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简体字版

《诏》

电子图书馆
1 诏:
《释名》曰:诏,照也。人暗不见事,则有所犯,以此照示,使照然知所由也。

2 诏:
蔡邕《独断》曰:制,诰。制者,王者之言必为法制也;诏犹告也,告教也。三代无其文,秦汉有也。

3 诏:
《文心雕龙》曰:皇帝驭寓,其言也神。渊嘿负扆,而响盈四表,其惟诏策乎?昔轩辕唐、虞,同称为命。命之为义,制性之本也。其在三王,事兼诰、誓。誓以训诫,诰以敷政。降及七国,并称曰:命。命者,使也。秦并天下,改命曰“制”。汉初定仪,则有四品: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敕。敕戒州郡,诏告百官,制施赦令,策封王侯。策者,简也。制者,裁也。诏者,告也。敕者,正也。观文、景以前,诏体浮杂。武帝崇儒,选言弘奥。策封三王,文同典、训,劝戒渊雅,垂范后代。及光武拨乱,留意词采,而造次喜怒。时或偏滥。暨明、章崇学,雅诏间出。和安政弛,礼阁鲜才,每为诏敕,假手外请。建安之末,文理代兴,潘勖九锡,典雅逸群;卫觊禅诏,符采炳耀,不可加也。自魏、晋策诰,职在中书。刘放、张华,管于斯任,施令发号,洋洋盈耳。魏文以下,词义多伟,至于作威作福,其万虑之一弊乎?晋氏中兴,惟明帝崇才,以温峤文清,故引入中书。自斯已后,体宪风流矣。夫王言崇秘,大观在上,所以百辟其刑,万邦作孚。故授官选贤,则义炳重离之晖;优文封策,则气含云雨之润;敕戒恒诰,则笔吐星汉之华;启戎变伐,则声存洊雷之威,眚灾肆赦,则文有春露之滋;明诏敕法,则词有秋霜之烈:此诏策之大略也。

4 诏:
《汉制度》曰:帝之下书有四: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诫敕。策书者,编简也。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篆书起年月,称皇帝,以命诸侯王。三公以罪免,亦赐策,而以隶书,用尺一木,两行,惟此为异也。制书者,帝者制度之命,其文曰制;诏三公皆玺封,尚书令即重封。露布州郡者,诏书也;其文曰:“告某官云如故事。”诫敕者,谓敕某官。他皆类此。

5 诏:
《汉书》曰:诫敕刺史、太守及三边营官,被敕文曰“有诏敕某官”,是为诫敕。世皆名此为策书,失之甚也。
又曰:《淮南王安传》曰:武帝方好艺文,以安属于诸父,辨博善为文辞,甚尊重之。每为报书及赐,师古曰:书赐之也。常召司马相如等视草乃遣。

6 诏:
《东观汉记》曰:第五伦每见光武诏书,常叹曰:“此圣主也,当何由一得见,决矣!”等辈笑之曰:“汝三皇时人也,尔说将尚不下,安能动万乘主耶?”伦曰:“未遇知己,道不同故耳。”

7 诏:
范晔《后汉书》曰:隗嚣宾客掾吏多文才士。每所有事,当世才士大夫皆讽诵之。故帝有所答,尤加意焉。

8 诏:
《魏志》曰:明帝疾,欲以燕王宇为大将军。帝引见刘放、孙资入卧内问之。放、资对曰:“燕实自不堪大任。”帝曰:“曹爽可代宇不?”放资因赞成之,又深陈宜速召太尉司马宣王以纲维帝室。纳其言,即以黄纸授放作诏。放、资既出,帝意复变,诏止宣王。
又曰:蒋济上《万机论》,帝嘉之,入为散骑常侍。时有诏诏征南将军夏侯尚曰:“卿腹心重将,当使恩施足死,惠爱可怀,作威作福,杀人活人。”尚以示济。济既至,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它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因曰:“夫‘作威作福’《书》之明戒,天子无戏,古人所慎,惟察之。”于是帝意解,追取前诏。

9 诏:
王隐《晋书》曰:武帝泰始四年班五条诏书于郡国:一曰正身;二曰勤民;三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华;五曰去人事。
又曰:楚王玮既诛汝南王亮,寻又诏云:“玮矫诏。”行斩刑。临死,出其怀中青纸以示监刑尚书刘颂,流涕而言:“此诏书也,受此而行,谓为社稷。今更为罪,托体先帝,枉受如此,幸见申列。”

10 诏:
《晋书·杨骏传》曰:武帝疾笃,未有顾命,佐命功臣皆已没矣。朝臣惶惑,计无所从。而骏尽斥群公,亲侍左右,因辄改易公卿,树其心腹。会帝少间,见所用者,乃正色谓骏曰:“何得便尔?”乃诏中书以汝南王亮与骏夹辅王室。骏恐失权宠,从中书借诏观之,得便藏匿。中书监华廙恐惧,自往索之,终不肯与。信宿之间,上疾遂笃。
又曰:齐王冏入宫,称诏废贾后。后曰:“诏当从我出,何诏也?”

