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简体字版
Back Forward
宋明 -> 太平御览 -> 皇王部四 -> 黄帝轩辕氏 -> 2 - 相似段落


[详细说明]
  •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显示相似段落

    论衡·道虚》: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龙,群臣、后宫从上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胡髯吁号。故后世因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显示整段
    史记·孝武本纪》:黄帝采首山铜,铸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馀人,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显示整段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显示整段
    汉书·郊祀志上》: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叙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馀人,龙乃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叙,龙叙拔,墯,墯黄帝之弓。百姓卬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叙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显示整段
    艺文类聚·仙道》: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之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黄帝弓,百姓仰空望,帝既上,乃抱其弓与胡髯,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胡,其弓曰乌号。 显示整段
    太平御览·黄帝轩辕氏》: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龙,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帝之弓,百姓仰望。帝既上,乃抱其弓与龙髯而号。故后世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显示整段
  • 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 显示相似段落

    水经注·河水》: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有龙垂胡于鼎,黄帝登龙,从登者七十人, 显示整段
    艺文类聚·仙道》: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之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 显示整段
    艺文类聚·》: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 显示整段
    太平御览·黄帝轩辕氏》: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龙,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 显示整段
  •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显示相似段落

    论衡·道虚》: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显示整段
    论衡·道虚》:则言黄帝采首山铜铸鼎,而龙垂胡髯迎黄帝矣。 显示整段
    列仙传·黄帝》: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鼎成,有龙垂胡髯下迎帝, 显示整段
    史记·孝武本纪》:黄帝采首山铜,铸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显示整段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显示整段
    汉书·郊祀志上》: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叙下迎黄帝。 显示整段
    水经注·河水》: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有龙垂胡于鼎,黄帝登龙, 显示整段
    艺文类聚·仙道》: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之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显示整段
    艺文类聚·》: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显示整段
    太平御览·黄帝轩辕氏》: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显示整段
    太平御览·》: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显示整段
    太平御览·龙上》:黄帝彩首山铜,铸鼎荆山下。有龙垂胡髯而下迎黄帝。 显示整段
  •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显示相似段落

    论衡·道虚》: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显示整段
    论衡·道虚》:则言黄帝采首山铜铸鼎, 显示整段
    列仙传·黄帝》: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 显示整段
    史记·孝武本纪》:黄帝采首山铜,铸鼎荆山下。 显示整段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显示整段
    汉书·郊祀志上》: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显示整段
    说文解字·鼎部》:铸鼎荆山之下, 显示整段
    文心雕龙·封禅》:铸鼎荆山。 显示整段
    水经注·河水》: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 显示整段
    艺文类聚·黄帝轩辕氏》:铸鼎荆山滨, 显示整段
    艺文类聚·》:铸鼎荆山之下, 显示整段
    艺文类聚·仙道》: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之下, 显示整段
    艺文类聚·》: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显示整段
    太平御览·黄帝轩辕氏》: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显示整段
    太平御览·河南道中》:黄帝以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 显示整段
    太平御览·》:铸鼎荆山之下。 显示整段
    太平御览·》: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显示整段
    太平御览·》:黄帝采首阳山铜,铸鼎于荆山之下。 显示整段
    太平御览·龙上》:黄帝彩首山铜,铸鼎荆山下。 显示整段
  • 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显示相似段落

    论衡·道虚》: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龙,群臣、后宫从上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胡髯吁号。故后世因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显示整段
    风俗通义·封泰山禅梁父》:于是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者七十馀人,小臣独不得上,乃悉持龙髯,拔,墯黄帝之弓。小臣百姓仰望黄帝不能复,乃抱其弓而号,故后世因曰乌号弓。 显示整段
    史记·孝武本纪》: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馀人,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显示整段
    史记·封禅书》: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显示整段
    汉书·郊祀志上》:有龙垂胡叙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馀人,龙乃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叙,龙叙拔,墯,墯黄帝之弓。百姓卬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叙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显示整段
    艺文类聚·仙道》: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黄帝弓,百姓仰空望,帝既上,乃抱其弓与胡髯,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胡,其弓曰乌号。 显示整段
    太平御览·黄帝轩辕氏》: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龙,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帝之弓,百姓仰望。帝既上,乃抱其弓与龙髯而号。故后世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显示整段
  • 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显示相似段落

    论衡·道虚》: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显示整段
    论衡·道虚》:而龙垂胡髯迎黄帝矣。 显示整段
    风俗通义·封泰山禅梁父》:于是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显示整段
    列仙传·黄帝》:有龙垂胡髯下迎帝, 显示整段
    史记·孝武本纪》: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显示整段
    史记·封禅书》: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显示整段
    汉书·郊祀志上》:有龙垂胡叙下迎黄帝。 显示整段
    艺文类聚·仙道》: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显示整段
    艺文类聚·》: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显示整段
    太平御览·黄帝轩辕氏》: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显示整段
    太平御览·》: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显示整段
    太平御览·龙上》:有龙垂胡髯而下迎黄帝。 显示整段
  • 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 显示相似段落

