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简体字版

《笏》

电子图书馆
1 笏:
《释名》曰:笏,忽也。君有教命及所启白,则书其上,备忽忘也。或曰薄,可以薄疏物。

2 笏:
《礼》曰: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与须同。文竹,士竹本象可也。见于天子与射无说音脱笏,入太庙说笏,非古也。小功不说笏,当事免则说之。免悲哀哭踊之时。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授命于君必书于笏。笏,毕用也。因饰焉。毕画也。笏度二尺有六寸,其中博三寸,其煞六分而去一。煞犹抒也。天子抒上经葵首,诸侯不经葵首。
又曰:将适公所,书思对命。思,所思念,将以告君,书之于笱,为失忘也。
又曰: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运笏泽剑首,还履,问日之蚤音早暮,请退,可也。运泽犹玩弄也。

3 笏:
《大戴礼》曰:天子御珽。王延言挺亟方正于天下。诸侯御荼,荼前诎后直,下天子也。荼音舒。大夫服笏。前诎后诎,无所不护也。
又曰:《五经要义》曰:“天子之笏谓之珽,珽然无所屈也。”

4 笏:
《周书》曰:武王不闭外门,以示无惧,去剑搢笏,以示无仇。

5 笏:
《后汉书》曰:陈蕃为光禄勋,范滂为主事,以公仪诣蕃,执板入閤,至坐不夺,滂投板振衣而去。郭泰责藩曰:“以阶级言,滂宜有敬,以类数推之,至閤宜省。”所景切。

6 笏:
《吴志》曰:朱治领吴郡,举孙权为孝廉。后权为吴王,治每见权,常执板交拜。板即笏也。

7 笏:
《晋书》曰:王敦表温峤为丹阳尹,因饯会钱凤,自起行酒。至凤未饮,峤伪醉,以手板击凤帻坠,作色曰:“钱凤何人?温太贞行酒!”敦不悦,两释之。
又曰:桓温秉政,谢安、王坦之往候之。坦之倒持手板。

8 笏:
《宋书》曰:建平王弘,文帝子也。元凶劭杀立,孝武入讨劭,录弘殿内,自拔莫由。孝武尝以一手板于弘,遣左右亲信周法道赍手板,诣孝武帝,以为尚书左仆射。
又曰:庾道愍尤精相板。宋明帝时,山阳王休佑屡以言语忤颜,见道愍,托以己板为他物,令道愍占之。道愍曰:“此乃甚贵,然使人多愆忤。”佑以窦哄回详密求换其板,他日彦回侍明帝,自称下官。帝多忌,甚不悦。休佑具以状言。帝乃意解。
又曰:綦母珍之在西州时,有一手板。相者云:“当贵”,每以此言动帝。又图黄门郎,帝尝问之曰:“西州时手板何在?”珍之曰:“此是黄门手板,官何须问?”帝大笑。

9 笏:
《齐书》曰:豫章王嶷薨,见形于弟居弟切。后园,乘腰与,指麾处分,呼直兵。直兵无手板,左右授一玉手板与之,谓曰:“橘树一株,死可补之。”因出后园閤,直兵倒地,仍失手板。

10 笏:
《宋书》曰:明帝起事,诸方并举兵。帝谓蔡兴宗曰:“顷日人情言何?事当济不?”兴宗曰:“今米直丰贱而人情更安,以此论之,清荡可坟。但臣所忧,更在事后,犹羊公言既平之后,方当劳圣虑耳。”尚书窦哄回以手板筑兴宗不己。上曰:“如卿言!”

11 笏:
《北齐书》曰:尔朱荣既诛,得其手板,上有数牒启,皆左右去留却墅,非其腹心在出限。帝曰:“竖子若过今日,便不可制。”
又曰:文襄疑文宣佯愚,虑其有后变,将阴图之,以问崔暹。暹曰:“尝与二郎俱在行位,试以手板拍其背而不瞋,乃将犀手板换暹竹者,自揩拭而玩视之。以是知其实痴,不足虑也。”帝既锁暹,责其往昔打背。暹自陈所对文襄之言己功以赎死。帝悟曰:“我免祸,乃暹之力。”释而劳之。