11 诏:
《晋中兴书》曰:初,显宗幼冲,见王导恒拜。又帝与导手诏,则“敬白”;中书作诏,则曰“敬问”。于是以为永制。
又曰:桓玄左右称玄为“桓诏”。桓胤谏曰:“诏者施于辞令,不以为称谓也。汉魏之主皆无此言,愿陛下稽古帝则,令万世可法。”玄曰:“此诏以行,今宣敕罢之。”

12 诏:
《后周书》曰:冀俊善隶书,特工摸写。魏文昌初,为贺拔岳墨曹参军。及岳被害,太祖引为记室。时侯莫陈悦阻兵陇右,太祖志在平之,乃令俊伪作魏帝敕书与费也头,令将兵助太祖讨悦。俊依旧敕摸写,及代舍人主书等署,与真无异。太祖说。费也头已曾得魏帝敕书,及见此敕,不以为疑,遂遣步骑一千受太祖节度。

13 诏:
《隋书》:后齐正会日侍中宣诏,慰劳州郡国使。诏牍长一尺三寸,广一尺,雌黄涂饰,上写“诏书”三。计会日,侍中依仪劳郡国计吏,问刺史大守安不,及谷价麦苗善恶,人间疾苦。又班五条诏书于诸州郡国,使人写以诏牍一枚,长二尺五寸,广一尺三寸,亦以雌黄涂饰,上写“诏书”。正会日,依仪宣示使人。使人归以告刺史二千石:一曰政在正身,在爱人,去残贼,择良吏,正决狱,平徭赋;二曰人生坐勤,勤则不匮,其劝率田桑,无或烦扰;三曰六极之人,务加宽养,必使生有以自救,没有以自给;四曰长吏华浮奉客,以求小誉,逐末舍本,政之所疾,宜谨察之;五曰人事意气,干乱奉公,内外溷淆,纲纪不设,所宜纠劾。
又曰:陈梁制,诸用官式,吏部先为白牒,录数十人名,吏部与参掌人共署奏。敕或可或不。其不用者,更铨量奏请,随才补用。以黄纸录名,八座通署,奏可,即出付典名。而典以名帖鹤头板,整威仪,送往得官之家。其有特发诏授官者,即宣付诏诰局,作诏章草奏闻。敕可,黄纸写出门下,门下答诏,请付外施行。
又曰:周武平齐,得李德林,尝谓群臣云:“我常曰惟闻李德林名及见其与齐朝作诏书移檄,我正谓其是天上人,岂言今日得其驱使,复为我作文书,极为大异。”神武公纥豆陵毅答曰:“臣闻明王圣主,得麒麟凤凰为瑞,是圣德所感,非力能致之。瑞物虽来,不堪使用。如李德林来受驱策,亦陛下圣德所感致。有大才用无所不堪,胜于麒麟凤凰远矣。”武帝大笑曰:“诚如公言。”

14 诏:
《唐书·文苑传》曰:徐安贞开元中为中书舍人集贤学士,每上属文作手诏,多令安贞视草。

15 诏:
《风俗通》曰:光武中兴以来,五曹诏书题乡亭壁,岁辅正多有阙谬。永建中,兖州刺史过翔笺撰卷别,改著板上,一劳而九逸。

16 诏:
崔元始《正论》曰:俚语曰:“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永平中,诏禁吏卒不得系马宫外树,为伤害其枝叶。又诏令雒阳帻工作帻皆二尺五寸围。人头各有大小,不可同度,此诏不可从也。

17 诏:
蔡质《汉仪》曰:延熹中,京师游侠有盗发顺帝陵者,卖御物于市,市长追捕不得。周景以尺一诏召司隶校尉左雄诣台,与三日期擒贼。

18 诏:
曹植《说灌均上事令》曰:孤前令写灌均所上孤章三台九府所奏事及诏书一通,置之座隅,孤欲朝夕讽咏以自警诫也。

19 诏:
《语林》曰:明帝函封诏与庾公,信误致王公。王公开诏,末云“勿使冶城公知”。导既视表,答曰:“伏读明诏,似不在臣。臣开臣闭,无有见者。”明帝甚愧,数月不能见王公。

20 诏:
《邺中记》曰:石虎诏书,以五色纸著凤雏口中。

URN: ctp:n39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