    论衡·道虚》: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胡髯吁号。故后世因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显示整段
    风俗通义·封泰山禅梁父》:小臣独不得上,乃悉持龙髯,拔,墯黄帝之弓。小臣百姓仰望黄帝不能复,乃抱其弓而号,故后世因曰乌号弓。 显示整段
    史记·孝武本纪》: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显示整段
    史记·封禅书》: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显示整段
    汉书·郊祀志上》: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叙,龙叙拔,墯,墯黄帝之弓。百姓卬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叙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显示整段
    艺文类聚·仙道》: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黄帝弓,百姓仰空望,帝既上,乃抱其弓与胡髯,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胡,其弓曰乌号。 显示整段
    太平御览·黄帝轩辕氏》: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帝之弓,百姓仰望。帝既上,乃抱其弓与龙髯而号。故后世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显示整段
    太平御览·》:小臣不得上,悉持龙髯,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望帝抱其弓而号。后世因名其弓为乌号。 显示整段
  • 乃悉持龙髯,龙髯拔 显示相似段落

    论衡·道虚》:乃悉持龙髯。龙髯拔, 显示整段
    风俗通义·封泰山禅梁父》:乃悉持龙髯,拔,墯黄帝之弓。 显示整段
    史记·孝武本纪》:乃悉持龙髯,龙髯拔, 显示整段
    史记·封禅书》: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 显示整段
    汉书·郊祀志上》:乃悉持龙叙,龙叙拔, 显示整段
    艺文类聚·仙道》: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黄帝弓, 显示整段
    太平御览·黄帝轩辕氏》: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 显示整段
    太平御览·》:悉持龙髯,髯拔堕, 显示整段
    太平御览·龙上》:持龙髯,髯拔,遂堕。 显示整段
  • 鼎湖,其弓曰乌号 显示相似段落

    论衡·道虚》:故后世因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显示整段
    列仙传·黄帝》:故后世以其处为鼎湖,名其弓为乌号焉。 显示整段
    史记·孝武本纪》: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显示整段
    史记·封禅书》: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显示整段
    汉书·郊祀志上》: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显示整段
    艺文类聚·仙道》: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胡,其弓曰乌号。 显示整段
    太平御览·黄帝轩辕氏》:故后世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显示整段
    太平御览·》:后世因名其弓为乌号。 显示整段
  • 汉武帝北遂巡狩,还 显示相似段落

    太平御览·黄帝轩辕氏》:汉武帝北遂巡狩,还,祭黄帝冢。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耳!” 显示整段
    太平御览·冢墓一》:武帝巡朔方还,祭黄帝冢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左右曰:“黄帝已上天,群臣藏其衣冠, 显示整段
  • 还祭黄帝冢桥山,泽兵须如 显示相似段落

    史记·孝武本纪》:还祭黄帝冢桥山,泽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 显示整段
    史记·封禅书》: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 显示整段
    太平御览·黄帝轩辕氏》:还,祭黄帝冢。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耳!” 显示整段
    太平御览·冢墓一》:祭黄帝冢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左右曰:“黄帝已上天,群臣藏其衣冠, 显示整段
  • 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 显示相似段落

    史记·孝武本纪》: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 显示整段
    史记·封禅书》: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 显示整段
    汉书·郊祀志上》:吾闻黄帝不死,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以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 显示整段
    太平御览·黄帝轩辕氏》: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耳! 显示整段
    太平御览·冢墓一》: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左右曰:“黄帝已上天,群臣藏其衣冠, 显示整段
  • 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 显示相似段落

    史记·孝武本纪》: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 显示整段
    史记·封禅书》: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 显示整段
    汉书·郊祀志上》:黄帝以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 显示整段
    艺文类聚·黄帝轩辕氏》:黄帝得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 显示整段
    太平御览·黄帝轩辕氏》: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耳! 显示整段
  • 犹曰群臣葬其衣冠 显示相似段落

    论衡·道虚》:犹曰群臣葬其衣冠。 显示整段
    史记·孝武本纪》:群臣葬其衣冠。 显示整段
    史记·封禅书》:群臣葬其衣冠。 显示整段
    汉书·郊祀志上》:群臣葬其衣冠。 显示整段
    艺文类聚·黄帝轩辕氏》:群臣葬其衣冠。 显示整段
    太平御览·黄帝轩辕氏》:群臣葬其衣冠耳! 显示整段
    太平御览·冢墓一》:群臣藏其衣冠, 显示整段