食貨志上》: 邊食足以支五歲,可令入粟郡縣矣;足支一歲以上,可時赦,勿收農民租。如此,德澤加於萬民, 《太平御覽·貢賦下》: 邊食足支五歲,可令入粟郡縣;足支一歲已上,可時赦,勿收農人租。如此德澤加於萬人。 《史記·孝文本紀》: 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今勤身從事而有租稅之賦,是為本末者毋以異,其於勸農之道未備。其除田之租稅。 《漢書·文帝紀》: 詔曰:「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今廑身從事,而有租稅之賦,是謂本末者無以異也,其於勸農之道未備。其除田之租稅。 《太平御覽·貢賦下》: 乃下詔曰:「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今勤身從事,而有租稅之賦,是謂本末者無以異也。於勸農之道未備,其除田之租稅。」 《漢書·文帝紀》: 詔曰:「夫農,天下之本也, 《漢書·文帝紀》: 詔曰:「農,天下之大本也, 《漢書·文帝紀》: 詔曰:「農,天下之本, 《漢書·景帝紀》: 詔曰:「農,天下之本也。 《太平御覽·貢賦下》: 乃下詔曰:「農,天下之本, 《太平御覽·種植》: 詔曰:「農,天下之本也。 《史記·孝文本紀》: 農,天下之本, 《史記·孝文本紀》: 農,天下之本, 《漢書·文帝紀》: 夫農,天下之本也, 《漢書·文帝紀》: 農,天下之本, 《漢書·景帝紀》: 農,天下之本也。 《漢書·溝洫志》: 農,天下之本也。 《藝文類聚·籍田》: 夫農天下之本, 《太平御覽·籍田》: 夫農,天下之本也。 《太平御覽·貢賦下》: 農,天下之本, 《太平御覽·種植》: 農,天下之本也。 《史記·孝文本紀》: 其除田之租稅。 《漢書·文帝紀》: 其除田之租稅。 《漢書·食貨志上》: 遂除民田之租稅。 《太平御覽·貢賦下》: 其除田之租稅。 《太平御覽·貢賦下》: 董仲舒說上曰:「古者稅人不過十一,其求易供;使人不過三日,其力易足。秦用商鞅之法, 《太平御覽·賦斂》: 董仲舒奏:「古者稅民不過什一,其求易供;使民不過三日,其力易足。至秦則不然,用商鞅之法, 《前漢紀·孝武皇帝紀四》: 是時董仲舒說上曰。古稅民不過什一。 《太平御覽·貢賦下》: 董仲舒說上曰:「古者稅人不過十一, 《太平御覽·賦斂》: 董仲舒奏:「古者稅民不過什一, 《漢書·食貨志上》: 古者稅民不過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過三日,其力易足。 《前漢紀·孝武皇帝紀四》: 古稅民不過什一。使民歲不過三日。 《太平御覽·貢賦下》: 古者稅人不過十一,其求易供;使人不過三日,其力易足。 《太平御覽·賦斂》: 古者稅民不過什一,其求易供;使民不過三日,其力易足。 《漢書·食貨志上》: 古者稅民不過什一, 《前漢紀·孝武皇帝紀四》: 古稅民不過什一。 《太平御覽·貧上》: 古者稅民,不過什一。 《太平御覽·貢賦下》: 古者稅人不過十一, 《太平御覽·賦斂》: 古者稅民不過什一, 《太平御覽·田》: 古者稅民不過什一, 《新序·雜事三》: 至夫秦用商鞅之法, 《諫逐客書》: 孝公用商鞅之法,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至夫秦用商鞅之法, 《史記·李斯列傳》: 孝公用商鞅之法, 《漢書·刑法志》: 秦用商鞅,連相坐之法, 《漢書·食貨志上》: 至秦則不然,用商鞅之法, 《漢書·五行志中之下》: 秦連相坐之法, 《漢書·賈鄒枚路傳》: 至夫秦用商鞅之法, 《漢書·董仲舒傳》: 至秦則不然。