12 笏:
《唐书》曰:高宗欲立武昭仪。褚遂良谏,不从,致置笏殿街,曰:“还陛下此笏!”乃解巾叩头流血。
又曰:崔涤,玄宗时尝朝夕宫掖出入无间,虑有所漏泄,乃于涤笏上亲札“慎密”二字以诫之。
又曰:玄宗以张九龄体弱,簪笏不胜,命置笏囊。
又曰:李绛面论吐突承瓘用兵无功,合从显责。又论承瓘于军中立圣政碑,事不可许。上初怒,色变。绛语不己,词旨恳切,因泣下。上察其意,乃大开忤,拜绛为中书舍人,即命曳去所立碑,曰:“微降言,吾不知为损。”又面赐绛紫,亲为绛择笏以赐之,因谓之曰:“尔他时勿易此心!”
又曰:朱泚盗据宫阙,乃遣将韩旻领兵疾趍奉天,召段秀实与之谋议。秀实从,欲图之,阴说大将刘海宾、何明礼等同谋煞泚。明日,泚召秀实议事,秀实勃然而起,夺源休笏以击泚,伤额流血。海宾等不至,秀实遂被害。
又曰:魏謩,文宗时为起居舍人,上谓之曰:“卿家有何旧书?”诏对曰:“比多失坠,惟簪笏独存。”辄令进之。郑覃曰:“在人不在笏。”上曰:“覃不解我意,乃此《甘棠》之义,非在笏而己。”

13 笏:
《三礼图》曰:士竹笏,饰以象骨,大夫饰以鱼须。

14 笏:
《与服杂事》曰:古者贵贱皆执笏,主书君上之政令,有事则搢之于腰带中。近代以来,惟八座尚书执笏者,白笔缀手板头,以紫囊裹之。其馀王公卿士但执手板,主于敬,不执笏,亦非记事官也。

15 笏:
周迁《车服杂事》曰:应仲远云:“昔荆轲逐秦王,其后谒者持匕首以备不虞,从此侍官执刀剑。汉高祖偃武修文,始制以手板代焉。

16 笏:
《江表传》曰:孙权既即尊位,请会百官,归功周瑜。初,张昭劝迎曹公,权不从,而周瑜败之。及是昭举笏,欲褒赞功德。未及言,权曰:“如张公之计,今己乞食矣。”昭大惭,伏地流汗。
又曰:献帝尝见郗虑及少府孔融。问融曰:“鸿豫原字鸿豫。何所优长?”融曰:“可与适道,未可与权。”虑举笏曰:“融昔宰北海,政散民流,其权安在?”遂与融互相长短。

17 笏:
《穆天子传》曰:天子大服,冕祎𢁱带,搢笏夹佩。郭璞注云:沃跸也。夹佩,左右两佩也。奉璧南面,立于寒下,授何也。

18 笏:
郭子横《洞冥记》曰:孟歧,清河之逸人也,年可七百岁,语及周初时事如目前。歧时侍周公,升坛上歧,以手摩成王之足,周公以玉笏与之。

19 笏:
《郡国志》》曰:晋明为太子时,尝戏殿前,以玉手板弄铜蟠螭口,手倾溜入螭服中,不能出。人后见一白鼠出入螭口。

20 笏:
《世说》曰:王子猷作桓车骑骑兵参军。桓曰:“卿在府久,此当相料理。”初不答,高视,以手板柱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相手板经》曰:相手板法出萧何,或曰四皓,初出殆不行世。东方朔见而喜之,曰:此非庸人所解。至魏司空陈长史见此书,叹伏,以示许士宗、韦仲将、管辂,见而推叹。郭景纯以夜兼昼,方得其妙理。相手板将以闲太之时,取五行,寻四时,定八节,明二十四气,百不失一。板长一尺五寸,广一寸五分。上狭而薄,下广而厚,八角十二芒,并欲端平,板形皆完净。板凶少吉多者可用,吉少凶多者不可用服也。旧用白直檀、刺榆、桑、柘四材也。番当令理通直,从上至下,直如弦,不得出边,绝理板头。是君坐板头缺,与君共事必不得终。分板作四分,上一分为二亲,左为父,右为母,弟二分都为妇,弟三分左为男,右为女,弟四分左为奴,右为婢,婢之不辟方,留为田宅、财物、牛马、猪羊鸡犬之属,以五行十二时分。若其处崩毁伤蹈,破裂吊节,蝎穿兆随,所属物必损失死亡。板两边,左为城,右为社,宽博,文彩班班,光泽清净,必得封邑。

21 笏:
《仲长子》曰:笏以书君教令,记善刺过。今之板以象焉。

22 笏:
刘义恭《启事》曰:圣恩优重,猥赐华缨玉笏。珍冠饰首,琛板耀握,非臣朽薄所宜服之。

URN: ctp:n394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