師申商之法, 《前漢紀·孝武皇帝紀四》: 至秦則不然。用商鞅之法。 《前漢紀·孝成皇帝紀一》: 秦用商鞅。起連坐之法。 《群書治要·志》: 秦用商鞅,連相坐之法, 《群書治要·傳》: 至夫秦用商鞅之法, 《群書治要·體論》: 秦用商鞅,連相坐之法, 《太平御覽·關西道》: 孝公用商鞅, 《太平御覽·貧上》: 秦則不然,用商鞅之法, 《太平御覽·貢賦下》: 秦用商鞅之法, 《太平御覽·賦斂》: 至秦則不然,用商鞅之法, 《太平御覽·敘刑上》: 秦用商鞅之法, 《太平御覽·田》: 至秦則不然,用商鞅之法, 《太平御覽·田》: 秦用商鞅之法, 《漢書·食貨志上》: 又加月為更卒,已復為正,一歲屯戍,一歲力役,三十倍於古;田租口賦,鹽鐵之利,二十倍於古。或耕豪民之田,見稅什五。故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前漢紀·孝武皇帝紀四》: 一歲力役。四十倍於古。田稅口賦。二十倍於古。或耕豪傑之田。見稅什五。故嘗衣馬牛之衣。食犬豕之食。 《太平御覽·貢賦下》: 加月為更卒,已復為正卒,一歲屯戍,一歲力役,三十倍於古;田租、口賦、鹽鐵之利,二十倍於古。或耕豪人之田,見稅十五。故貧人常衣馬牛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太平御覽·田》: 一歲屯戍萬計,力役三十倍於古,田租口賦鹽鐵之利二十倍於古。或耕豪民之田,稅十五。故貧民常衣馬牛衣,而食犬彘之食。 《漢書·食貨志上》: 又加月為更卒,已復為正,一歲屯戍,一歲力役,三十倍於古; 《太平御覽·卒》: 又加月為更卒,已,復為正一歲,屯戍三十倍於古。 《太平御覽·貢賦下》: 加月為更卒,已復為正卒,一歲屯戍,一歲力役,三十倍於古; 《漢書·食貨志上》: 田租口賦, 《後漢書·孝安帝紀》: 除田租、口賦。 《太平御覽·貢賦下》: 田租、口賦、 《鹽鐵論·非鞅》: 鹽、鐵之利, 《漢書·食貨志上》: 鹽鐵之利, 《三國志·呂乂傳》: 較鹽鐵之利, 《三國志·王連傳》: 較鹽鐵之利, 《太平御覽·貢賦下》: 鹽鐵之利, 《太平御覽·鹽》: 較鹽、鐵之利。 《漢書·食貨志上》: 故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前漢紀·孝武皇帝紀四》: 故嘗衣馬牛之衣。食犬豕之食。 《太平御覽·貧上》: 故貧民常衣馬牛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太平御覽·貢賦下》: 故貧人常衣馬牛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太平御覽·田》: 故貧民常衣馬牛衣,而食犬彘之食。 《漢書·溝洫志》: 而兒寬為左內史, 《太平御覽·貢賦下》: 倪寬為左內史, 《漢書·公孫弘卜式兒寬傳》: 卑體下士,務在於得人心; 《太平御覽·待士》: 卑體下士,務在得人心。 《太平御覽·貢賦下》: 卑體下士,務在於得民心。 《漢書·公孫弘卜式兒寬傳》: 卑體下士, 《漢書·趙尹韓張兩王傳》: 卑體下士, 《太平御覽·待士》: 卑體下士, 《太平御覽·貢賦下》: 卑體下士, 《群書治要·兵要》: 在於得民心, 《太平御覽·敘兵下》: 在於得民心; 《太平御覽·貢賦下》: 務在於得民心。 《漢書·公孫弘卜式兒寬傳》: 收租稅,時裁闊狹,與民相假貸,以故租多不入。後有軍發,左內史以負租課殿,當免。民聞當免,皆恐失之,大家牛車,小家擔負,輸租繈屬不絕,課更以最。上由此愈奇寬。 《太平御覽·內史》: 收租稅,時裁闊狹,與民相假貸,以故租多不入。後有軍發,右內史以負租課殿,當免。民聞,皆恐失之,大家車牛,小家擔負,輸租襁屬不絕,課更最。上由此愈奇寬。 《太平御覽·貢賦下》: 收租稅,時裁闊狹,與民相假貸,以故租多不入。後有軍發,左內史以負租課殿,當免。民聞當免皆恐失之,大家牛車,小家擔負,輸租襁屬不絕,課更以最上。上由此愈奇寬。 《漢書·公孫弘卜式兒寬傳》: 後有軍發,左內史以負租課殿,當免。民聞當免,皆恐失之,大家牛車,小家擔負,輸租繈屬不絕,課更以最。 《前漢紀·孝武皇帝紀五》: 後有軍發左內史粟負租。課殿當免。吏民聞之。輸租襁負不絕。課更以最。 《太平御覽·內史》: 後有軍發,右內史以負租課殿,當免。民聞,皆恐失之,大家車牛,小家擔負,輸租襁屬不絕,課更最。 《太平御覽·貢賦下》: 後有軍發,左內史以負租課殿,當免。民聞當免皆恐失之,大家牛車,小家擔負,輸租襁屬不絕,課更以最上。 《漢書·昭帝紀》: 詔曰:「夫穀賤傷農,今三輔、太常穀減賤,其令以叔粟當今年賦。」 《太平御覽·貢賦下》: 詔曰:「夫谷賤則傷農。今三輔太常谷減賤,其令以菽粟當今年賦租稅。」 《漢書·昭帝紀》: 三輔、太常郡得以叔粟當賦。 《漢書·昭帝紀》: 今三輔、太常穀減賤,其令以叔粟當今年賦。 《太平御覽·貢賦下》: 今三輔太常谷減賤,其令以菽粟當今年賦租稅。 《漢書·昭帝紀》: 元平元年春二月,詔曰:「天下以農桑為本。日者省用,罷不急官,減外繇,耕桑者益眾,而百姓未能家給,朕甚愍焉。其減口賦錢。」有司奏請減什三,上許之。 《太平御覽·貢賦下》: 元平元年春二月詔曰:「天下以農桑為本,日者省用,罷不急官,減外徭,耕桑者益眾,而百姓未能家給,朕甚憫焉。其減口賦錢。」有司奏請減什三,上許之。 《潛夫論·務本》: 以農桑為本, 《漢書·昭帝紀》: 天下以農桑為本。 《群書治要·潛夫論》: 夫富民者以農桑為本, 《藝文類聚·論政》: 以農桑為本, 《太平御覽·貢賦下》: 天下以農桑為本, 《史記·歷書》: 朕甚閔焉。 《史記·五宗世家》: 朕甚閔焉。 《漢書·武帝紀》: 朕甚閔焉。 《漢書·元帝紀》: 朕甚閔焉。 《漢書·元帝紀》: 朕甚閔焉。 《漢書·成帝紀》: 朕甚閔焉。 《漢書·藝文志》: 朕甚閔焉! 《漢書·楚元王傳》: 朕甚閔焉。 《漢書·景十三王傳》: 朕甚閔焉。 《漢書·眭兩夏侯京翼李傳》: 朕甚閔焉。 《漢書·宣元六王傳》: 朕甚閔焉。 《漢書·匡張孔馬傳》: 朕甚閔焉。 《漢書·外戚傳上》: 朕甚閔焉。 《漢書·元后傳》: 朕甚閔焉。 《漢書·王莽傳上》: 朕甚閔焉。 《前漢紀·孝宣皇帝紀二》: 朕甚憫焉。 《太平御覽·禮賢》: 朕甚閔焉。 《太平御覽·敘圖書》: 朕甚閔焉! 《太平御覽·貢賦下》: 朕甚憫焉。 《太平御覽·貢舉上》: 朕甚憫焉。 《太平御覽·金中》: 朕甚憫焉! 《漢書·昭帝紀》: 其減口賦錢。」有司奏請減什三, 《前漢紀·孝昭皇帝紀》: 詔減口賦錢什三。 《太平御覽·貢賦下》: 其減口賦錢。」有司奏請減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